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江湖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江湖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shaolinpai

较长帖。大道西游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9-2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禅宗所说真正的开悟。

禅宗常说解悟和证悟,简而言之,解悟者,由思维而明了自心本性,证悟者,超越思维名相、实证自心本性,只有证悟才是真正的开悟。憨山大师曰:若依佛祖言教明心者,解悟也,多落知见,于一切境缘多不得力,以心境角立,不得混融,触途成滞,多作障碍,此名相似般若,非真参也。真参者,乃顿歇一切妄念、知见,彻了自心,亲证菩提,亲见佛性,是为真实参悟。孙悟空由菩提祖师指示修行法要,“切切记了口诀”,只是悟彻菩提之理,乃为解悟,并非明心见性的证悟、真实开悟,故遇到境缘很容易迷失本性甚至入魔,孙悟空正是如此:离开祖师之后,“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一直到大闹天宫、与佛祖打赌被压于五行山下,只是相似般若,正所谓“于一切境缘多不得力,以心境角立,不得混融,触途成滞,多作障碍”是也,根本不是真正的见性,只有经过取经路八十一难的磨练,去掉所有的魔障之后,才算真实证悟,所以最后成就斗战胜佛。

但是,成就斗战胜佛,就佛学修行来说,仅仅是刚开始,这就是第二个问题了:孙悟空成的是什么佛?孙悟空成的是大乘权教或始教的最高果位——化身佛,因为孙悟空只是在一个小世界中克服重重磨难,圆满六度万行后证得佛果,还远远不是超越一个小世界、小千世界、中千世界直至证得大千世界之不可思议妙用的大乘终教之最高果位——报身佛,更远远不是证得无量大千世界、世界海乃至一真法界不可思议妙用的圆教之最高果位——法身佛。化身佛初证佛性,只是刚入佛界,按华严圆教或天台圆教,其上还有四十一个层次才能修成最圆满、至高无上的妙觉佛位,因此觉悟大道、开悟本性之后还需遍修万行,只有万行圆极,方为成就圆满极果,禅宗所谓开悟之后还大有事在是也,开悟仅仅相当于万里长征只走了第一步而已。孙悟空最后成佛之时只是天台宗所说的“素法身”,只是刚找到自己的本性,但此佛性还没有完全、圆满开显,无量妙用仍然藏而未显,无有功德庄严也,故禅师开悟之后还要常养保任,还要处处磨练、念念开发此佛性也,念念不离、念念锤炼,直至颠扑不破、绝对自主、永不迷失、无上圆满为止。依次破十二品无明,成就报身佛,全部破四十二品无明,穷尽法源底,究尽大道实相,是为妙觉、圆觉、究竟觉、无上正等正觉,成就法身佛,于是乎,修行路彻底完成——不是结束,而是完满成就、永恒保持、金刚不坏、常乐我净。

如按道门修行境界,先历初级的仙品九重,次经中级的真品九重,后成就高级的圣品九重,进一步超越圣品,所谓超凡越圣,乃可永脱轮回,历劫不灭,以大道为体,所谓天地有坏,我身不坏,无量金光,遍透宇宙,其聚则有,其散则无,究竟则完全穷尽大道一切实相、具足无量功德妙用,就成就元始天尊级别的最上乘、最圆满的无极大道、无上大道、无为大道,此方为道家修行的最高成就,此相当于佛门的无上大涅槃、诸佛如来法界。
 楼主| 发表于 2015-9-2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师者父母心:

从《西游记》可以看到各位圣人教化众生的良苦用心。《西游记》中的各位师父、大神都是大智慧、大慈悲等持的高手,例子太多,随便举几个看看。

孙悟空被二郎神捉住之后,刀砍斧剁雷劈皆不管用,此时,太上老君提出,因孙悟空将偷吃的金丹用三昧真火锻成了一块,急切难伤,所以最好交给他,把孙悟空放入八卦炉中炼化,以便回收。这个理由绝对正当,谁也没话说。结果,他老人家炼孙悟空之前,孙悟空吃下去的金丹生熟不等,这时的孙悟空最多只是金丹的杂货铺而已,等太上老君把孙悟空弄进八卦炉中之后,在八卦炉这件超级法宝强大气场的加持之下,孙悟空体内所有的金丹都火候纯熟,且浑然一体,也就是说,太上老君费了一片苦心,终于把孙悟空炼成了一个超级混元大金丹!这个忙帮的,神不知鬼不觉,果然是“善行,无辙迹”啊。

