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江湖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江湖
楼主: 众神之眷顾

《中国武将列传》,作者:田中芳树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3-12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好不容易统一了天下之后,随着武帝的死亡,天下又再度混乱。继承武帝的乃是被称为惠帝的人,这个人曾数度出现在我所写的文章之中。基本上他的人品并不坏,但却以昏君的状态留名于历史,最初当武帝发表要以之为继承人时,大臣们都不由得叹息地望着王座,心想着这样的王座让给他真是太可惜了。因此,他是一个自年轻时便被归于笨蛋公子之流的人物。

  就这样,在他即上帝位之后,正巧发生了大饥荒,当部下对他说人民没有米可以充饥时,他竟然说“那为何不吃肉?”的话,十足是一个昏君。

  之后,还发生了所谓的“八王之乱”,一共卷入了八位具有王之称号的皇族。大致上是某位皇族因谋反而被杀,而后,杀人的又再因志横而再被杀,不但造成了大军之间的冲突,也间杂着暗杀和政变,形成了无法无天的时代。而就在惠帝也将被叛军所杀的时候,有个名叫嵇绍的家巨,以身庇护惠帝。在当嵇绍被杀死的时候,他的血喷到了惠帝的衣服上。后来,当在惠帝被救出来之时,家巨们虽想要替其更衣,但惠帝却说这乃是忠实的嵇绍所留下来的血,因此并不想要更衣,如此说来,如果这故事属实的话,那么惠帝这个人本身应该并没有那么昏庸才是。当然,也有只有在危险的时候才突然跳脱昏愚而灵光乍现的说法,但无法如何,这都算是一个感人的故事。

  反正最后惠帝也遭到了毒杀,因此也无法了解真正的实情。不过,最重要的问题,乃是在于八王之乱的时候,这八位皇族为了强化自己的军事力量,不惜叫来了北方的匈奴,而造成匈奴势力不断进入。由于晋本身的政治动乱,最后竟造成了大混乱,而其结果就是使得以匈奴为首的北方游牧民族在短期之间极代了晋。最后,残留的皇族之一往南逃,在渡过长江之后,将首都改置到了建康。

  这就是东晋的开始。在此时期中,中国也发生了自北往南的民族大迁移。这乃是由是北方已为骑马游牧民族所逐渐侵入,他们虽然勇猛,但也是非常嗜血的民族,因而在各处引起了杀戮。汉民族因无法容忍,就干脆随着朝廷一起往南迁移,甚至在渡过长江后继续南移,造成了江南的人口急增。要支撑一个园家虽然是需要这样的人口,但随着大混乱之际,也发生了不少谋反之举,就在这时,有一名叫荀灌的女子——

  在这时,她不只是带了援军回来,她还自己想到要从两个地方引援军回来,当较早前来的援军开始与敌战斗之时,第二批的援军就现身冲击敌人的侧面,于是敌人自然败走。光是一名十三岁的少女居然能够想到这样的计策,当时的人自然赞誉她不愧为军师的子孙。其后,这名少女虽然不知后来如何,但由于荀灌的父亲在平安无事地渡过长江之后出仕于再兴的晋之朝廷,因此推想荀灌应该也是一起渡过长江南行了才是。

  就这样子,好不容易才统一的天下,又再度进入了分裂的状态;北方乃是被称为五胡十六国的时代,由于并不是要做历史测验,所以在这儿就不把五胡是哪五胡;而十六国又是哪十六国一一做介绍了。这一阵子,中国为了顾虑少数民族的历史,连五胡这样的说法都较为少用,总之,在北方是一直持续着混乱的状态。而在南方,晋总算是确保了主权,大抵上是合并了三国时代吴与蜀两国的领域,整个长江流域都在东晋的统一之下。
 楼主| 发表于 2008-3-12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时,第三十九位的陶侃出现了。这个人本来就是江南之人,一直待在当地。当东晋只剩下天下的南半部份,总算是保住了政权的时候,他在当时发生的各个叛乱中与敌人作战一一获胜,是对东晋非常有功的人。

  也因此,他在晚年一直当到了宰相,也就是背负着国家的人,统率东晋全军达四十一年之久。他也以人格高尚而出名,因此也没有什么特别的逸话,总之,他是不会花无谓的时间与军费的人就是了。

  此外,陶侃这个人,其实也就是有名的陶渊明之曾祖父。

  东晋在总算获得了和平之后,就继续发扬着所谓的六朝文化。六朝指的乃是在江南定都之王朝的总称,包括有吴、东晋、以及宋、齐、梁、陈。在此开出了文化之花朵,像王羲之也是这时代的人,只是在这一回中,和文学的方面比起来,杀伐之事会谈得较多就是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3-12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东晋获得了暂时的安定后,自然也会希望能够恢复北方的故土,这时登场的就是第四十位的祖逖。这个人虽然在中国非常有名,不过在日本应该算是个无名小卒吧!祖逖本来是北方的人,自八王之乱后,看到晋呈现十分糟糕的状态,年轻的祖逖就准备前往长江以南避难,而带了数百人一同离开故乡。然而,后来由于还是希望能够取回北方自己的故乡,因此便当上了东晋的武将。虽说如此,但其实还是要靠自己的力量,因此后来还是一直没有办法向北回复旧有的领土。

