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江湖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江湖
查看: 7422|回复: 16

[原创]北宋开国名将潘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7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潘美(925~991) ,字仲询,河北大名人。父亲潘璘,任军校之职,驻守常山。潘美年轻的时候长得英俊,在府中任典谒之职,(典谒就是接见宾客的小官吏),虽然年少,却有大志,常对朋友王密说:“汉代将终,凶臣肆虐,四海有改卜之兆。大丈夫不以此时立功名、取富贵,碌碌与万物共尽,可羞也。”(汉代指后汉刘知远),当周世宗柴荣为开封府尹时,潘美就依附在柴荣手下,与赵匡胤等人也交情甚厚,周世宗即位后,潘美出任供奉官,随后潘美在周世宗与北汉的高平之战中取得战功,其官职也迁西上阁门副使。后当任出监陕州军监军,改引进使。赵匡胤“陈桥兵变”时,潘美积极帮助,还由他诏喻天下改朝换代,赵匡胤当伤皇帝后,对潘美委以重任。

一,初露锋芒,招抚平叛

当时,赵匡胤初登大宝,而陕西军帅袁彦凶悍,信任群小,嗜杀黩货,且缮甲兵,虑其为变”,宋太祖随即派遣潘美为监军以图之。潘美“单骑往谕”,进入陕军营帐,向袁彦等人晓以大义,“天命既归,(尔等)宜修臣职”,袁彦被潘美打动,心悦诚服,跟随潘美入京朝拜赵匡胤,以示效忠。宋太祖大喜:“潘美不杀袁彦,能令来觐,成我志矣。” 建隆元年九月,李重进在扬州反叛(李重进是郭威的外甥),李重进打出“驱逐赵贼、恢复周室”的旗号,太祖亲自出征,命石守信为招讨使,潘美为行营都监,副将之职位。经过50天,叛乱平定,攻下扬州后,潘美被留为巡检,以任镇抚,授予秦州团练使之职。南汉军队进攻桂阳、江华,遭潘美反击后逃走。由于宋当时对蜀用兵,暂时无暇去讨伐南汉。南方少数民族地区自唐以来,“不时侵略,颇为民患。”潘美下大力气毁其巢穴,多所杀获,余加慰抚,夷落遂定。

二,南征北战,功不可没

开宝三年,宋军征南汉,潘美为行营诸军都部署、朗州团练使,尹崇珂为副将,道州刺使王继勋为行营兵马都监。当日宋军攻克富川,刘鋹遣将率兵万余来援,被潘美大败,宋军遂又攻克贺州。早在这之前,南汉皇帝刘鋹错杀了洸口守将邵廷埍,又削夺了西北招讨使潘崇彻的兵权,南汉已到了“兵不识旗鼓,人主不知存亡”的地步了。南汉政治腐败,经济衰弱,军事上已不堪一击。

当宋军攻打贺州时,有大臣向刘鋹进谏,要求重新启用潘崇彻,刘鋹大怒道:“何需崇彻?伍彦柔独无方略耶?”遂以伍彦柔率军援贺州,但潘美以伏兵击之,汉军大败,三万南汉军砍死了十之七八。贺州城破,伍彦柔被俘,斩首示城。潘美声言要攻打广州,刘鋹惧怕,他不得已重新启用潘崇彻,任命潘崇彻为内太师马步军都统,潘崇彻率将三万兵马带到了贺江与西江的交汇处的一条峡谷里安营扎寨,根本就是自保,不敢出击。看潘崇彻的阵势,不仅不像是去防堵宋军,倒像是在防堵刘鋹由广东逃往广西。气得刘鋹大怒之下,要发兵去讨伐潘崇彻,但被群臣劝阻。十月,宋军又攻下昭、桂、连三州,西江诸州以次降。潘美移南面都部署,进逼韶州。韶州是当时南汉的一个重镇。韶、雄、英三州作为一个战略整体与广州遥相呼应、互为犄角。如果韶州有失,那雄、英二州必难独存,而此三州若皆失,那宋军就可以长驱直入南扑广州了。南汉军都统李承渥率兵十万列阵莲花峰,还有象兵助阵;但潘美很快想出用强驽退敌的方法,待象阵冲到近前时,宋军朝着大象射出了数以万计的箭。大象中箭奔踢,骑兵皆落,宋军乘势对李承渥进行了反扑。南汉军早已被自己的大象反冲得七零八落,根本无法组织抵抗,南汉军大败,只有李承渥幸免。宋军随即攻克韶州,俘虏韶州刺史辛延渥,进谏大夫邹文远。韶州是南汉的北门,韶州有失,刘鋹惊恐万分,但他已无将可派,正在烦恼的时候,一个老宫女梁鸾真的向刘鋹推荐其养子郭崇岳出战,说郭崇岳饱读兵书,英勇善战,可以为皇上效力。刘鋹无奈,任命郭崇岳为招讨使和另一将军植廷晓率六万人马领兵出镇马径。郭崇岳是个不懂谋略,纸上谈兵的人,他只有祈祷老天保佑了。

