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江湖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江湖
楼主: shaolinpai

超长贴。中国文化的根源综述。易学与道学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1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医道与仙道,关系至为密切,凡学仙者皆当知医,故将医书收入《道藏》,自是份内应有之事。况《千金方》作者孙思邈及《肘后方》作者葛洪,皆道门中之铮铮者。
(按:先人言医易互通。伏羲乃中医远祖,黄帝与神农是中医(更准确的名字为国医)两大开山祖师,《内经》与《本经》乃中医两大至上经典,类似于道家内丹派与外丹派。伏羲、黄帝、炎帝皆上圣大神显化,故医易互通实即医道互通)。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1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喜大师论中医的核心:
中医以元气为本。如深究“元气”究竟之理,非儒、释、道、禅不能为也。
元气之“元”通源头之“源”,圆满之“圆”,乃回归大圆满源头。元气即是佛家说的本空、性空之“空”态,儒家谓之真实、真理,道家谓之“真气”。“真气”人人本自具足,不偏不执、不擒不纵、自然而然,故《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本性不动,真气自然充盈。
养生其实并不需要怎样养,有可养的都是外道旁门,只要恬淡虚无,真气、元气自然就具足了,因为本来就是,这本身就具大禅意。
古圣先贤深会其意,所以用了一个“炁”字表示:上面一个“无”字,下面四点水,其实是心字的缩写,告诉我们要没有心,不要起分别心,或一心一意,用心到无心可用,忘我了,真气自然有了。“无”字二横间一点,可谓是能知能觉、一念灵明之神。正因这能知能觉的一念灵明之观照,我们才有觉悟的机缘,越觉悟,神气越具,神韵越显,神态越安,神识越清,否则,入昏睡蒙昧之境,神必失之。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1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术数之学,不外乎阴阳,阴阳家为九流之一,其源亦出于道家。试观后世《太乙》、《奇门》、《六壬》诸书,皆托始于黄帝。而种种图忏碑记预言,非诸葛亮,即刘伯温。盖常人心目中,久存一“惟有道之士方精于此”之感想。可见阴阳术数,乃道家之副业,亦犹农家种植五谷而外,必兼理蚕桑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1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处单独说一下术数问题。且看大德开示术数与佛、道真理的关系:
太乙神数、奇门遁甲、六壬神数为古代三大术数,合称为“三式”。
术数古来有之,此已无疑,史有明载也。然术数者为有漏之法。大六壬神课,现今亦有精通之人,作卜筮之用;而奇门遁甲,相传天书部份中的三十六天罡法与七十二地煞术,已为道数灵宝天尊收回上界,因人心不古,恐利用此术以行邪恶矣,故奇门只剩地书部份,流于人界。
距今接近三千年前,古印度社会亦流行相当多的术数,其中尤以婆罗门教的占星术最为厉害。释迦世尊以佛眼洞悉宇宙一切真理,故而在经典中曾有明示术数的不究竟,并开示佛弟子亦不可用术数作营生之具,是为邪命之一。邪命者,乃有违佛戒的一切营谋之业。何以故?只因上古圣人,创设术数之教,其旨在使一切众生明悟有漏世法上之因果,进而知晓进退之道,掌握“命由我立,福自己求”之真理,由此而改变一己之时乖命舛,使逢凶可化吉,遇难皆呈祥瑞也!
上古之术数,亦旨在教人可更加明白人界中之现况,以此来诠释世态万象,使吾人更能知命、改命、造命,然世间上之术数,只合用来分析人界中之事象,天界所用之术数,只合用来分析天界之事象,而若超越三界五行及阴阳之事,皆非任何一种人天两界之术数可作条分缕析也。
佛陀深戒用术者不可自欺欺人,只因有漏凡夫用有漏之术,言人祸福休咎,准绳可知,若彼人更立心不良,不学无术,只为一己私利而不顾他人者,此则恶业大矣!正是一言能使人振奋自强,努力更改命运,一言亦可使人跌入万劫不复之深渊。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1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来佛道中有大德行者,很多亦深明术数之道,故只偶而为救有缘众生而以术数点化,此是方便济众之一法,而并非像今人将术数用以谋生而与私利挂钩者。
今时,以术数之学营生者已蔚然成风,若心存助人之善念,庶可无过,然若佛门子弟,则必需严守世尊明诲,绝不能以此道作营谋也。
