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玉 发表于 2006-10-28 11:09

[原创]金刚经品读《全文跟进》

<DIV>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DIV>
<DIV> </DIV>
<DIV>如是我闻</DIV>
<DIV><BR>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DIV>
<DIV> </DIV>
<DIV>译文解析:</DIV>
<DIV><BR>这部经文是我从佛祖那听来的<BR>当时,佛祖在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和一千二百五十个德道高深的大比丘在一起。若到了世尊吃饭的时候,他就身着法衣,手持乞食用的体孟,进入舍卫大城按顺序依次挨站乞讨食物,然后带着斋饭回到园里,用完斋饭,收拾好衣钵,用清水洗净双足,又铺好座垫结跏而坐。</DIV>
<DIV> </DIV>
<DIV>个人理解:</DIV>
<DIV><BR>这一段主要是说明本部经文的来历。及讲经的地点。从介绍佛祖乞食这一段来看,清足亦可比静心。对待佛法也要诚心。<BR></DIV>
<DIV>第二品 善现启请分<BR><BR>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BR><BR>个人理解:<BR>此段就开始讲经了。大概的内容是:<BR>须菩提发问,问佛祖道:稀世难得的世尊啊,我佛如来善于护念、付嘱众菩萨,让他们好好的守护住自己的心念。如果有善男信女发愿修无上正等正觉之心,那么他们怎样才能守护心念,怎样才能降服、克制无明的妄心呢?<BR>佛祖说:善哉善哉,须菩提,正像你所说,我佛如来善于护念、付嘱众菩萨,你今仔细听来,我当为你解说,若有善男信女发愿修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应该怎样怎样才能守护心念,怎样才能降服、克制无明的妄心。<BR>须菩提说:我们很愿意也很高兴听您的解说。<BR>“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这段动作描写是表示须菩提对佛的尊敬之意。</DIV>
<DIV>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BR><BR>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若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磐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BR><BR>个人理解:<BR>佛对须菩提说:各位大德性的菩萨啊,若是这样降伏自心:所有一切众生,不管是卵生、胎生、湿生、化生,不管是欲识色界还是无色界中的,不管是有情识,还是无情识的,我都令他们入无余涅磐以得灭度。若真是这样灭度众生,实际上确实没有一众生得灭度的。<BR>须菩提问:“这是什么原因呢”<BR>佛说:“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着相了,就不是菩萨了。”<BR>这里说的是一种错误的度人之法。无余涅磐意为解脱,是佛教徒修行达到的一种境界。指生死因果已尽,可以不再受生于世间三界者。<BR></DIV>
<DIV> </DIV>

如玉 发表于 2006-10-28 11:10

<P>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BR><BR>“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色、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提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如所教住。”<BR><BR>个人理解:<BR>佛接着上品说:“另一方面,菩萨修行佛法应该无所执着。所谓的不住相布施,不执着于声、色、味、触、法。菩萨布施的时候应该这样,不住于相。”<BR>须菩提:“为什么呢”<BR>佛:“若菩萨不住于相去布施的话,他所修得的福德才是无穷大,不可思量的。须菩提,你说说,东方的虚空,是可以测量的吗?”<BR>须菩提:“不可以,世尊”<BR>佛“须菩提,南西北各各方位,四维上下,左右的虚空是可以测量的吗?”<BR>须菩提:“不可以,世尊”<BR>佛:“须菩提,若是菩萨也能不住相布施,他所得到的福德也像这样不可思量,须菩提,众菩萨当如我所说的这样去做”<BR>这一段主要强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打个比方就是,你若是要帮助别人,不要为了某些利益才去帮,应心底发善念,不求回报的去帮人。</P>
<P>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BR><BR>“须菩提,于意云何?可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BR><BR>个人理解:<BR>佛:“须菩提,你说说看,可以凭借如来的身体外表来认识如来的真实体性吗?”<BR>须菩提:“不可了,世尊。不可以凭借如来的身体外表来认识如来的真实体性”<BR>佛:“这是为什么呢”<BR>须菩提:“因为如来所说的身相,并不是真实的身体外表”<BR>佛:“须菩提,凡是所有的一切相都是虚妄不实的,都是假相,如果能看到各种身相并不是真实的相状,那你就是见到了如来的真实相状了。”<BR>这个自已领悟,名为不以表象见真彰。</P>
<P>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BR><BR>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佛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咱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BR>“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BR>“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BR>“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当舍,何况非法。”<BR>个人理解:<BR>须菩提:“世尊,会有某众生听了您说的这些经文章句后能够产生真正的信念吗?”<BR>佛:“不要这样说,在我灭寂五百年后,将会有修持净戒、修集福德的人,对于这些章句,产生坚定不移的信心,把它奉为无上的真理。当知这些人不只是从一佛二佛处种下的善根,而是从千万个佛处种了一切善根。他们听说这些经文章句后,将会在一念之间产生清净信心。须菩提,如来对于这些,是完全知道的。知道众生得了不可思量的福德。”<BR>须菩提:“这是什么原因”<BR>佛:“是因为这些众生不在执着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没有佛法的形相,也没有无佛法的形相。没有任何的执着形相了。”<BR>须菩提:“这是什么原因”<BR>佛:“因为这些众生若是心中有了形相,就是执着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若是心中有了佛法的形相,就是执着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了”<BR>须菩提:“这又是什么原因”<BR>佛:“若是心中有了没有佛法的形相,也是执着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我们既不应该执迷于佛法的形相,也不要执迷了没有佛法的形相。也是这个原因,如来佛才经常说,你们诸位比丘,我所说的法,都好比为渡河而备的森筏,只是工具不是目的,到岸之后就应该舍弃了。如来佛所说的佛法沿且如此,不能够取相执着,更何况对非佛法呢。”<BR>这一段关键在于法如筏喻之说。不是不学法,而是学而不执。<BR></P>

如玉 发表于 2006-10-28 11:10

第七品 无得无说分<BR>“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无解佛所说义,无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BR><BR>个人理解:<BR>佛说:“须菩提,你说说看,如来修得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么?如来说了什么佛法吗?”<BR>须菩提:“依据我对佛所说法的理解,并没有什么至高无上的佛法,也不存在固定的佛法可讲。”<BR>佛:“为什么这样说?”<BR>须菩提:“如来佛所说的佛法,既不可以取相执着,又不可以用言辞来表达,既不是法,又不能说不是法。”<BR>佛:“这又是为什么呢?”<BR>须菩提:“因为一切圣贤都在深入地了解无为法无生无灭、清净平等之后,才从世俗的角度来谈差别的。以各人的根基利纯学识深浅来理解这不同的差别的”<BR>这段主讲花入人眼,法无定性。不是一成不变的。

南宫玉 发表于 2009-4-4 14:33

以前自己沉了,现在自己再提起来,等有空再跟进ds1775465359 ds1775465359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金刚经品读《全文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