金庸江湖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江湖
楼主: 梅绛雪

《清代散文名篇集粹》560篇(未完,他人请勿回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19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湖之鱼〔清〕林纾


 
  林子啜茗于湖滨之肆[1]。从柳蔽窗,湖水皆黯碧若染[2],小鱼数百,来会其下。
  戏嚼豆脯唾之[3],群鱼争喋[4],然随喋随逝,继而存者,三四鱼焉。再唾之,坠缀葑草之上[5],不食矣。始谓鱼之逝者,皆饱也,寻丈之外[6],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
  余方悟钓者之将下钩,必先投食以引之,鱼图食而并吞钩,久乃知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然则名利之薮[7],独无钩乎?不及其盛下食之时则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注释:
  [1]林子:林纾自称。啜(chuō):喝。茗:茶。肆:指茶馆。[2]黯碧:黯,深黑。黯碧指深青绿色。[3]豆脯(fǔ):豆豉之类佐餐小食品。[4]喋(chá查):唼(qiè妾)喋,群聚而食。[5]葑( fèng奉)草:水生植物,一名茭白。[6]寻:八尺。[7]薮(sǒu叟):渊薮,鱼类或兽类聚居之地。比喻人或物聚的处所。



  译文:
  林生坐在西湖边上的茶馆里喝茶,四垂的柳条遮蔽着窗口,一汪湖水,深苍碧绿,犹如染过一般,百余条小鱼正汇聚在窗下的水面。
  他就试着将肉干嚼碎朝水面唾去,借以取乐。鱼儿纷纷争着抢食。然而一边争食一边又游开了,一直觅食而不走的,只不过三四条而已。林生便再嚼食唾下,碎肉沉入水底,粘结在茭白根上,鱼也不再去食它了。林生起先以为鱼的离去是因为都吃饱了的缘故,可离窗口一丈左右的地方,水面泛起一圈圈涟漪,不住地晃动着,那些小鱼如先前一样,又在争食其它东西。
  林生顿时想到:钓鱼的人在垂下鱼钩之际,必定先以鱼饵为引诱,鱼儿要想吃食,便同时吞下钓钩。时间久了,鱼儿便知道,凡是有饵食的地方多半有钓钩。然而,那名利汇聚之所,难道没有别一种“钓钩”么?如果不趁着他人频频下食的时机而及时逃走,能够脱钩而远逸他方的又能有几个人呢?!



  林纾(1852—1924),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又号冷红生,福建闽县(今福州)人,桐城派末期代表作家。光绪八年举人,曾任教京师大学堂,参加过改良主义运动。清亡后,以遗民自居,坚持旧文化,反对新文化,坚持文言文,反对白话文,成了反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守旧代表人物之一。他与人合作,用文言翻译欧美文学作品一百七十余种,对中外文化交流起过重要作用。著作颇丰,有《畏庐文集》共三集及《闽中新乐府》等。
  本文由观鱼喋食而有所悟,发表人生感叹,告诫追逐名利之徒,不要为名利所诱而吞下钓钩,成为他人俎上之肉。文章简明朴实,寓意深远,以人猛醒。
发表于 2008-3-19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画网巾先生传(清)戴名世


 
  顺治二年,既写江东南,而明唐王即皇帝位于福州(1)。其泉国公郑芝龙(2),阴受大清督师满盈承畴(3)旨,弃关撤守备,七闽(4)皆没,而新令薙发更衣冠,不从者死。于是民以违令者不可胜数,而画网巾先生事尤奇。
  先生者,其姓名爵里比不可得而知也,携仆二人,皆仍明时衣冠,匿迹于邵武、光泽山寺中。事颇闻于外而光泽守将吴镇使人掩捕之,逮送邵武守将池凤阳。凤阳皆去其网巾(5),留于军中,戒部卒谨守之。先生既失网巾,盥栉毕,谓二仆曰:“衣冠者,历代各有定制,至网巾则我太祖高皇帝创为之也。今吾遭国破即死,讵可忘祖制乎!汝曹取笔墨来,为我画网巾额上。”于是二仆为先生画网巾,画已,乃加冠,二仆亦互相画也,日以为常。军中皆哗笑之,而先生无姓名,人皆呼画网巾云。
  当是进,江西、福建有国营之役。四营者,曰张自盛,曰洪国玉,曰曹大镐,曰李安民。先是自盛隶明建武侯王得仁为裨将,得仁既败死,自盛亡入山,与洪国玉等收等收召散卒及群盗,号曰恢复,众且逾万人,而明之遗臣如督师兵部右侍郎重熙、詹事府正詹事傅鼎铨等皆依之。岁庚寅(6),四营后溃于邵武之禾坪,池凤阳诡称先生为阵俘,献之提督扬名高。名高视其所画网巾班然额上,笑而置之。
  名高军至泰宁,从槛车中出先生谓之曰:“若及今降我,犹可以免死。”先生曰:“吾旧识王之纲,当就彼决之。”王之纲者,福建总兵,破四营有功者也。名高喜,使往之纲所。之纲曰:“吾固不识若也。”先生曰:“吾亦不识若也,今特就若死耳。”之纲穷诘其姓名,先生曰:“吾忠未能报国,留姓名则辱国;智未能保家,留姓名则辱家;危不即致身(7),留姓名则辱身。军中呼我为画网巾,即以此为吾姓名可矣。”之纲曰:“天下事已大定,吾本明朝总兵,徒以识时变,知末命至今日不失宝贵。若一匹夫,倔强死,何益?且夫改制易服,自前世已然。”因指其发而诟之曰:“此种种(8)者而不肯去,何也?”先生曰:“吾于网巾且不忍去,况发耶!”之纲怒,命卒先斩其二仆,群卒前捽之,二仆瞋目叱曰:“吾两人岂惜死者!顾死亦有礼,当一辞吾主人而死耳。”于是向先生拜,且辞曰:“妈等得事扫除泉下矣!”乃欣然受刃。之纲复先生曰:“若岂有所负耶?义死虽亦佳,何执之坚也。”先生曰:“吾何负?负吾吾君耳。一筹莫效而束手就擒,与婢妾何异,又以此易节烈名,吾笑乎古今之循例而负义者曰:”故耻不自述也。“出袖中诗一卷,掷于地,复出白金一封,授行刑者曰:“此樵川先生所赠也,今与汝。”遂被戮于泰宁之杉津。泰宁诸生谢韩葬其骸于郊外杉窝山,题曰:“画网巾先生之墓”,而岁时上冢致祭者不辍。
  当四营之既溃也,杨名高、王之纲复追破之,死逃略尽,而败将有愿降者,率兵受招抚于邵武。行至朱口,一卒独不肯前,伸项谓其伍曰:“杀我!杀我!”其伍怪之,且问故,曰:“吾熟思之累日夜矣,终不能俯仰事降将,宁死汝手。”其伍难之。乃奋袂裂眦,抽刃相拟曰:“不杀我者,今当杀汝!”其伍乃挥涕斩之,埋其骨而去。
  揭重熙、傅鼎铨先后被获,不屈死。张自盛、曹大镐等后就缚于泸溪(9)山中。
  赞曰:自古守节之士不肯以姓字落人间者,始于明永乐之世。当是时,一夫守义而祸及九族,故多匿迹而死,以全其宗党。迨崇祯甲申(10)而后,其令未有如是之酷也,而以余所闻,或死或惜也夫!如画网巾先生事甚奇。闻当时军中有马耀图者,见而识之曰:“是为冯生舜也。”至其他生平则又不能言焉。余疑其出于附会,故不著于篇。


  注释:
  (1)唐王:朱聿键,崇祯五年(1632)袭封唐王,顺治二年(1645)受郑鸿逵、黄道周拥戴在福州监国,旋即帝位,年号隆武。次年,清兵入福建,因郑芝龙降清,他逃到汀州被俘,死于福州。(2)郑芝龙:字飞皇,福建南安人,初拥立唐王于福州,及清兵入闽,降清,因其子郑成功据台湾据台湾不屈,遂为清廷所杀,泉国公为其封号。(3)洪承畴:字彦演,福建南安人,明不任蓟辽总督,后为清军所败,降清。(4)七闽:古称今福建和浙江南部,因居七族,故称,后称福建为七闽。(5)网巾:以丝结网为巾,用以裹以,始于明代。(6)庚寅:顺治七年(1650)。(7)危不即致身:谓国家危难之时不能立即献身于国。(8)种种:头发短的样子。(9)泸溪:县名,今属湖南。(10)崇祯甲申: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灭亡此年。
发表于 2008-3-19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画竹题记二则(清)郑燮


