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江湖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江湖
楼主: 亨利余

《鹿鼎记》: 康熙煮大鼎,鹿顶公进鼎——逐鹿中原烹义气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3-5-20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3-5-23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亨利余 于 2013-7-31 17:08 编辑

继续89楼........

被目为流氓的真英雄(请大量砸砖)

乔峰困兽斗而被逼完成的 “膺雄” 大业........
韦小宝则遵守 大乘菩萨道*(先利自己,再利他人:注),在保护自己过程,拯救大量无辜的人
——成为被目为流氓 而实践上的英雄。(如果各位删掉韦小宝的独白、金庸抹黑的旁白,但看行动、行为)
——为私利而完成英雄事业的真英雄。

金庸如果有写过 “侠”,韦小宝就是 “先保护自己” 的侠。
其他的,都不是!其他金武侠,只有小量主角符合 “侠” 的定义。
其他金书主角,旁白独白,金庸都 “隐藏负面信息,高度堆砌正面描述”,令读者产生 英雄的错觉。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乔峰。另一个例子就是张无忌(他的负面思维独白,在二版被大量删掉:翻查连载版,可以随便找到负面独白,甚至负面行为。
——郭靖,是保护农耕土地、国境利益的 “侠之大者”,没有垮族群
——令狐冲,冲动背叛方证、冲虚。
——侠客行没有侠,都为私事互斗;
——其他:石中玉、杨过、狄云、丁典、虚竹.......武力强大,但抱歉,都不符合 “侠” 的定义
胡斐有救人:但胡斐是否江湖人,还是北方的胡人?

而韦小宝,却是 “拯救跨族群平民、跨国境的朋友” 的侠之大者,而且,保护了自己不死,
——没有武功的 “侠”
——被鲁莽江湖人当小鸡玩弄的 侠




不能学习的 “英雄”
在金庸的访谈,他循循告诫,不能模仿韦小宝,他是坏人。

在历史、哲学、人文的层面,金庸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描述了21世纪的全球现象:——

全球,所有在位掌握权力的人,都在 “用假话延续社会稳定”
用虚假的繁荣,延续享乐的人群生活。
(提倡商品文化,让具体生产的劳动力,养育非生产行业人口)



不能学,但可以学、困难学的人
金庸的 “不能学习”,是真话,因为学习困难.......极度困难。
——是 “不能”,没有这个能力
——不是 “不可以”,通过努力,是可以学习的,但不一定能成功。

大部分人都不能成功.......这是统计学的结论:
——80% 人口必然被 20% 努力的人超越,成为牺牲品。

于是,地球构成一幅 “所有人不停追赶,但永远被小量努力的人群主宰” 的景象。
——这就是地球的历史:过去、现在、明天都是如此。
永不停息......

不能适应这个常规,失败、沉沦、神凋萎.......心理异化(变成纯洁、奸佞的建宁公主)



努力而能解救 VS 懈怠而不能
这就是 “努力而解救地球” 或者 “懈怠而永远不能解救地球” 的唯一出路。
懈怠,是容易做到的方案。

努力,是非常困难、每秒需要自强、最容易出错而失败。


《鹿鼎记》就是:解救地球的 总结、解救.......沉沦.......的总结。




------------------------------------------------------------------------------

注:附录

大乘菩萨道........南怀瑾《禅宗与道家》-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四)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 - 4。大乘的思想
中国的佛学,向来是大小乘兼修并具,显教密教通行不悖的,尽
管从大乘佛学的立场来看小乘,并非究竟的佛法,但学习大乘,仍然
须以小乘的戒、定、慧三学作为基础,不但如此,如以乘道来说,中
国佛学,等於有五乘的阶梯:第一人乘,学佛先要从做人开始,凡人
伦道德,应该注重的事,都须一一作到,以期达到为善去恶,而止於
至善的境界。由人乘升华,可以达到第二天乘的进修,天人是从做人
的至善而生。第三为小乘的声闻乘,包括厌离世间,修习四谛----苦
、集、灭、道的小乘行者。超此以上,便为第四的缘觉乘,从十二因
缘的原理,观察世间的缘聚缘散,缘生缘灭,便遗世独立,超然物外
的小乘行者。第五才为大乘的菩萨道,所谓菩萨,是梵语菩提(觉悟)
萨陲(有情)的译音,他包括自利、利他以及佛果的自觉、觉他、觉行
圆满的意义,如用中文直译的意义来说,菩萨便是“觉有情”,又名
为“大士”或“开士”,用现代语来说,便是多情的慈悲救世的得道
者,後来中国文学上有“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的句子,实在是
辞藻美丽的恰当写照。大乘菩萨道,复有三种行径:(1)先求自利,如
从小乘出世修行等入手。等到自利成就,才来利他。(2)先为利他,後
求自利。(3)自利、利他同时并进

