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江湖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江湖
查看: 6139|回复: 9

[原创]小弦切切如私语——品金庸小说中的“转述”描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18 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弦切切如私语——品金庸小说中的“转述”描写

释名:转述描写,是间接描写中的一种,通过旁人的叙述来写人物的言动,用大白话说,就是故事里的人讲故事。

本文所要论及的,也就是金庸小说中“讲故事”的艺术,讲故事听起来幼稚,写起来可绝不简单,有主讲,有助讲,有听众,还有最最关键的故事中人。同一个故事,讲的时间,场合,气氛不同,讲者的身份,修养,目的不同,也全不一样,变化种种不一而足。

闲话少说,为了让诸位对转述描写有个直观的印象,先引一段精彩的例子:

乔峰道:“我和公冶乾告别之后,便赶路向无锡来,行到二更时分,忽听到有两个人站在一条小桥上大声争吵。其时天已全黑,居然还有人吵之不休,我觉得奇怪,上前一看,只见那条小桥是条独木桥,一端站着个黑衣汉子,另一端是个乡下人,肩头挑着一担大粪,原来是两人争道而行。那黑衣汉子叫乡下人退回去,说是他先到桥头。乡下人说他挑了粪担,没法退回,要黑衣汉子退回去。黑衣汉子道:‘咱们已从初更耗到二更,便再从二更耗到天明。我还是不让。’乡下人道:‘你不怕我的粪担臭,就这么耗着。’黑衣汉子道:‘你肩头压着粪担,只要不怕累,咱们就耗到底了。’“我见了这副情形,自是十分好笑,心想:‘这黑衣汉子的脾气当真古怪,退后几步,让他一让,也就是了,和这个挑粪担的乡下人这么面对面的干耗,有什么味道?听他二人的说话,显是已耗了一个更次。’我好奇心起,倒想瞧个结果出来,要知道最后是黑衣汉子怕臭投降呢,还是乡下人累得认输。我可不愿多闻臭气,在上风头远远站着。只听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说的都是江南土话,我也不大听得明白,总之是说自己道理直。那乡下人当真有股狠劲,将粪担从左肩换到右肩,又从右肩换到左肩,就是不肯退后一步。”我看了一会,渐渐惊异起来,发觉那黑衣汉子站在独木桥上,身形不动如山,竟是一位身负上乘武功之士。那挑粪的乡下人则不过是个常人,虽然生得结实壮健,却是半点武功也不会的。我越看越是奇怪,寻思:这黑衣汉子武功如此了得,只消伸出一个小指头,便将这乡下人连着粪担,一起推入了河中,可是他却全然不使武功。像这等高手,照理应当涵养甚好,就算不愿让了对方,那么轻轻一纵,从那乡下人头顶飞跃而过,却又何等容易?他偏偏要跟这乡下人怄气,真正好笑!......只听那黑衣汉子提高了嗓子大声说道:‘你再不让我,我可要骂人了!’乡下人道:‘骂人就骂人。你会骂人,我不会骂么?’他居然抢先出口,大骂起来。黑衣汉子便跟他对骂。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各种古里古怪的污言秽语都骂将出来。这些江南骂人的言语,我十句里也听不懂半句。堪堪骂了小半个时辰,那乡下人已累得筋疲力尽,黑衣汉子内力充沛,仍是神定气足。我见那乡下人身子摇晃,看来过不到一盏茶时分,便要摔入河了。突然之间,那乡下人将手伸入粪桶,抓起一把粪水,向黑衣汉子夹头夹脸掷了过去。黑衣人万料不到他竟会使泼,‘啊哟’一声,脸上口中已被他掷满粪水。我暗叫:‘糟糕,这乡下人自寻死路,却又怪得谁来?’眼见那黑衣汉子大怒之下,手掌一起,便往乡下人的头顶拍落。”这变故来得太快,我为了怕闻臭气,站在十数丈外,便想去救那乡下人,也已万万不及。不料那黑衣汉子一掌刚要击上那乡下人的天灵盖,突然间手掌停在半空,不再落下,哈哈一笑,说道:‘老兄,你跟我比耐心,到底是谁赢了?’那乡下人也真惫懒,明明是他输了,却不肯承认,说道:‘我挑了粪担,自然是你占了便宜。不信你挑粪担,我空身站着,且看谁输谁赢?’那黑衣汉子道:‘也说的是!’伸手从他肩头接过粪担,左臂伸直,手掌放在扁担中间,平平托住。那乡下人见他只手平托粪担,臂与肩齐,不由得呆了,只说:‘你……你……’黑衣汉子笑道:‘我就这么托着,不许换手,咱们对耗,是谁输了,谁就喝干了这一担大粪。’那乡下人见了他这等神功,如何再敢和他争闹,忙向后退,不料心慌意乱,踏了个空,便向河中掉了下去。黑衣汉子伸出右手,抓住了他衣领,右臂平举,这么左边托一担粪,右边抓一个人,哈哈大笑,说道:‘过瘾,过瘾!’身子一纵,轻轻落到对岸,将乡下人和粪担都放在地下,展开轻功,隐入桑林之中而去。”
——《天龙八部.杏子林中 商略平生意》