 
  一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1],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2],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3]。独画云乎哉!
  二
  画竹之法,不贵拘泥成局,要在会心人得神[4],所以梅道人能超最上乘也[5]。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似乎士君子豪气凌云,不为俗屈。故板桥画竹,不特为竹写神,亦为竹写生[6]。瘦劲孤高,是其神也;豪迈凌云,是其生也;依于石而不囿于石,是其节也;落于色相而不滞于梗概[7],是其品也。竹其有知,必能谓余为解人;石也有灵,亦当为余首肯。
  甲申秋杪[8],归自邗江[9],居杏花楼。对雨独酌,醉后研墨拈管,挥此一幅,留赠主人。


  注释:
  [1]倏:迅速,忽然。[2]意在笔先:谓创作中构思在落笔之前,无论写字、作画、诗文创作都是这样。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3]化机:自然的机运。[4]得神:领悟其精神。[5]梅道人:指吴镇,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元代嘉兴人。工词翰,善画山水竹石,每题诗其上,时人称为三绝。著有《梅花道人遗墨》。[6]生:生性。[7]色相:佛教用语,指一切事物的形状外貌。[8]甲申:乾隆二十九年(1764)。秋杪(miǎo):秋末。[9]邗(hán)江:江苏江都的古称。


  这二则选自《郑板桥集》的《题画》及《补遗》。郑燮善画竹,并爱在画幅上题诗作记。这二则是写画上的题记。第一则巧妙地阐述了由外界自然美引起创作冲动,构思成胸中之竹。但在落笔时,却又不是胸中之竹,表现了法外的情趣。第二则作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也就是作者去世的前一年。说明了画竹要画出竹子的“神”、“生”、“节”、“品”,也就是说,创作要贯注作者独特的创作个性,“不贵拘泥成局”。两则短文不仅表达了郑燮创作中的真知灼见和艺术追求,而且行文洗练,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清秋竹林之美和竹的豪气凌云不为俗屈的精神境界,也是郑板桥自己精神的写照。
发表于 2008-3-19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淮安舟中寄舍弟墨(清)郑燮


 
  以人为可爱,而我亦可受矣;以人为可恶,而晚亦可恶矣。东坡一生觉得世上没有不好的人,最是他好处。愚兄平生漫骂无礼,然人有一才一技之长,一行一言之美,未尝不啧啧称道[2]。橐中数千金[3],随手散尽,爱人故也。至于缺陒欹危之处[4],亦往往得人之力。好骂人,尤好骂秀才。细细想来,秀才受病,只是推廓不开[5],他若推廓得开,又不是秀才了。且专骂秀才,亦是冤屈。而今世上那个是推廓得开的?年老身孤,当慎口过[6]。爱人是好处,骂人是不好处。东坡以此受病,况板桥乎!老弟亦当时时劝我。


  注释:
  [1]淮安:即今江苏淮安。墨:即郑墨,字五桥,郑板桥堂弟。[2]啧啧(zé泽)赞美声。[3]橐(tuó 驼):口袋。[4]缺陒(è恶):困难。欹(qī欺)危:危险。[5]推廓:即推脱。[6]口过:语言失当。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的画家兼诗人。出身贫苦,乾隆时进士,做过山东范县、潍知县,因赈荒事得罪上官,愤而辞职,在扬州卖画度日。他工画、诗、书,人称三绝,是“扬州八轻”之一。他的家书是他生前自己编辑的,内容多叙家常,抒情议论,朴素自然,为时人传诵。今有华书局编辑的《郑板桥集》。
  此书强调与人为善,以德待人。在人与人相处中,不应该锋芒毕露,浑身长刺,东一棍子,西一头。只要不是敌人,就应该和气相处。对人要多看到长处,对己要多看到短处,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只有这样才能把关系处理好。
  通篇侃侃而谈,既劝告阿弟,又警诫自己,朴实忠厚,感情真挚。
发表于 2008-3-19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黄生借书说(清)袁枚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1)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2),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3),富贵家之书,然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4)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予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5)后,俸去书来,落落(6)大满,素蟫(7)灰丝,时蒙卷轴(8),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注释:
  (1) 随园主人:作者自称。作者于乾隆十三年(1752)购得江宁织造隋赫德之旧“隋织造园”,改治为随园。同年辞官后一直于此隐居。随园位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小仓山。(2) 七略:书目名。汉成帝命刘向、刘歆父子先后校录群书,编辑宫廷藏书,分为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七部,总称“七略”,现已佚亡。班固撰《汉书﹒艺文志》图书分类,即基本上以七略为依据。四库:指经史子集四部内府藏书。唐玄宗于元年间收集图籍,“以甲、乙、丙、丁为次,列经、史、子、集四库”。见《新唐书﹒艺文志》。(3) 汗牛塞屋:即汗牛充栋,极言书籍之多。语本柳宗元《陆文通先生墓志》:“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意谓书籍塞满屋子,牛马运载时累得出汗。(4) 非夫(扶)人之物:不是自已的东西。夫,语助词。(5) 通籍:指作官。作者于乾隆四年(1739)中进士,入翰林院。籍,二尺长的竹片,上写姓名、年龄、身份等,挂在宫门口,以便进出宫门时查对。通籍是说记名于竹片上,可以出入宫门。后用以指初作官。(6) 落落:多貌。《后汉书﹒冯衍传﹒自论》:“冯子以为夫人之德不碌碌如玉,落落如石……”(7) 素蟫(谈):蛀蚀书籍的蠢鱼,以其为银白色,故曰“素”。(8) 卷轴:指书卷,古代文籍装轴卷藏。
  袁枚(1716--1798) 清诗人。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杭州 )人。乾隆进士,曾任江宁等地知县,辞官后侨居江宁,筑园林于小仓山,号随园。论诗主张抒写性情,创“性灵”说,对儒家“诗教”表示不满。部分诗篇对汉儒和程朱理学进行抨击,并宣称“《六经》尽糟粕”(《偶然作》)。所作诗歌,多抒发其闲情逸致。又能文,所作书信颇具特色。所著有《小仓山房集》及《随园诗话》、《子不语》等。



  这是一篇就事论理的文章,勉励弟子黄允修要珍惜光阴,努力读书。劝学一类作品,历来熟闻习见,如不别出心裁,难免落入前人窠臼。袁枚在文中只是借黄允修借书作引子,立即由借书转入读书。透过一层。又大胆提出“书非借不能读”这一新观点,引起人们的瞩目与深思。行文采取了引典与亲身经历相结合的办法,论据精要贴切,论证充分入扣;以叙事来说理,直抒胸臆。虽然是老师告诫学生的话,却是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读了使人感到十分亲切。文中所说的借书与读书的关系,应该如何读书以及藏书者与借书者所宜采取的态度,对我们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译文
  年轻人黄允修来借书。随园主人我把书交给他并且告诉他说:
  "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好好地去读。您没有听说过那些收藏书籍的人的事吗?七略四库是天子的藏书,但是天子中读书的人又有几个?搬运时使牛累得出汗,放置在家就堆满屋子的书是富贵人家的书,但是富贵人家中读书的又有几个?其余像祖辈父辈积藏许多图书、子辈孙辈丢弃图书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不只书籍是这样,天下的事物都这样。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而勉强向别人借来,他一定会担心别人催着要回,就忧惧地摩挲抚弄那东西久久不停,说:'今天存放在这里,明天就要拿走了,我不能再看到它了。'如果已经被我占有,必定会把它捆起来放在高处,收藏起来,说:'暂且等待日后再看'如此而已。"
  "我小时候爱好书籍,但是家里贫穷,难以得到书读。有个姓张的人收藏的书很多。我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就在梦中还出现那种情形。求书的心情迫切到这种程度。所以只要有看过的书就认真深思并记住。做官以后,官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一堆堆地装满书册。这样以后才慨叹借书的人用心专一,而自己少年时代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现在姓黄的年轻人像我从前一样贫穷,他借书苦读也像我从前一样;只是我的书借给别人同别人共用和姓张的人吝惜自己的书籍好像不相同。既然这样,那么我本来不幸是遇到姓张的呢,姓黄的年轻人本来幸运是遇到了我呢?懂得借到书的幸运和借不到书的不幸运,那么他读书一定会专心,并且他还书一定会很迅速。
  写了这一篇借书说,让它同出借的书一起交给姓黄的年轻人。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随园主人。主要作品为《小仓山房文集》《祭妹文》《黄生借书说》等出于此。《随园诗话》等。论诗主张抒写性清,创"性灵"说,不满儒家"诗教"说。
发表于 2008-3-19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黄香石诗序(清)姚莹


