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江湖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江湖

[原创] 明教教主(不姓张)的光辉历程,奋战不息的英雄史诗!金庸说“张无忌不是一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105# 的帖子

太子原本打算: 我倒要看一看他过了两\三个时辰他们战马还有没有后继之力?!
现在眼看着明军骑军一个军团接着一个军团撤往阵后,当最后一个明军骑军军团
撤向通道时,其后尾追的元军一个土绵疯狂的追去,到了通道的"喇叭口"前,明军
步军两个军团指挥使一声令下,暴雨般的箭雨封锁在元朝骑军的冲击路线之前!
   然而,这种"箭雨倾盆" 式的无目标射击注定不能持久,只是过了十余秒钟,
通道"喇叭口"前~~箭雨突然停止.元军土绵总兵战刀一挥:"跟我上"!
忽然想起,边追边对副总兵说"你带领两个千人队别跟着冒险了"
于是元军土绵总兵率领三个(已经残破的)千人队奋勇追进了通道.有一些骑兵追得兴起,
简直是紧临着"通道明军"阵列前面横向而过,"通道明军"弓箭手立刻一阵直射箭雨"提醒"
了他们,待撂倒了200多人,其余元朝骑兵才算"归正"到弓箭吊射射程范围内,就在直射箭
雨大显神威的同时,明军前三排弓箭手对着吊射射程内奔驰的元骑实施了箭雨急袭.

先是一顿超密齐射把元军迟滞了12秒钟,他们就休想追上了。超密齐射之后,箭矢暂时

一缓,元军暂时喘息了十余秒钟,元军还不趁此喘息十余秒钟之机掉头离开,于是,以

杀伤为目标的箭雨急袭开始了。
两侧直射射射程范围内奔驰的元骑急切之间挤入中间的一百米宽地带,一半的明军直射射
手立刻在基层军官口令下延伸射界(不展开"口令术语解释") ,射击仰角稍微提高(属
于"半直射"),立刻把奔驰的元骑全部逼入最中间的一百五十米宽地带, 从最初的三百六\七十
米宽的"有效使用跑道",几秒钟内活着的元骑全部挤入最中间的一百五十米宽地带,元骑
的奔驰队列立时转变得密集起来,除了一半的直射射手仍然监视元骑不得跑入直射射以外,
其余所有弓箭手都在对那一百五十米宽地带元骑实施抛射打击.
    箭雨倾盆!
这是平时演练过多次的战术,轻车熟路了,明军抛射队列每隔20余人就有一名"抛射标尺兵",
抛射标尺兵"举着事先测定抛射仰角的空弓不作任何射击,同一"横队组"的其他弓箭兵举弓
仰角向"抛射标尺兵"看齐,抛射弓兵由最近的长矛兵或者辅助兵"递箭",以免除向箭囊抽箭
的辅助动作,同时减少举弓仰角的变化,以利迅速调正仰角,把弓兵本人辅助动作压缩到
最低限度。这都是平时演练过多次的战术动作,轻车熟路了,其实这一切都在几秒钟内完成,
实际战场动作迅速得很。一件事情有十几方面,逐个方面一一“解释”这才耗费读者时间。

   元骑纷纷被射杀!然而已经没有后悔药了,按他们飞驰的速度要想回头就要减速、拐弯、
兜转马头,延长了明军弓兵射击时间,只有一直狂奔,也许还有一线生机。
然而,抛射这种射击方式实在是命中率太低了,尽管有着种种加大射击有效率的举措,还是
有五成半的元骑冲过了一百五十米长的“射击甬道”,如果不是有许多元骑死于直射箭雨,这个
“暂时生存率”恐怕是六成半以上,当然那些“幸存”的元骑冲过了“射击甬道”以后也只
能被明军骑兵砍杀。

就在明军“通道步军”猛烈射击的同时,明军大阵阵后方,云铮一声令下:
驱逐敌骑!明教骑军有三个集群就向着元军万骑队(只剩八千骑)左中右包抄了过去,
还有一个集群待命机动,以防备另外元军远道绕过来(还有从通道漏网的所谓“追兵”)。元军万骑队见势不妙,策马回奔绕回阵前,明教骑军也不追,本来就打算的是驱逐他们,这时正好休息一下马力。

