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江湖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江湖
楼主: 寒雪牵魂箫

《明代散文名篇集粹》(325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2-4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游张公洞记.(明)王世贞


 
  
  由义兴而左泛[1],曰东久[2]。九者,九里袤也[3],水皆缥碧[4],两山旁袭之,掩映乔木,黄云储野[5],得夕照为益奇。
  已泊湖㳇[6],湖㳇者,洞所从首径也。夜过半,忽大雨,滴沥入蓬户[7]。余起,低回久之。质明始霁[8]。从行者余弟敬美[9],燕人李生[10],歙人程生[11],郡人沈生、张生。
  时余病足,李生亦病,为李觅一兜子[12],并余弟所携笋舆三[13],为一行,其三人为一行,可四里许,抵洞,始隆然若覆墩耳[14]。
  张生者,故尝游焉,谓余当从后洞入,毋从前洞入。所以毋从前洞者,前路宽,一览意辄尽,无复余。意尽而穿横关[15],险狭甚多,中悔不能达。余乃决策从后入。多到炬火前导,始委身一窍[16],鱼贯而下。渐下渐滑,且峻级不能尽受足。后趾俟前趾发乃发,迫则以肩相辅[17]。其上隘,又不能尽受肩。如是数十百级,稍稍睹前行人,如烟霞中鸟;又闻若瓮中语者。发炬则大叫惊绝[18]。巨乃乳皆下垂,崛㠥甗锜[19],玲珑晶莹,不可名状。大抵色若渔阳媚玉[20],而润过之。稍西南为大盘石,石柱踞其上,旁有所谓床及丹灶、盐廪者[21]。稍东,地欹下而湿[22],迹之则益湿,且益洼不可究,即所谓仙人田也。
  回顾所入窍,不知几百丈,荧荧若日中沬[23],时现时灭。久之,路几断。其下穿不二尺所,余扶服过[24],下上凡百余级。忽呀然中辟[25],可容万人坐。石乳之下垂者,愈益奇,为五色自然,丹雘晃烂刺人眼[26]。大者如玉柱,或下垂至地,所不及者尺所;或怒发上,不及者亦尺所;或上下际不接者仅一发。石状如虬,如跃龙,如奔狮,如踞象,如莲花,如钟鼓,如飞仙,如僧胡[27],诡不可胜纪。余时惫足益蹇,强作气而上,至石台,俯视朗然。洞之胜,至是而既矣[28]。会所赍酒脯误失道,呼水饮之,乃出。
  张公者,故汉张道陵[29],或曰张果[30];非也。道陵事在蜀颇著。许远游贻逸少书称[31]:“金堂玉室[32],仙人芝草,左元放汉末得道之徒多在焉[33]。”此亦岂其一耶?王子曰[34],余向所睹石床、丹灶、盐米廪及棋局者,仿佛貌之耳。乌言仙迹哉!乌言仙迹哉!
  
  
  注释:
  [1]义兴:即宜兴。宋因避太宗赵匡义讳,改名宜兴。[2]东九:今作“东氿(guǐ)”,湖名,在宜兴东。[3]九里袤:即东氿湖和西氿湖。[4]缥(piǎo)碧:青绿色。缥,淡青色。[5]黄云:喻田野里秋热的稻谷。储野:储存在田野里。[6]湖㳇(fù):镇名,在宜兴南。[7]蓬户:这里指船棚。[8]质明:天刚亮的时候。[9]敬美:王世懋,字敬美,嘉靖进士,累官太常少卿。善诗文,名亚其兄。[10]燕:今河北省。[11]歙(shè):歙县,在今安徽省。[12]兜子:只有坐位而没有轿厢的软轿。[13]笋舆:竹轿。[14]覆墩:翻倒的土堆。[15]横关:指前洞通往后洞的过道。[16]委身:屈身。[17]相辅:相助。[18]发炬:这里谓举起火把。[19]崛㠥(lěi):有高有低的钟乳石。甗锜(yǎn qí):谓钟乳石高低屈曲,上大下小如甗。甗为古代炊器,分两层,可上蒸下煮。[20]渔阳媚玉:渔阳郡的美玉。渔阳郡在今北京市东。[21]盐廪:盐仓。[22]欹(qī):倾斜。[23]沬(mèi):通“昧”,微暗。[24]扶服:同“匍匐”,伏地爬行。[25]呀(xiā)然:大而开阔的样子。辟:开。[26]丹雘(huò):油漆用的红色颜料。这里指像丹雘一样的红色。晃烂:明亮耀眼。[27]僧胡:即胡僧。[28]既:尽。[29]张道陵:原名张陵,曾任江州令。后弃官修道,创立道教,世称张天师。[30]张果:即张果老,传说中的八仙之一。[31]许远游:指东晋名士许询,字玄度,高阳人。因好游山水,故称为许远游。逸少:指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32]金堂玉室:指神仙居处。[33]左元放:东汉末方士左慈,字元放,卢江人。[34]王子:作者自称。
  
  
  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弇(yǎn)州山人,太仓(今属江苏)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初任刑部主事,屡迁员外郎、郎中。为官正直,不附权贵,出为山东副使。其父王忬被严嵩构陷下狱,处死。隆庆初,伏阙讼父冤。官至南京刑部尚书。
  他与李攀龙、谢榛、宗臣、梁有誉、吴国伦、徐中行等相倡和,继承“前七子”复古理论,被称“后七子”。李攀龙死后,他主持文坛二十年,“一时士大夫及山人、词客、衲子、羽流,莫不奔走门下”(《明史.王世贞传》)。《四库全书总目》称其“博综典籍,诸习掌故,则后七子不及,前七子亦不及”,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一百七十四卷,《续稿》三百零七卷,《弇山堂别集》一百卷,以及《艺苑卮言》、《嘉靖以来首辅录》、《觚不觚录》、《读书后》等著作。本文选自《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七十二。张公洞,在江苏宜兴南张公山,相传为道教天师张道陵的洞宅。文章记述了游历张公洞的整个过程,并对这一钟乳洞作了生动传神的描写,读后令人神往。同时也指出这并非是张公的洞宅,所谓石床、丹灶、盐廪,不过是钟乳石的“仿佛貌之”而已。且张道陵事在蜀,从而揭开了张公洞神秘的面纱。文章匠心独运,构思巧妙,描写生动自然,是王世贞的一篇著名游记。
 楼主| 发表于 2008-2-4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游钟山记.(明)宋濂


 
  