 
  嗟乎!白古豪杰之士成名于天下后世者,岂必其生平之所自命哉。夫人之一身,有子臣弟友之责,天地民物之事,至没世后,举无一称[2],而独称其文章,末矣。文章之大者,或发明道义,陈列事情,动关乎人心风俗之盛衰,乃又无一称,而徒称其诗[3],抑又末矣。然而李、杜、白、陆[4],竞以诗人震耀今占,称名之伟,如日月江河者,何也?则不惟其诗,惟其人也。此三四公者,方谓天地间所责于吾身[5],甚众且巨,将汲汲焉求以任之[6],不得以而以诗名,岂彼之所自命为豪杰者乎!惟自命不在此,而卒迫之不得不出于此,然后以其胸中之所磅礴郁积者,一托于诗以鸣其意。其蓄之也厚,故发之也无穷;其念之也深,故言之也愈切。诵之渊然[7],而声出金石满天地[8];即之奕然[9],而光烛千丈辟万夫[10];思之愀然,聆之骇然[11],而泣鬼神,动风雨。夫非其声音文字之工也,是其忠义之气,仁孝之怀,坚贞之操,幽苦怨愤,郁结而不可伸之志所存者然也。惟然[12],故观其诗,可得其人;其人虽亡,其名以立。今世之士,徒取其声音文字而揣摹之,辄鸣于人曰:吾以诗名。其与古人之自命,不亦远哉?宋元以来,工诗者奚啻千百[13],而赫然见称于世,无几人也,亦可以思矣。本朝诸公,自阮亭标举神韵[14],归愚讲求格律[15],后学奉之如规矩准绳,可谓盛矣,然皆以诗言诗。吾以为学其诗,不可不师其人,得其所以为诗者,然后诗工,而人以不废。否则,诗虽工,犹粪壤也。无怪其徒具形声,而所自命者不存也。
  粤中言诗,近日后起者三人,曰谭康侯[16]、张南山[17]、黄香石。康侯,吾尝读其诗,爱其人而未之见;南山则谆笃自好[18],方力于治经,余尝序其诗矣。香石与二子齐名。嘉庆十六年[19],余在学使程公署,见所著论《诗话》、《罗浮小志》、《云泉随札》,心识之。越二年,乃相识于白云山中[20],见访以世务之大[21]。夫香石平生所自命,虽不知较古人若何,意其讲求世务,隐然有人心世教之忧,不可谓非有心之士。余行矣,留此说以质香石[22],无亦有窈然深思[23],穆然高望者乎?



  注释:
  [1]黄香石,一字子实,广东香山人。[2]称:称道。[3]徒:只,但。[4]李、杜、白、陆: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5]方:正。所责于吾身,所给予吾身之责。[6]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7]渊然:深远。[8]声出金石满天地:诵其诗好象金石乐器发出铿锵的声音充满天地。语出《韩诗外传》:“原宪乃徐步曳杖,歌商颂而反,声满天地,如出金石。”[9]即:接近。奕然:盛大。[10]辟:辟易,惊退。“辟万夫”形容其光焰之盛。[11]聆:听。[12]惟然:惟其如此。[13]奚啻:何止。[14]阮亭:王士祯,原名士禛,死后因避雍正讳,改称士正,乾隆时诏命改士祯,宁子真,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桓台县)人,顺治进士,官至刑部尚书。王为请代著名诗人,所作多写日常琐事、个人情怀以及山水风月,生前颇负盛名,影响很大。著有《带经堂集》,自选诗集名《渔洋山人精华录》。论诗创“神韵”说,强调“兴会神到”,追求“得意忘言”,以清淡闲远的风神韵致为诗歌最高境界。[15]归愚:沈德潜,清代诗人,字确士,号归愚,江苏长洲(今吴县)人。乾隆进士,曾任内阁学土兼礼部侍郞。论诗讲求格调,遵循“温柔敦厚”的诗教,所作诗多歌功颂德之作,少数篇章对民间疾苦有所反映。著有《沈归愚诗文全集》。又选有《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等书。[16]谭康侯:清广东阳春人。[17]张南山:名维屏,一字子树,清广东番禺人,嘉庆举人,官至知府,著有《听松庐文钞》等。[18]谆笃:谆厚诚实。[19]嘉庆十六年:1811年。[20]白云山:在广东省广州市北郊,主峰摩星岭常为白云所遮,故名。[21]世务:当世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大:重要。[22]质:质正。[23]无:语助词:无义。




  此文表现了姚莹对文学的基本看法。他认为诗歌创作并不在“声音文字之工”,只有在心中所蓄不得不发时,才能写出好诗,才能“观其诗,可得其人;其人虽亡,其名以立”。“以诗言诗”,把诗歌创作作为外在形貌的因袭模拟,“诗虽工,犹粪壤也”。作者关于诗歌的这些观点,在桐城派作家中与戴名世的观点是一致的,但发挥得更充分、更透辟。
发表于 2008-3-19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黄贞文传(清)杨凤苞


 
  黄淳耀,字蕴生号,号陶庵。嘉定县人。少即以圣贤自期。尝作日历[1],昼所为,夜必书之。缊袍粝食[2],不苟取一钱。崇祯十六年,试礼部,有要人谕意,欲荐为榜首,峻却之。成进士,不谒选而归[4]。南都初建[5],求仕者争趋之,淳耀独不赴。或问故,应曰:“某公素善余[6],今方与当国者比[7],往必为彼牢笼矣。君子始进必以正,岂个损名义以徇之耶[8]?”卒不往。
  迨嘉定被围,偕弟渊耀,暨侯峒曾[9]、龚用圆[10]、张锡眉诸人固守。及城破,兄弟并诣城西竹胜庵[11]。将死,僧子之曰:“公未仕,可勿死也。”淳耀曰:“城亡与亡,此儒者分内事耳。今借上人一片干净土[12],死得所矣。”索笔书曰:“弘光元年七月四日,进士黄淳耀自裁于城西僧舍[12]。呜呼!进不能宣力王朝,退不能洁身自隐,读书寡益,学道无成,耿耿不昧[14],此心而已。”遂衣冠北向,再拜,自经死。
  渊耀字伟恭,年十五,补诸生。幼颖异,甫就傅[15],即向学。既乃受业于兄,悉得其绪论[16],平民谈道讲德,往往启伯氏所未及[17]。性狷介[18],不妄交游。淳耀登第后,与之书曰:“ 传胪时[19],人见鼎甲先上殿[20],皆啧啧称羡,以为登仙。吾此时叹息无限,天地间自有为数千年一人、数百年一人者,今人必不肯为数千百年之一人,而必欲为三年之一人[21],可笑也!”渊耀得书,益以品节自厉[22]。就义时,见兄头帻相坠地,复下拾而冠之[23],乃就缢于右。
  淳耀所著诗、古文、制举业[24],原本六经,旁通三史[25],规范先正[26],皆传于世。卒年四十一。门人私谥贞文[27]。渊耀卒年二十二。有《谷帘学吟》。兄弟死时,口血喷壁间,入砖寸许,其迹历久不灭云。



