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江湖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江湖
楼主: shaolinpai

超长贴。中国文化的根源综述。易学与道学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1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总体看易学与诸子百家的关系,可以这样说:
以易学为总根本观诸子百家之学,则道学、儒学和墨学三大派皆为中国文化之正宗,而三者亦有区别:
道学陈义最高,最为精微玄妙,乃正中之极,所以从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东方文化的两大至上之学是佛学和道学,古语有“修道修道,非僧即道”之说,就是对这种情形的典型反映;
儒学以中和为本,完备中正,为正中之正;
墨学以救世济民为本,但常人难以施行,是正中之难。
其余各家各派皆属旁门,如能最终归于以上三大宗之中或以三大宗为本,则虽属旁门,亦可谓得其正果,可称偏中之正;
如不能最终归于以上三大宗之中或以三大宗为本,则容易沦入左道乃至邪道甚至魔道,成为偏中之偏,此最违背先圣作易之本心,当导之以归正方为可也。
如能彻底将百家之学融会贯通为一体,复归于易学完备具足之本源境界,于正宗奇门无不通达,运用自如,圆熟之至,则无所不正,方便为究竟也。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1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说,易学包罗万象,皇道、帝道、王道和霸道兼备,分别为道、德、仁、义的境界,
道家主要得其道、德境界,而兼通仁、义境界;
儒家得其仁的境界,而上达于道、德的境界,下通于义的境界;
墨家得其义的境界,而终归于仁、德、道的境界;
而其余各家得其一隅。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1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学乃直指本根,为无为境界;
墨学以大用救万民,乃大有为也;
儒家则介于无为和有为之间,上达无为,下通有为。
也可以这么说:易学的初级境界就是墨学,易学的中级境界是儒学,易学的高级境界是道学。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1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按照庄子-天下篇所言,易学与诸子百家是一理万殊的关系,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是也,先看原文:
庄子-天下: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古之所谓道术者,果恶乎在?
曰:“无乎不在。”
曰:“神何由降?明何由出?”
“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
“不离于宗,谓之天人;不离于精,谓之神人;不离于真,谓之至人。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
古之人其备乎!配神明,醇天地,育万物,和天下,泽及百姓,明于本数,系于末度,六通四辟,小大精粗,其运无乎不在。
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犹百家众技也,皆有所长,时有所用。虽然,不该不遍,一曲之士也。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备于天地之美,称神明之容。
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
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所以,注意一点:百家争鸣实际上是退步的表现,保持不住本来完备真实的境界了。
本段的大意是说:古人之学的境界完备而纯粹,“无所不在”而皆“原于一”,包罗万象而浑然一体。百家争鸣则造成各执一端的局面,故完备纯粹之境界不复存在矣,“道术将为天下裂”也。
超越这种局面的唯一道路、不二法门、最高秘籍就是哲学的本来完整境界:将天下一切学问重新融会贯通为一体,就复归于“古人之大体”,今古同道,一以贯之而永恒不变也。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1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部分到此为止。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1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开一部分——地到无边天作界,山登绝顶我为峰:中国文化至上境界、百家终极根源:大道学的境界。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1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解释一下:小道学者,百家之一家也,大道学者,百家万法之源也。
中国文化之本根、祖脉实为道学,也是中国文化之最深邃处、最玄妙之地、最秘密之境界。
精通道学,则百家自然无所不通也。
道学上可穷究天道,中可安邦定国,下可修身养性,上中下三位一体,至矣哉!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1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实上,易学最为精微渊深、最为玄妙莫测的境界都含藏在道藏之中。
道藏又名“一切经”,乃道学经典总汇,其整体结构为“三洞、四辅”,与三清四御对应。
“三洞”,即洞真部,为原始天尊所说大乘上法,乃九圣之道,宋徽宗《政和万寿道藏》之前,皆以《上清大洞真经》为首,之后包括最盛行的明《正统道藏》皆以《度人经》为首;
洞玄部,为太上道君所说中乘中法,以《灵宝五篇真文》为首,乃九真之道;
洞神部,为太上老君所说小乘初法,早期道藏皆以《三皇经》为首——《三皇经》实即《三坟》,故易经中各种宝图皆来源于道藏,如《修真太极混元图》、《三才定位图》、《周易图》、《易数钩隐图》等,明《正统道藏》则以《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为首,乃九仙之道。
“四辅”指太清、太平、太玄、正一四部辅经,太清辅洞神,太平辅洞玄,太玄辅洞真。
太清部以葛洪《太清神丹经》为主,一切外丹黄白书属之;
太平部以《太平经》为首;
太玄部以《道德经》为首,亦含《庄子》《列子》等道家书;