开宝四年,正月,宋军攻占雄、英二州,潘崇彻投降。宋军至泷头,刘鋹派人请求谈判,要求缓兵,潘美不允,宋军进至马径,距广州120里。二月,刘鋹遣其弟刘保兴率兵参战,郭崇岳,植廷晓出击,宋军涉水作战,植廷晓战死郭崇岳退回。南汉军十五万依山谷之险坚壁以待,潘美就与诸将商议:“南汉军编竹木为栅,若以火攻,必定溃乱。然后我军以锐师夹击,就万无一失了。”遂派遣数千兵丁,每人持两支火炬,抄小道,埋伏在南汉军的栅栏前。夜间,万炬俱发,大风刮起,火势甚炽。潘美挥兵急击,南汉军大败,郭崇岳死于乱军之中,而后潘美率大军长驱至广州,斩敌数万计,擒获南汉皇帝刘鋹,送往京师。

开宝八年,宋军征南唐,宋太祖派遣潘美与刘遇等先率兵赴江陵。江南久无战事,李煜中了宋太祖的反间计错杀了老将林仁肇,老将死去,新将无经验,南唐军杜真和郑彦华的步军和水师先后被潘美杀得大败。曹彬破唐军于白鹭州,新林港,杀唐军统军使李雄;十月,宋太祖命潘美为升州道行营都监,与曹彬偕往,大军进达秦淮河。当时,宋军准备渡河的船楫还未准备好,潘美下令道:“我潘美受诏,率精兵数万人攻唐,期于必胜,岂能因此一衣带水的河流的阻挡而不能加快进攻?”遂身先士卒,涉水渡河,大军随之,南唐军大败。宋军在采石矶架设浮桥成功,唐军以战舰二十余鸣鼓攻来。潘美挥兵奋击,夺其战舰,擒其将郑宾等七人,又破其城南水砦。宋军乘胜占领了秣陵关后,潘美由南向北打,曹彬由西向东攻。两路宋军向金陵逼近。

当宋军都快打到金陵城下了,李煜竟全然不知。他一如既往地与小周后一起在宫内饮酒赋诗、鸣琴填词。事实上,南唐的神卫统军都指挥使皇甫继勋封锁了宋军入侵的消息,还将得知这一消息的人大半处死。直到有一天清晨,李煜亲自巡城,这才发觉情况有异:江面上陈列着数百艘大战船,船上飘扬着大“宋”旗帜。又接报告,说江宁南郊也发现赵宋战旗。李煜这才明白了:宋军已经打到家门口了。他立即处死了皇甫继勋,派徐铉到开封,与宋太祖罢兵言和。“朕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赵匡胤这掷地有声的回答,粉碎了李煜的迷梦。宋军逼近进金陵,而南唐军朱令贇的江南水陆十万兵马也陈于城下;朱令贇用火攻的方法去偷袭宋军。可明明刮的是西南风却变成了东北风,而且风力还特别强。反倒烧了南唐官兵自己,这时潘美率兵袭击,大败唐军。结果朱令贇被俘,这十五万南唐军被数万宋军杀得七零八落。