  钟山[1],一名金陵山,汉末秣陵尉蒋子文逐贼死山下[2],吴大帝封曰蒋侯[3]。大帝祖讳钟[4],又更名蒋山,实作扬都之镇[5],诸葛亮所谓“钟山龙蟠”[6],即其地也。
  岁辛丑二月癸卯[7],予始与刘伯温、夏允中二君游[8]。日在辰[9],出东门,过半山报宁寺[10]。寺,舒王故宅[11],谢公墩隐起其后[12],西对部娄小丘[13]。部娄,盖舒王病湿,凿渠通城河处。南则陆修静茱萸园[14];齐文惠太子博望苑[15],白烟凉草,离离蕤蕤[16],使人踌躇不忍去。沿道多苍松,或如翠盖斜偃[17],或蟠身矫首,如王虺搏人[18],或捷如山猿,伸臂掬涧泉饮。相传其地少林木,晋、宋诏刺史郡守罢官职者栽之,遗种至今。
  抵圜悟关。关,宋勤法师筑,太平兴国寺在焉[19]。梁以前,山有佛庐七十,今皆废,惟寺为盛,近毁于兵,外三门仅存。自门左北折入广慈丈室,谒钦上人[20]。上人出,三人自为宾主。适松花正开,黄粉毵毵触人[21],捉笔联松花诗[22],诗不就。于独出行甬道间[23],会章君三益至[24],遂执手至翠微亭,登玩珠峰。峰,独龙阜也[25],梁开善道场[26],宝志大士葬其下[27],永定公主造浮图五成覆之[28]。后人作殿,四阿铸铜,貌大士实浮图。浮图或现五色宝光,旧藏大士履[29],神龙初[30],郑克俊取入长安[31]。
  殿东木末轩,舒王所名,俯瞰山足如井底。出度第一山亭,亭颜[32],米芾书[33]。亭左有名僧娄慧约塔。塔上石,其制若圆楹,中斫为方[34],下刻二鬼擎之[35]。方上书曰:“梁古草堂法师之墓”,有螎匾法[36],定为梁人书。
  复折而西,入碑亭,碑凡数辈。中有张僧繇画大士相[37],李白赞,颜真卿书[38],世号三绝。又东折度小涧,涧前下定林院基,舒王尝读书于此。院废,更创雪竹亭,与李公麟写舒王像[39],洗砚池,亦皆废。
  又北折至八功德水[40]。天监中,胡僧昙隐来栖山,龙为致此泉;今甃作方池[41]。池上有圆通阁,阁后即屏风岭,碧石青林,幽邃如画。前乃明庆寺故址,陈姚察受菩萨戒之所[42]。
  又东行至道卿岩[43]。——道卿,叶清臣字也,尝来游,故名。有僧宴坐岩下[44],问之,张目视,弗应。时雉方桴粥[45],闻人声,戛戛起岩草中[46]。从此至静坛,多臧矜先生遗迹。复西折过桃花坞,询道光泉,舒王所植松已偃,惟泉绀碧沈沈如故[47]。
  日将夕,章君上马去,予还广慈。二君熟寐方觉,呼灯起坐,共谈古豪杰事。厕以险语[48],听者为改视[49]。
  明日甲辰,予同二君游崇禧院。院,文皇潜邸时建[50]。从西庑下入永春园,园虽小,众卉略具。揉柏为麋鹿形,柏毛方怒长[51],翠濯濯可玩[52]。二君行倦,解衣覆鹿上,挂冠鼠梓间,据石坐。主僧全师具壶觞[53],予不能酒,谢二君出游。夏君愕曰:“山有虎,近有僧采荈[54],虎逐入舍,僧门焉[55],虎爪其颧,颧有瘢可验。子勿畏,往矣。”予意夏君绐我[56],挟两驺奴登惟秀亭[57]。“亭立望远”,“惟秀永春”,皆文皇题榜,涂以金。
  又折而东,路益险。予更芒屩[58],倚驺奴肩,踸踔行[59],息促甚[60],张吻作锯木声。倦极思休,不问险湿,蹀蹀据顿地[61]。视燥平处不数尺,两足不随。久之,又起行。有二台.阔数十丈,上可坐百人,即宋北郊坛[62]祀四十四神处。问蒋陵及步夫人冢[63],无知者,或云在孙陵冈[64]。至此屡欲返,度其出已远,又力行登慢坡,草丛布如毡,不生杂树,可憩,思欲借褥茵卧,不去。坡,古定林院基,望山椒无五十弓[65],不翅千里远[66],竭力跃数十步,辄止,气定又复跃。如是者六七,径至焉。大江如玉带横围[67],三山矶[68]、白鹭洲皆可辨;天阙、芙蓉诸峰,出没云际。鸡笼山下接落星涧[69],涧水滮滮流[70]。玄武湖已堙久[71],三神山皆随风雨幻去。西望久之,击石为浩歌[72]。歌已,继以感慨。
  又久之,傍崖寻一人泉。泉出小窍中,可饮一人,继以千百弗竭。循泉西过黑龙潭[73],潭大如盎[74],有龙当可屠。侧有龙鬼庙,颇陋。由潭上行。丛竹翳路,左右手开竹,身中行,随过随合。忽腥风逆鼻,群乌哇哇乱啼,忆夏君有虎语,心动,急趋过。似有逐后者[75]。又棘针钩衣,足数踬[76]。咽唇焦甚[77],幸至七佛庵。庵,萧统讲经之地[78],有泉白乳色,即踞泉[奭斗]咽[79]。衫袂落水中,不暇救,三咽,神明渐复。庵后有太子岩,一号昭明书台[80]。方将入岩游,庵中僧出肃[81],面有新瘢。洵之[82],即向采荈者。心益动,遂舍岩问别径以归。所谓白莲池、定心石、宋熙泉、应潮井、弹琴石、落人池、朱湖洞天,皆不复搜览。
  还抵永春园,见肴核满地,一髫童[83]立花下。问二客何在,童云:“迟公不来[84],出壶中酒饮,且赋诗大噱[85],酒尽,径去矣。”予遂回广慈,二君出迎。夏君曰:“子颜色有异,得无有虎恐乎?”予笑而不答。刘君曰:“是矣!子幸不葬虎腹,当呼斗酒[86],涤去子惊可也。”遂同饮。饮半酣,刘君澄坐至二更[87],或撼之,至舞笑钓之,出异响畏胁之,皆不动。于与夏君方困,睫交不可擘[88],乃就寝。
  又明日乙巳,上人出犹未归,欲游草堂寺,雨丝丝下,意不往,乃还。
  按地理志,江南名山,惟衡[89]、庐、茅、蒋。蒋山固无耸拔万丈之势,其与三山并称者[90],盖为望秩之所宗也[91]。晋谢尚[92],宋雷次宗[93]、刘勔[94],齐周颙[95]、朱应、吴苞[96]、孔嗣之[97],梁阮孝绪[98]、刘孝标[99],唐韦渠牟[100],并隐于此。今求其遗迹,鸟没云散,多不知其处。惟见荛儿牧竖[101],跳啸于凄风残照间,徒足增人悲思。况乎一刻之来,一日万变,达人大观[102],又何足深较?予幸与二君得放怀山水窟,人事往乐,千金不人易也[103]。山灵或有知[104],当使余游尽江南诸名山,虽老死烟霞中,有所不恨,他尚何望哉?他尚何望哉?
  章君约重游未遂[105],因历记其事,一寄二君,一遗上人云[106]。
  