  祖逖虽然在向皇帝请求后多少获得了一些援助,但实际上却是得集结自己以前的部下组成义勇军。在集结了约两千人左右之后,他就往北方出发。首先,必须要渡过长江,在渡河时,他以船的浆击向水面,发誓如果自己不能够回复北方的话,就绝不活着回来,这是中国很有名的故事。而领着两千义勇军的他,乘着混乱之际,以其用兵之巧妙,也一次次地获得了胜利。

  在长江之北和黄河以南之间,一直都是持续着混乱的状态,祖逖便在此活跃,将黄河以南完全替东晋恢复,即使敌人很强,他依然在此施行让居民得以安心的政治,于稳固了领土之后才归田。

  大致上这是四世纪初的事情。
 楼主| 发表于 2008-3-12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下来,在时代推移之中,第四十一位的谢玄就出场了。

  要说到谢玄这个人,就有必要先来说一说北方的形势。总之,这时在北方是乱七八糟的状态,就要偶而有个英雄名将出现,但也很快就有接下来的人将之打倒,因此混乱持续不止。在中原之地已叫作苻坚的人物,他将北方做了某个程度的统一,这个人也就是前秦的皇帝。之所以会被称为前秦,就是因为要与另一个叫作后秦的国家相对应的缘故。

  这个人是北方的异民族出身,然而非常喜欢中国文化,甚至可说是沉溺其中。像这个人一样,本来并非中国人,但却沉溺于中国文化,虽然是别人家的事情,只不过用到沉溺这两个字的话,那就非常严重了。他不但舍弃了自己的名字,也舍弃了民族的传统和语言,反而穿上中国的服装、说着中国话,连汉文都能能自由读写,甚至还可以写出诗来,像这样子,可不能说只是沉溺的初期症状??

  而这个苻坚,任用一位名叫王猛的人。

  王猛为汉人,也是南方的人。为东晋的重臣桓温所发掘,希望他能够成为部下,然而却为所拒。当桓温来访时,王猛竟一面捉着自己衣服上的虱子一面应对的故事尤为有名。这个人在前往北方之后,最后出仕于苻坚。这个王猛在中国也十分有名,以地方政权的宰相之姿,而有着与诸葛孔明并称的名声,非常了不起。

  王猛受到苻坚的请托,大概也是因为气味相投的缘故吧!在当上宰相之后,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所进行的制度整饬得了相当的成功。由于他自己也曾率军获得胜利,因此将他列人名将传中其实也无不可,但毕竟其在政治上的业绩较大。尤其是前秦的首都建于长安,他将自长安通往天下的道路加以整备,全部都辟为林荫大道,因此无论是在交通的便利,以及治安的方面上都非常良好,使得前秦几乎将整个北方完全统一。

  就这样,王猛就成了五胡十六国时代最伟大的政治家。

  这个叫做苻坚的人,其实有些地方非常具有理想主义,他也不杀降伏的敌人。本来他虽然并不是中国人,但心中却燃烧着非得将全中国统一不可的理想。王猛一直劝他理想和现实乃是不相同的,还留下了千万不能够逞强征服南方的东晋之遗言而亡。

  可只惜,符坚急于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他无视于王猛的遗言,率了号称百万的大军准备渡过长江。如此一来,自然造成东晋极大的骚动,而在此迎击符坚之大军的,就是第四十一位的谢玄。
 楼主| 发表于 2008-3-12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玄这个人乃是谢安的甥侄,至于谢安,则是被称为支撑东晋的名宰相。在此,谢安命甥侄辈的谢玄出军迎击,然而谢玄的军队只有六万而已,因此,到底要怎样才能够与之对抗呢?谢玄虽向叔父抗议,但就是无法逃过,于是他只好召集部下,以必死的觉悟想办法与百万大军对决。

  接下来,就发生了有名的淝水之战,由于是百万对六万的战争,不管怎么想都是百万那一方将会获胜,然而最后的结果却不是这样。

  谢玄这一边总之就是只有六万,虽然以必死的觉悟挑起了战斗,然而对上的却是有百万大军的苻坚,大家也认为必定是会失败的。

  这时符坚所定下的作战计划,乃是故意假装失败,然后诱敌以包围进行完全击灭的战术。只不过,这对百万的大军来说,实在是很难彻底连通实行的计划。

  六万的东晋军队带着必死的觉悟突进,而碰到符坚故意后退,准备一举歼灭大意的敌人之际!却发生了奇妙的事情,原来在前秦的百万大军之中,突然各处都可以听到前秦军已经失败了的呼声。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之前有一些东晋的武将在力尽之前降伏给了前秦,而苻坚也一如以往地当场赦免了他们,并命其加人军队。可是他们并不是真心服从苻坚,总是想着有一天要再归顺回东晋。他们就趁着进个混乱的机会大叫前秦已经失败了,使得军队陷人了混乱。