  注释:
  [1]日历:此指日记。[2]缊袍:用旧絮、碎麻充填的袍子,质地粗劣。粝:粗米。[3]要人:居高位、有权势的显要人物。谕意:上对下有所示意,告诉。[4]谒选:明制,礼部考试中进士后,还要经过吏部的考试选派才能得到官职,去吏部等候选派称“谒选”。[5]南都:明南京金陵。崇祯十七年(1644)明思宗自缢于北京景山,马士英等人拥立思宗堂兄朱由菘,在南京建立南明政权,改年号为弘光。[6]素:向来,往常。[7]当国者:指弘光政权的马士英、阮大铖之流。比:亲近。[8]徇:曲从,投靠。[9]暨:和,同。侯峒曾:字豫瞻,号广成,嘉定人。崇祯年间曾任江西提学参议,刚正不挠。弘光政权要用他为左通政,他力辞不就。清兵围嘉定,他和同乡黄淳耀、董用圆、张锡眉等人率民众守城,城陷,与两个儿子一起赴水自杀。[10]龚用圆:《明史》龚作“董”。[11]诣:前往,去到。[12]上人:僧人的尊称。[13]自裁:自杀。[14]耿耿:忠诚貌。味:昏暗。[15]甫:才,刚。就傅,从师就学。傅:老师。[16]绪论:传下来的学问和道德。[17]伯氏:大哥。[18]狷介:洁身自好,不肯同流合污。[19]传胪:科举殿试之后,皇帝传旨召见新考中的进士,依次唱名传呼,称“传胪”。[20]鼎甲:科举制度,殿试名列一甲的三人,即状元、榜眼、探花。鼎有三足,一甲只限三人,故称。[21]三年:殿试三年一次。[22]自厉:自我磨砺。[23]冠之:给他戴好帽子。这里写从容殉难。《左传哀公十五年》:“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24]制举业:平日练习应付科举考试的文章。[25]三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此处代指史书。[26]先正:先贤。[27]私谥:人死后非官方给予的谥号。



  杨凤苞,字传九,号秋室,又号萸沜,浙江归安(今吴兴县)人。嘉庆时生员。终身不娶,专工诗文。曾赋西湖秋柳诗,人竞吟赏,称他为“杨秋柳”。散文文笔优美。又特别熟悉明末历史,著有《南疆逸史跋》等。散文有《秋室文录》。
  明崇祯末年,清兵南下,南明小明廷濒临灭亡,各州县多有义民志士起兵保卫自己的家园。这些义民志士平时耻于与南明政权合作,但在民族危亡关头,又挺身而出,表现了大义凛然的气节。这篇人物传记,记载了黄淳耀兄弟从容殉难的感人事迹,叙事简洁,生动真实。
发表于 2008-3-19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慧庆寺玉兰记(清)戴名世


 
  慧庆寺距阊门四五里而遥[1],地僻而鲜居人,其西南及北,皆为平野。岁癸末、甲申间[2],秀水朱竹垞先生赁僧房数间[3],著书于此。生生旧太史[4],有名声,又为巡抚宋公重客[5],宋公时时造焉[6]。于是苏之人士以大府重客故,载酒来访者不绝,而慧庆玉兰之名,一时大著。
  玉兰在佛殿下,凡二株,高数丈,盖二百年物。花开时,茂密繁多,望之如雪。虎丘亦有玉兰一株[7],为人所称。虎丘繁华之地,游入杂沓[8],花易得名,其实不及慧庆远甚。然非朱先生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竞未有知者。久之,先生去,寺门昼闭,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
  余寓舍距慧庆一里许,岁丁亥春二月[9],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时玉兰方开,茂密如曩时[10]。余叹花之开谢,自有其时,其气机各适其所自然[11],原与人世无涉,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今虎丘之玉兰,意象渐衰,而在慧庆者如故,亦以见虚名之不足恃[12],而幽潜者之可久也[13]。花虽微,而物理有可感者[14],故记之。


  注释:
  [1]阊(chāng昌)门,苏州城的西北门。[2]癸未:康熙四十二年(1703)。甲申:康熙四十三年。[3]朱竹垞(chá茶):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秀水(今嘉兴)人,清初文学家。著有《曝书亭集》。赁(1ìn吝):租。[4]太史:苦代史官称太史。朱彝尊曾被授检讨(史官的一种)之职,入史馆修明史。[5]宋公:宋荦字牧仲,号漫堂,又号西陂。康熙问累擢江苏巡府,以清节著称,官至吏部尚书,能诗善画,诗与王士祯齐名。著有《西陂类稿》、《沧浪小志》、《绵津山人诗集》等。重客:贵客。[6]造:登门拜访。[7]虎丘:在苏州阊门外,为苏州游览胜地之一。相传吴王阖庐葬此,名胜古迹有虎丘塔、云岩寺、剑池、千云石等。[8]杂沓(tà踏):众多杂乱的样子。[9]丁亥:康熙四十六年(1707)。[10]曩(náng):昔,以前。[11]气机:气运。这句意为玉兰的开谢盛哀,自有其一定的自然规律,非人力所能转移。[12]恃(shì侍):凭靠。[13]幽潜:指幽居避世。[14]物理:事物盛衰的道理。


  此文写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是时作者客居苏州。作品着眼点不在写景状物,而在抒写身世之感和表明处世态度。作者以慧庆寺玉兰与虎丘玉兰作对比,名为写花,实际上是写世事的不平:庸劣者以地位权势而高举,俊杰者以不得其地其势而埋没。文章末段以虎丘玉兰“意象渐衰”而慧庆寺玉兰盛如曩昔。指出“虚名之不足恃,而幽潜者之可久”,不但有深理可味,也表明了作者在穷困压抑之中对生活仍抱积极态度。
发表于 2008-3-19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霍山(清)李调元


 
  霍山在龙川县北,周旋七十余里,为峰三百七十有二,最秀者曰大佛迹。秦始皇时有霍龙字灵阳者居之,因名霍山。
  其巅有二岩。东向者曰望月,无甚奇。西向者曰太乙,深八九丈,广倍之,高二丈余。上有覆石,平如掌,左右两峰夹之,是为霍山洞天。
  其东有横岩。在半壁岩中,有一石出地数尺。人偶撼之,辄动;及力撼之,反不动;亦一异也。岩上峰名酒瓮石[1],崛起平地百余仞[2],上锐,中博,下顿[3],如瓮然。泉涓涓倾出,味甘如醴[4],因名酒瓮泉。所注成潭,大亩许,清深不测。旁多万年松、风兰、仙人掌、金星草、黄精、白术之属[5],远近随风,处处芬馥,如入罗浮之百花径矣[6]。
  大佛迹峰在山南。石上有大人迹十四所。迹有黄牛浆,甚澄澈。邻峰曰石楼,亦有巨人履迹。下有一石,可坐数十人,为仙乐石。又有捣药石,常闻杵声[7],而不可见。寻之,多在志公楼峰之腰[8]。又有七星石井,大各如盆,深数尺,水随汲随盈,不汲不盈,盈必七井一时盈。其上一峰曰船头,凌晨望之,若大舶在海岛中[9],云气往来,如鼓枻摇动[10],亦一异也。



  注释:
  [1]酒瓮(wèng):盛酒的陶制器具。[2]仞:古代长度单位,或说七尺,或说八尺。[3]下顿:下部沉稳。[4]醴:甜酒。[5]金星草:亦名凤尾草、七星草,叶背有孢子囊群,黄色,故名“金星草”。黄精:百合科草本植物,地下茎可入药。白术:菊科草本植物,根部可入药。[6]罗浮:山名,在广东省增城、博罗、河源等县间,风景秀丽,为粤中名山。百花径:罗浮山名胜。[7]杵声:捣药声。[8]志公楼:相传是南朝齐梁间为僧宝志显示灵验的所在。故称“志公楼”。[9]舶:大船,海船。[10]鼓枻(yì):摇动船桨。