这三个大队2600余骑所谓“追兵”覆没了,当太子观察明军射击甬道(当然远离射程以外)时,一名贵巴森
问道,贼军的这种暴雨箭袭必然无法持久,要不要再派人试探一下?这次总结教训稀疏队伍。
太子稍一沉吟,问:本失雅里,你的看法?
本失雅里:贼军的命中率可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些射杀的死马眼下已经是稍有挡道,
要左绕右弯绕过去,再射杀一些战马就成了小心翼翼十步一绕弯了, 跑马慢到了这种田地,
就情等着当箭靶子吧。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前面的内容

太子:可贼军骑军想打就打想走就走,等咱们进攻他步军时,指不定什么时候又杀了出来,各位有何看法?
巴森:要是派军从贼军大阵边上快马绕过去,他又是且战且退返回阵前了,再等咱们快马绕回来,我军的马力已衰,已成了疲兵,这么冲来冲去的咱们奉陪不起。
阿鲁台:能否先留一个万骑队堵住出口?主力缓行绕到阵后?
太子:阵后本来就有咱们一个万骑队,方才堵住阵后出口没有?非但没堵住,连这个万骑队都被撵到阵前来了。(叹了口气)算了,现下咱们还是设法进攻贼军步军吧,派出预备军监视贼军骑军也就是了。

    所谓“连续打两场战斗,各个击破”的总体预想注定是不能实现了。
皇太子终于不得不采取他最不愿意采用的作战样式:在明教骑军没有被逐走的状况下,
攻击明教步军,就算能攻破明教步军阵列,冲到明军阵后,还有明教骑军等着实施反击呢。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战斗

骑军猛攻当然不是~~接二连三地往步军的矛墙上硬撞,具体战法描述往后再具体化。

在元军猛攻了一阵子以后,明军的战阵被冲破!首先被突破的是明军后阵的阵列。
然而这并不是"只要被打了突破口,就一切都完了",明军战士们
迅速组成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空心圆阵,大则二百余人,小则不到百人.
矛兵戟兵在外,弓兵弩兵在内.当然措手之间没有那么精准的,也有矛
兵戟兵在局部小段被裹在圆阵里层的,也有极少数弓兵弩兵暴露在圆
阵外层的.还有一些零星人员,来不及组成圆阵,就结成抗骑兵小组,
其平时演练的"理想模式"为:大家立即在各自所属的“组长”带领
下,以“十二人”为单位,面对敌骑方向,前三名战士半蹲于地,将
长枪末端顶在地上,双手紧握,枪尖斜刺向一人高的前方;同一排两
名盾兵以盾掩护之,第二排三名士兵,则以站姿贴其后,双手紧握长枪
或长戟,未端夹在腋下,枪尖直刺前方约一人以阻止敌骑战马的冲撞.
而站在最后一排 的三名战士,则持弓放箭,负责射杀正前方及左右两
侧的人和马。 当然也有二十四人组阵的(两个子阵合成一个母阵) .
这样的“什二人组阵”,间距则数米至十来米不等,其规律就是没有规
律,使得己方将士在大阵被突破以后,不至于只有乖乖挨杀的份.然而实
际战斗不可能那么理想化,既然是大阵被突破,铁定是在被突破以前牺牲
了相当一部分将士(当然敌骑兵也一样有相当伤亡) .这就使得原本编
成"十二人组"的战士,有的"十二人组"预先阵亡了全部或一部弓弩兵,有
的"十二人组"预先阵亡了全部预先或一部矛戟兵有的"十二人组"预先阵
亡了全部或一部盾兵,就算侥幸没有发生阵亡,敌骑突破时把本组分割在
两侧,也不能飞过去组阵,除非是"双组母阵",否则"单组点阵"在实战中
鲜有不残缺的, 即便是残缺的"单组点阵" 也比乖乖挨杀强上千百倍!
不到措手不及万不得已,总是先组圆阵.

被冲开突破口以后, 明教步军战阵照打不误,有的拿戟[带尖头的戈]
往马腿上一划拉!
划出  一道大血口子,甚至划成重伤不能跑了!有的拿戟往马身上
一划拉!  甚至还有拿长矛往马身上划拉血口的,运气好一点的甚
至有长矛从 侧面刺入马身的,还有继续射箭的......手法五花八门!  
也有一些落单的,或者只有盾兵和弓兵在一起的“紧急组合”遭到了
屠杀,然而屠杀他们的元军骑兵几乎立刻受到了另外明军的弓箭报
复,甚至飞斧袭击!