经云:“万法由心造”,所谓:“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多积善功资粮,存好心,做好事,更应全力投入于修行当中,诵经持咒等皆可为之,佛菩萨定当指汝来日之善向。
释门中之占察木轮者,似世间术数而实非术数,为《地藏菩萨法门》之一。何以故?因此木轮相法是由无漏圣者之心而出,非有漏之外法可比。占者其心先要忏悔清净,广积供养之福,方可与菩萨之心相应,继而所占得之结果方能命中;若以不净之心,强行占察,所中者绝无。此木轮相法皆佛菩萨方便众生之接引施设,令一切众生共成佛道,实有甚深道理在。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1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淮南王刘安从八公学道故事,人皆知之;《淮南鸿烈》书中,形容道之玄妙处,亦可谓尽致。讲道之文章,除老庄而外,当无胜过淮南子者。杂家之学,不过本道家真义而推阐之耳。又如《鶡冠子》,在《汉志》原列入道家。其书虽涉及刑名,而大旨本于黄老。作者不详姓氏,相传为楚人,居深山,以鶡羽为冠,故名。盖亦道家之流也。《意林》,唐马总编,书中抄集老、庄、管、列诸家言,多与今本不同,可视为道籍中之参考书。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1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讲道之文章,除老庄而外,当无胜过淮南子者。此语深得道学之真。淮南子,说为杂家,其实为以道学统贯百家也。且看其高论:
一、论道和修道、合道:
夫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柝八极,高不可际,深不可测,包裹天地,禀授无形。原流泉淳,冲而徐盈,混混滑滑,浊而徐清。故植之而塞于天地,横之而弥于四海,施之无穷而无所朝夕,舒之幎于六合,卷之不盈于一握。约而能张,幽而能明,弱而能强,柔而能刚。横四维而含阴阳,纮宇宙而章三光。甚淖而滒,甚纤而微,山以之高,渊以之深,兽以之走,鸟以之飞,日月以之明,星历以之行,麟以之游,凤以之翔。
泰古二皇,得道之柄,立于中央,神与化游,以抚四方。是故能天运地滞,轮转而无废,水流而不止,与万物终始。风兴云蒸,事无不应;雷声雨降,并应无穷。鬼出电入,龙兴鸾集;钧旋毂转,周而复匝。已雕已琢,还反于朴。无为为之而合于道,无为言之而通乎德,恬愉无矜而得于和,有万不同而便于性。神托于秋毫之末,而大宇宙之总。其德优天地而和阴阳,节四时而调五行。
是故大丈夫恬然无思,澹然无虑;以天为盖,以地为舆,四时为马,阴阳为御;乘云陵霄,与造化者俱。上游于霄雿之野,下出于无垠之门。经营四隅,还反于枢。故以天为盖,则无不覆也,以地为舆,则无不载也,四时为马,则无不使也,阴阳为御,则无不备也。是故疾而不摇,远而不劳,四支不动,聪明不损,而知八纮九野之形埒者,何也?执道要之柄,而游于无穷之地。是故天下之事,不可为也,因其自然而推之,万物之变,不可究也,秉其要归之趣。
夫镜水之与形接也,不设智故,而方圆曲直弗能逃也,是故响不肆应,而景不一设,叫呼仿佛,默然自得。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而后动,性之害也。物至神应,知之动也。知与物接而好憎生焉,好憎成形而知诱于外,不能反己,而天理灭矣。故达于道者,不以人易天,外与物化而内不失其情。
达于道者,反于清净;究于物者,终于无为。以恬养性,以漠处神,则入于天门。
天下之要,不在于彼而在于我,不在于人而在于我身。身得则万物备矣。彻于心术之论,则嗜欲好憎外矣。是故无所喜而无所怒,无所乐而无所苦。万物玄同也,无非无是,化育玄耀,生而如死。夫天下者亦吾有也,吾亦天下之有也,天下之与我,岂有间哉!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1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论圣人:
故圣人不以人滑天,不以欲乱情,不谋而当,不言而信,不虑而得,不为而成,精通于灵府,与造化者为人。
是故圣人内修其本,而不外饰其末;保其精神,偃其智故;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澹然无治也而无不治也。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所谓无治者,不易自然也;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百事有所出,而独知守其门。故穷无穷,极无极,照物而不眩,响应而不乏,此之谓天解。
是故圣人之学也,欲以返性于初,而游心于虚也。达人之学也,欲以通性于辽廓,而觉于寂漠也。