  李调元(1734—1802),字羹堂,号雨村、童山蠢翁,四川罗江(今德阳市)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选庶吉士,由吏部主事迁考功员外郎,后任广东学政,直隶通永道。因弹劾永平知府,反遭攻讦,发遣伊犁。因母老得赎归,家居著述。其著作有《童山诗集》、《童山文集》、《诗话》、《赋话》、《词话》、《曲话》、《南越笔记》等,达几十种之多。
  本文选自《南越笔记》卷二。乾隆四十二年(1777),作者出任广东学政,“遂得遍历全省诸郡县”,于是撰述了记载广东风土人情及草木鸟兽的《南越笔记》。这则所记的霍山,在广东龙川县北。文章着眼在写霍山之“奇”。其中包括石奇,如“人偶撼之,辄动;及力撼之,反不动”的奇石,能常闻杵声的捣药石,有巨人履迹的巨石等。还有水奇,如“味甘如醴”的酒瓮泉,随汲随盈的七星石井等。更有峰奇,如“若大舶在海岛中”的船头峰等等,无不透露出一种自然界的神秘之奇,具有引人入胜的奇趣。
发表于 2008-3-19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清)龚自珍


 
  居礼曹(1),客有过(2)者曰:“卿知今日之扬州乎?读鲍照《芜城赋》(3)则遇之矣。”余悲其言。
  明年,乞假南游,抵扬州,属有告籴谋(4)谋,舍舟而馆(5)。
  既宿(6),循馆之东墙步游,得小桥,俯溪,溪声讙(7)。过桥,遇女墙啮可登者(8),登之,扬州三十里,首尾屈折高下见。晓雨沐屋,瓦鳞鳞然,无零甃断甓(9),心已疑礼曹过客言不实矣。
  入市,求熟肉,市声讙。得肉,馆人以酒一瓶、虾一筐馈。醉而歌,歌宋元长短言乐府(10),俯窗呜呜,惊对岸女夜起,乃止。
  客有请吊蜀岗者(11),舟甚捷,帘幕皆文绣,疑舟窗蠡què(12)也,审视,玻璃五色具(13)。舟人时时指两岸曰:“某园故址也”,某家酒肆故址也”,约八九处。其实独倚虹园圮无存(14)。曩所信宿之西园(15),门在,题榜在,尚可识,其可登临者尚八九处,阜(16)有佳,水有芙渠菱芡(17),是居扬州城外西北隅,最高秀。南览江,北览淮,江淮数十州县治,无如此冶华(18)也。忆京师言,知有极不然者(19)。
  归馆,邵之土皆知余至,则大灌,有以经义请质难者(20),有发(21)史事见问者,有就询京师近事者,有呈所业若文、若诗、若笔(22)、若长短言、若杂著、若丛书乞为序、为题辞者,有状其先世事行乞为铭者(23),有求书(24)册子、书扇者,填委(25)塞户牖,居然嘉庆中故态。谁得曰今非承平时耶?惟窗外船过,夜无笙琶声,即有之,声不能彻旦(26)。然而女子有以栀子华发为贽求书者(27),爰以书画环瑱互通问(28),凡三人,凄馨哀艳之气,缭绕于桥亭舰(29)舫间,虽澹定,是夕魂摇摇不自持(30)。余既信信,拿流风,捕馀韵,乌睹所谓风嗥雨啸、鼯狖悲、鬼神泣者(31)?嘉庆末尝于此和友人宋翔凤侧艳诗(32),闻宋君病,存亡弗可知。又问其所谓赋诗者(33),不可见,引为恨。
  卧而思之,余齿(34)垂五十矣,今昔之慨,自然之运,古之美人名士富贵寿考(35)者几人哉?此岂关扬州之盛衰,而独置感慨于江介也哉?抑予赋侧艳则老矣,甄综人物(37),搜辑文献,仍以自任,固未老也。天地有四时,莫病于酷暑,而莫善于初秋;澄汰其繁缛淫蒸(36),而与之为萧疏澹荡,泠然瑟然(39),而不遽使人有苍莽寥泬(40)之悲者,初秋也。令扬州,其初秋也欤?予之身世,虽乞籴,自信不遽死,其尚犹丁(41)初秋也欤?作《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



  注释:
  (1)礼曹:礼部。时作者任礼部主客司主事兼祠祭司行走。(2)过:访。(3)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东海(今江苏连云港市东)人。曾任临海王前军参军等职。长于乐府诗,赋及骈文。所作《芜城赋》,写广陵故城(即扬州)昔日之盛及当日之衰,感慨系之。(4)属(zhǔ主):适巧。告籴:请求买谷,有请求资助饥困之意。(5)馆:用为动动词,住旅馆。(6)既宿:过夜之后。(7)讙(huān欢):喧响。(8)女墙: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小墙。啮(niè聂):咬。引申为坏缺。(9)零甃(zhòu昼)断甓(pì僻):犹言残垣断壁。甓,井壁,这里泛指墙壁。甓,砖。(10)长短言乐府:即词。词又称长短言,可入乐,故称。(11)吊:凭吊。蜀岗:山名,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居瘦西湖畔,为扬州古城遗址。(12)蠡(luó罗):通“螺”。Què(què确):物之孚甲,即鳞甲之类。蠡què指为螺壳鳞甲所镶嵌。(13)“玻璃”句:谓五色玻璃齐全。按,玻璃在当时为洋货,被作者视为“不急之物”的奢侈品,主张杜绝进口,详见其《送软差大臣侯官林公序》。洋货侵入被作者视为扬州衰落之迹象。(14)倚虹园:因靠近横跨瘦西湖的大虹桥而得称。大虹桥是乾隆年间改建的石拱桥。圮(pĭ匹):塌坏。(15)曩(năng):从前。信宿:住过两夜。(16)阜:土山。(17)芙渠:荷花。菱:菱角。芡(qiàn欠):睡莲科植物,叶呈盾状,浮水面。夏日开花,紫色,昼开暮合。实如刺球,含子数十枚。子及地下茎均可食。有鸡头、乌头、雁头等别名。(18)冶华:美丽繁华。(19)极不然者:极不确实之处。(20)经义:经书的解释。质难:质疑问难。(21)发:提出,揭示。(22)笔:散文。与“文”相对,“文”指有藻采声韵的骈文。文笔之分见《文心雕龙总术》。(23)“有状”句:谓有自撰其先人行状请求代为写神道碑铭或墓志铭的人。(24)书:题字。(25)填委:纷集,堆积。(26)彻旦:通宵达旦。(27)栀(zhī支)子:花木,叶厚而有光泽,呈椭圆形,夏天开白色大花,极香。这里指栀子花。华发:白发。这里于义难通,疑“发”字为“鬘”字之误,华鬘为舞妓之花饰。贽(zhì至):初次见面所执的礼物。(28)环:带在臂上的玉环。瑱(diàn电):以玉充耳,一种首饰。通问:通音讯。(29)舰:有板屋的船。(30)“虽澹”句:意谓自己即使态度恬淡镇定,当夕情绪仍难免为其声色所动,不能自持。(31)“余既”数句:意谓我已连宿四夜,何可捕捉到昔日繁盛时的流风余韵,哪里能见到《芜城赋》所描述的那种飘摇悲凄景象。信信,一信再信,连宿四夜。 鼯(wú吾),一种形似松鼠的动物,腹旁有飞膜,能滑翔。狖(yòu又),这里同“貁”,一种似狸(野猫)的野兽。“风嗥”云云,概述鲍照《芜城赋》“坛罗虺(毒蛇)蜮(短狐),阶斗麏(獐子)鼯,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风嗥雨趋”语。(32)嘉庆末:嘉庆二十五年(1820)。宋翔凤(1776-1860):字虞庭,一字于庭,江苏长洲(今苏州市)人。嘉庆举人,官湖南新宁县知县。从其舅庄述祖受今文经学,又从段玉裁治《说文》之学,通训诂名物,是常州学派的著名学者。作者于嘉庆二十四年在京师与宋翔凤相识,见其《资政大夫礼部侍郎武进庄分神道碑铭》自记。侧艳:文辞艳丽而流于轻佻。(33)所谓赋诗者:指当年与宋氏及自己和诗之妓。(34)齿:年齡。(35)寿考:年高。(36)“此岂”句:意谓这哪里与扬州的盛衰有关,而偏偏把感慨发泄在江畔呢。江介,江畔。(37)甄综:考察搜罗。(38)繁缛:指景象繁杂。淫蒸:过分闷热的蒸腾之气。(39)泠(líng零)然瑟然:形容清凉。(40)寥泬(xuè穴):旷荡而虚静。(41)丁:当,值。