冲过了明教步军战阵的元军日子也不好过,"打突破口"是靠了长时间
射箭射出来的缺口,
明教步军第二线阵列和第一线阵列净空80米,可是冲过第一个"突破口"
以后夹在这个净空之中,遭受两线明教步军特近距离"
火力夹击",就连半分钟的生命都维持不住,遑论长时间射箭射出缺
口了.只有冲击时分就控制马速不要过快,刚刚冲过突破口就立刻减速,
紧接着勒马停下,下马以步兵形式往回杀出刚才冲过的突破口,向后往回
杀是九死一生.可是向前却是生机全无。他们也只能九死一生的下马往回杀!

这是冲过第一个、第二个突破口必须支出的代价!
冲过了明教步军第一个、第二个突破口的一千五百骑兵,活着杀回来的
不足150名。突破口里的明教步军也阵亡了800名。这个阶段的伤亡比例是本失雅里预料之中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大圆小圆的临时组阵趁这喘息之机调整了阵内布置,盾牌兵靠向了外围,弓弩兵撤回到里圈,个“孤立点”的的残缺“点阵”,也趁机就近组合成“双组母阵”、“三组母阵”,反正是人数越多兵种越齐全,步兵反骑兵必须依赖于各兵种的紧密配合,被拆散了兵种配合~~就要遭殃,这是步兵的一大弱点。
元军又奔驰齐射了,这些个残缺“点阵”、“双组母阵”、“三组母阵”没有了盾墙的掩护,暴露元军的箭雨之下,只好纷纷卧倒躲避箭雨,大小圆阵与尚未被突破过的明军步军也纷纷向元军还击,然而圆阵这阵形不利于弓箭手的展开,只是在方阵庞大阵列被突破时,为了免于被敌骑冲击而万不得已的中策(下策是“点阵”、下下策是落单),相邻未被突破过的明军步军属于远距离斜向射击,收效不大。
这些个“双组母阵”、“三组母阵”在箭雨之下逐渐的凋零起来,
一个个战士倒在了他们为之奋战的热土。大大小小的圆阵也出现缺口,然而当面的元军并没有第二次冲击。这种“冲击还要放缓速度,冲过去以后还要遭受两面火力夹击,还要下马往回杀,刚才骑马冲进来,现在还要步行重新杀出去”,这种“打法”就伤亡比例而言,绝对是得不偿失。
本失雅里攻打的是明教步军后阵,本来就属于辅助攻击,他的战术意图是:在明教步军后阵打出几个通道,一旦皇太子在明教步军前阵大量突破军阵以后,冲过前阵突破口的大量元骑,有几个策马奔驰通过后阵的通道,不至于被迫一头撞在后阵的矛墙上。因为前后阵的净空只有80米,冲过前阵是无法停留的,只要停留或者横向奔驰必然遭到两侧明教步军的火力夹击,在80米的中央,距离两边都绝对不到30米(元骑队伍有宽度,不可能就一列纵队 ),这点距离百发70中,一射一个准儿,如果后阵不预留通道,横向奔驰没等奔驰百米就只能被射中,这就会陷于“要么当箭靶子迅速
死亡,要么被迫一头撞在后阵的矛墙上”两条死路的选择,为了大多数人避免遭受火力夹击,那只好少数人先遭受火力夹击,为了这个大局,少数人遭受局部牺牲是必要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敌人不是那么好打的,敌人更不会中计!

