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江湖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江湖
查看: 4461|回复: 7

[整理】 略谈“禅宗、瑜伽、密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24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无论在金庸、在古龙的武侠还是梁羽生的江湖,这些大师们经常提及寺院(典型者自然是少林)、僧人,并且这些世外高人出场时总是比较神秘,如:如天龙中的无名老僧、倚天中的看管谢逊的三位修野狐禅的老僧。。。,还说他们精通佛典、学贯禅宗、瑜迦、密宗什么的,且功力卓绝,那么以上三宗到底起源于什么,果真有那么神奇吗?

自佛教东传以来,它已经影响了华夏数千年,知名禅师屡不胜数,不但极大的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和传统,也深入到很多国人的生活之中,可是如来说法49 年,遗留下的教法浩瀚如海,《大藏经》即便终身研修,也一定读不完。本人才疏学浅,也知江湖高手如云,但还是想尝试解读一下上述三宗。

※ ※ ※ ※ ※

大乘(Mahāyāna)和小乘(Hīnayāna)是佛教的两大宗派。大小乘的分别,主要在于大乘着重利他利大众,小乘重自己解脱。大乘有不同的经典,在教义上有所发挥和发展。?但,佛的本意是不分大、小乘的,只是众生的发心不同,有些人只求自己得解脱,不想广度众生,以得阿罗汉果(小乘共分四种果位,其终极果位是阿罗汉)为最终目的,谓“小乘”。有些人不但要自己解脱,还要同时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广度众生,不但自利而且利他,以证佛果为目的,就是“大乘”。所以修行人的根机不同,发心各异,佛就对不同的人讲不同的经典,如此才分出大、小乘的教法。教法依众生发心不同而有大、小乘,但真理是不分大、小乘的,“是法平等,无有高下”(《金刚经》云)。因此,很多人认为大乘的真理比小乘的更加真实,本身既是错。
佛经按照语系一般分为三大系。?一般说来,南方国家缅甸、柬埔寨、老挝、印度、巴基斯坦、泰国和我国云南省傣、崩龙、布朗等民族的佛教属于巴利语系,基本属小乘佛教。大小乘过去一直有宗派争执,近来渐有融合。许多人主张不再用大小乘的名称,因此也称南传佛教为上座部佛教。我国汉族和朝鲜、日本、越南的佛教则属于汉语系。藏、蒙、土、羌,等民族以及蒙古、苏联西北利亚地方和印度北部地方的佛教则属于藏语系。后两系属于大乘佛教。

※ ※ ※ ※ ※

瑜迦的兴起不能不提及一人,龙树。

龙树(Nāgārjuna)是公元二、三世纪间的南印度人,原来是一个婆罗门学者,后来归依佛教,出家受戒,在雪山从一位老比丘处得大乘经典,由此智慧无碍。他感到所读到的佛经虽然深妙,但是道理还有未尽发挥的,之后又从别处得到许多大乘经典,便做了许多论著以阐明发挥经义。其学说迅速地流布印度各地,从此大乘佛教兴盛。?

龙树之弟子提婆是龙树的得力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提婆也有许多著作,着重于破斥外道佛教对非佛教的宗教和哲学,均称为外道,因此遭到杀害,但大乘学说更为发达,同时,有部、经量部和其他部派始终与大乘相抗衡,也都很发达。大乘佛教和部派在互相争论辩难中,都在思想上有所发展。到了公元四、五世纪的笈多王朝,大乘佛教产 生了一个新的学派--瑜伽系Yogācāra与原来龙树的学派--中观系Mādhyamikāh并称为印度大乘佛教的二大思潮。

笈多王朝在印度史上是与孔雀王朝媲美的一个王朝。它是公元320年左右在中印度兴建起来的,月护王是这个王朝的创始者。第二代海护王统一了五印度,国势大盛。随着政治与经济的兴隆,当时印度的文化学术也呈现着灿烂的光彩。其艺术、文学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我国法显法师五世纪初西游印度时,正是月护二世王在位时期,他的《佛国记》中曾记载他当时见闻的盛况。至于宗教哲学方面,当时婆罗门教神学有很大发展,其他学派如数论、胜论等颇为兴盛;佛教在这时期也有了重要的建树,出了不少大学者,其中无着Asanga和世亲Vasubandhu两兄弟是最为特出的人物,他们就是瑜伽系的创立者。

?瑜伽系的学说,内容极为繁博,包括方面甚广。

瑜伽系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至六世纪的陈那Mahadignāga和七世纪的法称Dharmakirti,因这两人,瑜伽系得到更进一步发展。?

