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江湖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江湖
查看: 4434|回复: 9

晋之六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4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晋之六卿一——曲沃代翼弱公族
春秋战国时期的晋之先祖,史书称“唐叔虞”,姬姓,字子于,是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弟,其母为太公吕望(俗称姜子牙,实应称吕望,姜姓吕氏,名曰望,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之女邑姜。相传武王初与邑姜会时,做梦梦到天帝对他说,我令此女给你生个儿子,叫虞,你封他于唐地。等到后来生下一个儿子时,他的手心天然形成个“虞”字,于时就给他取名“虞”,叔是他的排行,便如伯仲叔季之类。后来武王死后,成王封叔虞于唐,故史书称他唐叔虞。等到叔虞的儿子燮时,迁徙到晋水旁居住,后世便以晋为氏,他便是开国晋侯燮父。
自唐叔虞起十世而至晋穆侯弗生。(晋侯燮父生武侯曼期,武侯生成侯服人,成侯生厉侯福,厉侯生靖侯宜臼,靖侯生釐侯司徒,釐侯生献侯籍,献侯生穆侯弗生。)
晋穆侯七年,伐条,不克,故生太子取名仇,十年伐千亩,有功,生小儿子便取名成师。晋国有个叫师服的人认为如此取名不好,太子为仇,少子成师,哪有少子反取大号的,晋国将来必因此乱。之后穆侯死后,其弟殇逐太子自立,四年后太子仇杀叔父殇复位,是为晋文侯。
晋文侯生昭侯伯,晋昭侯封叔父——文侯的弟弟成师于曲沃,史称曲沃桓叔,曲沃比晋的都城翼还要大,靖侯的庶孙栾宾(晋诸卿之一的栾氏先祖)辅佐桓叔,此年,曲沃桓叔已经五十八岁了,素仁义好德,甚得晋国人心,晋国的有识之士便认为晋国之乱将起于曲沃,原因是末大于本而且得民心,怎么不败?
七年后,晋大臣潘父弑其君昭侯,欲迎立曲沃桓叔,桓叔欲入晋都翼城,晋人发兵攻桓叔,桓叔败还曲沃,晋人诛杀潘父,共立昭侯的儿子平为君,是为晋孝侯。晋孝侯八年,七十三岁的曲沃桓叔离开人世,儿子鳝代立,是为曲沃庄伯。七年后,曲沃庄伯率兵攻入晋都翼城弑其君晋孝侯。晋人攻曲沃庄伯,庄伯再次退回曲沃,晋人复立孝侯子郄,是为晋鄂侯。晋鄂侯二年,鲁隐公初立,春秋自此始。
晋鄂侯六年卒,曲沃庄伯趁机再次攻晋都翼城,周平王派虢公带兵伐曲沃庄伯,曲沃庄伯兵败退保曲沃,晋人立鄂侯的儿子光为君,是为晋哀侯。晋哀侯二年,曲沃庄伯在遗憾中离开人世,其子称代立,是为曲沃武公。晋哀侯八年,晋侵伐翼城南方的小邑陉廷,陉廷与曲沃武公密谋,第二年与汾水旁败晋军,俘虏晋哀侯。晋人乃立哀侯的儿子小子为君,是为小子侯,曲沃武公令韩万(晋六卿之韩氏先祖,曲沃桓叔之子,曲沃庄伯之弟)杀哀侯,并于四年后以计诱杀晋小子侯,攻入都城翼。周桓王再次派虢仲伐曲沃武公,曲沃武公复又退保曲沃,晋人立哀侯弟缗为君,是为晋侯缗。
直至二十八年后,曲沃武公伐晋侯缗,尽灭翼城晋文侯之族,并尽其所有珍宝赂献于周釐王,周釐王于是命曲沃武公为晋君,列为诸侯,曲沃武公乃更号晋武公,尽有晋地。自桓叔成师封曲沃至武公称代晋,已六十七年矣。
晋曲沃代翼,曲沃自庶族兴,是自武公以下,晋君皆抑公族,是故晋公族始弱。

[ 本帖最后由 玉君恕 于 2011-8-8 16:27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1-8-5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晋之六卿(二)——骊姬之乱无公族
公元前678年,即晋侯缗二十八年,曲沃武公三十七年,历经六十七年三代之力,终于尽灭文侯之族,是为晋武公,都城由曲沃迁至翼,武公二年卒,子诡诸继位,是为晋献公。
晋献公五年,晋伐骊山之戎,得到姊妹两人,姊便是后来极有名的骊姬,妹史称少姬,献公对此二人甚为宠幸。
献公八年,大夫士蔿(武公重臣,晋六卿之范氏先祖)劝晋献公诛故晋之群公子(曲沃桓叔、曲沃庄伯之后的庶族),否则恐怕会生变乱,就像當年曲沃桓叔一族對文侯一族。獻公便尽诛桓、庄之族群公子,命士蔿修建城池聚作为都城,命名为绛。
献公十二年,骊姬生下一个儿子叫作奚齐,献公便有意废太子申生(申生的母亲是齐桓公的女儿齐姜,早死,她的妹妹嫁给秦穆公),便以“曲沃是本族的龙兴之地、蒲靠近秦、屈靠近翟,不使自己的儿子们镇守自己不放心”为借口,让太子申生出镇曲沃、公子重耳(狐姬所生,狐姬是大臣狐突的女儿,狐突也是一个很有名的人物,他的两个儿子狐毛和狐偃后来辅佐重耳成就晋文公的霸业)出镇蒲、公子夷吾(狐姬的妹妹与献公所生)出镇屈,而献公与骊姬生的奚齐留在都城绛。献公的八个公子中最有威望和能力的三个公子都被赶出了都城,晋国人都知道献公想要废太子了。
献公十六年,将晋国原来的一军扩充为二军,献公将上军、太子申生将下军、赵夙(晋六卿之赵氏先祖)为御戎(为天子、诸侯驾御兵车之官),毕万(晋六卿之魏氏先祖)为车右(古代车战时,站在御者右边的武士。车右一般选择力士,作战时保护主帅,行车遇到障碍时则下车助推。),伐灭霍、耿、魏三国而还,为太子申生重修曲沃城,将耿地赐予赵夙,将魏地赐予毕万,毕万之后遂以魏为氏。
第二年,献公命太子率军伐东山,大臣里克谏说:“太子作为继承国君的人选,称为冢子,国君出行则太子留守都城,如果已有留守之人,则随国君行,随国君行称作抚军,留守都城称作监国,军旅之事,需要的是专权独谋,是国君和正卿的事,而不是太子的事,军队讲究的是临机决断,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太子如果专命,则是不孝,事事禀告国君,则在军队就没有威望,所以国君的继承人是不适合率军出征的。”献公答道:“我有那么多的儿子,谁将来继承国君之位还说不定呢。”里克知献公废太子之心已决,不再说什么就退出来了,见到太子申生,太子问:“我要被废了吗?”里克回答说:“太子勉力而为吧,我还是教你如何带兵吧,作为国君的儿子,只怕不孝,不要怕自己不被立为储君,凡事只求自身正直而不要去责怪别人,就能免于祸难。”太子帅师出征时,献公送给太子穿的衣服,一半是和献公一样的颜色,一半却是别的颜色,送给太子佩戴的是金玦,意为“今诀”,里克心知献公之意,借口身体有病,不与太子随行,太子申生于是率师讨伐东山。自此献公废太子之心已决,只待时机。
两年后,即献公十九年,献公私下里对骊姬说:“我想要废去太子,而以我们的儿子奚齐为太子。”骊姬立即哭泣道:“太子已经立很久了,各国诸侯都已知道,太子又数次带兵为国立功,百姓都拥戴他,怎么能因为贱妾的缘故而废嫡立庶呢,如果你一定要这样做,贱妾只有自杀了。”骊姬表面上赞誉太子,暗下里却让人谗害太子,想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立为太子。