本  这时在每个突破口树立两面绿旗作为"位置信号",一面黄旗是大体攻击范围信
号,表示他攻击的是哪个万人队,一面绿旗是大体攻击范围信号,表示攻击的是哪几
个区段,两面绿旗是突破口"位置信号",表示这个位置已经被突破.
因为在两面阵列的"夹空"中横向行走遭到两面射箭夹击是危险的,横向行走得越远
就越危险.所以本 以旗帜为"位置信号"联络主力元军也对准这个大体攻击范围\大体
攻击范围\突破口位置去进攻\重点猛攻\具体突破前阵的相应区段,纵然不能十分"对
准"也能大致对应,至少"斜度"不至于过大,以尽量避免在明军两面阵列的"夹空"中横向行走.
主力元军开始加大攻击力度了,攻击重点正是对面各个树起两面绿旗的区段,无非是集中射击
这几个区段里的明军步军,往左右射偏的正好作为对两侧明军的牵制.双方各自损失了一些士兵以后,重点猛攻区段明军出现缺口(缺口~~指防御遭到,削弱的局部点,不是"一个人也没有").骑兵战损一些人只不过是兵员少了这些人,步军战损一些人还不止是兵员少了这些人,还有阵线出现缺口,局部区段兵种协调配合被破坏等等,所以只要骑军付出一些伤亡(换取步军也伤亡)总是可以打出几个突破口的.
然而步军并不是"只要被打出几个突破口就全部崩溃了,否则世界上就没有野战步兵了,反正骑军只要付出一定伤亡,总能打出几个突破口么.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1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敢死队为前锋,撞破了那几个缺口的防御,前阵明军阵线被突破!元军骑兵成楔形力图一挤而入扩大突破口,左右邻近明军矛兵戟兵飞速把矛头
调转方向改成斜向\横向,无论敌骑在正面在侧面,到什么时候也不能乖乖挨杀!
这就是普通战士的战术标准.
然而头一批两个大队的元朝骑兵的任务是冲开几个口子并最好扩大化,给后续梯队制造
杀人机会,前锋本身的主要任务却不是直接杀人(是间接杀人), 他们没有过多的故意
接触突破口处的明军战士,给敌人的直接伤害小,自身所受直接伤害也小,事物就这样一分
为二的.
由于明教后阵已经被本失雅里预先打开了几个通道口,挤入明军前阵突破口的元骑不再需要
往回原路再杀回来了,可以从后阵的通道口"一冲而过"了,这跟从后阵头一批冲入突破
口的前锋相比,生存状态有着天壤之别 ,头一批两个大队的元朝骑兵,很快就冲了过去,
当然其中极少数人中箭身亡是难免的.

前锋元骑冲过去以后,后续的几个大队元骑接踵而至.两军在突破口爆发了殊死战斗!
被冲开突破口以后,,元骑策马斜冲,专往有人处冲击,不放过每一个落单的明军
战士.战刀挥舞,血花飞溅,一个个明军战士被砍倒.甚至两人一组的明军战士
也遭到元骑的凶猛攻击,有的明军战士堪堪挡下了头一个袭击者,第二个元骑飞马而至,
刀光一闪人头飞落.然而,即使是那些毫无希望的明军战士,也不是伸着脖子乖乖挨杀!
也不是掉头就跑,掉头就跑是典型的伸着脖子乖乖挨杀,人能跑过马么!?
那些毫无希望的落单明军战士,举起手中的长矛\短矛\佩刀奋力抗击着,就是自己牺牲了
也要迟延敌人杀害自己的时间,给战友为自己报仇制造机会,刀光纵横\矛戟挥舞,一个接
一个的战士倒下,血沃中华!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1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些暂时没有遭到元骑战刀袭击的明军战士,就在元骑战刀砍击战友的那一霎那,飞掷出手中
的佩刀\标枪(由于使用标枪的机会甚少,善用标枪者也只背了一支标枪,多了嫌乎沉重),射出
手中的弓箭,挥舞着手中的长戟,有的拿戟[带尖头的戈] 奋力挥舞,拿戟往马身上猛挥猛划!一划拉一大片,把敌马划到啥部位就算啥部位。划出一道道大血口子,甚至划成重伤不能跑了!