  只不过,光是这样就能够让百万的大军瞬间瓦解,其实也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本来,虽然确实地集结了百万军队,但是在统治上不确实也是真的。就算符坚本人有将东晋灭亡统一天下的理想,然而周围的人却不见得这样想,这才是根本的原因。

  另一方面,东晋军则是抱着如果失败的话,就只有灭亡一途,因此才带着必死的觉悟,当敌方军生混乱时就趁机一举突击其核心。而不可置信地,突然之间,百万大军就此崩解四散,当符坚发现到情况有异时,敌人早就已经迫近本阵了,符坚只有心慌忙逃逸。接下来的大混乱之中,百万人突然轰一声地同时开始奔逃,而六万的军队则在其后追赶,这真是一幅十分奇妙的光景。

  百万大军就这样子完蛋,苻坚所率的军队一次一千、两千地减少,此时发生的就是风声鹤唳的故事,不管是风的声音,还是鹤的叫声,对前秦军来说,都像是敌军的来袭般恐怖,一面害怕、一面哀嚎,好不容易才保住一条命逃回北方。

  于是谢玄就带着可喜可贺的胜利凯旋。当然,也不能说他完全是靠运气而得胜,面对百万大军而没有人叛逃,那完全是靠着他的人望与优秀的统率能力。至于他的叔父谢安,则与朋友一同在家中下着围棋,这时急使赶来大叫道:已经获得胜利了!宾客才问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谢安这个人就像个安详的老爷爷一般,只是轻松地说道:没有,不过是儿孙辈和敌人做了场战斗而已。在宾客回去后,他才跳起来大叫:太好了!听说这时还撞掉了他的门牙呢!这也是个有名的逸话。

  总而言之,来自北方的威胁自此告终。在此,如果苻坚获胜的话,那东晋便将灭亡,而天下也会再次统一,不过,在过度逞强的状态下,就算是一时间能够统一,但一定也还会再度分裂的。至少,在对东晋方面,如果他不是以军事力量想要强硬地将之屈服的话,也不会造成自己那么快崩溃的。

  就这样,东晋在第四十一位的谢玄后暂且告一段落,接下来就是继承其历史的南北朝时代,而这些参加了淝水之战的人物,在接下来也还会继续出现。

  顺道一提,苻坚这个人在数年后被杀,同时,前秦这个国家也不复存在。关于苻坚这个人,他还有一个“发十万之师得一人半”的故事。所谓的“师”,指的就是军队。这时有一个叫做道安的有名和尚,苻坚虽然很尊敬他,但道安回避战乱而隐居在某个小镇中。当时,苻坚发动十万大军进攻这座小镇,把道安与其弟子一同带到了自己的身前。而所谓的“一人半”,指的乃是其弟子只能算是半个人而已。这在佛教史上虽然被传为美谈,不过,对这些被动员的兵士们来说,实在是件很愚蠢的事。总之,苻坚这个人为了理想或目的,常是个不考虑现实的成本和风险的人,从这则逸话也可以充分看出。
 楼主| 发表于 2008-3-12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杜预

  纪元后二二二~二八四年,京兆杜陵(今陕西省长安县东南)出身。本来是以官僚及学者的身份进行《春秋》的研究,当钟会讨征蜀国时,以长史身份从军。后来钟会发起叛乱自立,失败之后遭到处死,杜预也被连累而暂时失势。到了西晋之后,他则努力于律令的整饬。由于其原来乃是官僚出身再参加战斗的,因此他在灌溉等农业政策上也具有功绩。

  ——《晋书》卷三十四《杜预传》

  王濬

  纪元后二○六~二八五年。弘农(今河南省弘农县)出身。最初是因为在四川方面的统治获得成功,当西晋武帝要讨代吴国时,再以益州刺史的身份赴任,于上游造船及训练水军。二八○年时率领大批水军顺扬子江而下,一举攻入吴之首都建业,立下了攻略统一的功绩,官位不断累进,最后更特进至抚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之高位。

  ——《晋书》卷四十二《王濬传》

  司马炎

  纪元后二三六~二九○年。为司马懿之孙、西晋武帝(世祖)。在位时间为纪元后二六五~二八九年。因受继于祖父在魏时的政治蓄积,而以禅让方式实行了帝位之篡夺,遂建立了西晋,并精进于屯田制及九品中正制度等魏以来的改革。纪元后王八○年时灭吴,成就了许久不见的中国统一。然一方面西晋的周边持续发生异民族的入侵事件,其自身也在晚年时因沉迷女色而不顾政治。司马炎的时代虽为统一的时代,惟也被称为是为不久后发生的永嘉之乱等混乱做准备的时代。