  注释:
  [1]钟山:今习称紫金山,在江苏省南京市中山门外。[2]秣(mò末)陵:南京市的旧称。《建康志》:“秦改金陵为秣陵。”尉:官名,主管捕盗贼,察奸宄(guǐ鬼)。蒋子文:东汉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曾为秣陵尉,在钟山下因镇压起义军而战死。[3]吴大帝:三国吴帝孙权死后谥号大皇帝,因称吴大帝。封曰蒋侯:蒋子文曾自言骨相高贵,死当为神。据说到孙权建都建业时,蒋子文屡显灵异,孙权就封他为中都侯。[4]大帝祖讳钟:孙权的祖父名叫钟。孙钟,生平事迹不详。讳(huì会),封建时代称死去的皇帝或尊长的名字。[5]“实作”句:蒋山就成了扬州雄镇一方的大山。扬,扬州,本古九州之一。三国时吴国孙权置扬州,州治即在建业。镇,一个州的大山。[6]诸葛亮:字孔明,汉末琅玡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曾辅佐刘备建立蜀国,官至丞相。钟山龙蟠(pán盘):诸葛亮出使东吴时,与孙权论金陵形势,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的话,意思是说,钟山象龙一样盘绕着,石头城象虎一样蹲着。蟠通“盘”,表示盘曲而伏。[7]辛丑:元顺帝至正二十一年,即公元1361年。二月癸卯:即阴历二月二十一日。[8]刘伯温(1311—1375):刘基,字伯温,青田(今属浙江)人。元末进士。夏允中:夏煜(yù)字,江宁(今南京市)人,工诗,朱元璋辟为中书省博士,明初总制浙东诸府。[9]辰:辰时,上午七时至九时。[10]报宁寺: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王安石居此,七年舍为寺,赐名报宁寺。宋时恰好在南京东门与钟山之半途,又名半山寺。[11]舒王:指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即从半山寺得来)。宋哲宗时曾封王安石为舒王。[12]谢公墩:在半山寺旁。张敦颐《六朝事迹》:“在半山报宁寺后,谢安与王羲之尝登此。”谢公,即谢安,字安石,东晋政治家,孝武帝时位至宰相。[13]部娄:同培塿(pǒu lǒu掊娄),小土丘,是王安石挖渠时堆土的地方。[14]陆修静(406—477):字元德,南朝刘宋东迁(今浙江省乌程县东迁镇)人,曾与陶渊明、僧惠远结社庐山。宋明帝泰始年间召入京(今南京市)。卒谥简寂先生。[15]齐文惠太子:南朝齐武帝长子,名长懋,字云乔。武帝即位,立为皇太子,性好佛,立六疾馆以养平民。卒谥文惠。[16]离离蕤蕤(ruí瑞第二声):草木茂盛的样子。[17]偃:倒下。[18]王虺(huǐ毁):大蟒蛇。[19]太平兴国寺:梁武帝天监十四年(515)为宝志禅师建。原名灵谷寺,也叫开善寺,有开善精舍。至宋始称太平兴国寺,后又改称蒋山寺。明初在这里建孝陵,于是将寺移至东麓。[20]上人:对和尚的尊称。[21]毵毵(sān三):花蕊细长的样子。[22]捉笔:握笔,拿笔。[23]甬(yǒng勇)道:庭院里居中的路。[24]章三益:名溢,明龙泉(今浙江省龙泉产县)人。元末隐居匡山。明太祖时,累官御史中丞,卒谥庄敏。[25]独龙阜:在钟山南。[26]梁开善道场:即开善寺。南朝梁武帝天监十三年(514)出钱葬志公和尚于独龙阜,永定公主捐钱服图(佛塔)五级于其上。十四年在塔前修建开善寺。道场,供养神佛和佛教做佛事的地方。[27]宝志大士:南朝梁武帝时的高僧,本金城朱氏子,为梁武帝所尊敬,呼为志公。大士,佛教称佛和菩萨为大士。[28]永定公主:唐武则天女。浮图:又作“浮屠”,梵文音译,即佛塔。浮图五成:佛塔五层。成,层,重。[29]履(lǚ侣):鞋子。[30]神龙:唐中宗的年号(705—706)。[31]长安:唐朝的京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32]颜:门上的匾额。[33]米芾(fú福):北宋书法家,字元章,襄阳人。累官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34]斫(zhuó酌):砍削。[35]擎(qíng情):托,举。[36]螎(róng戎)匾法:鉴定匾额的方法。螎,同融。[37]张僧繇(yáo摇):南朝梁画家,吴(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历官右军将军、吴兴太守,善于画云龙人物。梁武帝装饰佛寺,多数是叫僧繇画的。[38]颜真卿:唐代大书法家,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官至殿中侍御史、平原太守,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世称“颜鲁公”。唐德宗时,被李希烈缢死。[39]李公麟(1049—1106),北宋画家,字伯时,北宋舒州舒城(今属安徽)人,著名书画家。官至朝奉郎。元祐三年病痺告老,居龙眠山,号龙眠居士。博学多能,工诗,善画山水人物及佛道像。[40]八功德水:灵谷寺的名胜之一。相传梁天监中,有胡僧昙隐来居钟山,山中缺水。有一浓眉老人对他说:“我是山龙,得知你没水喝。要喝也不难。”一会儿就涌水成水池。后来,又有一西僧来此,说他们那里八个水池,失去一个,大概到了这儿。其泉一清、二冷、三香、四柔、五甘、六净、七不饐、八蠲疴,故名八功德水。天监:南朝梁武帝年号。[41]甃(zhòu宙):以砖修井。[42]姚察:字伯审,南朝陈武康(今浙江省吴兴县)人,太建初为通直散骑常侍,累迁支度吏部尚书。入隋受秘书丞。[43]道卿岩:据建康志:“庆历中太守叶清臣常游钟山之岩,在八功德水后半岭间,可容数人。公字道卿,因名。”叶清臣:宋长洲人。[44]宴坐:安闲地坐着。[45]桴粥:同孵(fū夫)育,鸟类伏在卵上孵育雏鸟。[46]戛戛(jiá夹):野鸡起飞的响声。[47]绀(gàn干)碧:天青色,一种深青带红的颜色。沈沈:很深的样子。沈,同“沉”。[48]厕(cè测):置,参入。[49]改视:改变视听,吃惊的意思。[50]文皇:即元文宗图帖木耳。潜邸(dǐ底):旧时谓皇帝即位之前住过的地方。封建时代把皇帝比做龙,未做皇帝之前,好象龙还潜伏着。邸,指官员办事和居住的地方。元文宗曾封为怀王,出居建康。[51]怒长:猛长。[52]濯濯(zhuó浊)有光泽的样子。[53]壶觞:一壶酒。[54]荈(chuǎn喘):晚采的茶。《尔雅.释木》:“槚,苦茶。”郭璞注:“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为荈。”[55]门:守门、攻门都叫“门”,这里是关门防虎的意思。[56]“予意”句:我猜想是夏君哄骗我。绐(dài代),欺哄。[57]驺(zōu邹)奴:跟从的隶役。[58]芒屩(yué决):草鞋。[59]踸踔(chěn chuō尘第三声戳):同“趻踔”,行走不正常,跳着走。[60]息促甚:呼吸急促得厉害。息,呼吸,气息。[61]据:通“踞”。[62]宋北郊坛:南朝宋祭地的地方。北郊坛本在潮沟后,东近清溪。据《通典》:“宋孝武帝大明三年,移北郊坛于钟山北原道西,今钟山定林寺山巅,有平基二所,阔数十丈,乃其地也。”北郊,旧时天子夏至祭地于京师的北郊。[63]蒋陵:三国时吴大帝孙权的墓陵。步夫人冢:孙权的夫人步氏的墓。[64]孙陵冈:一名白土冈,在钟山南麓,即吴大帝孙权的葬地。[65]山椒:山顶。弓:丈量地亩的器具和计算单位。一弓等于五尺。[66]大江:长江。[67]不翅:不只,不止。[69]三山矶:三山,山名,在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南,以有三峰得名,山滨临长江。三山矶即三山滨临长江的石滩。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在今南京市水西门外。[60]鸡笼山:一名鸡鸣山,在南京市内。落星涧:在南京市东北。[70]滮滮(biāo标):水流的样子。[71]玄武湖:俗称后湖,古名练湖,在南京市东北玄武门外,紫金山西北麓。堙(yīn音):堵塞,淤塞。[72]浩歌:高歌。[73]黑龙潭:在今南京市汉西门内,盘山之前,即唐颜鲁公放生池。[74]盎:盆子。[75]似有逐后者:好象有人在后面追赶似的。[76]踬(zhì至):被东西绊倒。[77]咽唇焦甚:咽喉和嘴唇干得厉害。[78]萧统:南朝梁文学家,字德施,梁武帝长子,武帝天监元年(502),立为太子,没到即位便死了,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他信奉佛教,提倡文学,曾招集文学之士,编选《文选》三十卷,对后代文学颇有影响。[79]踞泉[奭斗](jū居)咽:蹲在泉边舀水喝。踞,蹲着。[奭斗],挹,舀。咽,吞食。[80]昭明书台:旧传是昭明太子萧统著书的地方。遗址在定林寺后山北高峰上。[81]出肃:出来迎接。肃,恭敬地迎接,引进。[82]洵:问,询问。[83]髫(tiáo条)童:小孩。髫,小孩头上扎起来的下垂的短发。[84]迟公:等待你。[85]大噱(jué决):大笑。[86]斗酒:一壶酒。斗,古代酒器。[87]澄坐:静坐。[88]擘(bò簸):开,剖。[89]衡:衡山,五岳中的南岳,在湖南省衡山县。庐: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县。茅:茅山,在江苏省勾容县东南。蒋:蒋山,即钟山。[90]三山:指衡、庐、茅三山。[91]望秩之所宗:古代帝王按秩次祭祀山川所宗仰的地方。望,古代帝王祭祀山川的专名,从远处望而祭之,叫望。秩,秩次,规定的第等。[92]谢尚:字仁祖,晋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善音乐,博综众艺。累官至豫州刺史,卒谥简。曾隐居钟山。[93]雷次宗:字仲伦,南朝宋南昌(今江西省南昌市)人。少入庐山,隐居不仕。宋文帝元嘉年间征聘到南京,在鸡鸣山开馆讲学,并筑室于钟山下,叫招隐馆。[94]刘勔(miǎn免):字伯猷,南朝宋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卒谥忠昭。他曾在钟山筑别室,以为栖息的地方。[95]周颙(yóng永第二声):字彦伦,起初隐居钟山,后应诏出仕,官至国子博士。[96]吴苞:字天盖,南朝宋濮阳鄄城(今山东省范县西南)人。明帝太始年间,过江聚徒讲学,累次征召都不出仕。后于钟山下设馆。[97]孔嗣之:字敬伯,鲁国(今山东曲阜县)人。在宋朝时与齐高帝都官中书舍人,后来隐居在钟山。[98]阮孝绪:字士宗,南朝梁陈留尉氏(今河南省尉氏县)人。性至孝,不慕荣利,听讲于钟山。[99]刘孝标:名峻,南朝梁平原(今山东省平原县)人。文学家,天监初典校秘书,后任荆州户曹参军,他在东阳紫岩山讲学,从学者甚众,曾隐居钟山。[100]韦渠牟:万年人,工诗,尝为道士及僧人,后还俗,官至太尝卿,卒谥忠。他曾隐居钟山,号遗名子。[101]荛儿牧竖:打柴放牛的小孩。[102]达人大观:通达事理的人眼光远大。大观,看事情看得透,看得远。[103]千金不人易:一千金也不换给别人。易,交换,交易。[104]山灵:山神。[105]未遂:未能如愿,愿望没有实现。[106]遗(wèi卫):赠与。
  
    《游钟山记》是宋濂在1361年写的一篇散文。当时作者应明太祖朱元璋之聘,与刘基等人参与了朱元璋的幕府,有机会来到钟山,写下了这篇游记。
    钟山以其险峻的地势,优美的风景而吸引历代文人纷纷试笔,再写钟山风景极易重复雷同。而宋濂却以其细腻的笔胜景取胜,凭借相当强的绘画语言能力写出了景物的声色动静,达到了“瞻言见貌”的艺术境地,取得了“以少胜多”的效果。
 楼主| 发表于 2008-2-4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与焦弱侯.(明)李贽


 
  
    郑子玄者[1],丘长孺父子之文会友也。文虽不如其父子,而质实有耻,不肯讲学,亦可喜,故喜之。盖彼全不曾亲见颜、曾、思、孟[2],又不曾亲见周、程、张、朱[3],但见今之讲周、程、张、朱者,以为周、程、张、朱实实如是尔也,故耻而不肯讲。不讲虽是过,然使学者耻而不讲,以为周、程、张、朱卒如是而止,则今之讲周、程、张、朱者可诛也。彼以为周、程、张、朱者皆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既已得高官巨富矣,仍讲道德,说仁义自若也;又从而哓哓然语人曰[4]:“我欲厉俗而风世[5]。”彼谓败俗伤世者,莫甚于讲周、程、张、朱者也,是以益不信。不信故不讲。然则不讲亦未为过矣。
    黄生过此[6],闻其自京师往长芦抽丰[7],复跟长芦长官别赴新任。至九江[8],遇一显者,乃舍旧从新,随转而北,冲风冒寒,不顾年老生死。既到麻城[9],见我言曰:“我欲游嵩少[10],彼显者亦欲游嵩少,拉我同行,是以至此。然显者俟我于城中,势不能一宿。回日当复道此,道此则多聚三五日而别,兹卒卒诚难割舍云[11]。”其言如此,其情何如?我揣其中实为林汝宁好一口食难割舍耳[12]。然林汝宁向者三任,彼无一任不往,往必满载而归,兹尚未厌足,如饿狗思想隔日屎,乃敢欺我以为游嵩少。夫以游嵩少藏林汝宁之抽丰来嗛我[13];又恐林汝宁之疑其为再寻己也,复以舍不得李卓老,当再来访李卓老,以嗛林汝宁:名利两得,身行俱全。我与林汝宁几皆在其术中而不悟矣;可不谓巧乎!今之道学,何以异此!
    由此观之,今之所谓圣人者,其与今之所谓山人者一也[14],特有幸不幸之异耳。幸而能诗,则自称曰山人;不幸而不能诗,则辞却山人而以圣人名。幸而能讲良知[15],则自称曰圣人;不幸而不能讲良知,则谢却圣人而以山人称。展转反复,以欺世获利。名为山人而心同商贾,口谈道德而志在穿窬[16]。夫名山人而心商贾,既已可鄙矣,乃反掩抽丰而显嵩少,谓人可得而欺焉,尤可鄙也!今之讲道德性命者,皆游嵩少者也;今之患得患失,志于高官重禄,好田宅,美风水,以为子孙荫者,皆其托名于林汝宁,以为舍不得李卓老者也。然则郑子玄之不肯讲学,信乎其不足怪矣。
    且商贾亦何可鄙之有?挟数万之赀[17],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关吏,忍诟于市易,辛勤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然必交结于卿大夫之门,然后可以收其利而远其害,安能傲然而坐于公卿大夫之上哉!今山人者,名之为商贾,则其实不持一文;称之为山人,则非公卿之门不履,故可贱耳。虽然,我宁无有是乎?然安知我无商贾之行之心,而释迦其衣以欺世而盗名也耶[18]?有则幸为我加诛,我不护痛也。虽然,若其患得而又患失,买田宅,求风水等事,决知免矣。
    ——选自中华书局排印本《焚书》
  