这段引文是一个转述描写的基本范例,写一人讲一人一时一事,暂且名之为点状结构吧。此段妙处在于,乔峰并不点破黑衣汉子的身份,先从这件小事中,让听者见他的本性,待到故事讲完揭晓迷底,一个古怪善良的风波恶形象就跃然纸上了。故事内容看似平易,其实构思精巧,深夜郊野无人处,见得风波恶并非沽名钓誉,有意为之;对头是个全无武功的乡农,见得他不是因为对手的武功身份而较劲;为争先过桥耗了一个多更次,见出他喜争闲气;口溅大粪而能止杀机,见出他本性良善。每一个细节都是在为写人张本,正因为此,乔峰才能用短短的一个小故事令丐帮众人折服,改变对风波恶的看法。这种截取一个精当的事例写人本性的点睛笔法,在我国的史传文学中很常见,如史记写陈涉,三国志写曹操等,都是用少年时的一件小事,勾勒出了这个人的基本气质。

点式的结构只是转述描写中的一种,一般比较短小精悍,而另一种模式则相对较长,在时间轴线上有所拓展,可能写的并不是一时一事,这种类型我们且叫他线式结构。线式结构在小说中被普遍运用,如《连城诀》里丁典讲述他和凌霜华的恋情,《笑傲江湖》里仪琳述说令狐冲救她脱离田伯光魔掌的前后始末(这段也是金庸小说中最长的转述描写)等等。在这里我给大家剖析一个线状结构的例子,《倚天屠龙记》里谢逊在冰火岛上给张无忌一家三口讲述他与成昆恩怨的往事(见七,八两回)。
与前不同,这里谢逊讲的不是一人一事,而且有了讲述者和听众的互动。例如讲到他强练七伤拳时:

(谢逊)说着站起身来,走到一株大树之旁,一声吆喝,宛似凭空打了个霹雳,猛响声中,一拳打在树干之上。
以他功力,这一拳若不将大树打得断为两截,也当拳头深陷树干,哪知他收回拳头时,那大树竟丝毫无损,连树皮也不破裂半点。殷素素心中难过:
“大哥在岛上一住九年,武功全然抛荒了。我从来不见他练功,原也难怪。”
  怕他伤心,还是大声喝彩。
  谢逊道:“五妹,你这声喝彩全不由衷,你只道我武功大不如前了,是不是?”殷素素道:“在这穷发极北的荒岛之上,来来去去四个亲人,还练甚么武功?”谢逊问道:“五弟,你瞧出了其中奥妙么?”张翠山道:“我见大哥这一拳去势十分刚猛,可是打在树上,连树叶也没一片晃动,这一点我甚是不解。便是无忌去打一拳,也会摇动树枝啊!”
  无忌叫道:“我会!”奔过去在大树上砰的一拳,果然树枝乱晃,月光照映出来的枝叶影子在地下颤动不已。
  张翠山夫妇见儿子这一拳颇为有力,心下甚喜,一齐瞧着谢逊,等他说明其中道理。
  谢逊道:“三天之后,树叶便会萎黄跌落,半个月后,大树全身枯槁。我这一拳已将大树的脉络从中震断了。”