献公二十一年,有天骊姬对太子说:“你的父君昨晚梦到你的母亲齐姜,你赶紧去曲沃祭祀你的母亲,归来将祭品带给你父君吧。”太子便赶往曲沃母亲的祠庙祭祀,回来将祭品献于献公,而献公正好出去打猎,骊姬便让他先将祭品放在宫中,暗中却让人在祭肉中下了毒,等过了两天献公回来,当献公正要吃太子送来的祭肉时,骊姬立即阻止道:“祭肉从那么远的地方送来,应该先试下”,便先往地上扔上些给狗吃,狗立刻便死了,给小臣(相当后来的太监)吃,小臣也立刻死了,骊姬就哭泣道:“太子怎能如此忍心,自己的父君尚且想杀掉取代,何况其他人,而且国君都那么老了,都不能等待而要急着弑君夺位。”又对献公说:“太子之所以会如此,不过是因为我和我的儿子奚齐的原因,妾情愿你让我们母子离开都城,如果我们早早自杀,或许不会被太子所害,以前君想要废掉太子,妾还为此恨君,如今看来却是妾的过失。”
太子申生听到这件事,便逃奔到自己的新城曲沃。献公大怒,立即杀掉太子的师傅杜原款,并赐死太子申生。有人对太子说:“祭肉中有毒明显是骊姬下的,你何不对国君讲明?”太子说:“父君已经老了,没有骊姬,寝食都难安,即使我去说明,也只会让他更伤心。”有人说:“那不如逃奔别国吧?”太子道:“背着如此弑君恶名,谁还会接纳我呢?我还是去见母亲吧。”于是在十二月戊申日在母亲的齐姜庙里自杀。
而此时,公子重耳和夷吾都来到都城,有人告诉骊姬说二公子怨恨她陷害太子申生,骊姬害怕,便对献公说太子申生在祭肉下毒的事是与重耳、夷吾二公子合谋的,重耳和夷吾心中害怕,便不辞献公而回各自的城蒲和屈。
晋献公因为二公子的不辞而别大怒,认为果然与太子合谋,派兵攻打蒲和屈。重耳逃奔北方的翟、夷吾逃往西边的梁。
晋献公二十五年,因为重耳的原因,晋献公伐翟,与翟战于采桑,无功而回,与骊姬的妹妹生下一个儿子名叫卓子。
晋献公二十六年,病重,将儿子奚齐托孤于大臣荀息(献公之重臣,灭虢灭虞都是荀息的功劳,晋六卿之智氏、中行氏先祖,自此,晋六卿之先祖已全。),以荀息为相,主晋国国政。秋九月,献公卒,奚齐继位。里克、邳郑欲迎接公子重耳,暗结太子申生、重耳、夷吾三党之徒作乱。里克对荀息说:“三位公子的怨气将要爆发,你该怎么办?”荀息心知难以挽回,却不愿有负献公之托,十月,里克、邳郑杀奚齐,献公尚未下葬,荀息欲自杀,有人说不如立献公与骊姬之妹所生的卓子,荀息便立卓子,下葬献公。十一月,里克于朝堂之上杀卓子,荀息自杀,鞭杀骊姬于市。
里克欲迎重耳归国,重耳以“背父命而出奔,父子不能修人子之礼,何敢入”为由谢绝里克,里克又使人迎回夷吾,是为晋惠公。晋惠公以重耳在外,害怕里克里应作乱,赐里克死,对里克说:“若没有里子,寡人便不能做晋君,虽然如此,但你也杀了奚齐、卓子两位国君和荀息这位顾命大臣,作为你的国君不是很危险吗?”里克回答说:“没有所废,如何能有所兴?欲诛之,其无辞乎?今国君言已至此,臣听命便是。”说完伏剑而死。晋惠公借故诛杀邳郑及太子申生、重耳之党七舆大夫,并多次派人刺杀重耳,重耳逃到齐国,直至十四年后晋惠公卒,其子圉怀公立,令追随重耳的诸大臣按期归国,不归者尽灭其族,秦出兵护送重耳,以晋国内栾枝、卻縠之党为内应,杀怀公,迎立重耳,是为晋文公,至此骊姬之乱始平,而晋遂无公族矣!
发表于 2011-8-6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恩~晋国在鼎盛时期可是非常强大的~可惜最后分裂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8-8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晋之六卿(三)——诸卿大夫的兴起。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得晋、郑、秦等诸侯之助东迁,始都洛邑,是为东周之始,时值晋文侯(前780—前746,姬姓晋氏,名仇)之时,晋为周王室兄弟之国,复有拥立之功勋,始大于中原,先有赵叔带辅佐,后有杜隰叔来奔,仕于晋文侯的弟弟晋成师,即曲沃桓叔。
东野仲玄案:赵叔带,嬴姓赵氏,赵叔带始作赵氏于晋;
杜隰叔,祁姓杜氏,其父为周大夫杜伯,被周宣王无罪而杀,杜隰叔奔晋,为晋士师(相当于现在的法官),初封先邑,其后遂有以封邑为氏——先氏和以所任官职为氏——士氏。
附注:关于杜伯之死,史有两种说法:
一是周宣王在位(前827——前781)时有童谣“月将升,日将没;桑弓箕袋,几亡周国”(月代表皇宫女子,日代表周天子,桑弓是用桑木做成的弓矢,箕袋是用箕草编的箭袋,童谣的意思是周王室将要因女子乱政,有人拿桑木做的弓和萁草编的箭袋,周王罹难,周国几近灭国),于是周宣王下令全国禁弓矢,由上大夫杜伯专督此事。恰好有一个山野妇女不明政令,进城售弓矢,遂被杀。自此宣王以为童谣之言已应,不究此事。周宣王四十三年(前785年)大祭,宣王夜梦美貌女子自西方来,入太庙携太庙神主东去。宣王惊,认为童谣的谶语未消,就杀了杜伯。杜伯临死言曰:“吾君杀我而不辜,若以死者为无知则止矣;若死而有知,不出三年,必使吾君知之。”(意思是说“我的君王无辜杀我,如果死了的人没有知觉那就到此为止,如果死了仍有知觉,不出三年,必定要让我君知道”)其后三年,周宣王与诸侯在野外狩猎,日中,杜伯乘白马素车,着朱衣冠,执朱弓挟朱矢,将周宣王射死车上。
二是周宣王有个宠妃叫女鸠,他看上了英俊的杜伯,就想方设法去引诱他,杜伯拒绝了女鸠的勾引。结果女鸠恼羞成怒,在宣王面前诬告杜伯欺侮她。周宣王听信了女鸠的话,就把杜伯处死。
这两种说法,散见于《国语•周语上》、《墨子•明鬼下》、《太平广记•报应十八》、《论衡•死伪篇》等书。
曲沃桓叔(前745—前732,晋文侯之弟,名成师)时,得到公族栾宾的辅佐,开始与晋文侯的子孙争夺晋的统治权,经过他与他的儿子曲沃庄伯,直至孙子曲沃武公三代长达六十七年的努力,终于尽灭文侯之后,取得胜利。
东野仲玄案:栾宾,即公孙宾,姬姓,栾氏,晋靖侯之孙,被封于栾邑,遂以栾为氏,是晋始有栾氏。
晋武公(前715—前677,即曲沃武公,曲沃桓叔之孙,名称)时,得到韩万、荀息等良臣辅佐,曲沃代翼(前678)后二年而卒,开创晋的霸业,只得交给其子晋诡诸了。
东野仲玄案:韩万,即公孙万,姬姓,韩氏,曲沃桓叔之子,封于韩原,以韩为氏,晋遂有韩氏;
荀息,姬姓,荀氏,即原氏黯,出于原氏,名黯,字息,武公灭荀国,以荀封原黯,原黯遂以荀为氏,史称荀息;
晋献公(前676—前651,晋武公之子,名诡诸)时,在士蒍的帮助下,离间分化群公子(曲沃桓叔、曲沃庄伯的子孙,史称桓庄之族),然后各个击破,尽数屠杀,经过八年终于稳定内部政局之后,开始在毕万、赵夙、郤豹、先丹木、先友、狐突等辅佐下,开疆拓土,伐灭周边诸小国。
东野仲玄案:士蒍,祁姓,士氏,字子舆,即杜蒍,杜隰叔之子,杜隰叔奔晋后,任晋的“士师”之职,其子蒍即以士为氏,士蒍为晋卿士氏之祖;
毕万,姬姓,毕氏,名万,因赐魏邑,其后遂以魏为氏;
赵夙,嬴姓,赵氏,赵叔带玄孙(即五世孙),赵氏自此始大于晋;
郤豹,姬姓,郤氏,即公孙豹,晋公族之子,字叔虎,因功封于郤邑,以郤为氏,始建郤氏家族;