  注释:
  [1]郑子玄:与下句的丘长孺都是李贽在麻城时的朋友。[2]颜:颜回,又名颜渊,字子渊,孔子得意弟子。早亡。后世尊为复圣。曾:曾参,字子舆。孔子弟子。以孝著称。传孔子之学,以授子思。后世尊为宗圣。思:子思。孔子之孙,名伋。受学于曾子,后世称为述圣。孟:孟轲,字子舆,子思的再传弟子,后世尊为亚圣。[3]周: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理学的创始人。程:指程颢、程颐兄弟。世称“二程”,洛阳人。并为理学奠基人。张:张载,字子原,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人,人称横渠先生,北宋理学家,其学派称“关学”。朱: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婺源(今属山西)人。他把二程学说发展为完整的理学体系,为理学的集大成者,人称“程朱学派”。[4]哓哓(xiāo)然:争辩不休的样子。[5]厉:同“励”。风:教化,感化。[6]黄生:其名及生平未详。[7]京师:这里指明代京都北京。长芦:在今河北沧州市西。抽丰:指找关系走门路向人求取财物。也作“秋风”或“打秋风”。[8]九江:今江西九江市。[9]麻城:今湖北麻城,时李贽在此讲学。[10]嵩少:河南嵩山的别称。嵩山西为少室,故称“嵩少”。[11]卒卒:同“猝猝”,仓猝。[12]林汝宁:指汝宁林知府。汝宁府,治所在今河南汝南县。[13]嗛:字或当作“赚”,欺骗。下同。[14]山人:指隐士。[15]良知:孟子用以指天赋的道德观念。《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后来王守仁据以提出“致良知”说,作为道德的修养方法。[16]穿窬(yú):《论语.阳货》:“其犹穿窬之盗也与!”穿,穿壁;窬,同“逾”,越墙。[17]赀:同“资”,财物。[18]释迦:释迦牟尼,佛教的始祖。这里指佛教。
  
  
  译文:
    郑子玄,是常与丘长孺父子论诗作文的朋友。文采虽然不如他们父子,但性格质朴诚实,有羞耻之心,不肯借讲学以宣扬道学,这很可喜,所以我喜欢他。因为他没有亲眼见过颜回、曾参、子思、孟轲,也不曾亲眼见过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朱熹,只见到如今讲周、程、张、朱道学思想的人,以为周、程、张、朱等人确实就是这样了,所以以讲道学为羞耻而不肯讲。不讲虽然是过错,但是假使学者感到羞耻而不肯讲,是以为周、程、张、朱等人只不过是和现在的道学家一样,那么如今那些讲周、程、张、朱学说的人也就该杀了。郑子玄以为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朱熹都是满口仁义道德,而心里想的是升官发财;等得到高官厚禄以后,仍然自鸣得意地谈仁义、讲道德;而且还要装腔作势地对人说:“我要纠正世俗、感化世人。”他认为败坏社会风俗的,没有比讲周、程、张、朱的道学更严重的了,所以更加不相信,不相信所以不肯讲道学。那么不讲也就算不上是过错了。
    有一个姓黄的读书人经过这里,听说他是从京师到长芦去“打秋风”的,又跟长芦的长官到别处去上任。到了九江,遇见一个地位更高的人,他就弃旧从新,随新主人转道往北,顶着大风冒着严寒,也不顾年老有生命危险。已经到了麻城,来见我说道:“我准备去游览嵩山和少林寺,那位显者也想去游嵩山和少林寺,拉我同行,所以到了这里。可是显者还在城内等我,我势必不能在您这里宿夜了。回来的时候一定还要经过这里,到那时就可以多相聚几天再作别。现在太匆促了,实在舍不得离开您。”他的话是这样,他心里又是怎样想的呢?我料想他内心实在是为了汝宁林知府那里有一笔钱财舍不得放弃罢了。只是汝宁林知府从前曾三次赴任,他没有一任不跟随前去的,去了一定满载而归,这一次感到还没有满足,就象饿狗惦记着隔夜没吃完的狗屎一样,却竟敢欺骗我说是为了去游嵩山和少林寺。他以游嵩山和少林寺来掩盖自己随汝宁林知府去打秋风的行为而欺骗我;又唯恐汝宁林知府怀疑他是为了再来找自己,就又以舍不得李卓老,应当再来拜访李卓老为借口,以欺骗汝宁林知府:真是名利双收,处事和品行也都十分周到了。我与汝宁林知府几乎都中了他的圈套而不醒悟啊,这能说他不狡诈么?现在的道学家,和他有什么两样!
    由此看来,现在的所谓圣人,恐怕与现在的所谓山人是一路货,只不过有幸运与不幸运的差别罢了。有幸而能写诗,就自称为山人;不幸运而写不了诗,就辞却山人之名而以圣人自称。有幸而能讲良知,就自称为圣人;不幸运而讲不了良知,就推托圣人之名而以山人自呼。辛苦辗转、翻来覆去,为的是欺骗世人、获取私利。名为山人而心里却和商人一样只想要钱,口里大谈道德而目的却在逾墙偷盗。自称山人而心思和商人一样,已经很可鄙了,反而还要掩盖打秋风的本意而故意表示是为了游嵩山和少林寺,以为别人是可以随便被欺骗的,这就更加可鄙了。现在的讲道德、性命的人,都是所谓游嵩山和少林寺的人;现在的患得患失,志在求取高官厚禄、上等田园宅第、风水宝地,打算留给子孙受用的人,都是象黄生那样托名于汝宁林知府,而装作舍不得李卓老的人啊。既然这样,郑子玄的不肯讲学,恐怕实在不值得奇怪了。
    况且商人又有什么可鄙的呢?他们身携数万资财,经历风涛危险,受尽关卡吏员的欺侮,忍耐着集市交易时人们的辱骂,经历了万般辛苦,所携的资财很多,所得的收入甚微。但是必须结交上公卿大夫,然后才能获得盈利而避开祸害,怎么能象山人那样昂首而坐在公卿大夫的座上呢?现在的所谓山人,称他们为商人,其实却身无分文作为资本;叫他们是山人,却又非公卿大夫之门不进,所以就令人可贱了。话虽然这么说,我难道就没有这种表现吗?怎么知道我没有商人的行为和想法,而披着佛教的袈衣来欺骗世人而获取虚名呢?有的话请对我加以惩罚,我决不包庇自己的短处。即使如此,至于那些患得患失,买田宅、求风水的事,我是绝对没有的。
  

  本文选自《焚书》卷二。这是与友人焦竑的另一封信。文章通过郑子玄耻讲道学,与黄生的为“名利两得,身行俱全”的趋附权门的假道学作了鲜明的对比,尖锐地揭发了自宋代程朱理学发展而来的明代理学家,他们到处欺世盗名,所谓“圣人”、“山人”者,都是一路货色,都是展转反覆的“谈道德而志在穿窬”的欺世获利之徒。文章笔锋犀利,揭发有力。
 楼主| 发表于 2008-2-4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余杭至临安山水记.(明)程嘉燧


 
  
  辛卯二月丁亥[2],夜发抵余杭城下。
  明日舁篮舆过城之西门[3],道左见溪水甚清深,问舁夫,云是苕溪,从天目来[4]。道逶迤隐起若堤,右平田,左陂泽,泽中多莲芰茎,陂皆临溪,田亦带山。沿陂多深松美筱。远山色若翠羽,时出松杪[5]。稍前竹益绵密,路屈曲竹中,如行甬道[6]。竹光娟娟袭人,有沟水带之,或鸣或止,与竹声乱,錝铮可听。几十余里,迳折竹穷,复与溪会。溪益深阔,道行溪之右,皆高岸。溪流所激啮,多崩坼。树根时踞颓岸,半迸出水上,偃蹇离奇,多桑,多乌臼。溪左皆平沙广湿,松竹深秀,桃柳始华,时见人家隐林间。估客乘筏顺流下[7],悠然如行镜中。溪流曲折明灭;远水穷处,爰有高山入云,黛色欲滴,与丛林交青,深溪合翠,森流翁萲,惊神沁目,盖至青山亭而道折。背溪行山间,至十锦亭大溪桥,乃复逾溪,则已次临安。桥以石,颇壮。桥上四望皆山,采翠翔翥,诚所谓龙飞凤舞者也。马首一山,形若案,上有浮图[8],为石镜山,一曰衣锦山,吴越王归燕父老处。山林皆蒙以锦,故今有十锦亭。道旁竹林中有化成寺,会天雨,急趋临安邸。
  按余杭有大涤山,有金堂玉室,为第三十四洞天。又有天柱山,居福地之五十七。是日意于空际或一睹焉,然舁夫野人莫能指其处也。
  