  ——《晋书》卷三《武帝纪》

  陶侃

  纪元后二五九~三三四年。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出身。年轻时因家贫,故留下了母亲将头发卖去以换得酒肴的逸话。在吴灭亡之后,因出仕东晋而崭露头角,于三一五年平定社?|之乱而势力大增,以荆州为中心,拥有扬子江上游的庞大势力。于三二七年因再度平定苏峻之乱而登上太尉之职。因其生来即忠实于职务,故能为东晋所重用。

  ——《晋书》卷六十六《陶侃传》

  祖逖

  纪元后二六六~三二一年。范阳遵(今河北省无极县)出身。年轻时即以极具气概之人物而为人所知,后为元帝所发掘而活跃。于三一三年上疏北伐,而当上豫州刺史,之后,他渡过扬子江,大破石勒,使得黄河以南成为东晋之物,最后更累进成为镇西将军。然扬子江以北之地始终难以保留,最后就因不得志而哀愁病殁。

  ——《晋书》卷六十二《祖逖传》

  王猛

  纪元后三二五~三七五年。前做谋臣。贫穷家庭出身,但通于学问。后来跟随符坚贡献前秦建国之力,并施行严正之政治。死时虽留下不可随便进行制压东晋之考量的遗言,可惜苻坚并没有听进去,随后即进行对东晋之攻击行动。惟在淝水之战中失利,造成国家的崩溃。

  ——《晋书》卷一一四《王猛传》

  谢玄

  纪元后三四五~三八八年。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出身。东晋武将。孝武帝时,华北的前秦符坚率军南下,呈现出现即统一天下之势,这时,谢玄受到叔父谢安所托,负责江北之军事,而在淮水一带进行战斗。纪元后三八三年,在据说为南迁之东晋最大危机的淝水之战中团结一族,指挥避难至南方之流民与刘牢之的兵士等,以不可置信的少数军势击退符坚。此战的结果使得前秦崩溃,而东晋则继续偏安于江南。后来虽然也出战于山东及河南一带,惟因与中央意向缺乏疏通,在未建功的状态下病死。

  ——《晋书》卷七十九《谢玄传》
 楼主| 发表于 2008-3-12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正 文 江南之春 南北朝时代
田中芳树


  南北朝是个难以一言以蔽之的时代,大致上是在东晋灭亡之后,天下就分为南北两半,而这个时代的特征,说起来应该是贵族文化及佛教文化。尤其是佛教,在中国社会中开始普遍化,就是在这个时代。

  东晋遭到篡夺而灭亡之时,也就是南北朝时代的开始。而篡夺东晋的,则是刘裕这个人。

  刘裕出生于非常贫穷的家庭,而当他出生的时候,他的母亲因难产而死,于是父亲就抱着小孩,不知道该要怎么办,甚至还在想要不要把自己的小孩杀掉时,母亲的妹妹——也就是刘裕的阿姨——出现了,刚好她那时也生了自己的小孩,说她可以一起喂乳,千万不要把小孩杀掉,而在千钧一发之际救了他。听说刘裕在长大以后,在这位阿姨的面前还是一直都无法抬头直视。

  基本上,刘裕是个勇敢、而带些粗野的人,每日都生活在打架和赌博中。不过,后来还是当上了地方的官吏。在他于这小公职工作的时候,有一天,出现了一位新的同僚。这位同僚和刘裕不同,算是名门出身,虽然不受重视而被派至此一小职,但他的自视甚高,再加上又不大会做事,总是酒醉吟诗,和刘裕之间的交情非常差。这个人就是陶渊明。

  就这样,刘裕虽然曾在公职工作,但不久就加入了军队,我想在这应该非常适合他的个性才对。当东晋的天下开始逐渐混乱、叛乱事件频传时,他就为了讨伐叛乱而从军,立下了不少武勋,前述的淝水之战他也曾参加战斗。

  不知何时起,他认识了一名叫诸葛长民的男子,这个诸葛长民曾说过:如果你是刘的话,那我就是诸葛,就像刘备和诸葛孔明一样,而询问他要不要起事。对于这个问题,刘裕回答道:别说傻话了,我又不是汉室子孙,只不过是贫穷庶民出身,因而并没有与其合伙举事。

  不管怎么说,由于军队是看实力的世界,因此刘裕也逐渐出名。而另一方面,那个诸葛长民也趁机出头,只不过,毕竟他并不是孔明,很快他就遭到了刘裕的肃清。对刘裕来说,如孔明一般的人物乃是一位名叫刘穆之的人,他是个有能力的行政官,同时也是富有智略和识见的军师。