朱令贇惨败之后,李煜就再也没有什么援兵了。李煜既无援军,曹彬和潘美就放心大胆地率军将金陵团团地包围了起来。一连数月,居民樵采路断,兵又战败,但金陵的城防的太过坚固,曹彬屡次劝降,李煜反倒坚守如故,曹彬五奈,“率士晨夜攻城,百道俱进。”终于在十二月攻陷金陵。李煜和臣僚来得到军门请罪。金陵平,潘美功拜宣徽北院使。

当时的北汉依据太原,负隅顽抗,宋太祖先后两次征讨都没有灭掉北汉,宋太祖未能平定北汉就驾崩了。主要原因是:北汉有辽国的援助,宋太祖受制于先南后北的战略,始终无法下达决心攻占北汉,还有就是太原城固若金汤,铜墙铁壁,宋军伤亡很大。以至于宋太宗气恼地在攻陷太原后,毁其城改为镇。

宋太宗即位后,命将征太原,潘美为北路都招讨,判太原行府事。这一次征讨北汉取得成功,北汉名将杨业归降,太原城平定。班师回朝后,潘美被“留屯以捍北边,兼三交都部署。”在三交西北三百里,有一地名固军,是北边咽喉之地。潘美率兵秘密偷袭,遂占有此地。潘美又囤积粮食和军队守之,作为北部边境的屏障。潘美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曾大破辽兵,被封为代国公,后又改封忠武军节度,并封韩国公。

三,潘美与杨业的恩恩怨怨

宋太宗雍熙3年,辽军以十余万兵力大举入侵北宋,宋兵分东西两路迎击敌人。东路由名将曹彬统帅,西路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主、应路行营都部署杨业为副,又以西上阁门使、蔚州刺史王侁,军器库使、顺州团练使刘文裕为护军。与辽兵接战于朔州。诸军连拔云、应、寰、朔四州,师次桑乾河,当时曹彬的军队作战不利,诸路班师,潘美等归还代州。不久后,皇帝下诏迁四州之民去内地,令潘美等所部兵保护。当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又一次攻陷寰州。

潘美,杨业,王侁等人商议对策。
杨业道:“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朝廷止令取数州之民,但领兵出大石路,先遣人密告云、朔州守将,俟大军离代州日,令云州之众先出。我师次应州,契丹必来拒,即令朔州民出城,直入石碣谷。遣强弩千人列于谷口,以骑士援于中路,则三州之众,保万全矣。”
而护军王侁去拒绝了他的建议,说道:“领数万精兵而畏懦如此。但趋雁门北川中,鼓行而往。”
另一个护军刘文裕支持王侁。
杨业曰:“不可,此必败之势也。”
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
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业,太原降将,分当死。上不杀,宠以连帅,授之兵柄。非纵敌不击,盖伺其便,将立尺寸功以报国恩。今诸君责业以避敌,业当先死于敌。
杨业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
潘美便与王侁领兵列阵于谷口。自寅至巳,王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杨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宋史 杨业传》记载


首先明确的是王侁的监军既不是副职,也不是属官,它代表皇上对在外将帅行动进行监督和挟制。“美不能制”却也不难理解,当初潘美单枪匹马去陕西军帅袁彦监军的时候,就有杀主帅的权力,以至于后来的宋太祖说过:“潘美不杀袁彦,能令来觐,成我志矣。” 王侁拒绝杨业的建议而后又为了争功劳私自带兵离开谷口,无疑是负主要责任。但潘美就没有责任了吗?话也不是,因为作战方案是潘美,杨业,王侁,刘文裕这几个人商讨制定的。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王侁去拒绝了他的建议,刘文裕也赞成王侁。潘美作为一名富有军事经验的将领,两种方案谁好谁坏,他是一目了然的,却保持沉默不语,默许王侁的错误建议却又是为何?杨业哭泣对说:“此行必不利。”已经预知道自己凶多吉少,作为一名军事名将的潘美,难道不知杨业此去的凶险?王侁虽是监军,但军事部署的决定权却是在主帅潘美的手里。监军的确有参与军务的权力,如果监军要处理主帅,除非主帅是“有异志”。潘美的性格是一个耿直的人,他没理由对此建议保持沉默的。