韦小宝的菩萨道,先求自利,然后利他。大部分时候,自利、利他同时并进



附录二:

菩萨(蓝色字部分)
南怀瑾《禅宗与道家》-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中国佛学,等於有五乘的阶梯:第一人乘,学佛先要从做人开始,凡人
伦道德,应该注重的事,都须一一作到,以期达到为善去恶,而止於
至善的境界。由人乘升华,可以达到第二天乘的进修,天人是从做人
的至善而生。第三为小乘的声闻乘,包括厌离世间,修习四谛----苦
、集、灭、道的小乘行者。超此以上,便为第四的缘觉乘,从十二因
缘的原理,观察世间的缘聚缘散,缘生缘灭,便遗世独立,超然物外
的小乘行者。第五才为大乘的菩萨道,所谓菩萨,是梵语菩提(觉悟)
萨陲(有情)的译音,他包括自利、利他以及佛果的自觉、觉他、觉行
圆满的意义,如用中文直译的意义来说,菩萨便是“觉有情”,又名
为“大士”或“开士”,用现代语来说,便是多情的慈悲救世的得道者........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3-5-29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3-5-29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亨利余 于 2013-6-1 13:51 编辑

姨~~~~

失恋情意结.......


疑~~~~
对号入座.........


异~~~~~
葵花宝典专家:自割,希望割人
——双手永远拿着这些工具和 割掉的残缺废物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3-5-29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3-6-3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3-6-4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亨利余 于 2014-6-13 11:29 编辑

为什么有韦小宝?为了小饱,为什么把地球搞成到处尿尿

并不深奥但深化,不再泛泛而微观具体
我说过,《鹿鼎记》相对于金庸的其他作品,并不深奥。
也说过,《鹿鼎记》并不肤浅

——两句话,互相矛盾,哈!


其实,在《三部曲》广泛论及大中华的1840-1940的厄劫难渡后,
金庸已经转向深度。
——在天龙、笑傲,他则深入的研究欲望,到了《鹿鼎记》都没有停止。

同时,微观具体的勾勒现代城市生活的应对,可惜编码而书
——写在韦小宝的独白之中

这些独白,用心理学为骨、对弈论为肉,构筑 “坏人” 韦小宝的心理活动、抉择原则
——江湖人从来无法了解的思维过程、细节。

然后,再用负面词语为皮、滑头语言为化妆,淡淡的道出所有商政领袖的生态(生态又可以叫做 “文化”)
——任何涉足重要责任、机构路向、族群福祉,或者相反:破坏、霸占、征服等等的成功人类都具备的素质

上面这两类人,每天改变着地球、国度、机构、帮派、个体,因为,他们比其他人都更敏感(觉),更愿意思维(智)
——而且,更知道真实、具体的真相
——其他人就 “不明就里、囫囵吞枣” 的被牺牲,因为 “没时间,自我放弃”,不追源。

这,令我想起《龙纹身的女孩》米高被禁锢的一场:
一个专栏作者 “自命社会精英”,被上述那种掌权的人以一杯酒诱囚,准备杀灭。

场景所有元素,都有象征意义(就像 “厄劫难三僧,背古松树之穴”):
——用绳子吊起,不高也不低,无法坐下来,也无立锥之地........一个扯线傀儡(一堆废物)
——双手被锁,但给予美酒........能看不能喝。看似幸福掌握手中:虚假的享受。
——颈项被箍,低头才舒服、仰头则大耗精力........自然低头

最后,他被透明塑料袋套头:眼睛目睹所有真相,但已经窒息濒死,无法发言。
然后,被任意宰割:眼睁睁地看着别人优雅的抚摸自己肚皮、悠闲的思考如何下刀
                                自己则忙于呼吸,一筹莫展。

这就是自命精英、自命专业,文化打手赚钱,被主人宰割的下场:杀灭。
导演大卫分奇 “伟大” 的场景:意无穷......比金庸的背古松树之穴(背古诵书治学)更直接。



聚焦在个体、具体的生活
总括的说,金庸探讨欲望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生态。
——聚焦到个体生活,不再广泛的论世界。
——聚焦到个体 如何用积极思维,应付瞬息万变的商业社会变迁

但是,他用大量的负面独白、旁白,抹黑这个 “不正面的积极思维”:
如何争取私人利益,(一个全人类的维持生存的原则)(过分?  乔布斯、比尔盖兹、毕非特的标准?)
同时帮助他人
(朋友:充满信仰、宗教、伦理、道德的 “朋友”,甚至有知识无智力的澄观)......