菩提祖师一见面,就给石猴起名曰孙悟空,真乃慧眼也,因为祖师一眼即看出孙悟空心性修持的功夫不够,有点管不住自己,虽然起点很高,已经站在“空”的基础上,但未来很可能陷入但空、顽空的泥沼,起此名是为了提醒孙悟空,要对空性具有正见,空不是任性胡来,不守规矩,而是中道智慧,不离真实。

这一点,玉皇大帝也看得很清楚,所以孙悟空第一次上天,就封其为弼马温,因孙悟空是心猿,心猿意马,最是难以调伏,玉皇大帝显然看出孙悟空心性修持的功夫还不够坚固,官封弼马温和菩提祖师起名孙悟空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为了提醒孙悟空注意调习好心、意,故曰“官封弼马是知音”。

而佛祖在孙悟空闹得最乱的时候出现,并适时做出惩罚,则是在孙悟空修行出现偏差后及时采取的纠正措施,且在五行山上镇之以六字大明咒以加持之,此乃为孙悟空灭罪、消业,并提高其境界,可谓用心良苦。

而且佛祖、道祖、玉皇大帝等经常设计考核师徒几人的修行进境如何,如四圣试禅心,是为了考验师徒几人抵抗美色的能力,而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是观音菩萨求太上老君派自己的小童子化现的,当然这背后肯定是佛祖的旨意。

总之,遍观整部《西游记》,道祖、佛祖、玉皇大帝等,从孙悟空一出世就不谋而合,且配合极为默契,彼此心照不宣,但他们的目的完全一样,那就是,甭管用什么办法,或唱黑脸,或唱红脸,或正面引导,或反面激励,连哄带吓,反正得想方设法、千方百计,一直把孙悟空培养成佛,让他成就大道为止。
 楼主| 发表于 2015-9-2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两块最伟大的石头、两部最高妙的小说——《西游记》与《红楼梦》,就是一个一体两面的阴阳镜,以两块石头为喻,揭示了佛道的真谛、解脱的真理。
 楼主| 发表于 2015-9-2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孙悟空和贾宝玉都是一块通灵宝玉,只不过孙悟空是形神合一,而贾宝玉是形神分而为二(但本性仍为一),贾宝玉即通灵宝玉之形,通灵宝玉乃贾宝玉之神,即贾母所说,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命根子”。《西游记》一开篇讲石猴的来历:“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红楼梦》第八回咏通灵宝玉的诗“失却幽灵真境界,幻来新就臭皮囊”,“真境界”即作为真实本性的通灵宝玉,“臭皮囊”乃其幻化成的凡人贾宝玉的肉身。通灵宝玉就是贾宝玉的本性,故通灵宝玉一丢失,宝玉即失却主宰,魂不守舍,须经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点化觉悟并携带回归方完成形神合一。通灵宝玉和贾宝玉都是由两位大师带入红尘,最后又是他们将两者送回其来处,且合而为一,经历劫难之后原始反终,还其形神一体的本来面目,故最后一回甄士隐说了一句极其高妙的话:“宝玉,即宝玉也”,这可不是同语反复,而是指贾宝玉即通灵宝玉,通灵宝玉即贾宝玉,性相一如,形神不二也。
 楼主| 发表于 2015-9-2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孙悟空和贾宝玉这两块通灵的石头,都是隐喻一切众生幻化身之中本来具足圆满本性,即一切众生皆具佛性,故皆可觉悟、修行成佛成道,不觉悟、不修行,我们都是石头,觉悟了、修行了,我们就可以超越红尘、成佛成道,也就是《西游记》石猴将石字隐去称美猴王之时的那句话“历代人人皆属此,称王称圣任纵横”。通灵宝玉和灵明石猴经历了类似的三部曲:由天地精华炼就而通灵、修炼(石猴是通过八十一难,宝玉是通过红尘历劫)、觉悟(石猴成佛、宝玉出家)。而且贾宝玉和孙悟空正好互补,贾宝玉走的是在世间觉悟最终超越红尘的路子,孙悟空走的是出世间修行成佛成道的路子,一个是在三界内,一个是在三界外,或者说一个是因觉悟世间无常、虚妄而从三界内超越到三界外,一个是觉悟真如之后悟后起修而从三界外入三界内成就菩萨行,将贾宝玉和孙悟空合为一体,修行的道路就完整呈现出来了,前者是空谛,后者是假谛,空假二谛本来圆融是为中谛,三谛圆满就是成佛——所以菩提祖师起的“孙悟空”这个名字是极其高明的,“孙”已见上述,复归于婴儿、本来面目,“悟空”亦含禅意,当菩提祖师初见孙悟空问其姓名、有无父母之时,孙悟空回答“我无性、无父母”,此乃大道无名之意,亦有佛家性空之意,可见孙悟空是悟性极高的,当众生执着于万有之中时,孙悟空已经站在空的境界上了,但执着于空、无易陷入顽空、恶趣空之偏执,佛家有言,只见空不见不空不为真实中道,所谓一切皆空、空亦复空,老子也在《道德经》第一章就指出,有无一体,空有不二,“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故菩提祖师给孙悟空起名曰“悟空”,正是为了提醒孙悟空不离正中道,也就是不离自心本性,此为成佛的最正宗道路,即“打破顽空须悟空”是也。
 楼主| 发表于 2015-9-2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要理解《红楼梦》,只要看明白三回就可以了,即第一回,第五回和最后一回。