  好了,在此话题要回到之前曾经提过的桓温这个人。桓温乃是东晋的重臣,在蜀为异民族所占领的时期,他曾发兵攻蜀,使之完全成为东晋的版图,立有莫大的功绩。当恒温进入蜀地之时,曾发生过有名的一段逸话。当时有位认识诸葛孔明的一百几十岁的老人,听说他在年轻的时候曾经替他汲过茶,恒温就询问道诸葛孔明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物?回答道:活着的时候虽然并不觉得他是个那么伟大的人物,可是现在看起来,确实是不曾看过像他这样了不起的人。

  这个叫做桓温的人,乃是一位具有相当野心的人,之前也曾经说过,他想要收王猛做为部下,意图篡夺东晋建立新的王朝,只不过这个心愿尚未实现即已身亡。

  桓温的儿子名叫桓玄,由于他杀死了刘裕的恩人并且发起叛乱,刘裕意图与之对战,然而在桓玄这一方面具有庞大的军力,而刘裕则只有数百人而已,周围的人都认为不会有胜算而建议其停手,没想到刘裕却不听。他说这就像博弈一般,胜负的机率各为五成,而他也在接下来的突击中获得胜利,确实是个相当乱来的人。

  而平定叛乱有功的刘裕,也一举成为东晋朝廷中的实力者,甚至在往北边出兵时也获得胜利,立下了相当的武勋。这时,在他的麾下奋战的,有一名叫王镇恶的勇将——镇压罪恶,倒是个十分勇猛的名字——其实,这个人乃是前述的王猛之孙,在前秦灭亡后不久即渡过长江来到南方。

  就这样,在蓄积实力之后,刘裕就篡夺了东晋,开始了宋王朝。这个宋被称为南朝宋,或者是加上刘裕的姓而称为刘宋。顺道一提,姓刘而建立的王朝不称为“汉”的,在历史上的就只有这一个。
 楼主| 发表于 2008-3-12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接下来就是第四十二位的檀道济这个人物了。

  这个人乃是刘裕的心腹,除了是个非常勇猛的人之外,也非常精于用兵。就勇猛这点而言,可说是张飞再世。不过,在用兵的方面,他和张飞比起来可说是柔软多了,如果对方很强的话,他会故意退却引诱对手,等到对手疲累时再加以攻击。而“三十六计逃为上策”也是出于这个人的作战方法,总之,他是个绝不会做无益之战的人就是了。

  当刘裕攻上北方之时,檀道济以先锋之姿而活跃。他虽然是个被称为武将的人,然而却能够严密戒慎军队的杀戮,相当得到人心。接着,在刘裕死后,檀道济也以四位重臣之一的身份支撑着国家。但由于毕竟实力太过强大,为刘裕之后继者文帝所猜疑,最后遭到了肃清。当被肃清之际,被绑着的檀道济还瞪着文帝大叫道:是你以自己的手毁坏万里长城的!

  就这样,在檀道济死后,正好北方的敌人次第攻击而来,当首都遭到包围之时,文帝不由得大呼檀将军何在,只可惜,再后悔也没有用了。

  文帝这个人在国内的政治上虽然也有不少功绩,然而在另一方面,却是个会杀害名将的君主,算是此较可惜的一点。

  而宋,也没有能够长久持续下去,后来就为齐——历史上称为南齐——所取代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3-12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南齐也一样没有延续多久,很快就为梁取而代之。南齐最后之君主乃是个无道之人,除了趁醉斩杀部下外,到了大街上竟然还随便乱杀路人。加上沉溺于美色与酒,最后国家就灭亡了。

  当时有一名叫萧衍的贵族,就因为乱来的天子杀害其兄长,而计划了复仇作战,在叛乱后,一举攻入首都而将南齐灭亡。

  这个人乃是有名的梁武帝,不过本人倒是自称为文帝就是了。

  这个人虽然也是篡夺帝位,不过他将流血抑制到最小的程度,同时施行宽大之政治,在南北朝时代,尤其是在南朝,被誉为是最佳的名君。

  然而在萧衍即位不到几年,北方的百万大军就攻击而来,当时南北朝的北朝,乃是北魏的王朝时代。

  在此之际,第四十三位的韦睿,以及第四十四位的杨大眼登场。关于这两人,在“私撰中国历代名将百人”中也曾提过,在此再将它做个总结。

  第四十四位的杨大眼这个人,他的武艺高强,可说是南北朝第一人,是知名的猛将。不过,他的用兵也十分精良,再加上他非常照顾兵士,因此书上写道兵士都愿意为其舍命而战。这个人的体能甚高,听说能够在头部绑上三丈——也就是九公尺——长的布跑步,而布的末端甚至不会着地。这让我想到日本忍者的训练。这时的日本乃是处于古坟时代,因此杨大眼的时代可说是早得多,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的逸事后来传到日本,就被写入了忍术书籍中呢!