从误读 到 根本不读
在文化范围,从《三部曲》找寻到文化传承的异化后,一直到笑傲,都重复描述 误读
(大量的五毒XX、武功秘笈、教派)
——有梅超风的误读九阴而成白骨抓
——有华文化的五毒误读
    (赤炼仙子痴恋先滓,而致误读古书出现五毒秘传误读迷转,练出冰魄银针的秉叵隐珍)
——有大理的五毒教(误读大道理外国学问:“中毒而可以不死,原来就是五毒教的拿手”)
——有梵文易筋经的不懂番文(但应用,赫!)
    (右瘫肢的无法阅读梵文易筋经,但按照图形练习:学形去义——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是为阉割文化也)

这些犹瘫智、误读先滓充斥脑袋,于是性情偏执,变成林平之的辟邪剑法闭懈建乏必榭见乏,或者BT独孤九剑的毒菇就捡(呵呵呵呵),只能眼追废物、口出污言:
——毫无具体思维的能力,因为一旦具体,马上错漏百出,不忍卒睹。


金庸到了《鹿鼎记》则索性 不读!
(小宝就从来不读书,需要要读书——只需要深刻观察生活,胜于陈近南满腹经纶)

只要生活体验够精微,那么误读、五毒懒疯谎(懒得追源话语疯、妄顾事实道谎言),婆婆姊姊何惕手的破破吱吱毒,都不再是问题.......
——韦小宝就凭道听途说、残缺片断、东抄西截的 “说书”、戏曲作蓝本
——凭细致、真实、具体的生活经验,处理事情

他的生活经验,是在皇宫每个抉择、选择都是生死一线的学问,
与隔岸观火的学习,深度大有不同,
脑袋的转数更是差天共地:无法比较。

(嘻嘻,这是每天读书最少3-4个小时的金庸说的,信焉?)



见山是山........
——见 “学问”、以为是真学问

见山不是山........
——噢~~~“知识、历史经验”,原来并不真实,不是学问

见山还是山........
——好吧,就当这些是学问吧,否则考较完成,生命已经完蛋
等到学完,阿珂已经人老珠黄........
(血刀老祖:学到老......卒掉,未有使用过就死掉)



(所有智慧,源于生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江湖

x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3-6-4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3-7-5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续上:为了小饱,为什么把地球搞成到处尿尿

付出 比 收获更大Do more harm than good:划不来
上贴说到:文化积淀,并不知道是否有用,倒不如不读,踏实的把生活经验做好。

为什么?
人类文化,经历数千年的发展,这些积淀,已经异化至 不能辨认真伪、不能有效利用。

为了一点点理论的追源索流、辨别真伪,而用大量时间皓首穷经?
——但,这些规律,都在生活中可以找到,何必在变味的过去食物堆中翻?

古希腊、古佛教、道德经、四书五经、圣经等等几千年流传,内容真伪难分
科技发现,留下定理,撇除大量失败的经验,同样是阉割的理论(这就是学校教育,全部教授 “真理”。)
——盲从他们,是否多余???


我们有眼有智慧,观察生活,不是更能了解地球吗?
——信奉几千年前的死人、自己的生活依靠别人,不是极度荒谬吗?
——用以证明的精力,比自己重新发现更费劲,值得吗?
(“不对! 我们的眼睛、耳朵、精力,用在iPhone, iPad, 微信,美食、享受,不是观察、学习。顺手拿来定理,何必自己辛苦?”)



智力:生活更安全的方法智慧:长期安全丰裕的方法
简单的说说过程,中外都出现的过程:——

远古生活,需要智慧:
——跟随专业人士的方法:强人、巫师、“先知” 的做法
(如果有错,把他们杀掉!)