先丹木、先友,皆祁姓,先氏,杜隰叔之后,因杜隰叔封于先邑,以先为氏;
狐突,姬姓,狐氏,其二女狐季姬、小戎子皆为献公妻,狐季姬生重耳,是为晋文公,小戎子生夷吾,是为晋惠公,狐突因佐太子申生,狐氏始大于晋。
献公十六年(前661年)作二军:献公将上军,太子申生将下军,赵夙御戎,毕万为右,灭霍、魏、耿。以魏赐毕万,以耿赐赵夙。
十七年(前660),献公使太子伐东山,太子申生将上军,狐突御戎,先友为右;罕夷将下军,梁余子养御戎,先丹木为右。羊舌大夫(叔向祖父)为军尉
二十六年(前651)九月,献公卒,十月里克杀太子奚齐,十一月里克杀卓子,荀息死之。里克、丕郑欲迎公子重耳归国,重耳惧诛不归,遂迎公子夷吾,是为晋惠公。
晋惠公(前650—前637,晋献公之子,名夷吾)时,虽有韩简、郤称等贤臣,却偏听郤芮,无信于诸侯,数欺秦,秦恨晋。
东野仲玄案:韩简,姬姓,韩氏,名简,韩万之孙;
郤芮,姬姓,郤氏,名芮,郤豹嫡子,郤芮封于冀,故又称冀芮;
惠公元年(前650)四月,杀里克,冬,郤芮杀丕郑及里、丕之党,丕郑子豹奔秦。
十四年(前637),惠公卒,太子圉立,是为怀公,秦助公子重耳入晋,攻怀公,郤称、栾枝为重耳内应,遂破怀公之军,明年(前636),公子重耳杀怀公于高梁,遂立,是为晋文公。
东野仲玄案:郤称,姬姓,郤氏,名称,郤豹庶子,亲公子重耳;
栾枝,姬姓,栾氏,名枝,即栾贞子,栾宾之孙,亲公子重耳;
晋文公(前635—前628,晋献公之子,名重耳),初为公子时有五士:赵衰、狐偃、贾佗、先轸、魏犨;后跟随重耳流亡的有赵衰、狐偃、魏犨、胥臣、介子推、狐毛等,皆有贤良名。
东野仲玄案:赵衰,嬴姓,赵氏,即赵成子,名衰,字子余,赵夙之弟,又称成季;
狐偃,咎姓,狐氏,名偃,字子犯,狐突之子,文公之舅;
贾佗;姬姓,贾氏,名佗,晋唐叔虞少子公明封于贾国,其后以贾为氏,贾佗即贾公明之后;
先轸,祁姓,先氏,名轸,先丹木之子,后封邑于原邑,亦称原轸;
魏犨(音读抽),姬姓,魏氏,即魏武子,名犨,毕万之孙;
胥臣,胥氏,字季,名臣,任晋司空,故称司空季子,又因封邑于臼,又称臼季、司空臼季;
介子推(另说有颠颉无介之推);
狐毛,姬姓,狐氏,狐突之子,狐偃之兄;
文公元年(前635),封赵衰为原大夫,狐溱为温大夫。
东野仲玄案:狐溱,姬姓,狐氏,名溱,狐毛之子;
三年(前633)作三军:郤榖将中军,郤溱佐之;狐毛将上军,狐偃佐之;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荀林父御戎,魏犨为车右,以狐偃为执政卿,伐曹、卫救宋。
东野仲玄案:郤榖,姬姓,郤氏,名榖,郤豹之子,郤芮之弟;
郤溱,姬姓,郤氏,名溱,郤榖之弟;
荀林父,姬姓,中行氏,名林父,即中行桓子,荀息长孙,荀息生逝敖,逝敖生林父,因原出荀氏,故称荀林父,前632年晋文公作三行,命荀林父将中行,其后因以中行为氏;
时三军三佐皆为卿,是为六卿:
中军:郤榖   中军佐:郤溱;
上军:狐毛   上军佐:狐偃;
下军:栾枝   下军佐:先轸;
御戎:荀林父  车右:魏犨;
执政卿:狐偃;
四年(前632)二月,郤榖卒,以先轸将中军,胥臣佐下军,魏犨罢,舟之侨代,舟之侨诛,士会代为车右,与楚战于城濮,大胜而归,率诸侯朝周天子于晋地河阳,周天子命晋为伯,晋始霸于诸侯。
冬,文公新作三行以御狄:荀林父将中行,屠击将右行,先蔑将左行。
东野仲玄案:士会,祁姓,范氏,即范武子,名会,字季,士蒍之孙,士蒍生子二人,长子士缺,次子士毂,士缺幼子曰士会,初封于随邑,人称随武子、随季,后封范邑,故称范武子、范季子等,以封邑范为氏,别出士氏,是为范氏之祖;
先蔑,祁姓,先氏,名蔑,先友之子;
此时晋三军三行如下:
中军:先轸   中军佐:郤溱;
上军:狐毛   上军佐:狐偃;
下军:栾枝   下军佐:胥臣;
中行:荀林父  右行:屠击   左行:先蔑;
执政卿:狐偃;
七年(前629),文公作新上、下军,以赵衰将新上军,箕郑父佐之;以胥婴将新下军,先都佐之;以赵衰为执政卿,不久,狐毛卒,以先且居将上军。
东野仲玄案:箕郑父,箕氏,名郑父,晋国旧族;
胥婴,胥氏,名婴,胥臣族弟;
先且居,祁姓,先氏,名且居,先轸之子,先封于蒲城,称蒲城伯,后封于霍,史称霍伯;
先都,祁姓,先氏,名都,先友之子;
此时晋五军将佐为:
中军:先轸   中军佐:郤溱;
上军:先且居   上军佐:狐偃;
下军:栾枝   下军佐:胥臣;
新上军:赵衰 新上军佐:箕郑父;
新下军:胥婴 新下军佐:先都;
执政卿:赵衰;
八年(前628),狐偃卒,以赵衰佐上军,冬,晋文公卒,子晋欢立,是为襄公。
东野仲玄案:此时晋五军将佐为:
中军:先轸   中军佐:郤溱;
上军:先且居   上军佐:赵衰;
下军:栾枝   下军佐:胥臣;
新上军:箕郑父 新上军佐:胥婴;
新下军:先都 新下军佐:荀林父;
执政卿:赵衰;
襄公元年(前627),四月,以先轸将中军,败秦于殽。八月,先轸卒,以先且居将中军。以先茅之邑赐胥臣,以郤缺为卿,复冀邑。
三年(前625),郤溱卒,以赵衰佐中军。
东野仲玄案:郤缺,姬姓,郤氏,名缺,即郤成子,郤芮之子,因封邑在冀,故又称冀缺;
此时晋五军将佐为:
中军:先且居   中军佐:赵衰;
上军:栾枝   上军佐:胥臣;
下军:箕郑父   下军佐:胥婴;
新上军:先都 新上军佐:荀林父;
新下军:先蔑 新下军佐:郤缺;
执政卿:赵衰;
六年(前622),赵衰、栾枝、先且居、胥臣卒。
七年(前621),晋复为三军,狐射姑将中军,赵盾佐之,阳处父言于襄公,使赵盾将中军,狐射姑佐之,赵盾兼执政卿,始为正卿,专国政,此后执政卿与中军元帅遂合。赵盾使先蔑、士会赴秦迎公子雍,狐射姑使人赴陈迎公子乐。狐射姑使狐鞫居杀阳处父。十一月,赵盾杀狐鞫居,狐射姑奔狄,赵盾使臾骈归其妻子,遂立襄公子夷皋,是为灵公。
灵公元年(前620),赵盾将中军,先克佐之;箕郑父将上军,荀林父佐之;先蔑将下军,先都佐之。袭秦于令狐,秦败,先蔑、士会奔秦。
东野仲玄案:狐射姑,姬姓,狐氏,名射姑,狐偃之子,封邑于贾,又称贾季;
赵盾,嬴姓,赵氏,名盾,即赵宣子,赵衰之子,晋国首位正卿;
正卿,春秋时期诸侯国兼执政大臣于军事最高指挥于一身的称呼,上卿兼执政卿;
狐鞫居,姬姓,狐氏,狐毛之子,狐溱之弟,封邑于续,史称续简伯;
臾骈,无考,赵氏私臣;
此时晋三军将佐为:
中军:赵盾   中军佐:先克;
上军:箕郑父 上军佐:荀林父;
下军:先蔑   下军佐:先都;
执政卿:赵盾
二年(前619),箕郑父、先都、士毂、梁益耳、蒯得作乱。
三年(前618),先都使贼杀先克,二月,晋杀先都、梁益耳,三月,杀箕郑父、士毂、蒯得。
东野仲玄案:士毂,祁姓,士氏,名毂,士蒍生二子,长子士缺,次子士毂;
梁益耳,嬴姓,梁氏,梁康伯之后,秦灭梁国后奔晋;
六年(前615),赵盾将中军,荀林父佐之;郤缺将上军,臾骈佐之;栾盾将下军,胥甲佐之;范无恤御戎,韩厥为三军司马,败秦于河曲。
东野仲玄案:栾盾,姬姓,栾氏,名盾,栾枝之子;
胥甲,胥氏,名甲,胥臣之子;
范无恤,无考,或士会之子?;
韩厥,姬姓,韩氏,名厥,即韩献子,韩简之孙,韩舆之子;
此时晋三军将佐为:
中军:赵盾   中军佐:荀林父;
上军:郤缺   上军佐:臾骈;
下军:栾盾   下军佐:胥甲;
执政卿:赵盾
七年(前614),以瑕赐詹嘉使守桃林,晋使魏寿余迎士会于秦。
十一年(前610),巩朔行成于郑,赵穿、公婿池为质。
十三年(前608),晋放胥甲于卫,立其子胥克。
东野仲玄案:魏寿余,姬姓,魏氏,名寿余,毕万之孙,魏犨之弟;
巩朔,祁姓,巩氏,名朔,即士穆子、士庄伯,士缺嫡子,士会之兄,封邑于巩,为巩氏;
赵穿,嬴姓,赵氏,名穿,赵夙之子,妻襄公女,封于邯郸,故称邯郸君,后为邯郸氏;
胥克,胥氏,名克,胥臣之孙,胥甲之子;
此时晋三军将佐为:
中军:赵盾   中军佐:荀林父;
上军:郤缺   上军佐:臾骈;
下军:栾盾   下军佐:胥克;
执政卿:赵盾
灵公十四年(前607),晋赵穿弑灵公,赵盾使赵穿迎襄公弟黑臀于周而立之,是为成公。
成公元年(前606),赵盾让嫡于赵括,使赵括为公族大夫,赵氏宗主。
六年(前601),赵盾卒,郤缺代国政,将中军,士会将上军,废胥克,以赵朔代胥克佐下军。
东野仲玄案:赵括,嬴姓,赵氏,名括,赵衰子,赵盾异母弟,后为赵氏宗主,封邑屏,亦称屏括;
赵朔,嬴姓,赵氏,名朔,即赵庄子,赵盾之子;
此时晋三军将佐为:
中军:郤缺   中军佐:荀林父;
上军:士会   上军佐:臾骈;
下军:栾盾   下军佐:赵朔;
执政卿:郤缺
七年,成公与楚庄王争彊,会诸侯于扈。陈畏楚,不会。晋使中行桓子伐陈,因救郑,与楚战,败楚师。是年,成公卒,子景公据立。
景公三年(前597),郤缺卒,荀林父将中军,先榖佐之;士会将上军,郤克佐之;赵朔将下军,栾书佐之;赵括、赵婴为中军大夫;巩朔、韩穿为上军大夫;荀首、赵同为下军大夫;韩厥为司马。因先榖、魏锜、赵旃败于楚,即邲之战。荀林父因士渥浊(士贞子)免罪。
东野仲玄案:先榖,祁姓,先氏,名榖,先克之子;
郤克,姬姓,郤氏,名克,即郤献子,郤缺之子;
栾书,姬姓,栾氏,名书,即栾武子,栾盾之子;
赵婴,嬴姓,赵氏,名婴,赵衰之子,赵盾异母弟,赵括胞弟,封邑于楼,故又称楼婴;
韩穿,姬姓,韩氏,名穿,韩厥族弟;
荀首,姬姓,智氏,名首,即智庄子,荀息之孙,逝敖幼子,荀林父之弟,因封于智邑,其后遂以智为氏;
赵同,嬴姓,赵氏,名同,赵衰之子,赵括胞兄,赵盾异母弟,封于原,故又称原同;
魏锜,姬姓,吕氏,名锜,魏犨之子,封于吕,故又称吕锜,其后以吕为氏,因出于魏氏,故多称魏锜;
赵旃,嬴姓,赵氏,名旃,赵穿之子;
士渥浊,祁姓,士氏,名渥浊,即士贞子,巩朔之子;
此时晋三军将佐为:
中军:荀林父 中军佐:先榖;
上军:士会   上军佐:郤克;
下军:赵朔   下军佐:栾书;
执政卿:荀林父
四年(前596),先榖招狄入晋,欲为变,晋杀先榖,尽灭其族,先氏遂衰。
东野仲玄案:此时晋三军将佐为:
中军:荀林父 中军佐:士会;
上军:郤克   上军佐:荀首;
下军:荀庚? 下军佐:栾书;    ;
执政卿:荀林父
六年(前594),魏颗败秦于辅氏,晋赐荀林父狄臣千家,以瓜衍之县赏士渥浊。
七年(前593),荀林父致仕,晋命士会为太傅,将中军,郤克佐之;荀首将上军,荀庚佐之,郤克受辱于齐侯母,欲伐齐。
东野仲玄案:魏颗,姬姓,令狐氏,名颗,即令狐文子,魏犨之子,封于令狐,其后以令狐为氏,因出于魏氏,故多称魏颗;
荀庚,中行氏,名庚,即中行宣子,荀林父之子,又称中行伯;
此时晋三军将佐为:
中军:士会   中军佐:郤克;
上军:荀首   上军佐:荀庚;
下军:士燮?  下军佐:栾书;    ;
执政卿:士会
八年(前592),士会致仕,郤克执国政,将中军。
东野仲玄案:此时晋三军将佐为:
中军:卻克   中军佐:荀首;
上军:荀庚   上军佐:士燮;
下军:栾书   下军佐:    ;
执政卿:卻克
十一年(前589),郤克将中军,荀首佐之;荀庚将上军,士燮佐之,栾书将下军,韩厥为司马,败齐。
东野仲玄案:此时晋三军将佐为:
中军:郤克   中军佐:荀首;
上军:荀庚   上军佐:士燮;
下军:栾书   下军佐:    ;
执政卿:郤克
十二年(前588),楚归荀罃,晋始作六军:郤克将中军,荀首佐之;荀庚将上军,士燮佐之;栾书将下军;韩厥将新中军,赵括佐之;巩朔将新上军,韩穿佐之;荀骓将新下军,赵旃佐之。自此,晋之六卿兴焉。
东野仲玄案:荀骓,荀氏,名骓,即荀文子,荀林父之弟,荀氏宗主,因封于程邑,其后或以程为氏;
此时晋六军将佐为:
中军:郤克   中军佐:荀首;
上军:荀庚   上军佐:士燮;
下军:栾书   下军佐:赵同?;
新中军:韩厥 新中军佐:赵括;
新上军:巩朔 新上军佐:韩穿;
新下军:荀骓 新下军佐:赵旃;
执政卿:郤克
 楼主| 发表于 2011-8-8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晋之六卿四——六卿局成
附:晋悼公复霸事
晋景公十二年(前588年,左传成公三年),夏,以楚公子谷臣及连尹襄老尸与楚易智罃,冬十二月甲戌,设六军,韩厥、赵括、巩朔、韩穿、荀骓、赵旃皆为卿,是以晋卿至此为极盛,于同朝者十二卿矣。
玄案:智罃(读英),即智武子,姬姓智氏,源出于荀氏,名罃,字子羽,智庄子荀首之子。
韩厥,即韩献子,姬姓韩氏,名厥,韩万之孙,韩子舆之子。
赵括,嬴姓赵氏,名括,赵衰之子,赵盾异母弟,封邑于屏,故又称屏括。
巩朔,即士穆子、士庄伯,祁姓巩氏,源出于士氏,士缺长子,士会之兄,封邑于巩,以巩为氏。
韩穿,姬姓韩氏,名穿,韩厥族弟。
荀骓,即荀文子,姬姓荀氏,名骓,荀氏宗主,后封邑于程,故又称程骓。
赵旃,嬴姓邯郸氏,源出于赵氏,名旃,赵夙之孙,赵穿之子,故多称赵旃。
是时晋六军将佐为:
中军将:卻克     中军佐:荀首
上军将:荀庚     上军佐:士燮
下军将:栾书     下军佐:赵同?
新中军将:韩厥   新中军佐:赵括
新上军将:巩朔   新上军佐:韩穿
新下军将:荀骓   新下军佐:赵旃
晋景公十三年(前587年,左传成公四年),卻克卒,冬十一月,栾书将中军,荀首佐之,士燮佐上军,救许伐郑。赵婴通于赵庄姬。
晋景公十四年(前586年,左传成公五年),赵同、赵括放逐赵婴于齐。赵婴曰“我在,故栾氏不作。我亡,吾二昆其忧哉!且人各有能有不能,(言己虽淫,而能合庄姬护赵氏。)舍我何害?”赵同、赵括弗听。
晋景公十五年(前585年,左传成公六年),夏四月丁丑,晋景公以韩厥说迁都新田。冬,栾书帅师救郑。
玄案:卻克,即卻献子,姬姓卻氏,名克,卻缺之子。
栾书,即栾武子,姬姓栾氏,名书,栾枝之孙,栾盾之子。
荀首,即智庄子,姬姓智氏,源出荀氏,名首,故称荀首,荀逝敖之子,荀林父幼弟,别出智氏,为智氏始祖。
士燮,即范文子,祁姓范氏,源出士氏,名燮,故称士燮,士会之子。
赵婴,嬴姓赵氏,名婴,封邑于楼,故又称楼婴,赵衰幼子,赵盾异母弟。
赵庄姬,姬姓晋氏,晋成公女,景公姊,赵朔之妻,赵朔谥庄,赵氏孤儿赵武之母。
赵同,嬴姓赵氏,名同,封邑于原,故又称原同,赵衰之子,赵盾异母弟。
是时晋六军将佐为:
中军将:栾书     中军佐:荀首
上军将:荀庚     上军佐:士燮
下军将:卻錡     下军佐:赵同?