再有,宋太宗在处理此事后是,“大将军潘美降三级,王侁除名、发配金州,刘文裕除名、发配登州”

在给潘美的昭中是:俾总援兵经涂非赊,精甲甚众,不能申明斥堠,谨设堤防,陷此生民,失吾骁将。据其显咎,合正刑书。”
给王、刘下的诏中说: “昨出师徒,俾其监护,固合明宣纪律,动协机宜。而乃堕挠军谋,窘辱将领,无公忠之节,有狠戾之愆。违众任情,彼前我却,失吾骁将,陷此生民。”

由此看来,潘美的确有过失,与王侁同有“失吾骁将,陷此生民”之责,只不过潘美是“不能申明斥堠,谨设堤防”较轻些,而王侁则是“堕挠军谋,窘辱将领,无公忠之节,有狠戾之愆。”罪更重些。另外潘美是与曹彬媲美的开国名将,战功更在杨业之上,且不负主要责任,对潘美的处理自然与王刘二人不同。

是什么原因让潘美在杨业的哭诉与王侁咄咄逼人之间保持了沉默?《宋史· 杨业》中有如此一段记载:“主将戍边者多忌之,有潜上谤书斥言其短,帝览之皆不问,封其奏以付业。”当时杨业驻守雁门关,任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而在杨业之上的主将是谁呢?很明显包括潘美在内。杨业是北汉名将,镇守边关,颇有战功,杨业是前锋,且破辽兵无数,辽国上下,皆视为大敌,对他特别重视,有了“杨无敌”的称号,但在宋军之中,这种功劳却是惹人嫉妒和不信任的,尤其是杨业还曾是北汉的人。不难看出王侁以“得非有他志乎”激怒杨业,杨业却无力反对。在杨业之死的问题上,潘美的确是有责任的,虽然并非主要责任。



四,历史上的忠臣,小说中的奸佞

潘美深得宋太祖信任,也是较少的没有被解酒释兵权的人,潘美在史书上是个为人耿直,脾气暴躁,不善钻营的人,其功劳也在杨业之上,明人黄道周编的《广名将传》收录的一百名将领中,潘美在北宋排第四,而杨业却没被入选,就是个证明。据一些野史笔记记载,潘美为人还是比较厚道的,如《随手杂录》、《默记》中记载,赵匡胤夺取皇位初入宫时,见一宫女抱着一个小孩,问之,宫女答道:“是世宗的幼子。”赵普等人说;“杀掉算了。” 潘美在旁不语,赵匡胤说:“即人之位,杀人之子,朕不忍为。”潘美于是向赵匡胤要求自己来收养这个孩子,把他抱回了自己家中,改姓潘,取名惟吉,赵匡胤后来也不问,潘美也不复言,这个孩子长大后也在朝为官。在《杨家将演义》中潘美被朔造成奸臣,名字不知何故被改成潘仁美。我想是因为杨业死后,被王侁等人为了推卸责任,诬蔑成了叛国贼有关,后来不得不平反;据说潘美也参与了对杨业的诽谤。

不管怎么说,《杨家将演义》的潘仁美的确是恶搞出来的。另外说一点,宋真宗的章怀皇后应为潘美之孙女,不是女儿,是长子潘惟熙之女。
发表于 2006-12-11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实上,出于小说、演艺的需要,很多历史人物被曲解,如:司马懿、曹操、杨广等。

还有近代的抗日战争中,很多为国捐躯的“国军将领”,也被埋入历史长卷中。

所幸的是,很多人并没有忘记他们,也给了他们应有的历史地位和评价。

这也是我们社会的进步。

发表于 2006-12-14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一直把他当作大奸臣,都是后来看了一部关于宋太祖的书才算是改变对他的看法

不过,让后人误会,他自己也要负很大责任,不是他的妒忌心,杨业也不会战死,不会兵败那么惨~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9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黑风观观主在2006-12-11 14:54:22的发言:

事实上,出于小说、演艺的需要,很多历史人物被曲解,如:司马懿、曹操、杨广等。

还有近代的抗日战争中,很多为国捐躯的“国军将领”,也被埋入历史长卷中。

所幸的是,很多人并没有忘记他们,也给了他们应有的历史地位和评价。

这也是我们社会的进步。

三国演义还没有太离谱,比之说唐,杨家将之类好多。

说唐的苏定方,杨家将的潘美,包青天的庞籍都是忠臣,结果都被恶搞。

发表于 2006-12-22 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恶搞、戏说、、、、

弄得乌烟瘴气,真是有些是非不分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1,在代州战线上,潘美是总指挥,如果是其他的主将妒忌杨业,根本无需上书皇帝,向潘美报告就行了。主将戍边者多忌之,有潜上谤书斥言其短’明显是指潘美。

2,章怀皇后应为长子潘惟熙之女。是我在潘氏宗亲网交流问得到的,家谱比宋史更值得信!


http://bbs.zggs.gov.cn/archiver/?tid-1349.html

Yu5001先生:
昨天发给你的帖子不知阅否。由于一时疏忽大意,有个问题我弄错了,非常抱歉,请谅解!按照《南皋老谱》(即《潘氏世谱源流简明表》)的序言,章怀皇后本是惟熙之女,而我却说成子潘美之女。特此予以纠正。因此,顺理成章,应以自己家谱为依据来对待这个问题。章怀皇后应为潘美之孙女,潘惟熙之女。

发表于 2007-1-20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1、“‘主将戍边者多忌之,有潜上谤书斥言其短’……很明显包括潘美在内”的说法没有历史依据。《宋史·杨业传》译文并不是这样说的。

2、潘美“历史上的忠臣,小说中的奸佞”说得符合历史事实。潘美确实“深得宋太祖信任,也是较少的没有被解酒释兵权的人,潘美在史书上是个为人耿直,脾气暴躁,不善钻营的人,其功劳也在杨业之上”。

3、“宋真宗的章怀皇后应为潘美之孙女”这一说法有误。虽《宋史·潘美》是这样说的,但查《宋史·真宗潘皇后传》和《宋史》其他相关列传,很清楚记载真宗潘皇后是潘美之女。

发表于 2007-1-20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真宗潘皇后是潘美之女的记载,除《宋史》外,《宋会要》也记载有。

经论证真宗潘皇后确是潘美之女。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潘氏宗亲网,潘富云先生的文章里证实章怀皇后应为长子潘惟熙之女

http://pans.cn/Info/03/063916285910135_3.htm

“《宋史》怎么会有差错呢?”我认为的确是不应有差错的!可事实上《宋史》还真的存在有疑问的地方,比如:据《宋史》列传第一 后妃上 说:“真宗章怀潘皇后,大名人,忠武军节度美第八女。”可是《宋史》列传第十七中记的是:“惟熙女,即章怀皇后也。”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实际上,章怀皇后据族谱记载是惟熙的女儿,并非美公第八女。《宋史》上还记有“后美(公)追封郑王,(也)是由章怀故”,这句话也是有问题的。因为美公是咸平二年八月就追封郑王了,但章怀皇后是庆历中才正式定名的,这里面有一个时间差。还有人认为潘美当太师是因为他是“国丈”,这也是误解,潘美是检校太师,是正一品统兵的官职。

发表于 2007-1-21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一员大将,却没有相应的气度,实在是个天大的笑话~

为了义气之争居然置国家利益于不顾,说实话他的危害比电视上那个只能在朝廷发发牢骚的小老头更大,因为历史上的他手握重兵,直接关乎国家安危~

发表于 2007-2-15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被恶搞后却被人们接受,我想总有它的道理吧?
发表于 2007-2-21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柴荣   就不会喜欢赵匡胤   也就不喜欢帮赵兵变的潘美了
发表于 2010-3-10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又翻老帖了。。
开始对此人印象也不好,被忽悠了。。
看来野史还是信不得的
发表于 2010-3-11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潘美是潘仁美么?
发表于 2011-7-8 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楊家將確實將潘美害得不輕 不過在楊業事件上他自己也有不小的責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江湖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Sitemap| 金庸江湖网

金庸迷QQ群:48569383  |  站方邮箱: jinyong@jyjh.cn

Copyright © 2004-2014 www.jyjh.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GMT+8, 2024-5-2 22:26 , Processed in 0.038276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