定律、教条、理论:多快好省的生活方法
(包括所有的宗教、传统、习俗、巫术、占卜,都是 族群利益 的产物:希望能够 把族群生活提升)

到了古希腊、周天子时代(年份无需对口。这是以智力、技术发展阶段划分)
对环境有了部分认识基础,开始 “妄图以规律指导生活”
——制造大量定理、真理、哲学、科技(种植、捕鱼、打猎、战争的工具、定律、方法)

目的:原意是给后辈参考,少出错,生活更美好。

不过,变成 必须遵从的 “真理”,这就麻烦
不跟随这些 “真理”,就攻击、扼杀、严打(言达平):“伽利略......什么地动说.......杀”
——这就叫做“僵化”

于是,把圆周率称作 “无理数”,
——因为它的得数,并不循环、又无规律,就是无理




数学凌驾生活经验
但,万物规律,不一定符合数学规律(上帝即使制造了地球,但他不是数学家)
——于是把 圆周率 叫做无理数,因为得数 “不规律”、“没有规律”........就是无理、就是无理数。
(因为他们的潜意识认为,人类最牛)

他MD,数学可以代表宇宙,神经有问题!
(嘻嘻,这是整个人类的神经都这样思维,全部有病、那么等于全部无病,哈哈哈哈:“上帝,必须是数学家!”)

人类,妄图把人类发明的东西(数学),凌驾于生活经验(凌驾于客观规律)。
——而且,倒过来,要实际生活/客观世界符合数学(其笨无比的唯心、万物之灵的思维方式)


不符合?
——无理!(哈)




 楼主| 发表于 2013-7-5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继续.......

超出生活?高于生活?
这就是我大骂那些个:艺术、哲学....什么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的原因。
没有东西可以高于生活。
——这是自命万物之灵的封灵野话。

幻想/梦想的东西,可以超出生活,
——但不能高于!
——超出生活,并不等于 “高于” (科学家寻找定律时,是按照现象,用数学方式表达。不是反过来 “用数学规定现象”)
——未经验证/执行差错,更可能是 低于,而变成地狱




高?更高?
  • 地球人,无法知道什么是 “高”、什么是 “低”。今天,都不能肯定奴隶社会是 “低等社会结构”
    ——但,奴隶社会是 残害个体生命 的社会结构,与今天大部分人类的 被残害,只有程度的分别,并无根本分别
    ——今天,更是大量人每天争取做 “品牌奴隶” 而自命优越。但实际上,不知道是否高于奴隶社会:没有品牌,身份等于零。
          他们付出的代价,倒肯定高于奴隶社会
  • 如果看〈少年派〉的描述,法国(殖民主/奴隶主)离开后,印度的派就不知所措。
    于是,派需要研究神秘的世界(神秘岛)、存在主意、认识陌生的世界(卡缪陌生人)
    ——只懂背诵、引用别人的知识。结果是到处尿尿。
    ——别人的法,不消化、取形去义,只会到处尿尿,一塌糊涂

独立后的自由印度,并不高于殖民时代:
——印度竟然是自由,但一塌糊涂。以致甘地夫人要宣布紧急状态。

而派,竟然随意几个信仰(但并无遵守任何教义)。



昨天的食物,今天变坏:可能有毒

“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
不能具体实施的任何法、哲学、形而上、形而下、真理,都是废物。
一切食物,是今天营养品。明天、昨天的食物,不新鲜、可能变坏,不是营养,还可能是毒药。

譬如人身长大——所有法,就如人身体的长大,天天都不同,咋能知道昨天的 “法” 符合今天的情况?

大量这些法,可以在《宇宙大爆炸》剧集里面,让那些饱食终日、脑袋不清、脱离生活的 “人” 作为身份象征,
——把这些过去的 “法”,赢套 不适合的情况。这些过去的法,不重新证明,毫无用途
(看看sheldon, howard, raj, leonard, penny, amy.......等等每天的生活~ 和蠕虫、苍蝇有和分别???
    他们甚至不为繁衍后代,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和大熊猫(宇宙大熊猫?)很相似,哈哈哈哈哈哈.......)