新中军将:韩厥   新中军佐:赵括
新上军将:巩朔   新上军佐:韩穿
新下军将:荀骓   新下军佐:赵旃
晋景公十七年(前583年,左传成公八年)夏,赵庄姬谮于晋景公,言“同、括将为乱”,栾、卻以为徵,六月,晋讨赵同、赵括,皆灭其族,赵武从庄姬畜于晋景公宫中,韩厥以“成季之勋、宣孟之忠”为辞,说晋景公以立赵武,复赵氏。
晋景公十九年(前581年,左传成公十年)夏五月,晋景公疾,立太子州蒲(即寿曼)为晋君,是为晋厉公,六月丙午,晋景公卒。
晋厉公元年(前580年,左传成公十一年),使卻犨与鲁盟,卻犨夺鲁大夫施氏妻而归。卻至与周争鄇田,晋侯使卻至勿敢争。
晋厉公三年(前578年,左传成公十三年)春,晋侯使卻錡乞师于鲁,卻锜不敬。夏四月戊午,晋使吕相绝秦。秦桓公既与晋厉公为令狐之盟,而又召狄与楚,欲道以伐晋,诸侯是以睦於晋。晋栾书将中军,荀庚佐之;士燮将上军。郤锜佐之。韩厥将下军。荀罃佐之。赵旃将新军。郤至佐之。郤毅御戎,栾鍼为右。五月丁亥,晋师以诸侯之师及秦师战于麻隧。秦师败绩,获秦成差及不更女父。
玄案:赵武,即赵文子,嬴姓赵氏,名武,赵盾之孙,赵朔之子。
“成季之勋、宣孟之忠”,成季指赵衰,宣孟指赵盾,意为二人于晋有大功勋。
卻犨,即苦成叔,姬姓卻氏,名犨,卻克从祖昆弟,步扬之子。据《世本》载:卻豹生冀芮,芮生缺,缺生克也。又豹生义,义生步扬,步扬生州,州即犨也。又步扬生蒲城鹊居,鹊居生至。《春秋分纪》则云.豹生三子.曰稱、曰芮、曰義.芮生缺.缺生克.克生錡.芮之從子曰步揚步招.揚生二子曰犨曰蒲城鵲居.犨生三子.曰至曰溱曰毅.又云.世族譜缺豹及鵲居二人.列郤稱步招芮溱於雜人.其說與世本少異.《潜夫论》曰.芮從邑氏為冀.後有卻錡.號駒伯.犨食采於苦.號苦成叔.至食采於溫.號曰溫季.各以為氏.
卻至,即卻昭子,温季,姬姓卻氏,名至,《世本》曰卻至为鹊居之子,《春秋分纪》则认为卻至为卻犨之子,说见上。
卻锜,即驹伯,姬姓卻氏,名锜,卻克之子,说见上。
吕相,即吕宣子,姬姓吕氏,源出魏氏,名相,故又称魏相,厨武子魏锜之子。《世本》云,毕万生芒,芒生季,季生武仲州,州生庄子降,降生献子荼,荼生简子取,取生襄子多,多生桓子驹,驹生文侯斯,魏锜,犨孙,锜生吕宣子相。但魏世家索隱则引芒季作一人.降作絳.魏世家谓毕公高之裔孙毕万.生武子.武子生悼子.悼子生昭子絳.絳生魏嬴.嬴生獻子.獻子生侈.侈之孫曰桓子.桓子之孙曰文侯都.《世族谱》謂魏犨是毕万之孙,絳及錡、顆皆犨之子,獻子舒是莊子絳之子.魏曼多是舒之孙,《春秋分纪》引世本又謂舒生侈.侈生曼多,《唐书世系表》则謂舒生襄子曼多.曼多生文子須.須生桓子.诸說多不合,盖互有脫误。《居篇》云.武子居魏.悼子徙霍.昭子徙安邑.則世家之说.非无所本.《左传正义》謂計其年世.絳是犨孫.索隱亦谓卿大夫代脫悼子耳.今統計诸说.芒季似是一人.故《世族谱》云.犨是毕万孙,武仲州即魏武子犨,昭子絳即莊子降,荼即舒,侈即取,多即曼多,皆字有相似而异文。盖武子生悼子,及锜、颗,悼子生庄子絳,索隱误以侈為多.故谓世家与世本不合.侈赵世家作哆,索隱云哆,魏简子,世本名取,魏嬴不见经传.左传有栾盈佐絳于下军,舒私焉,是其绛与舒之间当不能更有一代魏嬴.总之,武子生悼子,悼子生庄子,庄子生献子,献子生简子,简子襄子,襄子生桓子,桓子生文侯,而其名字多有异写,魏锜、魏颗当为魏悼子兄弟,以魏颗主魏武子丧葬,抑或为魏武子之后魏氏宗主,即魏悼子,然史多称因其封邑于令狐,以令狐为氏,称令狐文子,然韦昭晋语注、杜氏世家谱、左传宣十五年、成十八年集解皆云“魏颗,犨子,颗生令狐文子颉”是余疑魏颗即魏悼子。
荀庚,即中行宣子,姬姓中行氏,名庚,源出于荀氏,故多称荀庚。荀林父之子。据《世本》载:晋大夫逝遨生桓伯林父,林父生宣伯庚,庚生献伯偃,偃生穆伯吴,吴生寅,本荀氏,自荀偃将中军,晋改中军曰中行,因氏焉,与智氏同祖逝遨。逝遨生庄子首,首生武子罃,罃生庄子朔,朔生悼子盈,盈生文子栎,栎生宣子申,申生智伯瑶。程郑,荀氏别族,荀文子骓之曾孙,程季之子。雷学淇则认为“將中行.自文公蒐于被廬.以林父將中行.始偃以王父之官名為氏也.”然观《左传》文,皆称荀林父为中行桓子或中行伯、中行桓伯,称荀庚中行宣子或中行宣伯,则恐中行氏自荀林父始,非荀偃始也。如巩朔虽为巩氏之前,但仍称其为士庄伯,是其尚未以巩为氏,否则当称巩庄伯。
荀罃,即智武子,姬姓智氏,源出于荀氏,名罃,故多称荀罃,荀首之子。智氏出于荀氏,见上条。
卻毅,姬姓卻氏,名毅,依《春秋分纪》载为卻犨子,卻至兄弟,说见卻犨条。
栾鍼,姬姓栾氏,名鍼,栾书之子,栾黡之弟。据秦嘉谟辑《世本》栾氏一条云“靖侯生栾叔,栾叔生宾,宾生共叔成,成生贞子枝,枝生盾,盾生武子书,书生桓子黡及鍼,黡生怀子盈,盈生鲂。”
时晋六军将佐为:
中军将:栾书     中军佐:荀庚
上军将:士燮     上军佐:卻錡
下军将:韩厥     下军佐:荀罃
新中军将:赵旃   新中军佐:卻至
新上军将:巩朔   新上军佐:韩穿
新下军将:荀骓   新下军佐:
晋厉公五年(前576年,左传成公十五年)秋八月,三卻谮杀伯宗,及栾弗忌,伯州犁奔楚。伯宗及栾弗忌皆晋之贤大夫,且栾弗忌为栾氏之支族,栾书于是忌三卻。
晋厉公六年(前575年,左传成公十六年)夏四月戊寅,晋兴师伐郑,栾书将中军,士燮佐之;郤锜将上军。荀偃佐之。韩厥将下军;卻犨将新军,郤至佐之。荀罃佐下军居守。自此,荀首、荀庚、赵同、赵括、赵旃、韩穿、程骓、巩朔皆已卒,晋罢新上下军,始为四军八卿。楚司马子反将中军,令尹子重将左军,右尹子辛将右军救郑,六月甲午晦,晋、楚战于鄢陵,楚师败绩,魏锜射楚共王一目,楚养由基射杀魏锜。
玄案:三卻,即卻锜、卻犨、卻至,皆姬姓卻氏,卻豹之后。
伯宗,三卻族人,晋之贤大夫,好直言,因言于晋厉公三卻太盛,因而遭三卻谮杀。
栾弗忌,姬姓栾书,名弗忌,栾书族人,晋之贤大夫。
伯州犁,姬姓卻氏,伯宗之子。
荀偃,即中行献子,姬姓中行氏,源出于荀氏,名偃,故亦称荀偃。中行宣子荀庚之子。
时晋四军将佐为:
中军将:栾书     中军佐:士燮
上军将:卻锜     上军佐:荀偃
下军将:韩厥     下军佐:荀罃
新军将:卻犨     新军佐:卻至
晋厉公七年(前574年,左传成公十七年)夏五月,士燮以晋厉公无道,难将至,六月戊辰自杀卒。冬十二月壬午,长鱼矫以戈杀卻锜、卻犨及卻至,皆陈其尸于朝,栾书、中行偃遂执厉公,召士匄、韩厥,皆辞。闰月乙卯晦,栾书、中行偃杀胥童。
玄案:长鱼娇,晋厉公嬖幸,详见下晋杀其大夫三卻及胥童始末条。
士匄,即范宣子,祁姓范氏,源出于士氏,名匄,故称士匄,范文子士燮之子。据秦嘉谟辑本《世本》云:隰叔生士蒍.士蒍生成伯缺.缺生武子会.会生文叔燮.燮生宣叔匄.匄生獻子鞅.鞅生昭子吉射;武子会生司空縠;武子会生彘恭子魴.魴生彘裘;武子会生穆子朔,穆子朔生貞子渥濁,渥濁生莊子弱,弱生文伯瑕丐,丐生景伯弥牟,另据《唐書宰相世系表》载:士会有子留於秦.生明.明生遠.遠生陽.陽十世孫生清.徙居沛.生仁.仁生煓,字執嘉.執嘉生四子.伯、仲、邦、交.邦即漢高祖刘邦也.
胥童,姬姓胥氏,名童,胥克之子。据秦嘉谟辑本《世本》云:臼季臣生甲.甲生克.克生童. 