  注释:
  [1]余杭:今浙江余杭县。临安:今浙江临安县。[2]辛卯:明万历十九年(1591)。二月丁亥:二月二十日。[3]舁:轿夫。篮舆:竹轿。[4]天目:浙江天目山。[5]松杪(miǎo):松树的细梢。[6]甬道:院落中用砖石砌成的路。[7]估客:贩货的行商。[8]浮图:佛塔。
  
  程嘉燧(1565—1644),字孟阳,号松圆、偈庵。少时从父居练川(嘉定,今属上海),乐其风土之美,遂家此地。平生游踪甚广。与李流芳等并称为嘉定四先生。著有《偈庵集》、《松圆浪涛集》等。
  本文选自《晚明二十家小品》。文章记叙了作者从余杭沿苕溪至临安途中所见的山水风景,溪流曲折,景物随之变换,远山近水,错落而有致。结尾表达兴犹未尽之意。
 楼主| 发表于 2008-2-4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虞孚.(明)刘基


 
  
  虞孚问治生于计然先生[1],得种漆之术。三年,树成而割之,得漆数百斛,将载而鬻诸吴。其妻之兄谓之曰:“吾常于吴商,知吴人尚饰,多漆工,漆于吴为上货。吾见卖漆者煮漆叶之膏以和漆,其利倍而人弗知也。”虞孚闻之喜,如其言,取漆叶煮为膏,亦数百甕[2],与其漆俱载以入于吴。
  时吴与越恶,越贾不通,吴人方艰漆。吴侩闻有漆[3],喜而逆诸郊[4]。道以入吴国[5],劳而舍诸私馆。视其漆甚良也,约旦夕以金币来取漆。虞孚大喜,夜取漆叶之膏和其漆以俟。及期,吴侩至,视漆之封识新[6],疑之,谓虞孚请改约。期二十日至,则其漆皆败矣。虞孚不能归,遂丐而死于吴。
  
  注释:
  [1]计然:春秋时葵丘濮上人,博学无所不通,尤善计算。仕越,范蠡师事之,用其策治家成巨富。这里借称其名。[2]甕(wèng)即“瓮”,陶制的盛器。[3]吴侩(kuài):吴国作买卖的中间商。[4]逆:迎。[5]道:通“导”,引导。[6]封识(zhì):封记。识,同“志”。
  
  本文选自《郁离子》卷下。文章叙述了一位漆商远赴吴国卖漆,因在漆中掺了假,被精明的吴商识破,沦为乞丐而死。从而讽刺了那些利欲熏心的商人,只图一己私利,掺假卖假,到头来还是自取灭亡。这可为制造伪劣商品者戒。
 楼主| 发表于 2008-2-4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与安子介.(清)唐顺之


 
  
  谨具布被一端[2],奉为令爱送嫁之需[3],布被诚至质且陋矣,然以之厕于刺绣结绘[4],绫绮绡金[5],缀翠玄朱[6],错陈之间,则如苇箫土鼓[7],而与朱弦玉磬,金钟大镛相答响[8],乃更足以成文。又如贵介公子[9],张筵邀客,珠履貂寇,狐裘豹袖,联翩杂座,既美且都[10];而有一山泽被褐老人[11],逍遥曳杖其间[12],乃更足以妆点风景,而不失其为质且陋也。且夫桓少君之事[13],兄之所以养成闺行,而出乎习俗之外者,岂足多让古人哉!素辱知爱,敢以家之所常用者为献,而侑之以辞[14]。不然,亦愿兄受之,而以畀之媵仆之用可也[15]。
  
  
  注释:
  [1]安子介:事迹不详。[2]一端:即一床。[3]令爱:尊称对方的女儿。[4]刺绣结绘:刺绣各种美丽的花纹图案。[5]绫:绫子,比缎子薄的丝贴品。绮:有花纹图案的丝贴品。绡金:即销金,在织物上嵌以金钱。[6]缀以玄朱:结缀着各种鲜艳颜色的丝贴品。[7]蔬箫:截苇为箫。土鼓:古乐器。皆指粗陋简易的乐器。[8]大镛:大钟。[9]贵介:尊贵。介,大。[10]既美且都:《诗经.郑风.有女同车》:“洵美且都。”都,安娴文静,大方。[11]被褐:穿着粗布衣服。[12]鬼杖:拄着拐杖。曳,牵引。[13]桓少君:东汉鲍宣妻,初嫁鲍宣,鲍宣不悦其随嫁之盛。桓少君于是去掉服饰,更著短布裳,与鲍宣共挽鹿车归里,礼姑即毕,提瓮引汲,修行妇道,乡里称之。[14]侑:劝。[15]畀(bì必):给。媵(yìng硬):陪嫁的人。
  
  
  唐顺之(1507—1560),字应德,一字义修,江苏武进人。明嘉靖八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后罢官入阳羡山读书十余年,复召用,视师浙江,屡破倭寇,以功升右佥都御史。他是明代中叶重要散文家,和王慎中同为“唐宋派”的领袖,反对模拟古文,对复古派的文风提出尖锐批评。他的文章叙事严谨,简雅情深。著有《荆川先生文集》。
  朋友嫁女,按当归常规世俗,应该馈赠珍贵礼品,而唐顺之只送一床布袋,且以质朴节俭相劝勉。在人们以豪华奢侈为荣的时代风尚中,这样做是难能可贵的。唐顺之在短信中,巧比妙喻,处处以布被之质仆和绫绮之华贵做对比,强调质仆之美,强调相互为用,强调在豪华富贵之中不要忘记节俭。
 楼主| 发表于 2008-2-4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与胞弟.(明)顾若璞


 
  
  夫溘云逝[1],骨铄魂销[2],帷殡而哭[3],不知死之久矣。岂能视息人世[4],复有所谓“缘情靡丽”之作耶[5]?徒以死节易,守节难,有藐诸孤在[6],不敢不学古丸熊画荻者[7],以俟其成。
  当是时,君舅方督学西江[8],余复远我父母兄弟,念不稍涉经史,奚以课藐诸孤而俟之成[9]。余日惴惴,惧终负初志,以不得从夫子子京也[10]。于是酒浆组纴之瑕[11],陈发所藏书,自《四子》经传[12],以及《古史鉴》、《皇明通纪》、《大政纪》之属,日夜披览如不及。二子者从外传入,辄令篝灯从隅[13],为隐说我所明[14],更相率咿唔[15],至丙夜方罢[16],顾复乐之,诚不自知其瘁也[17]。日月渐多,闻见与积,圣经贤传,育德洗心,旁及《骚》、《雅》,共诸词赋,遊焉自焉,冀以自发其哀思[18],舒其愤闷,幸不底予幽忧之疾[19]。而春鸟夏虫,感时流响,率尔操觚[20],藏者笥箧,[21]虽然,亦不平鸣耳,讵敢方古班、左诸淑媛[22],取邯郸学步之诮也[23]。
  
  
  注释:
  [1]夫溘(kè客)云逝:称丈夫死亡。溘,忽然。[2]骨铄魂销:极言悲痛。铄,销毁。[3]帷殡:在殡所设的帷账。[4]视息人世:生活于人世间。视,眼睛观看。息,口鼻呼吸。[5]“缘情靡丽”之作:指写诗。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6]藐诸孤:谓幼小孤儿。《左传.僖公九年》:“以是藐诸孤,辱在大夫,其若之何?”藐,小。[7]丸熊:唐柳仲郢母韩氏,以熊胆和丸,令仲郢咀嚼,以助勤读。画荻:宋欧阳修母郑氏,以荻画地,教修写字。荻,芦苇一类的禾本植物。[8]君舅:妇称夫之父曰君舅。[9]课:功课。此指教授功课。[10]九京:九原,指地下。[11]组纴:织布。[12]《四子》: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13]篝灯:置灯于笼中。坐隅:坐在室中一角。[14]我所明:我所知道的。[15]咿唔:读书声。[16]丙夜:三更。[17]瘁:过度劳累。[18]冀:希望。[19]不底:不致。[20]率尔操觚(gū 姑):轻意地写文章。觚,古代写字用的木板。[21]笥筐(sì qiè 寺妾):竹箱子。[22]班:班昭,字慧姬,一名姬,扶风安陵(今陕西西安)人。班固之妹,嫁曹世叔,早寡。班固著《汉书》,未竟而卒,班昭读作八表、天文志。著有《东征赋》、《女诫》等。左,左芬,西晋女文学家,左思之妹,少好学,善作文,武帝纳为妃嫔,初拜修仪,后为贵妃,因姿陋无宠,但以才德见重。今存诗、赋第二十篇。[23]邯郸学步:《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寿陵余子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后人以“邯郸学步”讥讽机械地模仿别人不到家,连自己原来会的东西也忘掉了。
  