所以,与其埋首这些理论、历史、科技,
学完进棺材,倒不如像韦小宝一样,拒绝任何大学问,只相信自己的观察。

学习旧智慧?........
——不就是为小饱吗,何必浪费生命,像澄观学到老就带进棺材(血刀老祖:学到老......卒)




研究人员除外
注:不包括学院研究人员:
对于他们,理论、就是他们的他们的活,研究、就是他们的生活经验。
——但我们不能用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经验过活(他们的营养,可能是我们的毒药)




知识,不等于智慧

上面说的,全部是关于 “智力” 和 知识。
并不适用于智慧:长期、300年安全的方法,并不能在生活中得到,任何哲学家也得不到。
——没有人有300年的 具体 生活经验。

而现在地球的问题,大部分都是300年工业蛤命的后遗症。全球没有一个人类可以有这个智慧:无法处理。
——地球人,也从来没有这样快速/复杂/囫囵生活过

无论人类有多少千年的文化/文明,
每个婴儿都是从零开始:从没有智力、没有知识、没有智慧开始
——无法超越个人智慧.......

难道有人可以拥有跨时代智慧?跨几代???




 楼主| 发表于 2013-7-5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亨利余 于 2013-7-6 18:38 编辑

OK, 有95楼开始,已经分析了为小饱的韦小宝不学习大学问的理由。
(也是今天大部分人 没有时间、不能够有时间学习大学问的理由)

但是,我们需要再往上追溯:
——为什么韦小宝、这个大官,竟然不需要大学问????



康熙不要你有XYZ

小宝无需大学问,因为他老板、他老豆、他师父不给他。

每次小宝犯了学问的错误,康熙说:“OK啦,也不要跟你解释啦”。
——他不要求 小宝有学问

他只要小宝执行任务:用小宝流氓的手,执行康熙不能执行的任务。
(老板不要的,又可以舒服过活,为何要学???)




康熙 安排韦小宝tanwu

满布线眼的康熙,要韦小宝去抄鳌拜的家,为什么?

小宝有什么技术、知识、才智,可以抄家抄的更好?
——没有,都可以别人做

有什马东西必须韦小宝抄家时候完成?
——没有,都可以别人做。康熙也不知道《四十二章经》的秘密(后来更说“无需要四十二章经”)




币税翰贪,无一例外:康熙无能力约束,也不可约束

必定tanwu :不是“你” 贪, 就是“他/她” 贪
康熙安排他tanwu!!!
——康熙一早就知道他贪。
根本早就知道这些抄家人,必定贪。

唯一不贪的,只有康熙!
——因为他不能、没有能力执行:他不能出宫。(不是出恭)



满目苍荑如何治、巧妇难为无米炊

康熙登基,是入关两年后。
明朝2百多年的溃烂终结,留下烂摊子一个
——李自成瞎搞,又添创伤

满人当时根本无钱(如果有钱,多少人愿意冒生命危险攻打烂明朝)
没有钱,如何管!!!???!!!????!




归根结底:环境逼人

韦小宝的坏行为,是这个大坏人(康熙大帝)一手造成的
——为小饱搞到 一片昏暗,是康熙这个大老板订下的规矩造成的。

韦小宝如果没有钱........死掉!

为适应环境是操控别人的道德、做变色龙,是必然行为。
——如果有坏,就是这个制度坏!
源头,在康熙!




康熙,咋是伟大的皇帝???
?????????????????



骂韦小宝,首先要骂康熙
坏小宝的责任,在老板、师父,也就是这个 “通过流氓的手执行任务” 的康熙。
(虽然康熙也是不得已:但责任还是在他)

金庸差点就透露金家机密。
在《韦小宝这个家伙》第十段,已经相当明显、灰肠明显、不容误解的暗示:
——康熙并不能说是好皇帝(虽然康熙是被逼的)
在某一个社会中,如果X污、作弊、行骗、犯法的结果比洁身自爱更有利,
应当改造的是这个社会和制度。小说中(金庸就不说是鹿鼎记)如果描写这样的故事,谴责的也主要是社
会与制度
。就像《官场现形记》等等小说一样。

这个制度,就是康熙这个大帝造成的。
(金庸在鹿鼎记,绝口不提当时的经济状况:可以说,鹿鼎记片面地抹黑康熙!!!)

