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可 发表于 2011-4-30 04:33

金书收藏的动机与意义

最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收藏金书的意义到底何在呢?

我的浅见,书籍的价值不外如下
(1)文本的载体
(2)阅读的功能
(3)有升值空间的收藏品
当然有人会说,还有装点书房的功效,或者炫耀乃至自我满足的功能。不过这些自然不是书籍的主要功能,要不然还可以点着了照明取暖,抡起来拍苍蝇,那就无穷无尽了。

先挑容易的说,金书的升值空间,恐怕不是没有。不过书籍体积庞大,保存困难,如果再考虑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等等诸多因素,那么除非有文物价值,那种大批量印刷的书籍并非是上好的投资收藏品。

那么从文本而言呢?金庸作品,主要三个版本,一所谓“刊本”,就是报刊连载的旧版,二是修订本,三是新修本,自然不用我多言的。旧版和修订版,网络上都有完整的文本,修订版更是有三联和明河的两个版本(我所见到的)。新修的似乎不全。仅仅从文本获得的角度,似乎买一套新修本就可以了。又有人说,即使从文本而言,明河修订的平装与台湾大陆的本子是有出入的。从我手上的资料上,确实如此,但是差别极为细微。而这样细微的差别,是否真的伤害到文本的价值,是否值得付出几千块的代价呢?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大可探讨,不是吗?如果真如方家所言,明河金庸是时时修改,各版都不尽相同,那么为了求全,是否每一版都买一套呢?

再说阅读的功能,自然港台版的有彩图,对阅读的快感有一点提升,而那样的一点点附加值,是不是也值得那么几千块(如果已有大陆版)?很多人还是偏好实体书。即使那样,也是一套足矣。而如果有人立志于金庸版本学的研究,则似乎电子版更易于检索比较。还有人计较于插图的细节,这些其实是阅读的枝节,无伤大雅。

说了那么多,倘若有人问我,金庸的作品集,各版拥有一套,你不觉得幸福吗?当然幸福,不过这种幸福其实偏于原始,大多和心理创伤(微创)有关。很多出生贫寒之人,看着拥有的黄金就觉得高兴,虽然不进入流通没有价值。从小受饥挨饿的,长大了看到满仓白米,也很欢喜,吃得完吃不完倒在其次。像我这一代,小时候无作品集可看,长大了看到满橱满架,精装平装的金庸,大感快慰,虽然未必本本去看了。这些都是不安全感得到补偿的幸福。而阅读的快感本身,反而被忽略了。我们对金庸小说的爱,和对书本载体的爱混淆了。这就是所谓书纸障吧?

[ 本帖最后由 法可 于 2011-4-30 05:21 编辑 ]

贵广十标段 发表于 2015-1-31 12:59

赞同楼上的一些朋友所说,钱挣了就是花的,自己觉得花的快乐,那当然就是值得的!

法可 发表于 2011-4-30 05:22

敏感字
大家猜猜看

gulong 发表于 2011-4-30 05:47

写得好,不得不顶下。

江滨 发表于 2011-4-30 08:27

"像我这一代,小时候无作品集可看,长大了看到满橱满架,精装平装的金庸,大感快慰,虽然未必本本去看了。这些都是不安全感得到补偿的幸福。而阅读的快感本身,反而被忽略了。"
对楼主这句话,感受颇深。
但是我觉得拥有的这些幸福感是很值得的。

东篱书斋 发表于 2011-4-30 09:47

金书收藏的动机与意义
就是那种炫耀乃至自我满足的幸福感,呵呵!