  
  顾若璞(1592—1681),字和知,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丈夫黄茂梧早卒,她教子读书,工于诗文,有《卧月轩合集》。
  这是顾若璞写给胞弟谈自己如何刻苦自学终有成就的一封信。顾若璞早年丧夫,她承受生活巨大的打击,为了教育两个孩子,利用酒浆组纴之暇,刻苦自学。从经书到史书,日夜披览如不及,日积月累,学问渐深,不得能教两个孩子学习,而且能作诗赋,写文章,成为著名的女作家。顾若璞刻苦自学的成长道路,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2-4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与方正学书(明)王叔英


 
  
  仆于执事别十余年[2],其间情慕之浅深[3],书问之达否④,曰事之细者耳[5],姑置之不足道也。惟执事之身,系天下之望[6]。士之进退、天下之幸不幸与焉[7]。侧闻被召[8],计此时必已到京,获膺大任矣[9]。兹实天下之大幸也,故敢有说以进于左右焉。
  凡人有措天下之才者固难,自用其才者尤难[10]。如子房之于高祖[11],能用其才者也;贾谊之于文帝[12],未能自用其才者也。何则?子房之于高祖,察其可行而后言,言之未尝不中[13],高粗得以用之,而当时受其利。故亲如樊、郦[14],不可得而间[15];信如平、勃[16],不可得而非[17];任如萧、曹[18],不可得而夺[19]。此子房所以能自用其才也。贾谊之于文帝,不察其未能而易言之[20],且又言之太过,故大臣绛、灌之属,得以短之[21]。于是文帝不能用其言,此贾谊所以不获用其才也。方今圣天子求贤用才之意[22],上追尧、舜[23],固非高祖、文帝可比;而执事致君泽民之术,远方皋、夔[24],亦非子房、贾谊可伦[25]。真所谓明良相逢[26],千载一时者也。将见吾君不问则已,问则执事必能尽言;执事不言则已,言则吾君必能尽用。致斯民于唐虞雍熙之盛者[27],在是矣。岂非天下之幸欤!
  虽然,天下之事固有行于古而亦可行于今者,亦有行于古而难行于今者。如夏时、周冕之类[28],此行于古而亦可行于今者也;如井田、封建之类[29],可行于古而难行于今者也。可行者而行之,则人之从之也易;难行者而行之,则人之从之也难。从之易则民乐其利,从之难则民受其患,此君子之用世[30],贵乎得时措之宜也[31]。执事于此,研诸虑而藏话心者非一日矣[32],措之犹反掌耳[33],尚何待于愚言之赘哉!然仆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思者千虑,必有一得。故不能无言于左右耳。
  夫人情爱其人之深,而虑其患之至者,必救其失于未患之先[34]。苟待其既失而后救之,是乃爱之浅而虑之疏也,其得为忠乎?天下知执事之深,爱执事之至,如仆者固多矣,窃谓忠于执事,未有能有过于仆者,伏惟稍垂察焉[35]。
  
  
  注释:
  [1]方正学——即方孝孺(1357—1402),明初著名学者,字希直.一字希古,守海(今浙江省宁海县)人。建文元年召为翰林侍讲,进侍讲学士,文学博士,深得惠帝信任,于国家大政,多所建议。燕王朱棣攻破南京后,方孝孺被执不屈,遂被杀,并灭九族。“正学”是他的书斋的名称,学者称他为“正学先生”。著作有《逊志斋集》。[2]仆——自称谦词。执事——对人的敬称。[3]情慕——互相仰慕的感情。[4]书问——书信。达否——是否收到的意思。[5]细——小。[6]系——联系。[7]与——参预,有关。[8]侧闻——传闻。[9]膺——接受。[10]这两句意思是:大凡有治理天下的才学的人固然是难得的,但能善于正确地运用自己的才学的人尤其难得。[11]子房——张良,字子房,汉高祖刘邦的主要谋士。在佐高祖定天下的过程中,屡出奇谋,深得信任,后被封为留侯。[12]贾谊——汉文帝时人,善文学,文帝召为博士,深得信任,一年之中超迁至太中大夫,为文帝出谋划策改革制度,因躁进遭大臣疑忌,加以毁谤,被文帝疏远,先后出为长沙王、梁怀王太傅,死时年三十三岁。 [13]未尝不中——没有不符合实际的。意即正确合用。中,中的。[14]樊——樊哙,刘邦的猛将,吕后之妹女媭的丈夫,与刘邦为连襟。郦——郦食其,刘邦的谋士。[15]间——离间。[16]平——陈平,刘邦的主要谋臣,常出奇计,建立大功,深受刘邦信任,封曲逆侯,后任丞相。勃——周勃,刘邦的猛将,战功卓著,封绛侯,刘邦死前,曾委以“安刘”重任,后与陈平设谋诛诸吕,立汉文帝,任太尉、丞相。[17]非——毁谤,指责。[18]任——信任。萧——萧何,跟随刘邦起义,守关中,供给军需,技刘邦评为功劳第一,封酂侯,任丞相、相国,地位为百官之最尊。曹——曹参,随刘邦起义,攻城战野,功最多,封为平阳侯,继萧何任相国。[19]夺——夺去信任。[20]未能——未能用其才的意思。易言——轻易上言的意思。[21]绛灌之属——绛,即绛侯周勃。灌,灌婴,刘邦的大将,因功封颍阴侯,文帝时继周勃任丞相。短之——说他坏话。[22]圣天子——指惠帝。[23]尧舜——均为传说中的上古圣王。[24]皋——皋陶(姚yáo),传说中的舜的贤臣,狱官之长。夔(葵kuí)——人名,传说中的舜的贤臣,乐官之长。方——比。[25]伦——相等。[26]明良——明君良臣。[27]致——导致。斯民——人民的意思。唐虞——即尧、舜,因尧又称陶唐氏,舜又称有虞氏。雍熙——和乐光明的意思。[28]夏时——夏历,即今俗称的“阴历”。实际上是春秋战国时期,夏民族聚居地所用的历法,以正月为岁首,汉武帝颁行“太初历”后,历代相沿,以迄于清,民国后始改为“阳历”。周冕——指周代的服饰。[29]井田——一种奴隶主身族的土地制度。孟子曾描绘过这种制度:“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封建——这里是指“封土地,建诸侯”,是奴隶制时代的分封制度,不是通常所说的“封建社会”的意思。[30]用世——此处指治理国家。[31]时措之宜——因时制宜的意思。[32]研诸虑而藏诸心——精细考虑并藏在心里。诸,之于。[33]措之犹反掌耳——做起来如翻转手掌一样的便当。[34]这三句意思是:人情总是这样的,对一个人爱得很深,并且对他可能遇到的祸患考虑得周密的人,必定能在祸患尚来到来之前,先给以补救。[35]窃——私下,谦词。伏惟——原意是伏地思考,古代下对上陈述自己的想法时用的敬词,这里是谦词。
  
  
   王叔英(?—1402),字原采,黄岩(今浙江省黄岩县)人,明洪武末年为学官,后任知县。惠帝建文元年召为翰林修撰,四年(1402),燕王朱棣以“靖难”为名,争夺帝位,从燕京起兵南下。王叔英奉惠帝诏,出京募兵,行至广德(今安徽省广德县),闻京城失守,遂自缢死。
   方孝孺在洪武末年聚徒讲学,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名满天下,被称为“读书种子”。但食古不化,不知变通,极力主张以《周礼》为规范改革制度,恢复“井田”。建文元年(1399),方孝孺被召进京,惠帝欲加重用。为此,王叔英写此信给方孝孺,用历史上的经验教训规劝他从实际情况出发,因时制宜地吸收古代的经验,慎重地实行改革,不要泥古不化,使“民受其患”。词语简净,切中方孝孺的病根。表现了王叔英对国事的深切关注和对朋友的真诚情谊。
 楼主| 发表于 2008-2-4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与高孩之书.(明)钟惺


 
  
  向捧读回示,辱谕以惺所评《诗归》,反复于厚之一字,而下笔多有未厚者,此洞见深中之言。然而有说。夫所谓反复于厚之一字者,心知诗中实有此境也。其下笔未能如此者,则所谓知而未蹈,期而未至,望而未之见也。何以言之?诗至于厚而无馀事矣。然从古未有无灵心而能为诗。至厚出于灵,而灵者不即能厚。弟尝谓古人诗有两派难入手处。有如元气大化,声臭已绝,此以平而厚者也,《古诗十九首》、苏李是也[1]。有如高岩浚壑,岸壁无阶,此以险而厚者也,汉郊祀、铙歌、魏武帝乐府是也[2]。非不灵也,厚之极,灵不足以言之也。然必保此灵心,方可读书养气,以求其厚。若夫以顽不灵为厚,又岂吾孩之所谓厚哉!曹能始谓弟与谭友夏诗清新而未免于痕[3],又言《诗归》一书和盘托出,未免有好尽之累。夫所谓痕与好尽,正不厚之说也,弟心服其言。和盘托出,正一片婆心婆舌,为此顽冥不灵之人设。至于痕,则未可强融,须由清新入厚以救之。岂有舍其清新而自谓无痕者哉?何时得相聚,一细谕之。
  
  注释:
  [1]《古诗十九首》句:《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汉无名氏作,大多出于东汉末年。南朝梁萧统合为一组,收入《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苏李:苏,指苏轼,汉初名臣;李,指李陵,汉初名将。《昭明文选》收有二人的诗文。[2]汉郊祀:汉武帝定郊祀之礼,命协律都尉李延年作郊祀歌十九章。铙歌:汉代军乐,行军时马上奏之。皇帝大驾出行亦奏此歌。魏武帝乐府:魏武帝,即曹操,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乐府,指曹操写的诗歌。[3]曹能始:即明代文学家曹学佺,字能始,号石仓。通经学,著有《石仓诗文集》,并辑有《石仓十二代诗选》一百卷。收录上古至明代诗歌,较为完备。谭友夏:即明代文学家谭元春,字友夏,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与钟惺同为竟陵派创始人。诗文注重性灵,反对复古,有《谭友夏合集》。
  