谴责的也主要是社会与制度不是在明显的骂康熙么!!!!
就像金庸曲笔、不容狡辩的、痛骂吴六奇是流氓(同时,也连带讥讽查伊璜的天真)。

而且,从头到尾,没有片言只字提到这个(他么德)康熙要改变这个制度!!!
(嘻嘻,金庸是特意不提,才能把韦小宝写下去)




 楼主| 发表于 2013-9-10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亨利余 于 2014-6-13 15:22 编辑

历史与小说混淆的误会
娱乐工具,无需苛求
读金庸武侠的读者,99%是用作娱乐:武侠小说的最正常用途。
——无可批评,不应批评。读者绝对有娱乐 或者不娱乐的权利。
(其他1%读者,用作评论、研究。绝对可以,但并非武侠小说的正常用途)

要把金庸小说提升为中华文化的精粹,虽然并不准确,但不必认真。
——因为的确很多人看了金武侠后,研究历史、文化、儒释道易、琴棋书画
文化生活丰富多了,我就是其中一个。
(小心:丰富并不等于好事或者坏事,有部分读者可能因此荒废正业。金武侠好坏的影响,成年读者应该责任自负。)



历史影响,蒙蔽眼睛
但读金武侠,经常会不自觉地用历史衡量小说。
看《鹿鼎记》后,读者对康熙的评价,就常常被历史所蒙蔽。
——认为《鹿鼎记》里面的康熙,是好皇帝。

历史上、已经死掉的康熙,盖棺定论,是好皇帝
——但,《鹿鼎记》的康熙,并不能符合好皇帝的定义。

上一贴说:康熙纵容小宝刮钱,是书中康熙其中一个重大缺点。
(历史上的康熙初期,也面临这个问题........直到翁正时期才有所改善。)




鹿鼎记中的康熙,改善民生?并无成绩
鹿鼎记的康熙,大部分时间都是到处用武:
——杀鳌拜,打俄罗斯、攻台湾、攻回疆、平三藩.......轰神龙岛等等。
金庸单单就是没有提及如何改善民生。

永不加赋?
第一,这是顺治的意愿,康熙跟随。否则也没有赈灾台湾出现银两不足要小宝奉献。
第二,永不加赋是被动滥抽税款,并非积极的改善措施
(历史上,康熙这时期开始禁圈地、鼓励开拓农田等等,但成绩还未彰显)

鹿鼎记并无描述康熙如何是好皇帝。
——书评家自己脑补,诬陷金庸。


自说自话不足信
《鹿鼎记》中康熙对白常常说:“我做皇帝比明朝的好”“我是个好皇帝”
——这些,都是口说无凭,自说自话,书中并无行为、成果和证据。
自称自,可信度不足。康熙造谣。
(不应该把历史上对康熙的评价套用在武侠小说:历史上,康熙朝要到中段 - 康熙30年附近 - 才进入“盛世”,之前还是【并非盛世】)


金庸艺术手法的又一个成功
康熙,在《鹿鼎记》中 是一个年轻、到处用武的皇帝,
用武的皇帝是否好皇帝?不知道。
《鹿鼎记》里面,并无提及民生的政绩。

用武力成功的皇帝,并不能定义为好皇帝:是个武夫
——更可能拖慢民生的改善(大量军费肯定占用民生资源)
——战争场地的百姓就非常悲苦:无妄之灾。

但这是小说里面的事实,不应该混淆历史上给康熙的盖棺定论,把康熙最后的成就当成韦小宝时期的好皇帝:他未做到。

(从历史看,康熙登基初期,民生根本不可能好,他在努力改善施政,正在往好皇帝的方向走。康熙36岁前、小宝失踪前,改善民生并未成功。)



《鹿鼎记》故事线的主题:皇帝放任刮钱
韦小宝就是金庸安排的活证据:
——其他官员跟随小宝刮钱、
——任用小孩当重任都是他施政的污点。
有描述污点 而没有描述施政优点,无可能成为《鹿鼎记》中的好皇帝。




嘴巴反清就要死
还有,炮轰并无犯法的天地会也是污点,罪责与文字圄同样严重
——书中的天地会,从来没有做过任何反清的行动(哈哈,又给金庸坑了)
为何要炮轰?什么罪名?嘴巴反清就要死?

咔咔,肯定是因为 “传闻他们反清”,康熙以莫须有就定罪。



康熙放长线,小宝做鱼饵
也就符合金庸在 “韦小宝这个家伙” 里面定义的:控诉社会制度。
官员小宝幼稚疯狂刮钱,文字狱、文化人逃避皇权要装神弄鬼(庄三少奶鬼屋),无证据炮轰天地会
——这些,都是制度不合理的控诉。

因为,韦小宝的搜刮、释放王屋山伙众,全部都在康熙严密监视下。
金庸在故事的最后部分,才把风际中的卧底身份揭露:所有读者都进入金庸设计的【记忆力陷阱】。
(又给金庸坑了)
——金庸为了在艺术上塑造康熙英明的假象,处心积累的淡化康熙的特务系统
康熙,并不当韦小宝是兄弟:韦小宝是康熙利用的工具。




鹿鼎记的康熙、小宝时代的康熙,是 “管治并不佳的皇帝”。
——是个不断搞阴谋的皇帝(中性的描述:弱势皇帝重整施政、收拾父亲烂摊子策略)
宏才伟略?不沾边,没有任何证据!


