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是写红花会群英反清复明的传奇故事,他的最后一部小说《鹿鼎记》中仍然有陈近南领导的天地会群雄不屈不挠地反清复明的情节,但这两部小说的写作立场和政治观念却有了极大的不同。
  在《鹿鼎记》中,陈近南及其天地会众虽仍然是一个英雄群体,但他们的政治理想即反清复明的奋斗目标,却不再理所当然地正确堂皇。小说中写到顾炎武等人恳求韦小宝当皇帝,就更显得蒙昧狭隘而且滑稽可笑。
  很显然,作者在这里已经明显地超越了单一民族观念,改变了狭隘的汉族本位,而具有了多民族统一和谐的「大中华」思想。《鹿鼎记》间接地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为何少数民族不能成为国家的领导者呢?值得注意的是,在小说中,作者并未忽略满清入关后犯下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以及「文字狱」等等残暴罪行。

  在《天龙八部》一书中,萧峰段誉和虚竹三位主人公就致力于民族和解的理想,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追求和平主义、国际主义的崇高理想。契丹人萧峰并没有因为汉族人杀害了他的母亲,就与汉族不共戴天,反而为了阻止耶律洪基侵犯宋国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萧峰可谓是金庸小说中的第一大英雄,郭靖则是第一大侠,这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曾生活在异族文化环境中。所以,这两个人都致力于民族间的和解,反对战争,以自己的人生选择昭示读者:什么才是真正的大英雄。从这一点说,第一大侠和第一大英雄,都是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
  虽说《书剑恩仇录》具有明显的汉族本位思想,但却并非狭隘,更不僵化。证据就是陈家洛及其红花会与回疆木卓伦部落的和睦友善,他们都并非简单地反对异族统治,而是反对专制和暴政。
  当然,从汉族本位到大中华融合的思想,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这种发展和变化本身,正是金庸小说的一大成就。

由演员胡军扮演《天龙八部》第一大英雄萧峰(图片由陈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