  钟惺(1574—1624),字敬伯,竟陵人,万历进士。为人严冷,不接俗客。尝官南都,居秦淮水阁。爱名山水,所至必游,不及幽䆳不止。晚逃于禅,说诗以幽深孤峭为鹄,与同里谭元春评选《古诗归》、《唐诗归》,当时谓之竟陵体。有《毛诗解》、《隐秀轩集》、《名媛诗归》诸作。
 楼主| 发表于 2008-2-4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与高景逸总宪.(明)周顺昌


 
  
  朝事[1]至此,真汉、唐、宋未有之党祸[2]也。吾辈一身不足计,惟目睹六君子之惨毒,直使人肝肠摧裂,不复有处世[3]之想。可奈何!可奈何!然毕竟成就一小人[4]之愚耳。
  不肖杜户息交,近为先人营葬,山行居多,梦寐清光[5],恨不能缩地[6]一吐其愤郁!
  忽得台札,更从仲通华兄备悉近况,甚慰鄙念!此只骨胆气谊,迥超时俗,佳士!佳士!但其加意过厚[7],当之省不深愧耶?草勒布衷[8],百不一尽。
  ——烬余集
  
  
  注释:
  [1]朝事:朝廷之事,指国家政治方面的一些情况。[2]党祸:朋党之祸。封建社会把凡因政治纷争而形成的大型冤案概称为党祸,此指发生在明熹宗时的杨涟一案。详见本书杨涟《狱中血书》。[3]处世:生活在世上。[4]一小人:指魏忠贤。[5]清光:此指高景逸。[6]缩地:缩短距离。[7]加意过厚:谓仲通华对自己称誉过当。[8]草勒:书写潦草。勒,雕刻,此处引申为书写。布衷:宣布衷曲。“草勒布衷”为尺牍习用语。
  
  周顺昌(1584—1626),明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拿景文,号蓼洲。万历进士,任福州推官时,曾逮税监高寀的爪牙问罪。天启中,杨涟一案发生,他正辞官家居,因斥责魏忠贤而被捕入狱,受酷刑致死。周顺昌著作颇多,但被逮时损失巨大(为友人投火灭迹),后经其子孙多方搜录,编成《烬余集》三卷行世。
  此简前半表达了作者痛恨阉党专权、残害忠良的心情,很能道出周顺昌的品德和为人。阅读这篇短简可以知道,周顺昌后来直接投入到反对魏忠贤的斗争中并为之付出生命,决非偶然。
  高景逸,即高攀龙。总宪,明代称左都御史。
 楼主| 发表于 2008-2-4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与姜箴胜门人.(明)张鼐


 
  
  杜门不见一客者,三月矣。留都散地[1],礼曹冷官[2],而乞身之人,其冷百倍。然生平读书洁身,可对衾影,即乡曲小儿[3],忌谤相加,无怪也。独念国家所重者人才,君子所惜者名行;今设为风波之世局,令小人得驾为陷阱,而驱局外之人以纳其中,纵不为斯人名行惜,其如国家人才一路何?人才坏而国事坏,国事坏而士大夫身名爵位与之俱坏,吁!可惧也。不佞归矣。有屋可居,有田可耕,有书可读,有酒可沽。西过震泽[4],南过武林[5],湖山之间,赋诗谈道,差堪自老。官居卿贰[6],年逾五十,而又黄门弹事[7],止云文章无用、恐滥金瓯[8],不减一篇韩昌黎《送杨少尹序》[9]。嘻!可以归矣。况又朝局以为庸縻[10],而天子以为才望[11],即宗伯墓门一片石[12],即年邀惠惇史[13],不称好结局哉?可以归矣!
  谛观年来士大夫风尚[14],愈趋愈下,鳃鳃惟异己是除[15],私人是引,楚人为楚人出缺,秦人为秦人营迁。不论官方,不谈才品,目中岂复有君父,两堪以服天下、挽世运乎?足下讲臣也[16],朝夕对扬重瞳[17],须留一段光明于胸中,即不宜轻发以逢时忌,因而事陈规,婉词微讽,当有旋转妙用,莫负此千载遭逢也。吾辈口不宜快,而心固不可不热。二疏已上,速去为幸。扁舟已买江上矣。
  
  注释:
  [1]留都:明初都南京,明成祖都北京后称南京为留都。[2]礼曹:礼部。官署名。冷官:职位不重要、清闲冷落的官。[3]乡曲:乡下。[4]震泽:太湖。[5]武林:现在杭州灵隐山。[6]卿贰:即贰卿,侍郎的别称。[7]黄门:宦官。此指魏忠贤。弹事:弹劾官吏的奏疏。[8]金瓯:比喻国土的完固。代指国土。[9]韩昌黎:韩愈。《送杨少尹序》:唐朝杨臣源,官司业,告老还乡,韩作此文。[10]庸:平庸,没有作为。縻:通“靡”。浪费。此处是多余的意思。[11]才望:才能名望。[12]宗伯:官名。后称礼部尚书为大宗伯或宗伯。礼部侍郎为少宗伯。作者时任礼部右侍郎。此句意为:在墓门碑石上刻上“宗伯”二字。[13]邀惠:请求照顾。惇史:良史。《礼》:“有善则记为,为惇史。”[14]谛(dì):细察、注意。[15]鳃鳃(xǐ):忧惧的样子。[16]讲臣:讲授经籍的官员。[17]对扬:答君命而宣扬其意于众。重瞳:《史记》:“舜目重瞳。”代指皇帝。
  
  本文选自《晚明小品选注》卷八,是作者写给门人姜箴胜的信。作者在信中批评当时的官场小人得势、排除异己;并为“人才坏而国事坏”而深感忧虑。由于作者无力挽救这种局面,只能反复感叹“可以归矣”,走上闲居自适的道路。但从作者劝诫门人“吾辈口不宜快,而心固不可不热”的话看,作者的内心是充满矛盾的。全信语言诚恳直白,可以说是对门人的肺腑之言,也反映了作者对士大夫名行的看重。
 楼主| 发表于 2008-2-4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与焦弱侯.(明)李贽


 
  
  人犹水也,豪杰犹巨鱼也,欲求巨鱼,必须异水;欲求豪杰,必须异人。此的然之理也!今夫井,非不清洁也,味非为甘美也,日用饮食非为切切于人[1],若不可缺以旦夕也。然持任公之钓者[2],则未尝井焉之之矣[3]。何也?以井不生鱼也。欲求三寸之鱼,亦了不可得矣。
  今夫海,未尝清洁也,未尝甘旨也。然非万斛之舟不可入,非生长于海者不可以履于海。盖能活人,亦能杀人;能富人,亦能贫人。其不可恃之以为安,倚之以为常也明矣。然而鹍鹏化焉[4],蛟龙藏焉,万宝之都[5],而吞舟之鱼所乐而游遨也[6]。彼但一开口,而百丈风帆并流以入,曾无所于碍,则其腹中固已江、汉若矣。此其为物,岂豫且之所能制[7],网罟之所能牵耶!自生自死,自去自来,水族千亿,惟有惊怪长太息而已,而况人未之见乎!
  余家泉海[8],海边人谓余言:“有大鱼入港,潮云不得去,呼集数十百人,持刀斧,直上鱼背,恣意砍割,连数十百石,是鱼犹恬然如故也。俄而潮至,复乘之而去矣。”然此犹其小者也。乘潮入港,港可容身,则兹鱼亦若不大也。余有友莫姓者,住雷海之滨[9],同官滇中,亲为我言:“有大鱼如山。初视,犹以为云若雾也。中午雾尽收,果见一山在海中,连亘若太行[10],自东徙西,直至半月日乃休。”则是鱼也,其长又奚啻三千余里者哉!
  嗟呼!豪杰之士,亦若此焉尔矣。今若索豪士于乡人皆好之中,是犹钓鱼于井也,胡可得也?则其人可谓智者欤?何也?豪杰之士决非乡人之所好,而乡人之中亦决不生豪杰。古今贤圣皆豪杰为之,非豪杰而能为圣贤者,自古无之矣。今日夜汲汲[11],欲与天下之豪杰共为贤圣,而乃索豪杰于乡人,则非但失却豪杰,亦且失却贤圣之路矣!所谓北辕而南其辙[12],亦又安可得也。吾见其人决非豪杰,亦决非有为圣贤之真志者。何也?若是真豪杰,决无有不识豪杰之人;若是真志要为圣贤,决无有不知贤圣之路者,尚安有坐井钓鱼之理也!
  