试想,如果谢逊光凭嘴说七伤拳的妙处,不光张翠山殷素素摇头,读者又如何能信,因此他站起来演拳击树,那树却“丝毫无损”。三个听众中张翠山武功最高,会看出这一拳的奥妙;殷素素心思最细腻,会为了安慰谢逊佯装喝彩;张无忌少年心性,会站起来也打树一拳。如果没有这三个听众的不同反应,就不能衬托出这一拳的奇处,也吊不起读者的胃口,好比说相声要有人捧哏有人逗哏一样,有张翠山一家三口这么一捧,才能制造出波澜,而谢逊随后挥刀断树,众人一看,“只见树心中一条条通水的筋脉已大半震断,有的扭曲,有的粉碎,有的断为数截,有的若断若续,显然他这一拳之中,又包含着数般不同的劲力。张殷二人大是叹服。”叹服的就不仅是他二人,而且是诸位读者了。
这种互动性一直贯穿在讲述过程中,如谢逊说他连打空见十拳后,心底善良的无忌就劝他别再打下去了,他最后一拳假装自戕诱敌,邪教出身的殷素素便说妙计妙计。在这段描写中不光是写出了谢逊的执著复仇,空见的慈悲为怀,更用侧笔点出了张翠山,殷素素和张无忌的性格特点,一击两鸣法初露端倪。

点式和线式,在金庸小说的转述描写中占了绝大多数,但却不是最精华处,下面要品的是金庸小说中的三个特例。

矫矫金蛇

整部《碧血剑》,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人物,是金蛇郎君。
但是金蛇郎君从没有出过场,他的事迹,主要通过两个女人——他的两个情人来诉说。
是不是情人眼里出西施,才写得出夏雪宜那种神秘的美呢?

《碧血剑》里金蛇郎君夏雪宜是个幕后的主角,金庸为他设计了一种独特的双线式转述结构。
第一个讲述者是温仪,夏雪宜的暴戾和深情全自这个江南女子口中娓娓道来,夏雪宜本和温家有血海深仇,以极残忍的手段报复温家,誓言“杀温家五十人,污温家女子十人,不足此数,誓不为人。”可自从见到温仪以后,他却像变了个人,他掳走温仪,不但不加侵犯,而且为她煮东西吃,唱歌给她听,找来小动物陪她玩,他可以为她而生,为她而死,因此他征服了她的心。最后正是出于对温仪的信任,夏雪宜被石梁五老的阴谋所害,但他至死不悔。(第六回)
另一个故事则由何红药来说,在这个故事里,夏雪宜则显得骄傲而薄情,他因为复仇心切而来到苗疆,为取蛇毒受伤,被何红药救起,他利用了何的天真和深情,骗取了五毒教的三宝,还占有了她。而她却为了他被罚受万蛇咬啮,行乞三十年,由一个美丽的少女变成了丑陋的老乞婆。何红药并不恨他的薄情,而始终痴心的想与他重会,当听闻他爱的人是温仪后妒恨交迸,性情大变。(十七回)
这个双线式玩味起来颇有文章。金蛇郎君是个亦正亦邪的人物,如何写好呢?双线式的转述正好刻画他性格中正邪两面,美丽的温仪代表了他深情忠贞的一面,丑陋的何红药代表了他薄情险刻的一面,这个矛盾的人物就此丰满。金庸笔下第一个正邪之间的人物典型诞生,此后的杨逍,杨过等等,都带上了他的影子。人物不出场而身完气足,全赖这种双线转述。

五天四夜

一场惊天动地的比武
两位顶天立地的男儿
百年恩怨,一日讲述

《碧血剑》的双线转述虽然精彩,但并不足以使金庸入大家之列,真正精彩的转述描写,还要说说这部武侠中的“罗生门”——《雪山飞狐》。
雪山飞狐的故事结构十分奇特,陈墨评《雪山飞狐》,说它是有一日与百年两条线索的立体结构。
而关于胡苗范田百年恩怨故事的种种头绪都在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十五日这一天,辽东乌兰山玉笔峰上汇总,故事的高潮却是发生在二十七年前沧州小镇唐官屯的一场比武,主讲这场英雄比武的,是一个小人阎基。听上去很玄妙不是么?玄妙的还不止于此,《雪山飞狐》运用了大量的转述描写,由故事中的十多个人物都来讲故事,这就迥异于前篇的一人讲述式。因为是十多人讲,因此就有十多种角度,这故事讲来也就多姿多彩,且扑朔迷离。妙就妙在有时这些人讲同一件事,却又不尽相同,使读者在做事情来龙去脉拼图时,还需去伪存真。当读者分析出真相时,不但故事更加立体,而对于讲述者的性格也就更加印象深刻起来,这比之《倚天》的线式讲述有着更强的互动性,我们可以称之为网状结构。