晋厉公七年杀其大夫三卻及胥童始末,范文子士燮自鄢陵返,使其祝宗祈死,曰:“君骄侈而克敌,是天益其疾也。难将作矣!爱我者惟祝我,使我速死,无及於难,范氏之福也。”六月戊辰,士燮自杀卒。初,晋厉公无道,多外嬖,欲尽去群大夫而立外嬖。胥童、夷阳五、长鱼矫、孟张、清沸魋皆厉公外嬖,与厉公谋诛三卻及群卿大夫。胥童以其父胥克被卻缺所废之故,怨郤氏而嬖於厉公。郤锜夺夷阳五田,五亦嬖於厉公。郤犨与长鱼矫争田,执而梏之,与其父母妻子系之同一车辕,是以矫亦嬖於厉公。栾书怨郤至,以其鄢陵之战不从己及三卻谮杀栾弗忌,亦欲废卻氏。后,厉公狩猎,饮酒先妇人而后卿佐。郤至奉豕,进之於厉公。寺人孟张夺之,郤至射而杀之。厉公曰:“季子欺余!”是厉公反以为郤至夺孟张豕。厉公将作难,胥童曰:“必先三郤,族大,多怨,讨多怨者,易有功。”公曰:“然!”郤氏闻之,郤锜欲攻公,曰:“虽死,君必危。”郤至曰:“人所以立,信、知、勇也。信,不叛君;知,不害民;勇,不作乱。失兹三者,其谁与我?死而多怨,将安用之?君实有臣而杀之,其谓君何?我之有罪,吾死后矣。若杀不辜,将失其民,欲安得乎?待命而已。受君之禄,是以聚党。有党而争命,罪孰大焉?”是以郤至实无反心。晋厉公七冬十二月壬午,胥童、夷羊五帅甲八百,将攻郤氏。长鱼矫请无用众,厉公使清沸魋助之,抽戈结衽,而伪讼者。伪与清沸魋讼。三郤将谋於榭。矫以戈杀驹伯、苦成叔於其位。温季曰:“逃威也。”遂趋。矫及诸其车,以戈杀之。皆陈其尸於朝。胥童以甲劫栾书、中行偃於朝。矫曰:“不杀二子,忧必及君!”厉公曰:“一朝而尸三卿,余不忍益也!”对曰:“人将忍君。臣闻乱在外为奸,在内为轨。御奸以德,御轨以刑。刑治近也。不施而杀,不可谓德;臣逼而不讨,不可谓刑。德、刑不立,奸、轨并至。臣请行!”遂出,奔狄。厉公使辞於栾书及中行偃曰:“寡人有讨於郤氏,郤氏既伏其辜矣,大夫无辱,其复职位!”皆再拜稽首曰:“君讨有罪,而免臣於死,君之惠也。二臣虽死,敢忘君德?”乃皆归。公使胥童为卿。 公游于匠丽氏,栾书、中行偃遂执公焉。召士匄,士匄辞,召韩厥,韩厥辞,曰:“昔吾畜於赵氏,孟姬之谗,吾能违兵。古人有言曰:‘杀老牛,莫之敢尸。’而况君乎?二三子不能事君,焉用厥也?”闰月乙卯晦,栾书、中行偃杀胥童。
晋悼公元年(前573年,左传成公十八年)春正月庚申,栾书、中行偃使程滑弑厉公,葬之于翼东门之外。使荀罃、士鲂迎周子于京师而立之,是为晋悼公,二月乙酉朔,悼公即位。庚午,与诸大夫盟而入朝于武宫。冬十一月,楚伐宋。宋华元如晋告急。时栾书已卒,韩厥将中军,师于台谷以救宋。遇楚师于靡角之谷,楚师畏晋强而还。
晋悼公初立,时年仅十四,始命魏相、士鲂、魏颉、赵武为卿,命魏相佐下军,士鲂将新军,魏颉佐之:荀家、荀会、栾黡、韩无忌为公族大夫;士渥浊为太傅,右行辛为司空,栾纠御戎,荀宾为车右,祁奚为中军尉,羊舌职佐之;魏绛为中军司马,张老为候奄。铎遏寇为上军尉,籍偃为上军司马。程郑为乘马御,晋遂复霸。
玄案:程滑,晋大夫。
士鲂,即彘共子,祁姓彘氏,源出于士氏,名鲂,故多称士鲂,范武子士会之子,范文子士燮同母弟,因采邑于彘,故别出为彘氏,详见上士匄条。
周子,即晋悼公,姬姓晋氏,名周,一名纠,晋襄公之曾孙。襄公晋欢生幼子桓叔公子捷,桓叔捷生惠伯公孙谈,惠伯谈生悼公周,悼公即位前称公孙周,时人尊称周子。按晋国“无畜群公子”之例,除继位之外,其余诸公子皆安置于他国,是以襄公幼子公子捷这一支居住成周洛邑。晋悼公之事详附晋悼公复霸事。
武宫,晋武公之庙。
魏相,即吕宣子,厨武子魏锜之子,见上吕相条。
魏颉,即令狐文子,姬姓令狐氏,源出于魏氏,故称魏颉。魏悼子颗之子,因采邑于令狐,故以令狐为氏。
栾黡,即栾桓子,姬姓栾氏,名黡,栾武子栾书之子,栾氏详见上栾书条。
韩无忌,即韩穆子,姬姓韩氏,名无忌,韩献子韩厥长子,韩宣子韩起之兄。
时晋四军将佐为:
中军将:韩厥     中军佐:荀罃
上军将:士匄     上军佐:荀偃
下军将:栾黡     下军佐:魏相
新军将:士鲂     新军佐:魏颉
晋悼公四年(前570年,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致仕,其子祁午为中军尉,羊知职卒,其子羊舌赤佐中军尉。夏六月己未,晋悼公会诸侯于鸡泽。晋悼公命赵武将新军,魏绛佐之。张老为中军司马,士富为候奄。
晋悼公五年(前569年,左传襄公四年),悼公和于戎狄,修民事,田以时,皆因魏绛之言也。
晋悼公八年(前566年,左传襄公七年)冬十月庚戌,韩厥致仕,以其子韩起为卿。
晋悼公十年(前564年,左传襄公九年)春,晋悼公问宋火于士弱。冬十月,晋悼公命荀罃将中军,士匄佐之;荀偃将上军,韩起佐之;栾黡将下军,士鲂佐之;赵武将新军,魏绛佐之,率鲁、齐、宋、卫、曹、邾、滕、薛、杞、郳十诸侯伐郑,十一月己亥,士弱载书盟于戏而还。
玄案:祁奚,姬姓祁氏,名奚,字黄羊,祁氏为晋之宗室,据秦嘉谟辑本《世本》载:“祁氏,晋之宗家。献侯曾孙高梁伯生祁奚,奚生午,午生盈。其先食邑于祁,因以为氏。”
祁午,姬姓祁氏,名午,祁奚之子,见上条。
羊舌职,姬姓羊舌氏,名职。据秦嘉谟辑本《世本》载:“羊舌氏.晉之公族.羊舌其所食邑也,晉武公子伯侨生文,文生突,即羊舌大夫也。突生职,职生五子:赤、肸、鲋、虎、季夙.赤字伯华,为铜鞮大夫,生子容;肸字叔向.亦曰叔誉.鲋字叔鱼.虎字叔羆.号羊舌四族。”
羊舌赤,即铜鞮大夫,姬姓羊舌氏,名赤,字伯华,见上条。
魏绛,即魏庄子,姬姓魏氏,名绛,世本作降,魏悼子之子。
士富,士匄别族。
张老,晋大夫,名老,字孟,故又称张孟。
韩起,即韩宣子,姬姓韩氏,名起,韩献子厥少子,韩穆子无忌之弟。
士弱,即士庄子,祁姓士氏,名弱,士贞子渥浊之子。
时晋四军将佐为:
中军将:荀罃     中军佐:士匄
上军将:荀偃     上军佐:韩起
下军将:栾黡     下军佐:士鲂
新军将:赵武     新军佐:魏绛

晋悼公十四年(前560年,左传襄公十三年)夏,荀罃、士鲂卒。荀罃长子朔先卒,幼子盈年六岁,士鲂子裘亦幼,皆不得继父立为卿。晋悼公蒐于绵上以治兵,使荀偃将中军,士匄佐之。使赵武将上军,韩起佐之。使栾黡将下军,魏绛佐之。新军将佐皆迁,晋悼公选贤未得,难用其人,使其军内十人之长,率其步卒车士,与其新军官属军尉司马之类,以从於下军。令下军将佐兼领之。晋国之民,是以大和,诸侯遂睦。
晋悼公十五年(前559年,左传襄公十四年)夏,晋六卿帅诸侯伐秦,及战,栾黡帅下军还,栾黡因栾鍼之死诬逐士鞅,士鞅奔秦,秦复之晋。夏四月,晋悼公罢新军,复为三军之制,自此,终三家分晋之世,终为六卿。
晋悼公十六年(前558年,左传襄公十五年)秋七月丁巳朔,日有食之。冬十一月癸亥,晋悼公周卒,年不足三十,凡悼公之世,十六年十一合诸侯。
玄案:晋悼公十一合诸侯事,晋悼公即位元年,合诸侯于虚朾,一也;四年合于鸡泽,二也;六年合于戚,三也;同年又合于城棣救陈,四也;八年合于鄬,五也;同年合于邢丘,六也;十年合于戏,七也;十一年合于柤,八也;同年又戍郑虎牢,九也;十二年同盟于亳城北,十也;同年又合于萧鱼,十一也。
