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江湖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江湖

欺世盗名得美誉,且看全真派这一窝子汉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13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前面說的是,對於錢穆等提出的王重陽曾起義抗金事,我沒有仔細研究過,只是引用錢穆的論述,我沒有更多表述自己對此問題的看法。我可並沒有說,對史料不細細考證。如果眞的要研究一個歷史問題,對史料當然要認真考證。
至“中国历代的皇家,大概有一半不是汉人”這個說法,我看不妨以歷代正史爲依據,統計歷代皇帝到底是不是“有一半不是汉人”。割據政權,或與漢族政權並立的如北朝遼金之類先不說,只說統一王朝。宋朝是一個轉折點,一直到宋朝,統一王朝的皇室從來都是漢人。但是宋朝開始,中國對外急劇衰弱,國家兩度徹底亡於異族,一次是蒙元,一次是滿清。單就宋元明清來說吧,這是異族皇帝統治全中國最多的時代,漢族兩個皇室,趙宋,朱明,異族兩個皇室,元蒙,滿清,算是一半對一半。加上整個歷史,則絕對談不上“中国历代的皇家,大概有一半不是汉人”,因爲宋以前的中國,政權始終都是在漢族自己的手中的。
孟子就说周文王是“西夷之人”。秦更被称为“戎狄”。這是文化問題,不是種族問題。中國對於民族的認定,主要以文化和民族認同爲標準。因爲西周最初落後,所以稱“西夷之人”。秦落後,所以被称为“戎狄”。後來文明提升了,都被公認是華夏,並不視爲異族。
漢朝以前無“漢族”名稱,時稱華夏,到了秦統一,全部原七國人,都是華夏,卽漢族。夏商周三代,包括西周在內,自然都是漢族。
至唐朝問題,我前面其實已經說到,他們血統肯定有鮮卑血統參入,這沒有問題。至於到底有多少鮮卑血統,並不是最重要的問題,關鍵是其自我認同和社會認同他們是否漢人,這一點是明確的,唐朝當然是漢族王朝無疑。唐太宗死前嘱咐“丧葬当从汉制”,生怕把他当胡人埋了,正證明唐室認同漢族,自我定位爲漢族。
发表于 2013-10-14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皇帝种族倒是个学术问题,没人会把结论强加给这位“游侠”,是吧?

世俗达共识的争论留给学界较好,拨云见日可待。我讲过这叫“跑题”。

想来,没人愿意把不是自几祖上的祖上顶在自个头上,常情,

不过这位“游侠”倒是有照本宣歌的自由,这没人反对,对吧?

那么,对于“道”,有人说:“道貌岸然”就是说有秩序的样子了,

看得见摸得着的“道德”是交通法规,按规定开车,“道貌岸然”,千万不可“大逆不道”。

英国对交通的左右行驶规定与美国不同,“道不同不相与谋”,这不必到英国去质问。

道教的重要资源是巫签,五千多卷的《道藏》,符咒无数,简直就是“十万个怎么办”,

不必问为什么,照办,解决问题就好。佛教东来,道教觉到了威胁。
  
一下带那么多有头有脸的神来竞争,道教也就开始造偶像神,

积极扩充本土革命队伍,例如门神的神荼郁垒终于转为秦叔宝和尉迟敬德。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于王重阳、丘处机之流的“道”的发迹到史像,

古时的称谓“江湖术士”如今不是都摇身一变,作“大师”了吗?