正一部则贯通洞辅,正真归一:九仙、九真、九圣以九九归一之势归于三清大圣,三清大圣实则三而一、一而三,皆混元一气耳,本性乃道也——三清乃同一天尊为应化上中下乘不同根基之众生而示现——“天尊曰:吾以道气,化育群方。从劫到劫,因时立化。吾以龙汉元年,号无形天尊,亦名天宝君,化在玉清境,说《洞真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圣,大乘之道也。天尊曰:吾以延康元年,号无始天尊,亦名灵宝君,化在上清境,说洞玄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真,中乘之道也。天尊曰:吾以赤明之年,号梵形天尊,亦名神宝君,化在太清境,说洞神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仙,小乘之道也”。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1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且看道经中对道教的总体开示:
三洞者,洞言通也。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三洞上下,玄义相通。三洞经符,道之纲纪,太虚之玄宗,上真之首经。
《洞真》者,灵秘不杂,故得名真。
《洞玄》者,生天立地,功用不滞,故得名玄。
《洞神》者,召制鬼神,其功不测,故得名神。
此三法皆能通凡入圣,同契大乘,故得名洞也。三洞妙法,兼而赅之,一乘道也。
三洞垂法,从仙达圣,品级转迁之理也。谓修学之人,始入仙阶,登无累境,故初教名洞神神宝。其次智渐精胜,既进中境,故中教名洞玄灵宝。既登上境,智用无滞,故上教名洞真天宝也。
通名宝君者,宝是可尊,君是群义,明为群生之所尊仰也。
又《洞真法》天宝君住玉清境,《洞玄法》灵宝君住上清境,《洞神法》神宝君住太清境。此为三清妙境,乃三洞之根源,三宝之所立也。
今明玉以无杂,就体而名玉清也。上以上登逐用,而名上清也。泰以通泰体事,故为太清也。
又修道之人,初登仙域,智用通泰,渐升上境,终契真淳。故以三境三名,示其阶位之始也。
通名三清者,言三清净土,无诸染秽。
又三洞之元,本同道气,道气惟一,应用分三。皆以诱俗修仙,从凡证道,渐次差别,故有三名。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1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上两贴,可以看出很重要的关系:
道藏整体结构为三洞四辅,主体是三洞,而三洞有两个系统,一个为古三洞,分别以《上清大洞真经》统洞真部,《灵宝五篇真文》统洞玄部,《三皇经》统洞神部。另一为明正统道藏系统,首经为元始天尊所说的《度人经》,灵宝天尊所说的《灵宝天尊说洪恩灵济真君妙经》,太上老君所说的《清静经》。
易经源于三皇经,即古三洞之中的洞神部主经。所以——小道学,即百家之一的道学是易学三大主脉之一;但,易学又是大道学即百家之源的道学之中的初级法部分。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1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现在知道了百家与道家的真正关系,尤其是易学和道学的真正关系:
除道家之外的诸子百家都是道藏小乘初法的分支——上述易学分为三大宗并分化为百家可见也。
或辅经中之一部,如著名的《鬼谷子》、《黄帝内经》和被称为“万古丹经王”的《周易参同契》以及被称为上古三大奇书之一的《山海经》还有宋代大家邵雍的奇书《皇极经世书》等皆在道藏辅经之太玄部,像著名的《千金要方》等则在道藏辅经之太平部,《墨子》、《韩非子》、《孙子》、《抱朴子》等皆在道藏辅经之太清部。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1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单独说一下易经之本源——三皇文。
据《云笈七笺》所言,《三皇文》者,第一《天皇文内字》。字者,志也。明天使人仰观上文,心识觉悟,内志习勤,外不炫耀。
第二《地皇内记书文》。文者,明也。内学志明,记正无惑,舒以广济,缘明至极也。
第三《人皇文》。文者,明也。人能俯察地理,法地则天,定内安外,普度无穷,同归玄门,由学所得。
又称《三皇经》者,谓三皇各受,隔世禀行。又八帝之经,亦是随方为化。犹如灵宝一文,五帝分宝,即为五帝文。
上古初以授于三皇,名之《三皇文》也。皇文帝书,皆出自然,虚无空中,结气成字。
又云:本源无异矣。至于三皇,各受一部,分为三元,三才之道也。
得失由人,此文不灭;圣真宝之,镇太极宫中也。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1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介绍陈撄宁大师的一篇佳作,其分辨道家与百家,道学和易学极为高妙,分别确当。有两点需要说明:
1、陈大师以道学为本,反对佛学,此说明其心胸还不是至为广大,我们下面不取。故加上法喜大师之论的一部分来完善之。
2、陈大师只说了仙学部分,或世俗法及道学之初法部分,其上中层和高层法门还需进一步由我们展开之。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1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引用陈大师和法喜大师之原文,如不加特别说明,各位大侠直接看原文即可。有些地方由在下补充说明之。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1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根本宗旨为:百家皆道学也。原文如下(为方便阅读,字句略有改动。括号内为在下之解释):

易经乃儒家六经之首,而易经源出于道藏洞神部,故道家实为儒家之源明矣。老子为周朝史官,掌管周朝全部图书,孔子得老子许可,方全窥六艺之文。

(按:道藏云,道为儒本,全部经典共分七部,号为七经,即道、德、仁、义、礼、智、信,而以道经为宗;儒家失道,只有后五经,易经得道经之小乘初法境界。
且,道学正宗全真派内修者所依持之经典有五经四书,即:阴符经、道德经、黄庭经、清静经、龙虎经;参同契、悟真篇、三皇玉诀、青华秘文;外修所依持之经典亦有五经四书,即:玉皇经、度人经、玉枢经、三官经、斗母经;生神章、济炼科、祈祷仪、千金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江湖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Sitemap| 金庸江湖网

金庸迷QQ群:48569383  |  站方邮箱: jinyong@jyjh.cn

Copyright © 2004-2014 www.jyjh.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GMT+8, 2024-4-25 14:09 , Processed in 0.032752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