  龚自珍(1792--1841),清思想家、文学家。一名鞏祚,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进士,官礼部主事。学务博览,重经世济民。主张从事政治和经济改革,以解决当时日益深入的社会危机,并热切要求抵抗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军事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当林则徐赴广东查禁鸦片,曾预见到英国可能侵犯,建议加强战备,不与妥协。治经学,为嘉、道间提倡“通经致用”的今文经学派的重要人物。哲学上持“性无善无不善”之说,反对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并强调万事万物都处于变化之中。所作诗文,极力提倡“更法”、“改图”,深刻揭露清王朝统治的腐朽,反映社会阶级矛盾的日益尖锐,洋溢着受国热情。《尊隐》、《明良论》、《乙丙之际著议》、《送饮差大臣林公序》、《病梅馆记》等文,和《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等诗篇,皆为其代表作。散文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诗尤瑰丽奇肆,有“龚派”之称。所著有《龚自珍全集》。
发表于 2008-3-19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己未上曾侍郎书(清)吴敏树


 
  顷者恭闻先生大军已克景镇[2]、定江西,将移师防川[3],还驻越境[4],敏树于湖上瞻望前旌有日矣[5]。而楚南之贼,先以闻风败遁,各路诸军,皆将随先生以共清皖省,图复金陵[6],闻此尤为喜跃。计先生大功之遂成,而果为古今所未有,如敏树所日夜祷祝于山中者也。
  自湖上先后两次奉谒以来[7],虽以驽怯[8],未获受事于左右,其心盖无日不若随侍于舟中之坐。每闻传有捷报,及忧危未免之事,无不窃窃同之,而未敢辄从人一通贺慰。盖功名形势之会[9],一世之所趋求,宜有所避以谢于不知而妄意相与之徒[10],谓其获交宠于大君子之门而能为之驰走者,此固先生之所不罪也。而舍甥王庆奎,前岁尝蒙耻一求供役,竟蒙在驱使之末,铭感在心,岂胜言谢[11]!
  兹有友人学博杨君鸿烈[12],乃前数岁所欲为今世人才起见、欲一通之麾下者[13]。此君往与芸台、筱岑皆为密游[14],兵事初起,尝从江忠烈战长沙、湖北间[15],其人名字,或亦先生之所宿闻。所以返回而不敢遽言之者有故[16],筱岑已有书道之,无用申说。要之其人自是负气性男子,自其早岁读书,即喜谈兵、习武事,欲以雄奇功迹显见于时。而遭时多事,诸庸愞书生皆奋兴[17],此君独困厄至无聊赖以自存,岂不可叹也。今使前诸军门,倘许加察而一试之,幸甚幸甚。
  敏树于先生,本不宜以形迹自外,独自恨无当世才,不能附从以自达。记往岁都门尝戏相比许,有欧、梅之目[18],先生命世大贤,何止欧公?乃敏树于圣俞,亦未欲多让之。顷读《宛陵集》,见其间与欧公唱酬。多至不可数,不觉废卷叹息[19]。盖使敏树得相从幕中,承讲论道艺之暇,亦未必不以寒陋之姿,盛邀奖饰[20],非止夸今世耳目,且以炫耀将来,侥幸于无穷也。而其事与古人有异,即兢兢不欲同之,坐此落然不常合并[21],岂非命耶?筱岑昨寄先生所为《欧阳生集序》中[22],于鄙薄亦许在名流之次[23],而妄见所疑于古人者[24],乃窃与筱岑论之,彼书闻已寄呈左右,使人惶惧惭愧之极。然先生此文,乃敏树心所诚服,以为气力当在庐陵、震川之上也[25]。且序中所称文派,本近来风气实然,将来论者,亦必援为案据[26],所以敏树尤欲自别耳。
  敏树近于诗文,俱罕有作。惟见阮氏所编我朝经解中[27],有仁和翟灏《四书考异》,因就加论辩,自谓颇有得处,足以破考据家之习弊,而收其一二之功。仅成《学庸论语》八卷,适官中委办捐输而止[28],俟成后,当就正有道之前[29]。临书神驰。



  注释:
  [1]己未:清咸丰九年(1859)。曾侍郎:曾国藩。见《原才》的作者介绍。[2]景镇:景德镇,属江西。太平军攻占江西已经六年,此时又被曾国藩兄弟的湘军夺去。[3]防川:防太平军进入四川。[4]楚境:指湘军的老巢湖南。[5]湖上:洞庭湖。作者家乡岳阳在洞庭湖畔。[6]金陵:南京于1853年被太平军攻克,定为太平天国的都城,命名“天京”。[7]奉谒:恭敬拜见。[8]驽:能力低下的马,喻才能低劣。[9]会:际会,时机。[10]这句指那些妄想假借曾国藩声名的人。[11]胜(shēng):尽。[12]学博:清代对州县学官的别称。[13]通:通报,介绍。麾下:对将帅的尊称。[14]云台:姓吴,见《吴云台哀辞》。筱岑:欧阳兆熊,字筱岑,亦作“小岑”,湖南湘潭人。[15]江忠烈:江忠源,字常孺,湖南新宁人。与曾国藩同在湖南办团练,镇压太平军。谥忠烈。[16]迟回:迟疑徘徊。[17]愞(nuò):怯懦。[18]欧、梅: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梅尧臣。梅尧臣,字圣俞,有《宛陵集》。目:名称。[19]废:搁置。[20]邀:希求。奖饰:谦词,犹奖誉。含有称许过当的意思。[21]坐:由于,因。[22]此句见曾国藩《欧阳生文集序》。[23]鄙薄:自称。[24]妄见:谦称自己的见解,古人:指文学史上的一些人物。作者《与筱岑论文派书》说:“弟素非嘉姚氏(姚鼐)者,未敢冒称。”[25]庐陵:欧阳修,为江西庐陵人。震川:归有光,字熙甫,人称震川先生。明代文学家。[26]案据:考据,查证。[27]阮氏:阮元,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清代著名学者,提倡朴学。这里提及的“我朝经解”,即阮元所汇刻的《皇清经解》。[28]捐输:清代百姓按政府规定输纳捐献银两,有时是为了战争,有时是地方兴修文庙等公共建筑物。[29]有道:有才艺有道德的人。此指曾国藩。



  吴敏树与曾国藩的私人交情很好,常有书信往来谈文论道,但他拒绝加入曾的湘军幕府,对曾把他归入桐城派之列也很不安,可见他为人矜重不群的一面。这封信有祝贺、有答谢、有荐事,还有自解申辩,事情较多,写来丝毫不松散,转折有力,挽合紧密,写法值得借鉴。
发表于 2008-3-19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记超山梅花〔清〕林纾


 
  夏容伯同声,嗜古士也,隐于栖溪。余与陈吉士、高啸桐买舟访之。约寻梅于超山。由溪上易小舟,循浅濑至超山之北。沿岸已见梅花。里许,遵陆至香海楼,观宋梅。梅身半枯,侧立水次;古干诘屈,苔蟠其身,齿齿作鳞甲。年久,苔色幻为铜青。旁列十余树,容伯言皆明产也。景物凄黯无可纪,余索然将返。容伯导余过唐玉潜祠下,花乃大盛:纵横交纠,玉雪一色;步武高下,沿梅得径。远馥林麓,近偃陂陀;丛芬积缟,弥满山谷。几四里始出梅窝,阴松列队,下闻溪声,余来船已停濑上矣。余以步,船人以水,沿溪行,路尽适相值也。是晚仍归栖溪。
  迟明,复以小舟绕出山南,花益多于山北。野水古木,渺<bzgwgz_027/bz>滞翳,小径岐出为八、九道,抵梅而尽。至乾元观,观所谓水洞者。潭水清冽,怪石怒起水上,水附壁而止。石状豁閜,阴绿惨淡。石脉直接旱洞。旱洞居观右偏。三十余级,及洞口,深窈沉黑中,有风水荡击之声。同游陈寄湖、涤寮兄弟,爇管入,不竟洞而出。潭之右偏,镌“海云洞”三大字,宋赵清献笔也。寻丁酉轩父子石像,已剥落,诗碣犹隐隐可读。容伯饭我观中。余举觞叹息,以生平所见梅花,咸不如此之多且盛也。容伯言:“冬雪霁后,花益奇丽,过于西溪。”然西溪余两至,均失梅候。今但作《超山梅花记》,一寄容伯,一寄余友陈寿慈于福州。寿慈亦嗜梅者也。
  ——选自木刻本《畏庐文集》