  甚至还有拿长矛往马身上划拉血口的.甚至还有拿长矛砸击马腿的。
要是放凶手冲过去,后面的大群凶手一涌而入,就轮到杀害自己了,杀害战友的凶手死了倒下,
对后面一涌而入的大群凶手是个障碍物绊脚石,越是干掉眼前的凶手,自己的生命就越是安全,
给战友报仇也就是保卫自己!
元骑凶手在砍杀明军战士的一霎那,注意力都在被杀者身上,一心不可二用,这一霎那无暇顾
及反击者.元骑凶手在杀害明军战士的一霎那~也正是遭到明军另外战士反击的一霎那,杀人
者恒被人杀!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1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需要什么钩镰枪,长戟和短戟就是割马腿的制式兵器,早已在春秋战国时代就被实践证
明了的。

只要元骑战马一受伤元骑一摔落马,落马元兵根本没机会爬起来,立刻遭到明教步军战士的
弓箭\长枪\飞斧攻击,那些杀害过战友的凶手首先遭到报复,每个摔落马下的凶手至少被
击中两次到三次,急切之中谁也没时间“分派”“你杀这个元兵,我杀那个元兵”,重复
攻击在所难免。
有的元兵刚一“金钩倒挂”砍杀一个手中只有盾牌的明军辅助兵,自己的马腿同时也被长
戟割伤,辅助兵人头飞出跟凶手栽落马下是同一秒钟,辅助兵人头
落地跟凶手命丧当场是同一秒钟,以刀杀人者恒被人杀!
各种兵器撞击着飞舞着,惨烈的搏杀在展开!

这些元骑,刚刚冲过了相互搏杀地带还不到1秒半钟,立刻面临“滞缓骑
兵车阵”,当然一大半人马还是冲过去了(基数是冲过了相互搏杀地
带的活人,不算入刚才阵亡的 ),一少半人马就不走运了。
有的人马跳入了两车之间,马撞后车撞翻了,翻车仍然挡路,马不能前,
骑兵跳下马举刀就砍绳子,企图砍断绳子再推开车辆再上马往前冲,他
有这个时间么!?早就中了两箭甚至三、四箭身亡。有的人马就连前车
都没撞开,战马就已经失速,骑者跳下马,徒步跨越了头辆小车又要跨
越下一辆小车,对不起,没那个时间了!一支标枪贯入了后心,另外又
身中两箭,有的骑兵一头撞在前面死马上,撞了个人仰马翻,没等往起
爬立刻挨了一刀人头落地。有的骑兵一连撞翻和撞开了(没有拴绳的)
两辆小车,人不怕疼,可是战马护疼,战马没有那份“觉悟”,立刻改
狂奔为缓行,两发弩箭立时射杀了他!明军少量装备了“五矢连弩”,
射程短而射速快,此种场合不需要射程远,只需要发挥射速快。这种
“五矢连弩”是专门给落马的元兵“量身定做”的。有的元兵连前车
都没撞开,就立刻战马失速,骑者还力转马头想要拐弯从无车之处绕过
去,对不起,没时间了!飞来一把战刀贯入身体,要了他的命。
老实地说,这些被滞缓了速度而丧命的元骑都是方才杀人杀得最起劲的,
一心不可两用,等他刚杀完了人就没有对付车阵的反应时间了,这个节
骨眼,反应时间就是生命。这是一种“杀人者偿命”的车阵!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1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句话,这种小车的“障碍效应”是明军在事先试验过的。
坚固而沉重的大车理论上能干脆挡住战马,但是惟独缺少机动性与迅捷性,暂且不说能否
造得起那么多造价昂贵多大车。真正行军中没有那么多辅助兵去推动数量特多的沉重
大车,真正临阵时,敌骑军也不会慢吞吞地等着你推动、布置长达几里甚至十里的重车车阵.