对比一下《庄子》中圣人的境界,可见淮南子之高妙,与庄子相类也。

广成子对黄帝讲的大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心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女内,闭女外,多知为败。我为女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女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
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故帝王圣人休焉。以此处上,帝王天子之德也;以此处下,玄圣素王之道也。以此退而闲游江海,山林之士服;以此进为而抚世,则功大名显而天下一也。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与天和者,谓之天乐。
圣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後应,迫而後动,不得已而後起。去知与故,循天之理。故无天灾,无物累,无人非,无鬼责。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不思虑,不豫谋。光矣而不耀,信矣而不期。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神纯粹,其魂不罢。虚无恬惔,乃合天德。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1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论平等、至乐:
是故无所私而无所公,与天地鸿洞;无所左而无所右,与万物始终。是谓至德。
达摩祖师:亦不睹恶而生嫌,亦不观善而勤措,亦不舍智而近愚,亦不抛迷而就悟。
《圆觉经》:善男子,觉成就故,当知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脱,不厌生死,不爱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毁禁,不重久习,不轻初学。何以故?一切觉故。譬如眼光晓了前境,其光圆满,得无憎爱。何以故?光体无二,无憎爱故。是为本性平等的境界。

故心不忧乐,德之至也;通而不变,静之至也;嗜欲不载,虚之至也;无所好憎,平之至也;不与物散,粹之至也。能此五者,则通于神明。
能至于无乐者,则无不乐;无不乐,则至极乐矣。通于老子:至乐无乐。也通于佛经之了义常乐我净之大乐的境界。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1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论真人:
古之真人,立于天地之本,中至优游,抱德炀和,而万物杂累焉,孰肯解构人间之事,以物烦其性命乎?
若夫神无所掩,心无所载,通洞条达,恬漠无事,无所凝滞,虚寂以待,势利不能诱也,辩者不能说也,声色不能淫也,美者不能滥也,智者不能动也,勇者不能恐也,此真人之道也。若然者,陶冶万物,与造化者为人,天地之间,宇宙之内,莫能夭遏。神经于骊山、太行而不能难,入于四海九江而不能濡,处小隘而不塞,横扃天地之间而不窕。
所谓真人者也,性合于道也。故有而若无,实而若虚;明白太素,无为复朴,体本抱神,以游于天地之樊。芒然徜徉于尘垢之外,而逍遥于无事之业。形若槁木,心若死灰。抱其太清之本,而无所容与,而物无能营。廓惝而虚,清靖而无思虑。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涸而不能寒也。大雷毁山而不能惊也,大风晦日而不能伤也。有精而不使,有神而不行,契大浑之朴,而立至清之中。是故其寝不梦,其智不萌,其魄不抑,其魂不腾。反覆终始,不知其端绪,甘暝太宵之宅,而觉视于昭昭之宇,休息于无委曲之隅,而游敖于无形埒之野。居而无容,处而无所,其动无形,其静无体,存而若亡,生而若死,出入无间,役使鬼神。沦于不测,入于无间,终始若环,莫得其伦。此精神之所以能登假于道也。是为真人之所游。

可对比《庄子》:
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慄,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颡頯凄然似秋,暖然似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1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看陈大师之文:
《华阳隐居集》,陶弘景作;《击壤集》,邵康节作;《宗玄集》,吴筠作。弘景本道家知名之士,不必论。邵子之学,出于陈希夷,与程朱之笃守儒道门庭者迥异。希夷先生,既经世人公认是道家,则康节先生著作,亦未尝不可列入《道藏》。吴筠文章,多半趋重仙道方面,对于道教,不为无功。况吴本人在唐天宝时,自请隶道士籍,则《宗玄集》之收入《道藏》,亦固其所。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1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尹文子虽为名家,其学亦本黄老,庄子称其“不累于俗,不饰于物,不苟于人,不忮于众,以禁攻寝兵为外,以情欲寡浅为内”,颇合于老氏之旨。是盖自道以至名,自名以至法者。公孙龙之徒,虽为庄子所不满,然其立论,颇近于道家之玄谈。昔贤谓公孙龙伤明王之不兴,疾名器之乖实,乃假指物以混是非,寄白马而齐彼我,冀时君之有悟焉。可知其书自具深意,非只以诡辩为能事者。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1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墨子皆得之。《兼爱》、《非攻》,慈旨是也;《节用》、《节葬》,俭旨是也;《备城门》、《备高临》、《备梯》、《备水》、《备突》、《备穴》等篇,皆极尽守卫之能事,自处于被动地位,而对于先发制人之战略,则绝口不谈,是真能笃实奉行不敢为天下先之古训者。庄子书中,除关尹老聃而外,独赞墨子,或亦因墨子之学近于道家故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1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韩非子有《解老》、《喻老》诸篇,对于老氏之说,可谓别有会心。太史公以老庄申韩合传,又谓韩子言刑名法术,而归本于黄老。夫韩非之书,虽为人所诟病,然其学实由道家而出,精要处颇多,不可以耳为目,一概抹杀之。

(法家,看似与道家极远,实际非精通道家者不能执行法家之政。管子、诸葛亮、韩非子等都是名为法家,实为道家,司马迁将韩非子与老子合传,可谓眼力很深)。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1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古道家,无不知兵者,所谓有文事必有武备也。若专尚清静无为,其何以靖内忧而攘外患乎?如黄帝、力牧、风后、封胡、伊尹、太公、管子、鶡冠子、文种、范蠡诸人,在兵家皆有著作。虽其书不传,然班氏《艺文志》及刘氏七略,皆载其书名。盖道家最善于沉机观变,不轻举,不妄动,老谋深算。施于战阵,常操必胜之权。故兵学遂为道家之特长,非此不足以定大业。
(兵家,道家之奇,之变。治理天下非王霸兼施不可,王道之源,道也,霸道亦道也,一无为一有为,然本性一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江湖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Sitemap| 金庸江湖网

金庸迷QQ群:48569383  |  站方邮箱: jinyong@jyjh.cn

Copyright © 2004-2014 www.jyjh.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GMT+8, 2024-3-29 00:54 , Processed in 0.027622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