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江湖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江湖
查看: 3356|回复: 11

[诗联] 【转荐】射虎技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9-2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直解法
指谜面与谜底的扣合没有别解意思,完全是按面底词汇的原义亦即按语文范畴的含义去解释。猜直解谜如喝白开水,亳无谜味可言,故历来为谜界所不取。但初学制谜者比较容易犯这个毛病,因而对直解谜应多加警惕,不能掉以轻心。例如:“西厢牵线人”(打京剧一),谜底为“红娘”。又如:“太阳从东方升起”(打国产影片),谜底为“日出”。诸如此类谜底是谜面直接解释的谜,都属直解谜。

二、喻义法

谜面与谜底是同义正扣。谜面大多是有一定喻义的现成词句,猜射时不按字面意思,而要按其比喻的意义去思索。如:“八仙过海”(打英国作家一),谜面比喻为“各显神通,”故谜底猜作“司各特。”别解作“各人的特长都施展出来。”又如:“猫哭老鼠”(打离合字一),谜面比喻为“假慈悲,”谜底以“非心悲”(不是真心悲痛)来相扣。

三、间隔法

底面亦是同义正扣,但谜底上的字义是间隔会意而扣合谜面的。例如:“博物”(打我国行政区二),谜底是“广东、广西。”以“博”扣合“广,”“物”扣合“东西”。又如“分明是不对”(打成语一),谜底是“阴差阳错。”将“明”分开成“日”,“月”扣合“阴”和“阳”,“是不对”扣合“差”和“错。”

四、拢意法

以谜面所概括的意思求底,底为面所包含的意境的浓缩及精炼表述。例如“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猜电影导演“王武夫”(谜底别解为成吉思汗这个王只是一介武夫而己);又如“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打《东周列国志》人物二),谜底是“伍员、要离“(谜底解为入伍人员将要离去);再如“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打古小说名二),谜底是“说岳,荡寇志”。(别解为说的是岳飞扫荡敌寇的志气)。拢意的要求是要“拢”得住。在逻辑上,特别是在概念上,要意会而传神,讲究整个意境的扣合,严格防止“倒”“吊”或扣合松懈,无法将谜底拢住。

五、挟前法
这是将一个偏正结构的事物名称,在谜面上挟前“偏”词扣谜底“正词”。诸如“黄梁梦”、“雁门关”、“梅花鹿”、“杜康酒”、“千里马”等偏正结构的名词,可将“黄梁”、“雁门”、“梅花”、“杜康”、“千里”挟前入面,分别扣合谜底中的“梦”、“关”、“鹿”、“酒”、“马”等字眼。如“千里之遥”(打元代剧作家一),谜底是“马致远”。这是以“千里”挟前入面扣“马”,以“之遥”会意扣“致远”。又如“错把梅花作桃花”(打成语一),谜底是“指鹿为马”这是挟“梅花”扣“鹿”,挟“桃花”扣“马”。猜射这类谜的关键要认真推敲谜面,将挟前的“偏”词找出来,然后就可顺藤摸瓜地破底了。

六、反扣法
指谜面和谜底要一正一反两种含义加上反义词(或否定词)进行反扣。如“下围棋有黑子白子两方,执黑的输,当然是执白的胜了。“黑”与“白”是一对反义词。

七、侧射法
谜面与谜底之间既不是正扣,也不完全是直接反扣,而是以旁敲侧击的方法从侧面相扣。如“朔方独胜”(打刊物一),谜底是“东西南北。”就方位来说,有东南西北四方。朔方也就是北方。既然已知唯独北方获胜,那末就可推理出其余的东,西、南三方是失败的。谜底的“北”字,不按原义作方位词解,应别解为动词“败北”。

八、顿读法
在会意体别解灯谜中,通过把谜底的词语音节断读,使其解释意思和原义风马牛不相及,从而与谜面相扣合,这种成谜手法称为“顿读法“。如“家长学校”(打外国小说二)”,谜底是“教父、母亲”。谜底应在“教”字后顿读,读成“教,父母亲”来应合谜面题意。又如“白素贞盗灵芝”打“蛇,精变、红颜劫,昆仑山上一颗草”四部影片名,这则谜在“颜”字断开,读成“蛇精变红颜,劫昆仑山上一草”,叙述了神话故事《白蛇传》中白素贞不畏艰险,为了
救活其夫许仙而上昆仑山偷盗仙草的情节。本谜顿读流畅通达。词组浑然一体,扣合严谨熨贴,堪称佳构。

九、夹击法
此法和侧射法相似,也是以旁侧击的手法来猜射。所不同的是,夹击法一般借用三个意义密切的字眼或事物(如“上中下”“左中右”“海陆空”“天地人”“松竹梅”“佛法僧”等等),或从两旁夹击中间,或从中间去夹击两旁,来达到面底相扣。如“岁寒三友见松竹”(打外国市一),谜底是“不来梅”。古人把“松竹梅”称之为“岁寒三友”,如今唯见松竹,当然不见梅了。这是以两面夹击中间的一种手法。又如“易中”(打成语一),谜底是“左右为难”。谜面原是一位茯“中华猜谜手”称号的谜友名字,今别解为“容易的在中间”。既然中间易,可推知左和右是难的了。这是从中间夹击两旁的手法。

十、因果法
指谜面和谜底之间的含义互为因果关系而相扣。如“风调雨顺”(打农药二),谜底是“利农,保丰收”。面句是形容风雨及时,适合农业生产的需要。因此本谜的谜面是因(因为风调雨顺),谜亳无意境可言,猜起来自然没有意思.