  网的核心,是胡一刀和苗人凤的比武。(《雪山飞狐》四,五)
  刀与剑。
  豪放与沉稳。
  好汉与英雄。
对比鲜明而旗鼓相当的比武往往是最好看的,而《雪山飞狐》里这出武戏则有点怪,他不是由胡苗二人的崇拜者来讲述,讲故事的人恰恰是既恨胡一刀又恨苗人凤的小人阎基。为什么是阎基呢?好处有二:第一,春秋笔法,从敌人眼里看到的,往往是真实的,从阎基这种猥琐小人的眼中都能见出的崇高,才是真正的崇高;第二,俗眼近人,胡苗二人都是绝世武功,而阎基和读者一样,都是半个门外汉,以他的角度来看,其实等同于以读者的角度来看,作用和《笑傲江湖》开篇以林平之引读者入局类似。
雪山飞狐里人物形象的鲜明,又来自于作者用极精确的笔触直探矛盾深处,让每个人都显出鲜明的反差。这些反差由大俗人阎基看来觉得奇怪,而在读者看来却令人感慨颇深,可知反差处乃是作者用心,读者着眼处。如胡一刀夫妇的形象反差(在阎基看来是“貂蝉嫁给了张飞”);胡一刀外表猛恶却待平常人和善(在阎基看来是“那恶鬼拉着大伙儿喝酒,连打杂的、扫地的小厮,都教上了桌。”);写胡一刀勇敢却先写他在决斗前夜为心疼孩子而哭泣(阎基认为是:‘瞧他也是个响当当的汉子,大丈夫死就死了,事到临头,还哭些什么?怎地如此脓包?’)。在决斗未开始前已然荡气回肠。
决斗的过程更是跌宕起伏。
第一天,胡一刀和苗人凤交手,明明是生死相搏,可胡一刀不用宝刀,苗人凤折下了剑尖;田归农暗算胡一刀帮助苗人凤,反遭他逐出。
第一夜,胡一刀夜奔三百里,往返直隶沧州与山东武定,累毙五匹健马,使用当天学来的苗家剑法,割了苗人凤仇人——武林大豪商剑鸣的首级。
第二天,两人不分胜败,苗说胡气力差了,胡交给他商剑鸣的人头,苗把“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包袱裹在胡一刀独子的身上。
第二夜,范田二人命手下夜袭骚扰,胡夫人逐退众人。
第三天,苗人凤呵斥众人。
第三夜,二人联床夜话,切磋武学,纵论平生。
第四天,依然不分胜败。
第四夜,胡夫人瞧出苗武功破绽
第五天,两人互换刀剑比试,胡一刀中毒身死,胡夫人自刎殉情。

这场比武充满了意外与悬念,又充满了反差,朋友不再是是朋友,敌人不再是敌人,一切固有的身份在快意恩仇的热血中崩溃了,在故事里,胡苗和范田,人品高下判若云泥,在故事外,主讲的阎基和补充的苗若兰,平四同样蚩妍毕显。不得不赞叹金庸的笔力。在这种网状结构里,作者不致一辞,而人物的美丽与丑陋,卑劣与崇高,高尚与庸俗,全通过一个又一个角度的渲染,自然而然的呈现在读者面前。又由于讲述者都是“一知半解”的故事中人,而只有读者得窥全豹,因此需要读者在一堆破碎零落却又有迹可循的线索中寻觅答案,极大增强了读者的参与性,让这篇小说有了些侦探小说的味道。在时间线上,讲的故事横跨百年光阴,又互为因果,环环相扣;在空间线上,军刀铁盒联系起了四家恩仇,把所有的线索都集中到了这玉笔峰上的闯王宝藏。众人的一个又一个故事如拨云见日,把真相上蒙蔽的重重尘垢一一拂去,正因为选用了独特的网状转述视角,使得《雪山飞狐》的故事曲折好看,扣人心弦。单从结构而论,堪称金作中的上上之品。

