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江湖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江湖
查看: 2890|回复: 3

太平天国前期官阶(1851-1856)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17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平天国前期官阶(1851-1856)


一等    一级 正、又正军师(东王、西王)
        二级 副、又副军师(南王、北王)
        三级 主将(翼王 天德王)
二等    四级 天燕、天豫(燕王 豫王)  国宗(诸王家族成员,在此两阶浮动)
        五级 天侯
三等    六级 丞相 恩赏丞相 平湖丞相 六官丞相
四等    七级 检点 职同检点 恩赏检点
五等    八级 指挥 职同指挥 恩赏指挥
六等    九级 将军 职同将军 恩赏将军 含正、副将军
七等    十级 总制 职同总制 恩赏总制
八等    十一级 监军 职同监军 恩赏监军
九等    十二级 军帅 职同军帅 恩赏军帅
十等    十三级 师帅 职同师帅 恩赏师帅
十一等  十四级 旅帅 职同旅帅
十二等  十五级 卒长 职同卒长
十三等  十六级 两司马 职同两司马

太平天国后期官阶(1857-1864)



军师王 1859重设 1862年始广泛封王,至1864年又分封有列王、小王。则自军师王至小王,按所封千岁数字多少,可分为五等十级
特爵王 1959初设
列爵王 1861初设
天将 1859初设
掌率 1857初设 有正、又正、副、又副四掌率
朝将 1859初设
神将(国将) 1859初设
神使 1861初设
六部主官 1857初设 1857年由天王府六官丞相嬗变,作为常务官员,晚期均封为王
主将 1858重设 1860年主将兼义爵
大佐将 1859初设 每军统兵官(主将)副手,非佐将
天义(天翼) 1858初设
天安 1857初设
天福 1857初设
天燕 见前期表 1857年正副掌率授天燕
天豫
天侯



丞相  以下仍按1860年重新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
检点
指挥
将军
总制
监军
军帅
师帅
旅帅
卒长
两司马



各官编制,称谓


丞  相


天官正丞相  天官又正丞相  天官副丞相  天官又副丞相
地官正丞相  地官又正丞相  地官副丞相  地官又副丞相
春官正丞相  春官又正丞相  春官副丞相  春官又副丞相
夏官正丞相  夏官又正丞相  夏官副丞相  夏官又副丞相
秋官正丞相  秋官又正丞相  秋官副丞相  秋官又副丞相
冬官正丞相  冬官又正丞相  冬官副丞相  冬官又副丞相


计丞相24人


检  点

殿前左一检点  殿前右二检点  殿前左三检点  殿前右四检点  殿前左五检点  殿前右六检点
殿前左七检点  殿前右八检点  殿前左九检点  殿前右十检点  殿前左十一检点& nbsp; 殿前右十二检点
至殿左三十五检点、殿右三十六检点止,但分左右不系前后字,计检点三十六人。


指  挥


殿前左一指挥  殿前右二指挥  殿前左三指挥  殿前右四指挥  殿前左五指挥  殿前右六指挥
殿前左七指挥  殿前右八指挥  殿前左九指挥  殿前右十指挥  殿左十一指挥  殿右十二指挥



至殿左七十一指挥 殿右七十二指挥止,但分左右不系前后字,计指挥七十二人。


将  军



炎一正将军  炎一副将军  至炎十正将军炎十副将军止
水一正将军  水一副将军  至水十正将军水十副将军止
木一正将军  木一副将军  至木十正将军木十副将军止
金一正将军  金一副将军  至金十正将军金十副将军止
土一正将军  土一副将军  至土十正将军炎土副将军止


计将军一百人



总  制



炎一总制 至炎十九总制止
水一总制 至水十九总制止
木一总制 至木十九总制止
金一总制 至金十九总制止
土一总制 至土十九总制止



计总制九十五人


监  军



炎正/副炎一丙一监军  炎正/副炎二丁二监军  至炎正/副炎九丙九  炎正/副炎十丁十监军止
水正/副水一壬一监军  水正/副水二癸二监军  至水正/副水九壬九  水正/副水十壬十监军止
木正/副木一甲一监军  木正/副木二乙二监军  至木正/副木九甲九  木正/副木十乙十监军止
金正/副金一庚一监军  金正/副金二辛二监军  至金正/副金九庚九  金正/副金十辛十监军止
土正/副土一戊一监军  土正/副土二己二监军  至土正/副土九戊九  土正/副土十己十监军止


计监军一百人



军  帅


前一军军帅 以次编排至前十九军军帅止
后一军军帅 以次编排至后十九军军帅止
左一军军帅 以次编排至左十九军军帅止
右一军军帅 以次编排至右十九军军帅止
中一军军帅 以次编排至中十九军军帅止