十一、摹形法
是把形相似、义不通的字进行借代,形式上属相合关系,是一种“隐喻法”。如“四十载后见郎面”(打花名一),谜底是“芙蓉”。芙蓉二字都有草字头,今摹形作二十,两个草字头便是四十,“载”别解为“记载”。“郎”扣“夫”,“面”扣“容”合起来便成“芙蓉”。这便是形相似而义不通。与此相通的以“父”相 似“文”,“辵”相似“之”,玉相似“王”等等都是属于摹形,或称借形。又如有一则旧谜。衣衫脱去人如玉”(打字一),谜底是“珍”。“衣衫脱去别解为“衫”字脱除了衣字旁剩下“彡”,“如玉”摹形得“王”,“彡”、“王”与“人”三部分重新组合便得“珍”字。

十二、假名法
本谜的特点是将谜底被猜射的人物的名、字或外号,巧妙而隐晦地藏于谜面上,所隐藏的名、字或外号可以是历史上的,传说中的,但应当以一般人所熟悉为原则。这些名、字或外号在谜中不是张冠李戴,就是另作安排,李代桃僵。猜射时必须善于识破这类机关,将所暗示的人物的姓氏或名、字模索出来。例如:“退之白宫”(打外国作家一),谜底是“韩素音”。这是张冠李戴的一类,是假名法中常用的。“退之”别解为唐代文坛一代宗师韩愈,因为韩愈字退之,“白”
同义相扣“素”,“宫”是古代五音之一,故可扣合“音”,合起来便得出谜底“韩素音”。又如:“百年树人”(打化学名词一),谜底是“周期”。这又是另一种类型,面上本是一句成语,既无明确人名,谜目也不指明猜人。它把人名隐藏在谜面内。本谜隐的是周树人,即鲁迅。这就必须将“树人”进行别解,从而将“周”字抠出来。然后将“百年”的同义词进行遴选,从世纪、千古、上寿、期颐和期中将“期”字桃出来,从而组成谜底“周期”与谜面相呼应。

十三、借笔法
将汉字的笔划、结构采取多次重复借笔,达到“回互其辞”的目的。王安石曾拟一谜“一月共一月,两月共半边;上有可耕之田,下有长流之川;一家有六口,全口不团圆,(打一字),谜底是“用”。此谜六句,分成三段;第一段把它中间剖成两个月,第二段将它上下劈成田和川两字,第三段再把它分成六个口,底下两口因缺两笔而未“团圆”。此谜想象丰富,饶有趣味。这种谜,猜者易,制者难,一般以长面扣短底。

十四、章旨法   
亦称击动法,引正法,承上启下法。取现成文章中有承上启下意义的、甚至有归结全章主旨的句子为面,使猜者会意联想,以求出谜底。谜面须用人们所熟识的诗,词或古文名句,切忌用冷僻文句。章旨法谜的谜底不由谜面直接扣合,而要从原句的上下文以至全篇中心或典实去联想方能猜中。因为多了一层联想,更使人回味无穷。章旨法应尽“章旨”之义,切忌将原文和盘托出。运用此法成谜,
谜面击动了上下文或全章主旨之后,谜底则需尽拢所击动句子之含义,否则就不合章旨法。章旨法还需有逻辑推理可循,使猜者反复吟咏,多方联想。例如以“不须惆怅怨芳时”为面打词牌二“探春慢、花自落”。谜面择自唐杜牧《怅诗》,原诗与面句紧接的上下句是“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谜面击动上句而 得“探春慢”击动下句而得“花自落”,谜底“自”字即“自然、就”的意思,有一定落尽之意。谜底一经连缀即成“若是探
春太慢, 则花自然就落尽”之意,既尽拢击动句之意境,又带逻辑推理性质, 十分浑成。

十五、承启法
就谜面与谜底的呼应来说,与“问答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承启法谜底有特定的需求,即底句必需与面句是上下文,或者有承上启下的内在联系。猜这类谜,需要熟悉古文诗词,历史典故,以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并善于联想,根据谜面题意推敲出谜底来。承启法分为承上法与启下法两类。承启法与章旨法的区别,在于承启法谜底只能根据与其紧接的文句中的上句或者下句来推出,也就是说,承启法谜底只同与其紧接的某一上句或某一下句发生关系;但章旨法却要
求将其上句和下句的意境都同时拢住才算是与谜底相发,光扣合上句或光扣合下句都不行。