红楼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与第百二十回“甄士隐祥说太虚情,贾雨村归结红楼梦”,正好首尾呼应,揭示出了《红楼梦》的大结构:甄士隐(真事隐)说觉、说真,贾雨村(假语村)言迷、言幻,整部著作的主旨就是借迷促觉、假幻说真,由观世事无常、虚幻而觉悟,即可解得其中真味。“都云作者痴”,那是因为读者痴迷,“谁解其中味”,领悟了个中妙道就可解作者之本心。《红楼梦》一开篇(第一段)从甄士隐(真事隐)起始,紧接着(第二段)借贾雨村(假语村)言,引出通灵宝玉的来历(第三段),之后一僧一道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之入红尘历劫修炼,乃上演所有有缘众生一番情孽恩怨因果故事,尤以第五回贾宝玉梦入太虚幻境之事为其中心,预言相关女子之命运,第五回实乃整部《红楼梦》众女子实际命运之预演、之缩影,贾宝玉梦醒之后与此中众女子在红尘中经历的悲欢离合的具体过程,就是贾宝玉由入世而觉悟而出世的历练过程和觉悟过程。警幻仙姑,度孽情之菩萨也,警幻者,犹禅宗之当头棒喝,由此促使众生破迷开悟者也,幻者,情执也,沉迷于其中而不觉悟,即佛祖所谓众生之父母贪爱和无明也。起始和终结皆以空空道人前后呼应之,此意在申明世间法无常、一切皆空之真理,最后由甄士隐将隐藏于众生本性之中的最真实秘密开示出来,“太虚幻境即是真如福地”,此真理乃警幻仙姑、空空道人、贾宝玉、一僧一道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甄士隐乃至一切开悟者所同证之大道也。
发表于 2016-7-17 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哥好久没有现身,唯有在此温习。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江湖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Sitemap| 金庸江湖网

金庸迷QQ群:48569383  |  站方邮箱: jinyong@jyjh.cn

Copyright © 2004-2014 www.jyjh.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GMT+8, 2024-3-29 17:13 , Processed in 0.025124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