看来“大师”生成秘诀,必须学会在官府和民众间长袖起舞,这点古今皆同。

话说回来,王、丘与金庸的关系一种为“开光”,另一种叫“借光”,这竟是当今“大师”们值得肯定和学的榜样。
发表于 2013-10-15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這位“闻庸”常提“跑題”,可是自己的帖子可是越跑越遠。
我也沒說有人把结论强加给我吧。何況你那越來越離題萬里的帖子又得出什麽結論了?
另外我所說的,都是我自己思考過的,自認為不是“照本宣科”(“照本宣歌”是什麽意思,不懂,我就逕改作“照本宣科”了)。
而這位“闻庸”帖子中貼的這些:

大而言之,周,秦,南北朝,隋唐,五代,元,清,皇家不是汉人。

辛亥革命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若说的是恢复到明,明的朱家却是回族,这族谱保存在美国。

即便是正史繁杂也可读出端倪,中国历代的皇家,大概有一半不是汉人。

孟子就说周文王是“西夷之人”。秦更被称为“戎狄”。

常说的唐,皇家的“李”姓,是李家人还没当皇帝时被恩赐的。

这李家人生“虬髯”也就是卷毛连鬓胡子,不是蒙古人种,

唐太宗死前嘱咐“丧葬当从汉制”,生怕把他当胡人埋了。


我看著就覺得眼熟,查了一下,果然,都是從阿城的《闲话闲说》來的。抄阿城的文字,絲毫不加說明,不知道的人還當是你自己寫的。這可比“照本宣科”嚴重的多。
阿城《闲话闲说》有不少精彩的文字,偏偏是這幾句,根本是敗筆,經不起推敲,卻被“闻庸”當成寶貝的直接搬過來了。
阿城這幾句錯謬何在,我在前面指出過了,不贅。
发表于 2013-10-16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见“游侠”有言,遂遇友人闲聊。朋友直言;

“‘闻庸’者虽是信口说来,倒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耐不住怂恿,记下部分,公诸于众。

这位“游侠”倒做了“阿城”的广告,其引用部分根源为“常识”、“典故”,非“阿城”原创,

“阿城”源本就是“阐释者”而已。也许这位“游侠”闻之,到会去质问“阿城”曰:

“抄了‘百毒’、‘天涯’的回复,这明明是‘照本宣科’嘛,为何不加说明?”

不过我到认为“阿城”引“典”,总比金庸的“黄蓉宋人唱元曲”,瑛姑高吟“鸳鸯织就欲双飞”,

之类,改写“江湖术士”王重阳、丘处机之历史,借小说颠倒黑白,不加“说明”磊落许多。

金“大师“明着借了王、丘二人与古今中外先贤的光,也应说声“谢”不是。

然而,金“大师”确为“大师”,在与田池大作的“高峰会”上,

玩了一段“空明拳”之后,怯了场,只敢言自个儿对写作有“组织能力”,

“大师”只有“组织力”无“想象力”未免不成体统,这“乾坤大挪移”果然练得不错。

观“大师”的诸般抄袭,如《书剑》文泰来避祸一节,抄法国文豪梅里美的《尼尔的美神》;

金毛狮王源于杰克•伦敦的“海浪”以及,谢逊与尼采笔下“金发野兽”“的关系,

之等等,诡异抄像,介于这位“游侠”不会去求解,这里就不一一详述了,见谅。

友人闻听,同感:“金‘大师’也好,‘游侠’也罢,惺惺相惜就是了,因而自会避伪不谈。”
发表于 2013-10-17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游侠 于 2013-10-17 09:49 编辑

真是越扯越遠,越出越奇。
所謂“信口说来”,除了直接抄阿城的文字,還有那些實質內容是這位“闻庸”先生“信口说来”的呢?寫帖子的時候,請把到底那些是阿城的,或別人的,和“闻庸”自己的說明清楚。以免其他網友辯論了半天,以為是和“闻庸”辯論,其實是和阿城或其他什麼人辯論,就可笑了。
“其引用部分根源为“常识”、“典故”,非“阿城”原创”。什麽是直接引用常識、典故,什麽是照抄別人的文字,區別是清清楚楚的,不是能混淆得了的。
金庸的“抄”,當然存在。這些什麽“《书剑》文泰来避祸一节,抄法国文豪梅里美的《尼尔的美神》“;本人知道,不必另行“求解”了。這些倒真是金學的“常識”,本人雖然“金學”有限的很,這些還是知道的,“闻庸”不必把這些”常識“當成”獨得之秘“,以為別人不解。而杰克伦敦寫的是“海狼”,“闻庸”非要我們“求解”成“海浪”,我們只能把這種“求解”請“闻庸”自行留下了。至於金庸這些固然受了別人作品影響,畢竟還是自己的寫作,需要付出勞作的,和直接把阿城的文字不加說明的copy and paste過來,性質截然不同,想混淆到一起,也是辦不到的。所以,這裏自然也談不上什麽要替金庸“避伪”(正確的寫法是“避諱”)。
发表于 2013-10-17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游侠 发表于 2013-10-17 09:21
真是越扯越遠,越出越奇。
所謂“信口说来”,除了直接抄阿城的文字,還有那些實質內容是這位“闻庸”先生 ...