即使是长弓军团的阻挡骑兵车也是“中等轻型车辆”,要是没有了迅捷性就什么都谈不上了。
运箭小车这玩意,一个人拉着就可嗖嗖飞跑,迅捷性特强,虽然“障碍性”远远
不如沉重大车,可是云铮提倡的是“布阵迅捷、层层削弱,多层阻滞、减缓敌速”的
理念,追求几里、十里长铜墙铁壁干脆挡住敌人根本就不现实!
要是没有了迅捷性就什么都谈不上了。
“层层削弱,多层阻滞、减缓敌速”就能给我军弓箭手、投枪、飞斧造成机会,不求挡住敌人(也不可能全线挡住),只要迫敌缓速就足够了!只要能抑制后续敌骑蜂拥猛入也就足够了!
“运箭小车”也就两尺来高,三尺来宽,相当坚固,重量不太大也不太小,
一个人就能拉着小车嗖嗖飞跑,就这破玩意用来挡骑兵?刚才元军前锋就都策马跳过去了或者绕过去了。
刚才是刚才,现在是现在,状态不同了 。
现在相当一部分元骑一心只顾着杀人,甚至对蹲在地上以兵器拦挡的明军散兵还
惦记着从什么方位下刀击破拦挡,什么“金钩倒挂”等马术动作都弄出来了,等他
们再骑回马背,对不起,距离小车只有十米或者不到十米了,高速跑马每秒可达10米,
这个距离只有1秒钟甚至0.7秒钟的反应时间,还没等反应过来就已经‘砰’地一下撞
到小车上了,刚才那些元军只图通过(没有只顾杀人),有好几秒钟的反应时间,当
然或跳或绕地冲过去了,和第二梯队有着本质不同。还有,刚才那些元军前锋队伍密度
不大,有足够活动空间至少绕过“双列小车区段”,然后驱马跳过“单列小车区段”,
两尺来高不难跳过,甚至绕到无小车区段跑过去。现在第二梯队是大堆人马一涌而上,
队伍比较“挤”,被其他骑兵暂时挡住“绕道必经途径”一秒钟,就没有下一秒钟机
会了!每秒10米那个速度根本停不下来,只能朝着正前方的“双列小车区段”冲过去,
就算你驱马跳过“第一列车段”,距“第一列车段”7米处立刻就是“第二列车段”。
战马刚跳过障碍车,立刻遇上第二辆障碍车,没有助跑的空间了!跳不过第二辆,
有些个别区段甚至是三列“运箭小车”,无论如何也跳不过去了,只能一头撞在车上。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1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运箭小车组阵在各种情况下的“阻滞效应”是明军数千骑兵平时仿真演习测试过的,用草人模拟敌方步兵散兵,不详细展开数千骑兵仿真演习测试过程,以免跑题。

“运箭小车”虽然也不算太重,可是相当数量的车前,有木桩钉在土中,木桩并不
算太粗,锤入土中两尺多深,一旦木桩就位,用绳索把“运箭小车”拴在木桩上面只
需三、五秒钟,操作十分简便、迅捷,本文不详细描述木桩、绳索、小车之上的铁
环铁钩的位置与构造。一摘钩~~小车又能推着走了。明军骑兵仿真演习甚至驱策无
人之马撞上被木桩、绳索拴住的真实运箭小车,小车只翻个一次,紧接着战马再次
撞到小车,小车不会撞解体,反而把战马撞得七荤八素,一时之间再也跑不快了,
甚至撞趴下停滞不前的也有。一句话,这种小车的“障碍效应”是明军在事先试验过的。

运箭小车本来就是按照兼用于“滞缓骑兵车”而研究制造的(一车多用),必要时还可用作挡箭。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1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运箭小车本来就是按照兼用于“滞缓骑兵车”而研究制造的(一车多用),必要时还可用作挡箭。
“滞缓骑兵车”这玩意,敌骑越是蜂拥猛入,队伍越密集(惯性越大)、
马速越快,冲击越猛烈,收效就越大。
敌人当然不是傻子,早已布置的“战场侦骑”在中级将官带领下
一直在密切观察突破口状况,用皇太子的话说“谁知道贼军阵后布置
了啥乱七八糟的玩意儿?咱们也不能没头没脑全军都一头撞上去呀”!
“战场侦骑”一见情况不对劲,立刻报告给带队将官,带队将官一看
再禀报给主官来不及了,立刻下令“鸣金”,在锣声中,后续主力总
算没有跟着一涌而入。然而已经一涌而入数千骑了,他们只有自求多福了。

太子听了禀报就纳闷了,如今是哪有突破口哪就有双层车阵,没有突破口
之处就没有双层车阵。贼军的车数非常有限。可是布设得这个准确劲,摆明了
是预先知道突破位置了。突破地段的信号是他与本失雅里约定的,本失雅里也不可能泄密呀,
要是贼军专门预先准确布设车阵,这仗就不用打了,非要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不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江湖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Sitemap| 金庸江湖网

金庸迷QQ群:48569383  |  站方邮箱: jinyong@jyjh.cn

Copyright © 2004-2014 www.jyjh.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GMT+8, 2024-5-2 15:04 , Processed in 0.032202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