风陵夜话

从叛逆少年到神雕大侠
超越武侠藩篱的经典桥段
金庸转述描写的集大成

《神雕侠侣》一书是我在“七上”之作里所颇为不喜欢的,而独独第三十三回的“风陵夜话”十分爱读,即便不阅前后文而直接提出这一回来单看,也觉兴味十足。

这一回笔墨有何许魔力?
先来看看“风陵夜话”在全文中的地位吧。这一回横在一个“十六年”后,自三十三回起,神雕分为了两个部分,而这段夜话恰是承上启下的总枢。甚至连夜话的发生地风陵渡,也是黄河南北往来的一个交通枢纽,天南海北的过客因黄河封冻聚集在了这里,风陵渡就成了一个汇集天下事的小小新闻中心,长夜难熬,大伙讲些奇闻轶事,这些富有传奇色彩的夜话,则正契合了转述描写的本原。
夜话的参与者主要有八人:
山西汉子、广东客人、小王将军、临安少年、宋五、中年妇人、郭芙、郭襄。
主要讲了四件事:
山西汉子讲襄阳围城、小王将军讲父亲屈死和杨过申冤存孤、宋五说杨过相救和夜审丁大全、中年妇人讲杨过救她表妹母女,又杀她父亲的事。
四事前前后后发生于天南海北的不同地方,而又都与神雕侠杨过有关,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展开的多个事件,从结构上来讲与以前所说的结构都不相同,是红线串珠式,很多小事由杨过的侠行串起,珠联璧合。
四件事又各自突出了不同侧面,襄阳围城粗看与杨过无关,而实际上正是为神雕侠的出场构筑一个舞台,当时民族矛盾激化,山河沦陷,人民颠沛,正是呼唤英雄来救人于倒悬的时代,所以写大侠自然要从天下说起;紧随其后的故事便是杨过四日四夜目不交睫的谋救忠良,诛灭奸佞,写他急国家之难,然而仅此一点大侠的形象仍不完满;最后写杨过救一对落难母女,写他急百姓之难,杀了中年妇人的姑丈,说他最恨负心薄幸之人、奴颜事敌之辈,点出杨过仍然那么激烈深情的性格。
杨过在神雕的第一部分里是一个偏执激烈的少年,而十六年后他成为了神雕大侠,这两种身份之间差异颇大,不容易写好。而风陵夜话一段恰恰举重若轻的完成了从少年杨过形象转为神雕侠形象的过渡。不仅如此,转述描写的各种特点,在这一回中基本都能找到,无论是讲者与听众的互动,还是时间与空间的离合,无论是心理到行动的刻画,还是历史真实与传奇浪漫的交融都在金庸老辣的笔触下融汇贯通在一回文章中了。更妙在这一回中人多没有名字(郭氏三人是故事到尾声才见其名),是陌生人讲陌生事,却能如此生动,传奇味重而武侠味浅,就使得“风陵夜话”得以跳出武侠小说的藩篱,即使拿来和其他通俗文学甚至经典名著相比也不遑多让,这个桥段也成为了金庸小说中最令人称道的段落之一。

说风陵夜话是金庸小说中转述描写的集大成之笔,当之无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3 0:52:32编辑过]
发表于 2007-5-18 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等待下文~
发表于 2007-5-18 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精彩的一段还米有写哪~~~

仪琳的转述..

[em03]
发表于 2007-5-18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金庸小说转述之精典莫过于《雪山飞狐》一书了,跌打医生阎基、苗若兰、平四、田青文、刘元鹤……各有不同的身份、修养与见识、心机,而却共同完成一件百年大案,何其壮哉!
 楼主| 发表于 2007-5-24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郁闷了,一个急差,把我淹留在杭州,挖下好大一个坑待填。
发表于 2007-6-3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庸用转述之法确实神乎其技,至少至今我还没有看到能与金庸在此方面可以相媲美,呵呵,当然,我看得小说并不怎么多。
 楼主| 发表于 2007-6-3 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差回来,终于把大坑填上了,唉一个帖子拖3周,龌龊。

发表于 2010-10-17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庸的“转述”手法的确相当娴熟 描人状物不着痕迹 这是写好第三人称小说不可或缺的手法
相比之下 同为大师的古龙动不动就跳出来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大书胸臆 这种写法实在让我读不惯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0-10-18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重看神雕都是从风陵夜话看起的…在我心里郭襄才是主角…楼主分析很到位啊…深入细致…
发表于 2014-2-15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LZ,看了你几篇贴子,对你的崇拜无以复加,深入浅出,精彩勾勒金庸笔法,太佩服了。我也很喜欢谢逊七伤拳那里的叙事方法。旧版设计为张无忌拍手叫好,猜出了谢逊奸计,三联版改成殷素素拍手叫好,猜出了谢逊奸计,叙事结构没有变,但是人物性格更统一了,张无忌不再兼有聪明心计,殷素素虽然“改邪归正”但是保持了聪明本色。可见,大师也要不断修改才能完善,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江湖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Sitemap| 金庸江湖网

金庸迷QQ群:48569383  |  站方邮箱: jinyong@jyjh.cn

Copyright © 2004-2014 www.jyjh.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GMT+8, 2024-5-8 13:53 , Processed in 0.034867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