  就这样,这个人以北魏的前线指挥官身份,在齐之时数度击破南朝军队,在这时的江南甚至有如果孩子哭泣的话,只要说“杨大眼来了”,哭泣就会止住的说法。

  这个杨大眼的妻子名为潘氏,由于身为女性的缘故,因此只知其姓。这个潘氏虽身为女性,但总是穿着甲胄立于战阵,是个女将军般的人物,与杨大眼夫妇两人一同在战场上驱驰。

  除了杨大眼以外,北魏的名将还有个于栗碑,在时代上约比杨大眼要早个百年左右。由于他带着黑色的矛,总是立于全军阵头勇战,因而被称为“黑矛将军”。而且,不只是武艺高强,他还曾复兴当时因战乱而荒废的洛阳市街,且曾救济民众,是个把他从百人中剔除十分可惜的人物。
 楼主| 发表于 2008-3-12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接下来谈谈第四十三位的韦睿。他在这时已经超过了六十岁,是个有名的老将。虽然相当受到武帝信任,但是之前也曾经提到过,他并不是一名武勇之人,而是智略方面的文将。这个人也非常爱惜部下兵士,在部下兵士全员未进餐之前,自己绝对不吃饭。而当兵士们在淋雨的时候,他也不会搭上帐蓬,总是与大家一起淋雨。就因为这样,所以两军都会愿意为了自己的指挥官而拼命,成了精锐之间的冲突。

  而在韦睿的部份,之前也曾经写过,他从不穿甲胄,是以儒家学者的服装就这样乘上木制的轿舆,而且还不拿枪或剑,总是带着一支竹杖,就挥舞着它指挥全军,是个非常投日本人喜好的军师型人物。

  在此,北魏派出了号称百万的军队,实际上至少也有其半数,也就是五十万大军;而另一方面,梁这边则只有二十万军队,因此只有充分利用地形地物来作战才行。而这时在韦睿之下担任副将职务的,乃是曹景宗这名人物。

  这个人是非常有趣的人,如果可以的话,我真想将之列人百名的名单中,他从少年的时代即是位使弓的名人,这是发生在他某次在与友人一同前往狞猎时的故事。那时的江南应当是栖息着许多山鹿,而在狞猎时发现了鹿群正打算要射杀的时候,鹿群突然驱奔而来,和我方的马群混在一起,因此如果随便乱射的话,就会射到我方的马。正在感到头痛的时候,曹景宗接连地放出了箭矢,一一地将鹿射倒,因而留下了这则使弓名人的逸事。不过,也由于这时的曹景宗曾说过他是能够区分鹿和马,稍有着自大的小缺点,因此我只有深感可惜地将之删除了。

  这个人还有在喝醉后在武帝面前吵嚷的记录,还有一次也是,当武帝召集文人要展开作诗大会时,他要求要让自己加人,文人们使问道:你会作诗吗?他就当场作了一首不错的诗,把大家都吃了一惊。另一方面,他非常喜好女色,在屋子里集结了数百名的美女,说此乃人生乐事,确实是个非常有趣的男子。

  不过,这个曹景宗倒是非常尊敬韦睿,不管韦睿说什么他都听从,而二十万的梁军在得到智将和勇将后,就能够如驱使手足般地充分行动了。

  在战场上,不逊于赤壁之战的战斗依次发生。有的时候,北魏军在淮河的两岸筑成了巨大的阵营,再将它们以两条巨大的长桥连结,而在一个风暴激烈的日子里,却因受到梁军誓死的攻击而烧毁。

  又有的时候,在一夜之间竟于北魏军的面前出现了梁军坚固的阵地,不由得让北魏军吃惊地大呼“神也!”这也是相当有名的故事。这句话应该怎么来解释呢……大概就是“无法置信”的感觉吧?如果用英语来说“Oh!MyCod!”的感觉可能更为贴切。

  总之,在激战之末,北魏军败退了,那是因为总司令官逃走的缘故,而为了要庇护总司令官,杨大眼也没办法再有什么作为。如果在此时,北魏获胜的话,那么北魏就可以统一天下。而由于此战役的胜利,梁也因此能够稳固地盘,其后就迎向了其发展期。

  在杨大眼部份,于其死后还曾发生了了不起的逸话。前面曾经说过杨大眼有位女将军妻子潘氏,这个潘氏乃是十分奔放的女性,甚至还拥有另外的爱人。这在当时也是十分不好的事情,甚至可以因此而命其自杀。其后,杨大眼准备再婚时,她已经有三个儿子。而当后妻过门之后,后妻又生了一个儿子,于是,在杨大眼死后,两位妻子的儿子便形成了对立,这是非常常见的情况。

  杨大眼的长男——也就是女将军潘氏的长男,他名叫杨华。这个人和母亲长得很像,十足是个美少年,在父亲死时才十七岁。当时北魏的朝廷是由皇太后专政,光是这样也就算了,她还非常喜欢美少年,因此就看上了杨华,准备逼他就范。然而杨华非常不愿意,再加上后妻想要把前妻的孩子除去,让自己所生的儿子来继承家业,于是杨华在父亲的葬礼之后,就和两位弟弟一同挑着父亲的尸体准备亡命到梁去。