时晋之六卿为:
中军将:荀偃     中军佐:士匄
上军将:赵武     上军佐:韩起
下军将:栾黡     下军佐:魏绛
晋平公六年(前552年,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栾黡卒,其子栾盈立,范匄以子鞅及女栾祁之故欲逐栾盈,栾盈之党箕遗、黄渊、嘉父、司空靖、邴豫、董叔、邴师、申书、羊舌虎、叔罴十子作乱,范匄杀之,秋,栾盈出奔楚,晋平公尽逐栾氏于晋,智起、中行喜、州绰、刑蒯等栾氏之党奔齐。
晋平公七年(前551年,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圣人孔子仲尼生,栾盈自楚奔齐。晋平公八年(前550年,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栾盈自齐入晋曲沃,攻晋平公于晋都绛,败。晋尽灭栾氏之族党,惟栾鲂一人得奔宋,栾氏自此灭于晋,范、中行、智、赵、魏、韩六氏,世专晋政,时六氏宗主为:范宣子范匄、中行穆子中行吴、智悼子智盈、赵文子赵武、魏献子魏舒、韩宣子韩起。
玄案:晋平公,姬姓晋氏,名彪,晋悼公之子。
栾盈,即栾怀子,姬姓栾氏,名盈,栾桓子栾黡之子,栾氏末代宗主。
栾祁,即叔祁,祁姓范士,范宣子范匄之女,范献子范鞅之姊。
初,范鞅为栾黡所迫奔秦,是以怨栾氏。栾黡娶范匄之女叔祁为妻,叔祁即范鞅之姊,栾黡死后,其妻叔祁与其老州宾私通,栾盈怒其母败乱,叔祁惧其子栾盈讨己,遂向范匄诬告其子栾盈欲作乱,范鞅为之作假证,时栾盈颇有贤名,士多附之,是以范匄虽专晋政,亦忌之,遂藉此出栾盈于晋邑著,栾盈之党作乱,晋平公遂逐栾氏之族于晋。
晋自曲沃代翼、骊姬之乱始灭公族,晋文公重耳以卿族霸,诸卿遂兴,时狐、赵、胥、魏、韩、荀、卻、先、士、栾等十氏最为贵,至灵公之立,贾季废于赵盾,狐氏罹难,景公之世,先氏以先榖覆灭,下宫之难,赵氏遗孤,厉公季末,三卻前死于胥童,胥童后灭族于栾书、中行偃,平公继位,尽灭栾氏,范氏之力焉,诸卿构难,兴衰更迭,遂至于范、赵、中行、智、韩、魏六卿轮主晋政,后五十年,智、魏、赵、韩共灭范、中行二氏,复后五十年,魏、赵、韩灭智氏,再后五十年,三家分晋,文、悼之业,遂亡矣!

附:晋悼公复霸事
晋悼公幼年在成周洛邑时,便极有贤名,有“争国之望”,因是晋襄公之后,所以人称公孙周,时事“春秋第一预言家”单襄公,被单襄公极力称赞,并在临死前让儿子顷公善待这个不过十来岁的小孩公孙周,并预言他将有晋国。
玄案:单襄公,以善预言著称,曾先后预言过陈灵公、卻至、晋厉公的覆灭,皆验,公孙周将有晋国是他一生最后一个预言。《国语》卷三周语下“单襄公论晋周将得晋国”条云:“晉公孙谈之子周适周,事单襄公,立无跛,视无还,听无耸,言无远;言敬必及天,言忠必及意,言信必及身,言仁必及人,言义必及利,言智必及事,言勇必及制,言教必及辩,言孝必及神,言惠必及和,言让必及敌;晉国有忧未尝不戚,有庆未尝不怡。襄公有疾,召顷公而告之,曰:‘必善晉周,將得晉国。其行也文,能文则得天地。天地所胙,小而后国。夫敬,文之恭也;忠,文之实也;信,文之孚也;仁,文之爱也;义,文之制也;智,文之舆也;勇,文之帅也;教,文之施也;孝,文之本也;惠,文之慈也;让,文之材也。象天能敬,帅意能忠,思身能信,爱人能仁,利制能义,事建能智,帅义能勇,施辩能教,昭神能孝,慈和能惠,推敌能让。此十一者,夫子皆有焉。……’”
及晋厉公被弑,栾书使荀罃、士鲂迎悼公于清原,悼公曰:“孤羁旅他邦,且不望还乡,岂望为君乎?孤始原不及此,虽及此,岂非天乎?但所贵为君者,以命令所自出也。抑人之求君,立而不从,将安用君?若以名奉之,而不遵其令,不如无君矣。二三子,用我今日,否亦今日。孤不能拥空名之上,为州蒲(即晋厉公的名)之续也。”诸人对曰:“君臣之愿也,敢不唯命是听。”遂与大臣盟而始肯即位。及立,逐夷羊五之类不臣者七人,选贤良,荐积德,兴旧族,育门子,匡乏困,救灾患,禁淫慝,薄赋敛,宥罪戾,节器用,使民以时,欲无犯时,不纵私欲,施恩惠,舍劳役,逮鳏寡,养老幼,恤孤疾,年過七十,悼公亲见之。始命百官,使吕宣子佐下军,使彘共子将新军,使令孤文子佐之:使荀家、荀会、栾黡、韩无忌为公族大夫;使士渥浊为太傅,右行辛为司空,栾纠御戎,荀宾为车右,祁奚为中军尉,羊舌职佐之;魏绛为中军司马,张老为候奄。铎遏寇为上军尉,籍偃为上军司马。程郑为乘马御,是时举不失职,官不易方,官守其业,无相逾易;爵不逾德,量德授爵。师不陵正,旅不逼师,民无谤言,所以复霸也。
玄案:晋悼公始命百官事,见《国语》卷一三晋语七“晋悼公即位”条云:“二月乙酉,悼公即位,使吕宣子佐下军,曰:‘邲之役,吕锜佐知庄子於下军,获楚公子穀臣与连尹襄老,以免子弱;鄢陵之役,亲射楚王而败楚师,以定晋国,而无后,其子不可不崇也。’使彘共子将新军,曰:‘武子季,文子之母弟也。武子宣法以定晋国,文子勤身以定诸侯。二子之德,其可忘乎?’故以彘季屏其宗。使令孤文子佐之,曰:‘昔克潞之役,秦来图败晋功,魏颗以身退秦于辅氏,亲止杜回,其勋铭于景锺。至于今不育,其子不可不兴也。’栾伯请公族大夫,公曰:‘荀家惇惠,荀会文敏,黡也果敢,无忌镇靖。膏粱之性难正也,故使惇惠者教之,文敏者道之,果敢者谂之,慎靖者修之。使兹四人者为公族大夫也。’君知士贞子之帅志博闻而宣惠於教也,使为大傅。知右行辛之能以数宣物定功也,使为司空。知栾纠之能御以和於政也,使为戎御。知荀宾之有功力而不暴也,使为戎右。知祁奚之果而不淫也,使为元尉。知羊舌职之聪敏肃給也,使佐之。知魏绛之勇而不乱也,使为元司马。知张老之智而不诈也,使为元候。知铎遏寇之恭敬而信强也,使为舆尉。知籍偃之惇师旧职而恭给也,使为舆司马。知程郑端而不淫,且好谏而不隱也,使为赞仆。
悼公元年始合诸侯于虛朾以救宋,使张老延君誉于四方,且观道逆者。呂宣子卒,公以赵文子为有文德而能恤大事,使将新军。四年,公合諸侯會于雞丘,于是乎布命、结援、修好、申盟而还。令狐文子卒,公以魏绛为不犯,使佐新军。使张老为司马,使范献子为候奄。公誉达于戎。五年,诸戎來请服,使魏庄子盟之,于是乎復霸。时晋悼公年仅十九岁,尚不及弱冠。
春秋之世,天子衰,诸侯兴,故诸侯争霸。霸者,把也,把持王政之意。夏有昆吾,商有豕韦、大彭,周有齐桓、晋文,此皆最强者也,故《尚书》《左传》通谓此五人为五霸。但霸是强国为之,天子既衰,诸侯无主,若有强者,即有霸业,其数无定限也。是以唐孔颖达即在《春秋正义》中云“何休以霸不过五,不许悼公为霸,以乡曲之学,足以忿人。”
晋悼公十六年(前558年,左传襄公十五年)秋七月丁巳朔,日有食之。冬十一月癸亥,晋悼公——旷世英主晋周卒,年不足三十,凡悼公之世,十六年十一合诸侯。纵观春秋之世,霸业未有若此之盛,主君未有若此之贤者也!