  注释:
  [1]切切:迫切的样子。[2]任公之钓:据《庄子.外物》载:“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錎(陷)没而下。骛扬而奋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3]井焉之之:意谓到井边去钓鱼。后一“之”字是动词往的意思。[4]鹍鹏化焉:《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鹍,即“鲲”。[5]都:聚。[6]吞舟之鱼:《庄子.庚桑楚》:“吞舟之鱼,[石易]而失水,则蚁能苦之。”[7]豫且:又作:“余且”。《庄子.外物》:“仲尼曰:‘神龟能见梦于元君,而不能避余且之网’。”《史记.龟策列传》:“宋元王二年,江使神龟使于河,至于泉阳,渔者豫且举网得而囚之,置于笼中。夜半,龟来见梦于宋元王。”[8]泉海:即指泉州。[9]雷海:指雷州,府治今广东海康县。[10]太行:指太行山。[11]汲汲:急切的样子。[12]北辕而南其辙:南辕北辙的反用,意思同。
  
  本文选自《焚书》卷一。焦弱侯,名竑,字弱侯,号漪园,江宁(今江苏南京)人。明代学者。曾从督学御史耿定向学,及定向里居,复往从之。万历十七年(1589)殿试第一,授编修。皇长子出阁,充讲官,后谪福宁州同知。李贽与焦竑为友,但对焦所追随的耿定向颇为不满,认为耿是假道学,并非真豪杰,因写此信规劝。信采用生动的比喻,夸张的手法,指出清洁甘美的井水中不生鱼,只有波涛翻滚的大海中才有巨鱼,正像豪杰之士不能从乡人中去寻求一样,说来颇有哲理意味。
 楼主| 发表于 2008-2-4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与寇子焞.(明)康海


 
  
  仰间得手教[1],展读数四,无任愧感[2]。昨西使寄望之书来[3],亦道此翁留意不肖甚隆,皆知己者过为粉饰[4],是以长者辄不见疑,若便以为真耳!
  放逐后,流连声伎[5],不复拘检,垂二十年,虽乡党自好者莫不耻之。又安有可与士大夫同日同语者!人苦不自知,仆既自知之,而又自忘之邪?此则深感尔矣!
  执事知我厚[6],宜必谅此也。切恐晋翁一时乘兴,辄为论荐,殊非佳事。执事倘有问讯,可委曲言之。阮籍之志[7],在日获酩酊耳,三公万户[8],非所愿也。
  仆蓬首跣足[9],已逾半世。苟得优游行乐,决无他想。言虽激聒,肝膈尽露。诚欲安分丑居,不欲壮束搽抹,重为流辈诋诮耳!有丑妇被逐者,借邻女之饰更往,谓夫曰:“曩以不修[10],子故弃妾;今修己,子何辞焉?”其夫趋而出。其姊止之曰:“一出已羞,更入何求?”其言虽鄙,可以理喻。惟执事万万念之。
  
  
  注释:
  [1]手教:指亲笔书信。[2]无任:犹言不胜。[3]望之:宋仪望,字望之。嘉靖进士。万历中官至大理卿。[4]粉饰:奖誉。[5]声伎:指女乐。[6]执事:对寇天叙的尊称。[7]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三国魏文学家、名士。性嗜酒,常以纵酒佯狂避祸。[8]三公万户:这里指高官厚禄。三公,是辅助国君掌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员。万户,指万户侯。[9]跣足:光着脚。[10]曩:往日。
  
  
  康海(1475—1540),字德涵,号对山、沜东渔父,武功(今属陕西)人。弘治十五年(1502),殿试第一,授修撰。与李梦职等相倡和,为“前七子”之一。正德间,宦官刘瑾专权,因康海为其同乡,慕其才,欲招致之,不赴。后为营救李梦阳,谒瑾,梦阳得释。及瑾败,坐瑾党落职。遂与王九思等制乐造曲,以寄忧郁。其著作有《对山集》、《沜东乐府》、《武功县志》及杂剧《中山狼》等。
  本文选自《康对山先生集》卷二十一。寇子焞,名天叙,字子焞,榆次(今属山西)人。正德进士,授南京大理评事。累官至兵部右侍郎。有政声。康海为救友人李梦阳,无奈去谒不愿见的权宦刘瑾,并设诡辞以救梦阳。及瑾败,康海坐党落职。这就是文中所说的“放逐”。康海对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的“放逐”,甚感不平,便决意不再作官,流连声伎,免得“重为流辈诋诮”。这封信,深沉地表现了康海忿而不仕的思想感情。
 楼主| 发表于 2008-2-4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与李九我宗伯.(明)汤显祖


 
  
  从京师来者,言丈蔬食敝衣。或以丈为贫,或以丈为伪。夫世人何足与言真伪也。马心易作县[1],食尝不饱;赵仲一为铨部归来[2],几为索债人所毙。贫而仕,仕遂不贫耶?古人云:“匈奴未灭,何以为家[3]。”此时亦非吾辈作家时也。惟丈有以自砺。
  
  注释:
  [1]马心易:名应图,平湖(今属浙江)人。官至刑部主事。万历十三年(1585)因疏劾科道齐世臣等,并及首辅,谪大同典史。后升封邱知县,年余复刑部主事。以疾免归。[2]赵仲一:名邦清,真宁(今甘肃正宁)人。万历二十三、二十六年以山东滕县知县赴北京上计,得与汤显祖两度相聚。二十六年迁吏部主事。后被劾,削职为民。铨部:因吏部专司铨选。故称吏部为铨部。[3]“古人云”三句:为汉代霍去病语。《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天子为治第,令骠骑(指骠骑将军霍去病)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本文选自《汤显祖诗文集》卷四十六。李九我,名廷机,字尔张,晋江(今属福建)人。万历十一年(1583)与汤显祖同榜进士,授编修,累迁祭酒。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宗伯,古代六卿之一,掌邦国祭事典礼,后因称礼部尚书为宗伯。据《明史.七卿年表》,李廷机于万国三十一年至三十五年(1603—1607)任礼部尚书,则信当写于此时,本文说明了作为有抱负的士大夫,当以国家为重,“匈奴未灭,何以为家?”贫穷是必然的,用来勉励李廷机,也用来自励。它体现了汤显祖这时的抱负与胸怀。
 楼主| 发表于 2008-2-4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与陆太常书.(清)归有光


 
  
  前在京师,天下士待选吏部者几千人,莫不相庆幸,以为当今选用至公,请托不行。士以赇通者[2],无道进,海内清平可望,以陆公之在铨曹也[3]。及执事为太常[4],寻以言罢。天下之士,莫不觖然失望[5]。
  仆山野愚迂之人,居京师,不知造请[6]。而吏部门第严扃[7],虽有敬仰之心,亦无繇而至焉[8]。幸拜今命于内廷[9],始得望见,又得随于露支鸟鹊之间[10],执事不鄙,为道生平相知之素,及相汲引之意,言虽不行,而受执事之赐多矣。执事又过称其文有司马子长之风[11]子长更数千年,无人可及,亦无人能知之。仆少好其书,以为独有所悟,而怪近世数代之史,卑鄙凡猥[12],不足复自振,尝有志规模前人之述作,稍为删定,以成一家之言,而汩有废弃[13]。今老矣,英尺此事遂已也。瞻望咫尺[14],未遑诣见[15],岁忽云暮,感怆知己之言,特人申候[16],草草不尽。
  
  注释:
  [1]陆太常:陆树声,字与吉,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嘉靖初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太常,官名,为九卿之一,掌宗庙礼仪。[2]赇(qiú求):贿赂。[3]铨曹:吏部的别称。铨,选官,量才授官曰铨。[4]执事:管事的人,官吏,此指陆树声。[5]觖(jué决):不满意。[6]造请:造访请安。造,前住,到。[7]扃(jiǒng垌):关门。[8]繇:同“由”。[9]幸拜今命于内庭:指拜南京太仆寺丞之命。[10]露寒[支鸟]鹊:谓早期时宫禁之内。汉甘泉宫有[支鸟]鹊观。[11]司马子长:司马迁,字子长,西汉伟大的史学家,著有《史记》。[12]卑鄙凡猥:形容作品平庸芜杂。[13]汩(gǔ古):没:沉沦。[14]咫尺:极言其近。[15]未遑诣见:没来得及拜见。[16]特人申候:特遣人前去问候。
  
  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崑山人。嘉靖十九年中举,后来八上春官不第,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嘉靖四十四年,六十岁时中进士,授长兴县令,后升南京太仆寺丞。在文学上,他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推崇唐宋文,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被称为唐宋派。所作散文,以朴素的文笔写琐细之事,抒真挚之情,很有感染力。但时露八股文习气。有《震川先生全集》。
  归有光这封信写于晚年南京太仆寺丞任上。首先对陆树声东击在吏部秉公选官表示赞赏,认为选用优秀人才,可使海内清平。但是由于陆树声转任太常,秉公选官,没有坚持到底,结果,“天下之士,莫不觖然失望”。其次对陆树声称赞自己文章有司马子长之风,颇为得意。归有光虽然反对王世贞等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拟古主义主张,但是他却十分推崇司马迁,以为“子长更数千年,无人可及,亦无人能知之。”他反对拟古,反对剽窃古人,在《与沈敬甫书》中说:“今世以琢句为工,自谓欲追秦汉,然不过剽窃齐梁之余,而海内宗这,翕然成风,可谓悼叹耳!”但是并不反对师法古人,自创新意。他说:“尝有志规摹前人之述作,稍为删定,以成一家之言。”这种对待古人的态度是正确的。
  这封信和归有光的其他散文作品一样,善于即事抒情,纡徐平淡,亲切动人,不事雕饰,而自有风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江湖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Sitemap| 金庸江湖网

金庸迷QQ群:48569383  |  站方邮箱: jinyong@jyjh.cn

Copyright © 2004-2014 www.jyjh.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GMT+8, 2024-5-3 04:14 , Processed in 0.048064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