  这时候,后妻——或者可说是继母——大惊而跳入河中,杨华的弟弟虽欲以箭射之,然杨华说不管怎样,毕竟还是母亲,因而加以阻挡。于是他们便挑着父亲的遗体渡过了长江。

  这个杨华后来一直出仕于梁,只不过死的时候带有点悲剧的色彩。他是在有名的侯景之乱时,被卷人其中而死的。

  好了,不要再说这些有的没的了。这时的韦睿尚且健在,不过,他有没有与杨华相会过,那就不知道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3-12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杨大眼死后,由于北魏皇太后的专横,政局十分混乱,在经过大混乱之后,就分裂为两个,一个是东魏,另一个则是西魏。

  先将西魏放着不谈,而相对的东魏后来则为北齐所取代。

  在进入了北齐的时代后,第四十五位的斛律光和第四十六位的兰陵王终于可以出场了。

  北齐王朝可以说是从高欢这个人物开始的,这个人乃是东魏的宰相。

  这个高欢在死时,继承其位置的乃是长男高澄。而在高澄要继承之际,由于听闻了继承者竟是这个孺子,因此一个名为侯景的人就起而谋反。这时高澄以巧妙的方法平定了叛乱,侯景失败之后,就渡过长江逃往梁。后来,他在梁又引起了叛乱。这部份可以参照个人所著的《长江落日赋》,就可以了解其来龙去脉。

  这个高澄虽然是非常有才能的人,可惜他有酒乱的致命缺陷,只要一喝酒就会变了个人,而十分残忍暴虐。在高澄的时代,东魏王朝依然持续着,而这个高澄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出任了东魏的宰相。比较夸张的是,他竟然以宰相的身份殴打东魏皇帝。后来,高澄遭到暗杀,继任的乃是其弟高洋。

  这个高洋也有一些逸话。在他少年的时候,父亲高欢曾经故意打了一个很难解的绳结要他试着解开,而高洋就无言地拔剑将其切成两断。这个应该是亚力山大大帝之哥鲁迪斯绳结的故事,大概是亚力山大的传说在经过数百年传至中国之后,高欢也想让他的儿子试试看的情形吧!

  高洋这个人——虽然他的兄长高澄是个优秀的政治家——乃是个勇敢的武将,最后就篡夺了东魏而开始了北齐王朝。不过,就算他武艺高强,还是跟兄长一样有着喝酒乱性的毛病,甚至比兄长更严重。高澄还只是会打人而已,而高洋却是拿剑砍人,是个相当麻烦的人物。在酒醒之后,虽然他又会脸色发青地后悔自己所做的事,但却没有因此而戒酒,算是破灭型的人格。

  而高澄的儿子,在父亲被暗杀时还十分年幼,这个人就是兰陵王。

  这个兰陵王,除了是个美男子外,听说连声音都很好听,这点在正史上也有记载。此外,他还是位军事天才。有一次,他前往援助遭到包围的己方城池,并突破了敌人的包围网。当他站在城门前大叫开门时,城内的人认为这可能是敌方的计略,己方的人怎么可能来到这种地方而不肯将门打开。这时兰陵王就将头盔脱下,以真面目示人。位于城门之上的兵士一见是兰陵王方才开门将其迎人。这时北齐的兵士们还特别为了夸赞其勇猛而做了“兰陵王入阵乐”这首歌曲,载歌载舞地欢迎他。

  在戏剧中,兰陵王因为自己的面孔太美丽,因而感到嫌恶,于是就有他后来覆上面具把自己的面孔隐藏起来的说法。而这点在传入了日本之后,也就成了能剧的形式而流传下来。

  关于兰陵王的小说,在日本也曾出版过不少,不过,却没有以之为主角的历史小说。大体来说,都是留下了因自己的面孔太美丽而覆上面具把面孔藏起来的说法,而被使用于有美少年出场的小说中。
 楼主| 发表于 2008-3-12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此,和兰陵王一同支撑着北齐的,乃是斛律光。

  他的姓为斛律,名为光。是十分罕见的姓氏,这是因为他本来就是西北的异民族出身。这个人无论是担任宰相或是将军都非常优秀的人,同时还是使弓箭的名人。在年轻时,他曾看见比人还大的怪鸟从云间飞过,而以一箭就把它射下,因而有着“落鸟都督”之称。