  译文:
  夏容伯,是个酷爱古代文物的人,隐居于栖溪。我和陈吉士、高啸桐雇船拜访了他,相约一起去超山探梅观花。我们在小溪上换乘小船,顺着浅浅的由沙石上流淌的溪水驶至超山北面,沿岸已能见到梅花。再过约一里地光景,沿着溪边小路行至香海楼,观赏了著名的宋梅。梅树已经半枯,斜立于水边。苍老古拙的枝干曲折多姿,树身密布青苔,排列齐整得有如鱼鳞一样。因为年代久远,青苔全变成了青铜色。宋梅旁边还有十几棵梅树,容伯告诉说都是明代之物。我见四周景物阴冷而无甚光彩,不由兴味索然而准备回返。容伯却领着我向前走过唐玉潜祠,方见梅花竞放之盛况。梅树纵横交错,一片雪白;高低山坡,遍植密布。大家漫步于梅林雪海。梅花香气馥郁,弥漫山林,犹如重重叠叠的素绢,堆积山谷。大约走了近四里地才出了梅窝,但见郁郁苍苍的松树排列成行,山下可闻小溪的水流声,原来我们乘坐的小舢板已经停在水面上了。我们在岸上走,船工泛舟水上,大家分别沿着小溪行走,待小路走到头正好相逢。当天晚上我们仍然返回栖溪。
  第二天拂晓,我们仍旧乘小舢板绕到超山南面,这里的梅花更多于山北。溪水辽阔微远,古树枝叶浓密,岸边的小路叉开为八九道,延伸至梅树林边。我们来到乾元观,参观那个水洞。洞中潭水清澈见底,形状奇特的石头兀立水面,潭水浸润石根而止。那些奇石作破缺开裂状,上面长满了暗绿色的青苔。从石头的纹理脉络看,本与旱洞同为一体。旱洞靠近乾元观而偏右。爬过三十几级石阶,到达洞口,一片幽暗深沉之中,唯闻风水荡击之声。一起来游玩的陈寄湖、陈涤寮兄弟,点燃火把进入洞中,没有走到洞底便返回了。潭水偏右的地方,岩石上镌刻着“海云洞”三个大字,那是宋代书法家赵抃的手笔。再寻找丁酉轩父子的石像,却已斑驳脱落,只有石碑上的诗句还隐约可见。容伯在乾元观请我吃午饭,我不由举杯赞叹不已,因为我平生所见过的梅花,却没有这里的茂密繁盛。但容伯却对我说:“若待冬雪过后,此间的梅花越发奇丽清绝,远较观梅胜地西溪为盛。”西溪我亦曾去过两次,可惜都未逢梅花盛开的时节。如今只有作一篇《超山梅花记》,一纸写与容伯,一纸寄给我福州的朋友陈寿慈。寿慈也是一个酷爱梅花的人啊。
发表于 2008-3-22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记九溪十八涧(清)林纾


 
  过龙井山数里[2],溪色澄然迎面,九溪之北流也。溪发源于杨梅坞。余之溯溪,则自龙井始。溪流道万山中,山不峭而堑[3],踵趾错互[4],苍碧莫辨途径[5]。沿溪取道,东瞥西匿,前若有阻而旋得路[6]。水之未入溪号皆曰涧。涧以十八,数倍于九也[7]。
  余遇涧即止。过涧之水,必有大石亘其流。水石冲激,蒲藻交舞。溪身广四五尺,浅者沮洳[8],由草中行;其稍深者,虽渟蓄犹见沙石[9]。
  其山多茶树,多枫叶,多松。过小石桥,向安理寺路,石犹诡异。春箨始解[10],攒动岩顶,如老人晞发[11]。怪石折叠[12],隐起山腹,若橱,若几,若函书状[13]。即林表望之[14],滃然带云气[15]。杜鹃作花[16],点缀山路;岩日翳吐[17]。出山已亭午矣。
  时光绪己亥三月六日[18]。同游者达县吴小村[19]、长乐高凤岐[20]、钱塘邵伯䌹[21]。



  注释:
  [1]九溪十八涧:在浙江省杭州市烟霞岭西南,发源处为杨梅岭,山径一道甚平坦,可自烟霞岭直达理安山。[2]龙井山: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南,出产名茶龙井茶,其地有历史悠久的龙井寺,寺内有井,泉水出自山岩,甘洌清凉,四时不绝。[3]不峭而堑:不陡峭而多册沟。堑,本指壕沟,这里指山的沟壑。[4]踵趾错互:山脚互相交错。[5]“苍碧”句:一派深绿,连路也辨认不出。[6]旋:立即,不很久。[7]数倍于九:数字比九多一倍。[8]沮洳:湿润,泉泥相和。[9]渟蓄:水积聚而不流。[10]春箨(tuò柝)始解:春天的笋壳开始脱落。箨,包在竹笋外面的笋壳。[11]晞发:晒干头发。[12]折叠:重叠。[13]若函书状:象一匣子一匣子的书的样子。[14]林表:林外。[15]滃然:云气四起的样子。[16]杜鹃作花:杜鹃花都开花了。[17]岩日翳吐:山岩下,太阳有时被遮蔽,有时又露出来。[18]光绪己亥:清德宗光绪二十五年,即1899年。光绪,清德宗年号。[19]达县:今四川省达县。[20]长乐:今福建省长乐县。高凤岐:福建长乐人,字啸桐,号媿室主人。光绪举人,官至梧州知府。工古文词。[21]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邵伯䌹(jiǒng窘):事迹不详。



  林纾(1852—1924),近代著名文学家,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福建闽县(今福建省闽侯)人。清光绪时举人,任教于京师大学堂。早年参加过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政治活动。曾依靠旁人口述,用古文翻译欧美等国小说一百七十余种,其中不少是外国名著,文笔也很流畅,在当时影响颇大。晚年极力反对新文化运动,是守旧派代表人物之一。他能诗工画,并曾从事小说戏曲创作。著有《畏庐文集》、《畏庐诗存》等。
  九溪十八涧是杭州著名的风景区之一,溪涧交错,峰回路转,游览时给人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这篇文章就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并用生动的笔触加以描绘。所以文章虽只二百余字,却把这一风景名胜的深邃秀丽再现了出来,使人如身临其境。自然风景优美,文章也清新明丽。
发表于 2008-3-22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记毗陵驿马(清)刘可毅


 
  客有以善相马者言予曰:“毗陵驿当孔道[2],羽檄急,则云阳、锡山南北三百里[3],吾驿枢其中[4],蹄声、铎声、箠声[5],午交衢[6],昼夜不绝。驿置马,故无弗良也。江阴金逸亭部卒善畜马,过武进,货之驿者一。帖耳曳尾,足涂泥,寖下矣[7]。而曰:‘是尝陷于贼,沉于渊,摧于锋刃者,固百战余也。’而厩故所畜者,兰筋竖面[8],雄健出马上。而马又不任施羁靮[9],蹄啮乘者使踣[10]。而时或风厉霜肃,林木瑟瑟下[11],则又仰首鸣鸣嘶,足奋掷地,绝辔腾跃,飙忽若鹰隼[12],追勿得。而他马则驯伏枥下。方是时,善相马者等定他马[13],此下之。而厩卒以马弗良,益益他马刍[14],他马益壮,益善走,而马亦益老。
  江阴金逸亭者,从李勇毅百战蕲[15]、黄、潜、太、舒、桐间[16]。折西规德安随州[17],北解南阳围[18],复东下统防休宁[19]。军畜名马,多能绝尘驰[20],战辄陷陈[21],奔突矛弹[22],望景不可见[23]。”若客言,马固甚凡也。
  则又曰:“马既老,部卒以他事再至,见马早:‘是惫至此耶?昔陷于贼,沉于渊,摧于锋刃,而卒以自全。复卒以惫,毋宁其死于贼渊锋刃犹有令名焉[24],而顾郁郁久居此耶?’马似闻言悲,卒去,不食死。厩卒剖马革,则腹胁隐旋作龙鳞文,惊,报相马者。至,大言曰:‘予固言马之良也,而驽视以死。’埋马于驿之阴。”
  予闻之悲,而记其语,客亦去。