十六、承上法
此法一般是以有上下文连贯意义的现成句子中的下句为谜面,猜射时应承接上句含义来求得谜底。如“笑问客从何处来?”(打古称谓 一),谜面摘自唐代贺知章《回乡偶书》中妇孺皆知的名句,承接其上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的含义,即可推得谜底为“童生”。所谓童生,是明浅两代称没有考秀才或没有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今别解为“儿童感到陌生,。又如“桃花依旧笑春风”(打外国影片一),面句摘自唐代崔护脍炙人口的《题城郭南庄》。崔护旧地重游,桃花依旧艳丽,但去年所遇之少女却不知影踪了。承其上句“人面不知何处去”,可推知谜底为“失踪的女人”。

十七、启下法
同承上法类似,但谜面是用有上下文连贯含义的现成句子中的上句,猜射时应启示下句含义来求得谜底。如:“问渠那得清如许”(打电视剧二),谜底是“源头,长流水”。谜面选自宋代朱熹《观书有感》,因其下句是“为有源头活水来”,故而射得谜底为“源头、长流水”,解作是由于源头长时有水源源不断流来。又如:“旧时王谢堂前燕”(打国产影片三),谜面择自唐代刘禹锡《乌衣巷》;因其下句是“飞入寻常百姓家”,故而射得谜底为“翔,归宿,普通人家”。利用顿读法将谜底读作“翔归,宿普通人家”。别解作“燕子飞翔而归,宿入普通人家”。
[此贴子已经被婧兰格格于2005-12-16 23:36:45编辑过]

发表于 2004-9-2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浪子兄在为后来人指点迷津吗?
发表于 2004-9-2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愿越来越多的侠友喜欢“文吧”里的游戏、参与“文吧”的游戏。加精。
 楼主| 发表于 2004-9-2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指点”二字实不敢当,本文是我转载的,很多朋友对猜谜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无从下手,读过本文后应该略窥门径了。我也衷心希望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动脑筋,积极参与“文吧”的游戏!
我三弟寒玉要开始高三的最后冲刺了,所以我就替他撑撑门面了~~~~~~~~~`
发表于 2004-9-18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精彩!我看得很有味道,对我这种刚入门的,很有帮助,谢谢谢谢
顺便提个意见,黑色的字挺好,用蓝色我看得眼睛很痛
整篇看完,不觉感叹。。。。真是猜的时候山回路转,知道答案后却知道就在灯火阑珊处!
发表于 2004-9-27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浪子就是浪子,说话都是浪子的口气
 楼主| 发表于 2004-9-28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由 [B]边城玫女[/B] 发表:
浪子就是浪子,说话都是浪子的口气


何以见得呐?
发表于 2004-10-26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帮忙猜猜 树有心眼 西下美女 手扶下巴 人在耳边 心死相依 言及自己 十件家具 白色勺子 儿女双全 又住一起 (打十个字)
发表于 2005-8-25 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一二三法有点类似谜语形式~不太喜欢猜这样滴:)6以后的更有灯谜味道

既然翻出来了就出几个实战的玩玩,挑有意思的谜格吧

1.大会(成语)反扣法猜

2.师无实学(成语)同上

3.不舒服(成语)同上

4.白天不敢撤军(成语)同上

5.谢绝参观(四字常用语)用顿读法猜

6.日月如梭(物理名词三)同上

7张僧繇画龙(围棋术语三)同上

8.负荆请罪(象棋术语二)同上

9.孔子泣颜回(古诗一句)同上

10.飞流直下三千尺(中国民族四)同上

11.桃花潭水深千尺(成语)用启下法猜

12.马上相逢无纸笔(成语)同上

13莫待无花空折枝(成语)用承上法猜

怎么没有正扣法呢?

正扣就是谜底的字和谜面正好对应

加个:心怀此君(成语)

5~浪子老哥是转贴,这些谜没现成分好类的,还要偶细看什么谜符合上面规则

[em06]
发表于 2005-9-1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1 不知道

2 徒有虚名

3 适得其反

4 单于夜遁逃

5 不同意见

6 光 阴极 速度

7 不知道

8 将军 求和

9 老大徒伤悲

10 高山 水 景颇 壮

11 无与伦比

12 言而无信

13 当断则断

14 胸有成竹

未必全对

发表于 2005-9-18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lnglng在2004-10-26 21:53:41的发言: 帮忙猜猜 树有心眼 西下美女 手扶下巴 人在耳边 心死相依 言及自己 十件家具 白色勺子 儿女双全 又住一起 (打十个字)

想要把你忘记真的好难

发表于 2005-12-16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江湖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Sitemap| 金庸江湖网

金庸迷QQ群:48569383  |  站方邮箱: jinyong@jyjh.cn

Copyright © 2004-2014 www.jyjh.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GMT+8, 2024-6-2 01:10 , Processed in 0.026846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