往来风 发表于 2011-4-30 11:16

那时连一本小说都是难得的,可以秉烛夜读

江湖 发表于 2011-4-30 14:48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江湖 发表于 2011-4-30 14:55

原帖由 法可 于 2011-4-30 04:33 发表 http://www.jyjh.net.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再说阅读的功能,自然港台版的有彩图,对阅读的快感有一点提升,而那样的一点点附加值,是不是也值得那么几千块(如果已有大陆版)?
有几千块也只不过是有钱的快感。
钱是什么?不花就是废纸。
只要花,你认为值就值。

江湖 发表于 2011-4-30 14:57

至于电子版,目前还停留在错误百出的阶段。
而且,相当的人是受不了在电子媒介前读电子版的。

法可 发表于 2011-4-30 15:58


有几千块也只不过是有钱的快感。
钱是什么?不花就是废纸。
只要花,你认为值就值。

这句话真能说的这么理直气壮吗?对大部分人来说,钱都是辛苦挣来的,且不论薪水的高低。
当然对那些不把这样的钱放在眼里的人,那么自然是请便请便了。

江湖 发表于 2011-4-30 17:09

钱当然是辛苦挣来的。
但辛苦挣来的钱要问其用处,除了必要的养老、治病,用您的话说,就是满足各种快感的。
不用来满足这种快感,也会用来满足其他快感。
不是吗?
您那几千挣来干什么?无非是存起来、投资或者买各种东西,满足各种快感。
所以我觉得无需用您的此快感嘲笑彼快感。
本来就是自便的事,您非要分析这么多,还“大多和心理创伤(微创)有关”、“小时候无作品集可看”、“书纸障”……照这么分析,您又如何逃得出“和心理创伤(微创)有关”、“小时候无钱可花”、“钱障”?

江湖 发表于 2011-4-30 17:14

用辛苦挣来的可支配的钱干自己喜欢的事,满足自己的需求,使自己身心愉悦,是钱的正途。

法可 发表于 2011-4-30 17:59

原帖由 江湖 于 2011-4-30 17:09 发表 http://www.jyjh.net.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钱当然是辛苦挣来的。
但辛苦挣来的钱要问其用处,除了必要的养老、治病,用您的话说,就是满足各种快感的。
不用来满足这种快感,也会用来满足其他快感。
不是吗?
您那几千挣来干什么?无非是存起来、投资或者 ...

我写这个帖子并不是要嘲笑谁,教育谁,而是对我自己的一个反思。但如果能够引起大家的一点思考探讨,那自然也是好事。我从小学开始读金庸的书,买金庸的书,花掉的钱和时间不知凡几。由于旅居海外,从港台大陆邮购的作品集,其邮资就和书价相等。你如果留神我前面的帖子,你会发现我前两天还在找新的版本买。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反思呢?一个是论坛里朋友的建议。另一个,那天我下明河精装的订单时,回头一望书橱,真是慢橱满架,蔚为大观。于是仔细回想我一生中读金庸印象最深的三次快感,一次是初读,小学的时候,当然没有读全。第二次是三联94年的全集,原书被借来借去,早已零落。第三次是去年出差,晚上在酒店无事可做,把ipad里的电子版又通读了一遍。居然没有一次是从我的收藏中获得的。书柜上的收藏,虽然娱人耳目,心里欢喜,很多书其实都没有通读过,很多书页其实都没有翻到过。也就是说,金书收藏,并不是以书籍本身的自然功能--内容来愉悦我。假如有人恶作剧,把其中几本的书页换成空白,我不知道的情况下,看着这些收藏,心里也是一样的欢喜。为什么呢?于是就有了这个帖子。

“花钱你认为值就值”这句话听起来理直气壮,其实大可商榷。第一个是,现在觉得值的将来未必值,这是纵向看。第二个是,你自己觉得值的家人未必觉得值,这是横向看。有钱买书自然是好事,几千块钱当然不会把人买穷了。可是世上好书太多,总也买不完,看不完。为了几个插图,几张彩页,几个错字,就再买一套(我自己就是这样),爽是爽了,未必理智。我的一点反思而已,切莫对号入座。

[ 本帖最后由 法可 于 2011-4-30 18:26 编辑 ]

试问何成愁 发表于 2011-4-30 19:01

回复 13# 的帖子

一本你喜欢的书日夜捧到手里读完的快感 放在书架里 与 你未读过甚至从没翻过收藏在书架上 ; 那种你对它的感情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支持你,我QQ183114277,怎么联络您。

无聊啊 发表于 2011-4-30 19:36

回复 楼主 的帖子

楼主文章写得很不错。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金书收藏的动机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