要到他36岁过后,才有机会是【不错的皇帝】,比明朝好的皇帝
——但是,已经不再在《鹿鼎记》小说的范围。
金庸没有把看戏描述成好皇帝,不要脑补。




注:

金庸在《鹿鼎记》没有任何反清行动的描述:没有!
——沐王府入宫,是诬陷吴三桂
——王屋派攻击小宝的军队,也不能算作反清行动,是随意行动
——天地会、沐王府攻击吴三桂,与反清不沾边。这个反清组织从不干活,只在混日子
——神龙教是不择手段争取自身利益,与反清并无直接关系:否则假太后杀掉小玄子易如反掌
找不到一点、一丁点的反清行为(连计划、筹划金庸都没有描述过,都是空言反清)

这个误会,非常大,都中了金庸 “历史框架” 的圈套:
全部被误导。(这是金庸有意为之,并非巧合:全部金武侠都是同一手法误导读者。)


历史上、康熙登基到康熙30年:
康熙接收的,是顺治三年、一个明朝霉烂、发臭的国土(看《碧血剑》第一回的惨况)
加上明清、闯王的战乱,用 “百废待举” 不能准确描述,根本是哀鸿遍野
——大部分士人不愿意当官,于是有所谓 “博学鸿儒科” ,威逼利诱士人服务皇室

清初大量暴政:屠杀、强逼剃头等等,整个江湖翻滚,这些后遗症仍然非常严重
——康熙在几年间,无可能营造 “爱民” 的印象(即使是假象)
——《鹿鼎记》中除了楔子直接悲剧描述,小宝还多次重复、用喜剧搞笑笔法,提及扬州、嘉定的屠杀
——小宝的出场,就是盐枭横行:在清朝的粮食、经济、金融中心扬州发生
——文字狱也是第一回就明白地写出
金庸对这些暴政还是有明确描述的,虽然这些不是康熙的施政,但作为满清的代表 他无法一朝逆转这些坏影响,他用了30年才开始扭转(还未成功,是开始)
腐和贪和污横行:明显的例证是鳌拜专权时代
——各派系形成的刮钱集团,韦小宝就是金庸打造的典型:康熙缔造伟大的韦小宝文化
(任何人骂韦小宝,首先要骂康熙!!!)



各项政策出不了宫门,难以落实
——稚龄小皇帝,即使是超人,都无力伸展到皇宫外面
依靠烂官,是逼不得已。放任官员搜刮 民间银两,也是逼不得已:管不了!
金庸在《鹿鼎记》就明确写出这一点:特意放纵小宝抄鳌拜的家,把康熙这个困境典型化。

谈《鹿鼎记》而说 “康熙是明君”,是错的!
这是被历史误导,被金庸的旁白、对白误导
——书中没有事实根据。


驾崩前的康熙 是宏才伟略的康熙大帝,这可能是对的。
与《鹿鼎记》绝对无关!!!!!



发表于 2013-9-14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亨利余 发表于 2013-3-16 16:23
道德,是族群与当地环境对弈的守则
——目的:保护族群的最佳利益

对弈论就是博弈论吧?
 楼主| 发表于 2013-9-15 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前日色落得慢 发表于 2013-9-14 18:04
对弈论就是博弈论吧?

百分百正确,只是博弈有些网站会过滤掉,我就索性用对弈代替,免得麻烦。

谢谢你!
发表于 2013-9-15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亨利余 发表于 2013-9-15 01:31
百分百正确,只是博弈有些网站会过滤掉,我就索性用对弈代替,免得麻烦。

谢谢你!

我对博弈论倒是挺感兴趣的 只可惜数学太差了 哈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江湖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Sitemap| 金庸江湖网

金庸迷QQ群:48569383  |  站方邮箱: jinyong@jyjh.cn

Copyright © 2004-2014 www.jyjh.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GMT+8, 2024-6-8 21:49 , Processed in 0.03556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