计军帅九十五人

师  帅



前一军前营师帅 每军军帅分辖前后左右中五营,师帅凡系衔必标明某一军某营师帅,计九十五军应有师帅四百四十五人


旅  帅


前一军前营师帅前营旅帅  每一师帅分辖前后左右中五营旅帅,凡系衔必标明某营旅帅,计九十五军应有旅帅二千三百七十五人


卒  长



前一军前营前前一卒长  每一旅帅分辖前后左右中一二三四五,卒长衔系前一军前营前前一卒长者,乃前一军前营师帅前营旅帅第一卒长也,故官衔有前十三军前营左左一卒长诸字样,凡卒长必标明某军某营某营前后左右中一二三四五诸层次,计九十五军应有座卒长一万一千八百七十五人


两司马


前一军前营前前一东两司马  每一卒长分辖东西南北四两司马,衔系前一军前营前前一东两司马者,乃前一军前营师帅前营旅帅前一卒长东两司马也,故官衔中有后十九右军营中左三卒长西两司马诸字样,凡两司马必标明某军某营前后左右中一二三四五东西南北诸层次,计九十五军应有两司马四万七千五百人



同职官总表


职同检点


侍臣  掌朝门  掌朝仪  日干侍卫 & nbsp;左史  右史  引赞  通赞  总圣库  总圣粮  东殿六部尚书
东殿承宣  东殿仆射  东殿左右指使  东殿引赞  东掌门  典天舆头目  东殿大旗手


职同指挥



二十四节气指挥  天朝各典官  天试三鼎甲  天朝督内医  天朝总巡查  典东舆头目  北/翼殿尚书  北/翼殿承宣  北/翼殿仆射  北/翼殿指使  北/翼殿掌门  朝内疏附  北/翼殿大旗手


职同将军

东殿参护  典北/翼舆头目  东殿各典官  总圣库协理  天试二甲翰林  各门巡守将军 提报
朝内拯危急  头关提船将军  燕/豫第大旗手

职同总制



北/翼殿各典官  北/翼殿参护  各街道巡查  天试三甲进士  燕/豫六部掌书  燕/豫历 燕/豫传
国宗协理  国宗掌书  天京左/右巡河道  典妆官  侯大旗手


职同监军



各军典官  安徽/湖北巡河道  侯相/检指六部掌书  燕/豫尉  燕豫/伺  侯相/检指历  侯相/检指传 国宗尉  国宗伺  天朝次等典官  燕/豫各典官



职同军帅 侯相/检指尉  侯相/检指伺  侯相/检指各典官  将军/总制书理/监军  将军大旗手



职同师帅 将军/总制尉  将军/总制伺  军帅书理



职同旅帅 监军尉  监军伺  师帅书理


职同卒长 军帅尉  军帅伺  旅帅书理



职同两司马 师帅尉  师帅伺  卒长书理


王侯名单


一 等 王
东王 杨秀清  西王 萧朝贵



以下杨韦事变后封  英王 陈玉成  忠王 李秀成


二 等 王
南王 冯云山  北王 韦昌辉


以下杨韦事变后封  安王 洪仁发  福王 洪仁达  恤王  洪仁政  干王 洪仁?  辅王 杨辅清  侍王 李世贤



三 等 王
翼王 石达开  天德王 洪大全



以下杨韦事变之后封  顾王 吴如孝  赞王 蒙得恩
航王 唐正财  章王 林绍章  慕王 谭绍?  堵王 黄文金  听王 陈炳文  护王 陈坤书
纳王 郜云官  康王 汪海洋  归王 邓光明  金王 钟  英



四 等 王
燕王 秦日纲  豫王 胡以?



以下杨韦事变之后封  偕王 谭体元  裕王 李继达
来王 陆顺德  扶王 陈得才  启王 梁成富  遵王 赖文?  端王 蓝成春  湘王 黄子澄
孝王 胡升文  守王 方海宗  佑王 李远继  昭王 黄文英  对王 洪春元  烈王 李万材
誉王 李瑞生  会王 蔡元龙  戴王 黄呈忠  首王 范汝增  梯王 陈业坤  李王 胡鼎文
广王 李恺顺  祥王 王隆芸  贵王 陈得胜  列王 方正宗  翰王 项大英  直王 林德英
从王 陈德隆  导王 陈仕荣  比王 伍贵文  宁王 周文嘉  佐王 黄和锦  柬王 赖桂芳
咸王 陈  荣  宗王 汪起贤  怀王 周春之  保王 洪容海  陪王 谭  富  顺王  邑王
定王  崇王  璋王  奏王  乐王  荣王  刘王  襄王