我学习游侠清晰的思维。
发表于 2013-10-17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做个更正,本人的所说是:

友人闻听,同感:“金‘大师’也好,‘游侠’也罢,惺惺相惜就是了,因而自会避伪不谈。”  


本人不会“照本宣科”,所以我所说的“避伪”只是“避伪”,不纯在这位“游侠”所说的:

替金庸“避伪”(正確的寫法是“避諱”)


这“避諱”的“抄法,我不敢当,另外,我想问这位“游侠”你有原创吗??

另外,我想告诉这位“亨利余”,

我学习游侠清晰的思维。


你是该学习“清晰的思维”,

因此,你很有“自知自明”,

但谨以此为金庸“张目”、“扛旗”还差的太远!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1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闻庸 发表于 2013-10-13 15:40
跟我网名相似“闻镛”网友说的很好。

《酉阳杂俎》

这么偏的史料都看过,佩服。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1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亨利余 发表于 2013-10-17 17:52
我学习游侠清晰的思维。

甚善

知过能改,善莫大焉。
发表于 2013-11-1 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闻庸 于 2013-11-1 06:42 编辑
不容青史俱成灰 发表于 2013-10-21 18:03
《酉阳杂俎》

这么偏的史料都看过,佩服。


楼主过誉,何敢当。《酉阳杂俎》大体尚可低闲书阅读。部分,

对于长安佛寺建筑、壁画、世俗典故及物品来源等情况的详述,

保存了众多珍贵史料,多为后世编著长安史志者所取资、借鉴。

对史料、常识、典故,本人倒是不敢“原创”。因此当我听闻这位“游侠”自言:

我所說的,都是我自己思考過的,自認為不是‘照本宣科’


倒令我感到惊诧莫名。人家“宣科”都不是,更非“宣歌”了?凭借“自己思考”,

就能得出先皇魂归何族之结论,实在应该为我与楼主,万分佩服之先知大师才是。

不过金庸的诡异抄像,本人倒是有众多独得之秘,对于只知道“避諱”者倒不便透漏,见谅。

金庸抄梅里美的《尼尔的美神》如被理解为“常识”,那么,本人这里可以告诉这位先知“游侠”

金庸抄杰克•伦敦的“海浪”也为“常识”,对于“常识”本人求解的是其因而非果。

金庸“乾坤大挪移”的变体技巧,常幻化出与世界名著等量齐的故事情节,

不过泥沙俱下,也有常失水准之处,大杂烩嘛,五光十色的,自然有偏光。

这个抄书、变体的习惯,早在1941年,金庸十七岁就读浙江省联合高中时就初见端倪。

以金版《阿丽丝漫游记》,讽喻学校训导主任为“眼镜蛇”,惨遭校方开除。

可见金庸抄名著的“好习惯”一生没改,变压力为动力,竟然发扬光大,一发不可收拾起来。
   

在我看来,金庸小说只是商品,反复加工、粘贴、制造的东西。

任何评价与谥美之词皆有可能是贴在其上的商品标签,必须正视事实。

现在能安慰我们的,也就是商品的双重属性,价值与使用价值。

被虚幻的江湖社会,人被物化成“非人”,为欲望服务而兴、而观、而群、

而怨的金庸小说乃至武侠小说,下场自然可想而知。这真是我辈之哀也!