玄案:晋悼公十一合诸侯事,晋悼公即位元年,合诸侯于虚朾,一也;四年合于鸡泽,二也;六年合于戚,三也;同年又合于城棣救陈,四也;八年合于鄬,五也;同年合于邢丘,六也;十年合于戏,七也;十一年合于柤,八也;同年又戍郑虎牢,九也;十二年同盟于亳城北,十也;同年又合于萧鱼,十一也。
发表于 2011-8-8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这个朝代这么快就玩完呢??
 楼主| 发表于 2011-8-10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晋之六卿五——覆灭
晋平公元年(前557年,左传襄公十六年),时中行偃为正卿。
晋平公三年(前555年,左传襄公十八年),中行偃将中军,范匄佐之;赵武将上军,韩起佐之;魏绛将下军,栾盈佐之伐齐平阴,至齐都。
晋平公四年(前554年,左传襄公十九年),中行偃卒,托孤中行吴于范匄,范匄为正卿。范匄将中军,赵武佐之;韩起将上军,魏绛佐之;栾盈将下军,中行吴佐之。
玄按:中行偃,即中行献子,中行宣子中行庚之子。
范匄,即范宣子,范文子范燮之子。
赵武,即赵文子,赵庄子赵朔之子。
韩起,即韩宣子,韩献子韩厥之子。
魏绛,即魏庄子,魏悼子魏颗之子。
中行吴,即中行穆子,中行献子中行偃之子。
栾盈,即栾怀子,栾桓子栾黡之子。
晋平公十年(前548年,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赵武为正卿。赵武将中军,韩起佐之;魏绛将上军,中行吴佐之;范鞅将下军,智盈佐之。
晋平公十七年(前541年,左传昭公元年),赵武将中军,韩起佐之;中行吴将上军,魏舒佐之;范鞅将下军,智盈佐之。十二月赵武卒。
玄按:智盈,即智悼子,智武子智罃之孙,智朔之子。父智朔早死。
范鞅,即范献子,范宣子范匄之子。
魏舒,即魏献子,魏庄子魏绛之子。
晋平公十八年(前540年,左传昭公二年)韩宣子韩起为正卿。韩起将中军,赵成佐之;中行吴将上军,魏舒佐之;范鞅将下军,智盈佐之。
晋平公二十五年(前533年,左传昭公九年)智盈卒,其子智跞为卿佐下军。韩起将中军,赵成佐之;中行吴将上军,魏舒佐之;范鞅将下军,智跞佐之。
晋平公二十六年(前532年,左传昭公十年)晋平公卒。
晋昭公六年(前526年,左传昭公十六年)晋昭公卒。
玄按:赵成,即赵景子,赵文子赵武之子。
智跞,即智文子,智悼子智盈之子。
晋昭公,即晋夷,晋平公晋彪之子。
晋顷公元年(前525年,左传昭公十七年)赵成卒,其子赵鞅为卿佐下军。韩起将中军,中行吴佐之;魏舒将上军,范鞅佐之;智跞将下军,赵鞅佐之。
晋顷公十一年(前515年,左传昭公二十七年)中行吴卒,其子中行寅为卿佐下军。韩起将中军,魏舒佐之;范鞅将上军,智跞佐之;赵鞅将下军,中行寅佐之。
晋顷公十二年(前514年,左传昭公二十八年)韩起卒,其孙韩不信为卿,魏舒将中军。魏舒将中军,范鞅佐之;智跞将上军,赵鞅佐之;中行寅将下军,韩不信佐之。
晋顷公十四年(前512年,左传昭公三十年)晋顷公弃疾卒。
玄按:晋顷公,即晋弃疾,晋昭公晋夷之子。
赵鞅,即赵简子,赵景子赵成之子。
中行寅,即中行文子,中行穆子中行吴之子。
韩不信,即韩简子,韩宣子韩起之孙,韩贞子韩须之子,韩须早死。
晋定公三年(前509年,左传定公元年)魏舒卒,其孙魏曼多为卿佐下军,范鞅为政。范鞅将中军,智跞佐之;赵鞅将上军,中行寅佐之;韩不信将下军,魏曼多佐之。
晋定公十一年(前501年,左传定公九年)范鞅卒,其子范吉射为卿佐下军,智跞为政。智跞将中军,赵鞅佐之;荀寅将上军,韩不信佐之;魏曼多将下军,范吉射佐之。
玄按:魏曼多,即魏襄子魏曼多,魏献子魏舒之子。
范吉射,即范昭子,范宣子范鞅之子。
晋定公,即晋午,晋顷公晋弃疾之子。
晋定公十五年(前497年,左传定公十三年)晋乱。初,赵鞅杀邯郸午,邯郸午之子稷以邯郸叛,赵鞅命上军司马藉秦围邯郸。邯郸午娶中行寅之女,中行寅之子娶范吉射之女,是以中行氏与范氏与邯郸氏亲,不欲围邯郸。秋七月,范、中行氏攻赵鞅,赵鞅奔晋阳叛,晋人围晋阳。
范吉射侧室子范皋夷无宠于范吉射,欲乱范氏,梁婴父嬖于智跞,智跞欲使为卿,韩不信与中行寅相恶,魏曼多亦恶范吉射,是以范、梁、智、韩、魏五人谋去中行寅以梁婴父代之,谋去范吉射以范皋夷代之,是以智跞谮之于晋定公。冬十一月,智、韩、魏奉公命攻范、中行氏,范吉射、中行寅奔卫朝歌。韩、魏请归赵鞅于晋定公,十二月,赵鞅归晋。
晋定公十六年(前496年,左传定公十四年)春,智跞以梁婴父杀赵鞅臣董安于。晋围范、中行氏于卫。冬十二月,晋败范、中行氏于潞,又败郑师及范氏于百泉。
晋定公十八年(前494年,左传哀公元年)夏四月,齐、卫救邯郸,围五鹿。冬十一月,晋赵鞅伐朝歌。
晋定公十九年(前493年,左传哀公二年)秋七月,齐输粟于范氏,郑师迎之,晋赵鞅与郑师战于铁,郑师败绩。
智跞卒,其子智申为卿。
晋定公二十年(前492年,左传哀公三年)春,齐、卫围晋戚,救中山。冬十月,晋赵鞅伐朝歌,癸丑,中行寅出奔邯郸。十一月,赵鞅杀范皋夷,灭晋范氏。
晋定公二十一年(前491年,左传哀公四年)秋七月,齐陈乞、弦施、卫宁跪救范氏。庚午,围五鹿。九月,赵鞅围邯郸。冬十一月,邯郸降。荀寅奔鲜虞,赵稷奔临。十二月,弦施纳邯郸稷于柏人,以临险固,遂堕临,复会鲜虞,纳荀寅于柏人。
晋定公二十二年(前490年,左传哀公五年)春,晋围柏人,范吉射、中行寅奔齐。时晋四卿为赵鞅、韩不信、魏曼多、智申。
晋定公三十七年(前475年,左传哀公二十年)晋定公卒,赵鞅卒,子赵无恤为卿,智瑶为政。时晋四卿为智瑶、韩庚、魏驹、赵无恤。
玄按:智申,即智宣子,智文子智跞之子。
智瑶,即智襄子,智宣子智申次子。
韩庚,即韩庄子,韩简子韩不信之子。
魏驹,即魏桓子,魏襄子魏曼多之子。
赵无恤,即赵襄子,赵简子赵鞅之子。
晋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年,鲁悼公十五年)魏驹、韩虎、赵无恤共灭智瑶。
晋出公二十三年(前452年,鲁悼公十六年)晋定公奔楚,魏驹立晋昭公曾孙骄为晋敬公。
晋敬公七年(前445年,鲁悼公二十三年)魏斯称侯。
晋烈公十三年(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魏斯、韩虔、赵籍皆为侯,自此三家分晋,遂启天下战国之局。
玄按:韩虎,即韩康子,韩庄子韩庚之子。
魏斯,即魏文子,魏文侯,魏桓子魏驹之子。
韩虔,即韩景子,韩烈侯,韩康子韩虎之孙,韩武子韩启章之子。
赵籍,即赵烈子,赵烈侯,赵献子赵浣之子。赵襄子传位于兄伯鲁之子赵浣,赵襄子之子赵嘉逐浣自立,是为赵桓子,赵人攻赵桓子,复立赵浣,是为赵献子。
发表于 2011-8-10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题目还以为是三国两晋的晋
 楼主| 发表于 2011-8-11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魏晋南北朝的晋虽然也有豪门巨族把持朝政,比如谢、王、桓等,那是一种门阀,和这个有点不同
发表于 2012-12-25 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王者可无治国之能,却不可无御下之手段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江湖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Sitemap| 金庸江湖网

金庸迷QQ群:48569383  |  站方邮箱: jinyong@jyjh.cn

Copyright © 2004-2014 www.jyjh.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GMT+8, 2024-5-3 07:06 , Processed in 0.036882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