  注释:
  [1]毗陵:古郡名,后改晋陵县,分置武进县,治所在今江苏常州市。驿马:驿站的马,供传递公文或往来官员使用。[2]孔道:大道。[3]云阳:三国吴国县名,即今江苏丹阳县地。锡山:在江苏省无锡市西郊,惠山以东小丘。[4]枢:中枢,居重要、中心地位。[5]箠:鞭子。[6]午:纵横相交。[7]寖:同“浸”,愈益,更加。[8]兰筋:马目上的筋名。古人认为马目上兰筋竖者,可行千里。因称千里马为兰筋。[9]羁靮:(dí);羁,马络头。靮,马缰绳。[10]踣(bó):仆倒。[11]瑟瑟:细碎的声音。[12]飙忽:像暴风般疾速。忽,迅速。[13]等定:定等次,评出优劣的级别。[14]刍(chú):喂牲口的草。[15]李勇毅:名续宜,号希庵,湖南湘乡人,在罗泽南部下镇压太平军,官至安徽巡抚,卒谥勇毅。蕲:蕲州,治所今湖北蕲春县。[16]黄:黄州,治所今湖北黄冈县。潜:湖北潜江县。太:安徽太平县。舒:安徽舒城县。桐:安徽桐城县。[17]规:谋划。德安:府名,治所今湖北安陆县。随州:治所今湖北随县。[18]南阳:府名,治所今河南南阳市。[19]休宁:安徽县名。[20]绝尘:脚不沾尘土,形容奔驰得很快。[21]陈:同“阵”。[22]弹:弹丸。[23]景:同“影”。[24]毋宁:宁可,不如。令:美好。



  刘可毅(?—1900),原名毓麟,字葆真,江苏武进人。光绪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光绪庚子年(1900)死于义和团刀下。有遗集。
  一匹骏马为主人转战南北,出生入死,临了却被卖,又被相马者断为驽马,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这是以骏马喻志士杰才。通篇只客观转述,不发一字议论,而我们仍能读出它的言外之意。
发表于 2008-3-22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寻大龙湫瀑布(清)方苞


 
  八月望前一日,入雁荡,按图记以求名迹。则芜没者十之七矣。访于众僧,咸曰[1]:“其始闢者皆畸人也[2]。庸者继之,或摽田宅以便其私[3],不则苦幽寂去而之他[4],故蹊径可寻者希。”[5]过华严[6],鲍甥率众登,探石龙鼻流处,余止山下。或曰:龙湫尚可至也。遂宿能仁寺[7]。
  诘旦,舆者同声以险远辞[8]。余曰:“姑往焉[9],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10]沿涧行三里而近,绝无险艰。至龙湫庵,僧他出。憔者指道所由,又前半里许,蔓草被径,舆者曰:“此中皆毒蛇貍虫,遭之,重则死,轻则伤。”怅然而返,则老僧在门。问故,笑曰:“安有行二千里,相距咫尺,至崖而反者?吾为子先路。”[11]持小竿,仆李吉随之,经蒙茸则手披足踏[12]。舆者坦步里许,径少窄,委舆于地[13],曰:“过此则山势陡仄,决不能前矣。”僧曰:“子毋惑[14],帷余足迹是瞻。”[15]鲍甥牵引,越数十步,则蔓草渐稀,道坦平,望见瀑布。又前,列坐岩下,移时乃归。舆者安坐于草间,并作乡语怨詈老僧曰[16]“彼自耀其明,而征吾辈之诳[17],必众辱之。”
  嗟乎!先王之道之榛芜久矣[18]。众皆以远迹为难,而不知苟有识道者为之先,实近且易也。孔、孟、程、朱皆因于众厮舆[19],而时君不寤[20],岂不惜哉!夫舆者之诳,即暴于过客,不能谴呵而创惩之也[21],而怀怒蓄怨至此;况小人毒正[22],侧目于君子之道以为不利于其私者哉[23]!此严光、管宁之俦所以匿迹销声而不敢以身试也[24]。


  注释:
  [1]咸:都。[2]畸(jī)人:奇特的人。《庄子大宗师》:“畸人者,畸于人而侔(móu)于天。”《释文》:“司马彪云:‘不偶也。不偶于人、谓阙于礼教也。’”这里泛指不寻常的人。[3]摽(biāo):把持。[4]不则:否则。[5]蹊径:小路。[6]华严寺:山上佛寺名。所供者为华严三圣,即毘卢舍那佛、和普贤、文殊二菩萨。[7]能仁夺:山上佛寺名,所供为释迦牟尼佛。[8]舆者:抬轿的人。辞:推辞。[9]姑:姑且,暂且。[10]何伤:有什么妨害。[11]先路:在前头领路。屈原《离骚》:“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12]蒙茸:蓬蓬松松的样子。这里指茂密的杂草和灌木丛。苏轼《后赤壁赋》:“履谗岩,披蒙茸。”[13]委:丢下,扔下。[14]惑:迟疑,怀疑。[15]帷余足迹是瞻:但看我的脚印。意即跟着我的脚印走。《左传襄公十四年》有“惟余马首是瞻”的话,这句是对《左传》的模仿。[16]怨詈:怨恨和谩骂。[17]征:证实。[18]榛芜:荒芜,废弃。[19]孔:指孔子。孟:指孟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性善说,提出“民贵君轻”说。儒家尊为“亚圣”程:指宋朝的程颢、程颐、理学家。朱:将宋朝的朱熹,理学家。厮舆:旧时指仆役一类的人。[20]寤:醒悟。同“悟”。[21]即:即使。暴:对别人施加恶行、欺侮。过客:指别人、创惩:惩罚。[22]小人毒正:小人害他的朋友。《礼记缁衣》:“唯君子能好其正,小人毒其正。”郑注云:“正,当为匹(疋)字之误也。匹,谓知识朋友。正音匹。”毒,害。[23]侧目:不正眼相看。形容仇视的样子。[24]严光:姓庄名光,字子陵。史家避汉明帝讳改作严光。东汉会稽余姚(今浙江省余姚县)人。青年时是刘秀的朋友并同学。刘秀称帝,召为谏议大夫,不肯受,归隐于富春山。管宁:字幼安,三国北海朱虚(今山东临朐县东南)人。东汉末避居辽东三十馀年。魏文帝、明帝都曾征召过他,并授与官职,他都坚辞不就。匿迹:躲藏起来。销声:不把声名张扬出去。身试:亲身尝试(小人的恶毒手段)。


  本文写于乾隆八年(1743)八月。
  大龙湫瀑布,在浙江乐清县的雁荡山中。瀑布飞洒三百丈,为雁荡山的奇观。瀑布旁有许多唐宋时摩崖石刻,是著名的名胜古迹。作者雁落山之游,同时也寻找到了大龙湫瀑布。
  此记着重在一个“寻”字。首先是按图记去寻,其次向众僧寻问,其次让鲍甥去探寻,其次是乘舆往寻。当荒草塞路、肩舆之人不愿前行、被迫近回时,又改由老僧引路,步行前寻,终于望见了瀑布。种种文字,皆以见这次寻找大龙湫瀑布之经一番周折,方得不虚此游。作者对此感慨说,只要有“识道”的人带路,远道可以缩为近道,难道可以变为易道。那些欺侮别人的人,应该受到惩罚才好。
  文章末了也是用了“缘情事以为波澜。别求义理以寓襟抱”的笔法,借以扩大其社会意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江湖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Sitemap| 金庸江湖网

金庸迷QQ群:48569383  |  站方邮箱: jinyong@jyjh.cn

Copyright © 2004-2014 www.jyjh.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GMT+8, 2024-5-3 22:21 , Processed in 0.032197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