      
“金庸”是一个极具世俗色彩的名字,而世俗这东西,它从来都不是统治者的对手。

不仅如此,很多时候,它反而会成为统治者的帮凶,成为“强者”的统治工具。

从这个角度来看,妄图用世俗抗衡强权,这是一种纯粹的意淫。
   
金庸高歌“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不过是表演者的口号,

他小说里的“大虾”最终大都隐匿山林,独自逍遥去了。 对金庸来说“金”才最重要••••••


以上的引用部分,是本人发在其它论坛的点滴,这里不便多论,还望观者见谅,

另外本人所说“跑题”,为“实言”,事实本楼的主题是楼主的“欺世盗名、全真派”之论。

并非哪个“先知”的所谓‘自己思考”得出的“原创”,所以敬请各位“书归正传”,勿因“避伪”而“避言”才是。
发表于 2013-11-1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亨利余先生贊我有清晰的思维,固不敢當。清晰的思維,是我致力的目標,願和所有誠意致知的朋友共勉。

我說“我所說的,都是我自己思考過的”,這麼普通的一句話,居然令“闻庸””惊诧莫名“了,這倒眞令人莫名其妙。任何人想弄明白任何事情,都得通過自己的思考,這恐怕是不能再普通的常識了。對於朱元璋究為何族這樣的問題,認為誰要凭借“自己思考”得出結論,便是”惊诧莫名“,靠copy+paste阿城的原話,不加說明的當成自己的文字,倒能弄明白,這不知是哪個星球的邏輯。
阿城《閒話閒說》原文:
唐朝人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你们若有兴趣,拿来当闲书读,一天一小段,唐的世俗典故,物品来源,写得健朗。

這位“闻庸”的帖子:
唐朝人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你若有兴趣可拿来当闲书读,唐朝的世俗典故,物品来源,写的很健朗。

不加說明地copy+paste阿城的原文,當成自己的文字,於是“闻庸”就和被copy的阿城一樣讀了《酉阳杂俎》了,這種閱讀方法還真是頭一次見到,確實可以令人”惊诧莫名“。
所以對於“闻庸”的這樣的”独得之秘“,本人是絲毫不感興趣的,大可不必故作神秘的”不便透漏“。
相對於樓主的主題,確實是跑題了,這跑題是從“闻庸”126樓說朱元璋“蓄意修改他的个人经历及其家族和宗教背景”開始的,之後越跑越遠,——噢,不對,不是“闻庸”說的,而是“闻庸”企圖讓我們以為是他自己說的,剛才我把“蓄意修改他的个人经历及其家族和宗教背景”用搜索引擎檢索了一下,又發現好玩的事情了:
朱大可《个人记忆和民族反思》一文原文:
在所有记忆错误的形态中,“记忆伪造”是我们最大的敌人。在历史上,我们曾经面对无数起蓄意制造虚假记忆的事件。例如朱元璋就是涂改历史的高手。他利用帝国最高领导人的权力,蓄意修改他的个人经历及其家族和宗教背景,为历史审判提供伪证。但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恰恰是这种自我掩饰点醒了历史学家,点燃了他们探究真相的好奇心。

原來不止阿城的閒話閒說,早在126樓,這位“闻庸”就copy+paste朱大可的文字,不加說明的攘爲己有了。原來這就是“闻庸”的”独得之秘“。
发表于 2013-11-1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位先知“游侠”,题是越跑越快厉害,不但“自己思考”,

得出“先皇魂归何族之结论”之外,还“老眼昏花”到以为:

早在126樓,這位“闻庸”就copy+paste朱大可的文字


请这位先知“游侠”睁大你的眼睛,看清楚你所说的126楼,是谁?!