  前面说过兰陵王和斛律光一同支撑着北齐,当时北齐的军队非常强大,无论在何处作战都获得胜利。像是从北方大举来袭的突厥等骑马游牧民族,就完全被其打败。

  而这两人最后也同样地为北齐最后的皇帝所妒,正巧当时从敌国传来了谣言。于是,兰陵王遭到毒杀,而斛律光亦被杀害——甚至斛律光全族遭到杀害。本来由两支支柱支撑的东西!在将两支柱子都斩断之后,如同赤裸裸般的北齐就被北周所灭。这时北周的皇帝虽为敌人,也不免为他们感到惋惜,还曾叹息道:如果这两人还健在的话,就算是我们也是无法占领北齐的首都吧!
 楼主| 发表于 2008-3-12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才曾经说过东魏后来被北齐所取代,而西魏则是变成了北周。

  建立北周这个国家的——正确地来说,建立的人是他的儿子——是一个叫做宇文泰的人。这个人姓宇文、名泰,所以也是北方的异民族。

  这个叫做宇文泰的人,虽然只是建立了地方政权,但还是可称为与曹操或是刘裕等匹敌的英雄。

  这个人的容貌在正史上有记载:耳大、手长过膝,与《三国志》中的刘备相似。不过其真实性就难以得知了。

  在他的部下中也有许多的人才,像是于谨、李弼、田弘、韦叔裕等都是名将。

  田弘是个在一生中负伤百处以上的骁勇善战之人,就在前一阵子,中国大陆与日本所组成的共同调查队发掘到他的墓地。从坟墓中还发现了罗马的硬币,可知当时的北周经由丝路与西方世界交流的情形。

  至于韦叔裕这个人则不光是作战,还精于情报战与谋略,曾放出许多的细作(间谍)至北齐获取其国内情报。在北齐放出关于斛律光之流言的也是这个人。

  当时,虽说是南北朝,但就像三国志再现般是属于三国鼎立的状态;北为北齐、西为北周,而南方这时梁已经灭亡,取而代之的是陈。

  在这三国之中,政治最优的乃是北周。北齐皇帝代代均为会喝酒乱性的杀人狂,而在陈这一边,实行的则是非常软弱的政治。被称为陈后主的人,只会溺于美女、酒、以及诗文之中,对于国政则几乎是完全不顾的。

  结果,北周首先就灭亡了北齐,而支配大概了天下的四分之三。不久后,北周又为隋所篡夺。
 楼主| 发表于 2008-3-12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隋文帝,也就是叫做杨坚的这个人——在这时已经进人了《隋唐演义》的世界——本来乃是北周的重臣。在发动政变后取得了国家。

  接下来只要把剩下的陈加以合并的话,天下就将再度成为统一的状态了。这时,非常难以信赖的陈国,却出现了一个独自努力的第四十七位名将萧摩诃。

  这个人在南北朝的南朝中,可说是最厉害的人!他年轻的时候就被称为关羽再世,而有一次当别人问到听说你是关羽再世是真的还是假的时,他竟默默地一个人突击进敌阵,在与敌将单挑后获得胜利回来,真的是非常厉害。只可惜由于国势衰弱,实在也莫可奈何,再加上又被文弱的君主所疏远,因而也无从支撑国家大局。就这样,在到了西历五八九年时,隋动员了百万大军,准备一举统一天下。

  到了这个时候,萧摩诃也无心再努力下去,最后陈就因此而灭亡了。

  关于陈灭亡时的情景,在《隋唐演义》中有详细的记载。那时陈后主,亦即最后的皇帝,抱着两名美女三人一同藏在井中,当上头要填石将之封闭时,才慌忙大叫这里有人。隋的兵士们欲将之拉出,一拉之下却发现异常地重,才看到原来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三人一起。就在这不是很雄壮的情景下,陈遭到了灭亡,而天下也因此而统一。

  萧摩诃由于武将的名声而被认同,后来就成了文帝最小儿子汉王的家臣。经过十多年之后,当汉王发动叛乱时,萧摩诃就以首谋者之一的名义遭到处刑。如果他死于陈灭亡之际的话,那他肯定会是一位忠臣,只可惜他却死在不正确的时间和地点,真是个相当倒霉的人。

  而就这样,正式进入了《隋唐演义》的世界。

  在南北朝时代,当然也还有其他的勇将,只是由于身处分裂之时代,如在一边的国家发动谋反失败的话,就可能会遭到肃清,最后也只有逃到另一个国家去。因而在这个时期,有不少人会来来去去,如果把这些人的故事全都收录的话,那最后一定会变得难以收拾,所以在此我只介绍一个王琳。

  这个人本是梁的将军,而当梁灭亡之时,他遵奉在北朝当人质的皇族,持续为梁之再兴而作战。结果,他被代梁而起的陈军所败,并因此而被杀。由于他对朝廷忠实,又得兵士们的信望,因此在他死时,有许多的人都替他感到惋惜。
发表于 2008-3-12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師父把黑手田中的銀河英雄傳說也貼出來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江湖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Sitemap| 金庸江湖网

金庸迷QQ群:48569383  |  站方邮箱: jinyong@jyjh.cn

Copyright © 2004-2014 www.jyjh.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GMT+8, 2024-4-25 12:00 , Processed in 0.035115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