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作品中最早改编为电影的,是1958年胡鹏的黑白粤语片《射雕英雄传》(上、下集) ,上映后反应不俗,并从此开了改编金庸小说拍成电影的先河。其后另一黑白粤语武侠电影《倚天屠龙记》(由张瑛编、导、演),却已与原著大有出入了。
  20世纪70年代,香港经济起飞,同时促进了电影业。承接60年代后期兴起的国语武侠片,梁羽生和古龙的武侠小说也被改编成电影;这为及后金庸小说作品的改编风气作好了准备。较早作此尝试的是著名导演张彻,继其成名作《独臂刀》后,他于1977─1981年间接连拍了三集《射雕英雄传》;至80年代,又拍了《侠客行》、《飞狐外传》、《碧血剑》和《神雕侠侣》。虽然这些作品不是张彻最出色及具影响力的电影,但风潮所及,也无疑壮大了武侠片的发展。
  80年代,金庸小说作品的电影改编版中最著名的,首推香港新浪潮导演许鞍华的《书剑恩仇录》(上、下集)。
  90年代,影视界纷纷重新演绎金庸小说作品,一时间上映了数十部以不同人物及角度取材的新版本,内容则距原著更远了。其中胡金铨、徐克等合作的《笑傲江湖》(1990年)曾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改编得最成功的金庸电影,誉为「新武侠电影的开山之作」。
  至今,金庸小说改编为电影历经四十多年,数量虽多,但质量参差。原因是金庸小说本身不易改编,加上编剧和导演不约而同地偏爱长篇「大作」,及对解读原著和电影表现方式的偏差,更令影片难以成功。如场景方面,金庸作品一般的描写时间长达数十年,空间纵横千里;群雄聚会、千军万马的战争场面等,均使电影「调度」困难重重。在内蕴方面,金庸小说规模宏大的格局及其精妙深广的象征寓言意境,也教导演难以把握,以致改编精品并不多。

香港舞蹈团演出《笑傲江湖》剧照,2006,仪琳(2R黄婉君饰)与田伯光(陆仁山饰)。(图片提供:香港舞蹈团)

 

《射雕英雄传》是最早被拍成电影的改编版本,并多次重拍。图为2001年的版本,郭靖(李亚鹏饰)及黄蓉(周迅饰)剧照。(图片由陈墨提供)

 

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