如果说126楼网友所说出自朱大可,那么其所说的就远比这位“游侠”更有说服力。

忽略问题本身,一味避重就轻,大言炎炎曰“自己思考”的这位先知“游侠”,

无非是只会利用网络收索引擎复制查阅的“暗抄”者,同金庸之抄倒有异曲同工之妙。

金庸的十五部,如果以娱乐的角度阅读倒还轻松,深究起来,压抑感扑面而来,

中外名著、典故、甚至前人的武侠著作通通抄了个遍,或明或暗的诡异抄像惨不忍睹。

其篡改历史,套用历史人物名号只为“取悦观众”层次可想而知。

尼采不是有句话嘛,“唯有戏子才能唤起群众巨大的兴奋。”

金庸忘形于《鹿鼎》“毋宁说是历史小说”,就此篡改历史,

洗白祖上,对其写作背景下内地意识形态指桑骂槐也就算了;

“他爷爷的爷爷”一个也没放过,甚至历史上的“建宁公主”也着了金庸的道,

被拿来肆意丑化、玩弄!?金庸啊金庸,呵呵,记得曹雪芹•红楼•三十回有句:

“下作小娼妇儿!好好的爷们,都叫你们教坏了!” 这也许就是“下作”的出处了。


面对金庸的众多“避伪”,这位先知“游侠”只知“避諱”、“跑题”那就只有请其自便。
发表于 2013-11-1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過去有過這種現象:不肖書商想冒充金庸、古龍的名字,欺騙讀者,又怕被追究,便弄出“全庸”“吉龍”來。不必“老眼昏花”,也有讀者上了當。
這位“闻庸”或“闻镛”,對於金庸的文字水平,固然是一點也學不到的,對不肖書商這一手法,倒是學會了。當然目的是不同的,金庸鼎鼎大名,不肖書商是利用“全庸”的字形的相似來騙錢,“闻庸”或“闻镛”則是要糊弄網友。
爲什麼“所说出自朱大可,那么其所说的就远比这位“游侠”更有说服力”呢。朱大可如果誤以爲朱元璋“蓄意修改他的个人经历及其家族和宗教背景”,他在這個問題上的認識便並不高明,並不“更有说服力”。何況,企圖攘奪朱大可文字的人,根本便沒有資格向別人評論朱大可的說法是否更有說服力。你“闻镛”不是一開始企圖讓別人以爲這段文字是你自己寫的嗎?
阿城的《閒話閒說》是本不錯的書,但被“闻庸”抄的恰恰是書中的敗筆,朱大可的書我沒看過,大概也寫過不錯的文章吧,但被“闻镛”抄的恰恰是他不高明的文字。這位“闻庸”或“闻镛”毫無鑑別能力,抄的都是些敗筆。
“利用网络收索引擎复制的“暗抄”者”——“闻庸”或“闻镛”說的這不就是他自己嗎?
本人看出你抄阿城,根本就沒用網路,因爲我看過《閒話閒說》那本書,發現你抄朱大可,才是用網絡查閱的。用網絡正常檢索,和利用網絡搜索、copy+paste阿城或朱大可的文字,然後用自己的名字發出來,企圖欺騙他人,讓他人誤以為是這個名字自己寫出來的,性質當然迥然不同。
自己攘奪阿城或朱大可或其他人的文字,卻指責金庸“诡异抄像”,也的確是夠“诡异”的。
发表于 2013-11-1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游侠 发表于 2013-11-1 17:46
過去有過這種現象:不肖書商想冒充金庸、古龍的名字,欺騙讀者,又怕被追究,便弄出“全庸”“吉龍”來。不 ...

不知这位“宣科”“游侠”在胡说什么!?

想“闲扯”,自己找126楼去!本人没那么多功夫。
发表于 2013-11-1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起一句俗语:几只跳蚤岂能掀翻被盖。    荧火之光,也敢于日月争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江湖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Sitemap| 金庸江湖网

金庸迷QQ群:48569383  |  站方邮箱: jinyong@jyjh.cn

Copyright © 2004-2014 www.jyjh.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GMT+8, 2024-4-28 09:01 , Processed in 0.026388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