顶天侯  秦日纲初封顶天侯,旋升燕王,此爵废不复置。
护天侯  胡以?初封为护天侯,旋升豫王,此爵亦不复置。
卫国侯  黄玉昆初封卫国侯,后改封卫天侯,此爵亦不复置。
兴国侯  陈承?初封兴国侯,后改封佐天侯,此爵亦不复置。
镇国侯  卢贤拔初封镇国侯,革职,此爵亦不复置。


佐天侯  卫天侯  补天侯  靖湖侯  定湖侯  平湖侯  剿湖侯 灭湖侯


太平天国状元榜



武立勋
朱世杰
沈抡元
傅善祥
乔彦才
吴镇坤
杨朝福
叶春元
汪顺祥
吴容宽
刘盛培
陆培英
刘闼忠
范朴园
徐首长
发表于 2009-3-17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挺复杂的 有点晕
 楼主| 发表于 2009-3-18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夏雪鸿 于 2009-3-17 13:21 发表
挺复杂的 有点晕


当然复杂
所以太平天国注定会TJ
发表于 2009-6-8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平天国的六等爵

六等爵是太平天国的重要等级体系,是研究太平天国历史的重要内容。

故名思义,六等爵包括六个爵位等级,它们分别是:义、安、福、燕、豫、侯这六个爵位。从时间上看这六个爵位中燕、豫、侯出现在天京事变之前,而义、安、福则出现在天京事变之后。

进一步来看,侯爵是这六个爵位中出现最早的,大约在1853年(清咸丰三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就开始设置,据称爵前加衔真忠报国或贞忠报国字样,并未明文规定世袭,但似乎功勋卓著者可以世袭。前期获封侯爵者有顶天侯秦日纲、护天侯胡以晃、靖胡侯林凤祥、定胡侯李开芳、剿胡侯朱锡锟、佐天侯陈承镕等人,总体来看前期侯爵获封者资历和威望较高,使得侯爵成为太平天国早期王爵以下的最高爵位。

天豫的爵位和豫王胡以晃有关,胡以晃原来在1854年初已被封护天侯,并在1854年6月以累有战功升至豫王,但是不久因六安失守,屡战屡败被革除王号。但是胡没有被降回侯爵,而是被改封了一个比王爵次一等,比侯爵高一等的豫爵,豫系胡原来的王号。

天燕的爵位和燕王秦日纲有关,秦日纲原来在1853年被封为顶天侯,并于1854年5月以功封燕王,但是因为多次战败,遂于1856年被革去王号。与胡以晃相似,秦日纲被改封了一个比王爵次一等的燕爵,另一方面,可能由于秦日纲担任王爵的时间比胡以晃要长一些,所以燕爵的地位要高于豫爵一等,燕系秦原来的王号。

天福的爵位和福王洪仁达有关,洪秀全在1856年天京事变后为了挟制石达开,将其二哥洪仁达封为福王,但是在石达开负气出走后,洪秀全将洪仁达革去王号,以图收笼人心,于是洪仁达被改封为比天安次一等的天福。由于洪仁达原来身份就是王次兄,所以地位上要高于秦日纲的燕爵,福系洪仁达原来的王号。

天安的爵位和安王洪仁发有关,与洪仁达一样,洪仁发被封安王是为了挟制石达开,也是因为石负气出走需要笼络人心的原因而被革除王号。此后洪仁发被改封为比王次一等的天安,由于是王长兄,所以天安的爵位比天福要高一等,安是洪仁发原来的王号。

天义的爵位和翼王石达开有关,1851年12月,石达开在永安被封为翼王、五千岁,成为太平天国开国诸王之一,到天京事变后,早期诸王中除天王外只有石仍健在,此时洪一面加封石为电师通军主将义王,另一面又将自己长兄、次兄封王以图挟制石。1857年5月,石达开率精兵(一说二十万)出走,洪秀全遂刻义王金牌一道并合朝文武表章意图和解,但于事无补,于是后来义王一爵转化为天义爵位。从等级上看,由于义王爵位要高于安、福、燕、豫四王,所以天义爵位也就成为了六等爵之首。

在女官方面也有相应的六等爵位,分别为女贞姜(义)、女贞安、女贞福、女贞燕、女贞豫、女贞侯。

与太平天国的许多爵位和职官类似,六等爵的地位也经历了一个从尊到卑的过程,李秀成、陈玉成等太平军后期统帅和大将都是从六等爵晋级到王爵的,此时六等爵体系尚称严谨,地位也比较高,但是后来因滥封滥赏,官阶增多,在天义爵位之上又增设朝将、天将等官爵,导致六等爵地位日趋低下,受封者最后多至难以统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江湖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Sitemap| 金庸江湖网

金庸迷QQ群:48569383  |  站方邮箱: jinyong@jyjh.cn

Copyright © 2004-2014 www.jyjh.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GMT+8, 2024-5-1 10:35 , Processed in 0.028310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