中观、瑜伽两系正式形成学派,构成印度大乘思想的主流。

笈多时代已经开始兴建的那烂陀寺,在伐弹那王朝继续得到增建,规模日益宏大,大乘学者们集中在那里讲学研习,为当时印度佛学最高学府。大约六世纪中叶至七世纪中叶,这一百年左右是那烂陀寺的最盛时期。我国玄奘法师在这里留学时公元七世纪三十年代,瑜伽系的大论师戒贤sAKi-〗labhakya和中观系的大论师智光JnaAKnDāpradha都在那烂陀寺讲学。戒日王曾在他的首都曲女城Kanyakubja今名Kanauj开群众大会召集学者们辩论哲理。?

戒日王死后,中印度又陷于混乱局面。当时印度分据各地的王国都崇奉婆罗门教,佛教日益削弱。这一时期,密宗逐渐兴盛起来,九世纪以后,更为盛行,但佛教在学术思想方面则逐渐衰落下去。?

七世纪中叶开始,便有信奉异教的突厥族由中亚细亚侵入印度的西北部。到十世纪后半期,他们逐渐进展到五河地区,所到之处,印度原有宗教均受到破坏。到十一世纪波罗王朝末期和继起的斯那王朝时期,侵略势力渐达东印各地。佛教上师们星散避难,多经历尼泊尔、迦湿弥罗等地来到西藏。最后斯那朝王室也改变了信仰,超岩寺等重要学府先后被毁。大约在十二世纪末叶,佛教残余便绝迹于印度本土。

直到1956年,一位安贝德卡尔B?R?Ambedkar博士,是印度不可触种姓人民的领袖人物。同年10月,他在那伽浦尔一次群众大会上宣布他改信了佛教,并宣传人不是神创造的一切众生平等的佛教教义,参加大会的五十万不可触者响应他的号召,同时宣布放弃印度教而归依佛教。于是,成千成万的人相率归依。这个运动目前仍在继续,至此,佛教在现在的印度才又逐渐兴起。

※ ※ ※ ※ ※

佛教经论大规模有系统的翻译,应该说是开始于五世纪初的鸠摩罗什。就佛学方面来说,鸠摩罗什最重要的贡献是在于对由龙树创立的中观系统典籍的介绍。

鸠摩罗什之后,真谛来华,真谛不仅是翻译大家,而且是也是一位义学大师,擅长中国语言,所译经论,随翻随讲,形成中国佛教的重要义学派别,是罗什以后玄奘以前二百余年中贡献最大的译师,真谛也是传译瑜伽学派的。

真谛之后,玄奘继往开来。玄奘法师精通中印文字、洞晓三藏教理、由留学僧而最后主持当时印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的讲席,受到了印度及西域各国国王和僧俗人民的欢迎敬重。他的成就和贡献不仅在佛教方面,而且在学术方面,都是非常重大的。他不仅比较全面地系统地译传了大乘瑜伽有宗一系的经论,而且把空宗的根本大经--《大般若经》二十万颂也完全翻译过来;又把小乘说一切有部的重要论典几乎全译过来。

中国佛教出现过许多派别,现在流行的主要有八宗。一是三论宗又名法性宗,二是瑜伽宗又名法相宗,三是天台宗,四是贤首宗又名华严宗,五是禅宗,六是净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又名真言宗。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性、相、台、贤、禅、净、律、密 八大宗派。

其中,瑜伽宗排在第二。前面说了,瑜伽宗是由印度弥勒、无著、世亲创立的宗派。此宗主要依据有《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因为是依弥勒说、无著记录整理的《瑜伽师地论》为根本教典而立的宗,所以叫瑜伽宗。我国玄奘法师译传此宗并糅译十师之说为《成唯识论》,故此宗又称法相唯识宗,亦称慈恩宗。它的教义以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为总纲,以转识成智转依为宗旨。

【【五法是:一名、二相、三分别、四正智、五如如;三自性是: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八识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第七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二无我是人无我和法无我。五法是对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概括,指世间有为法皆有名有相,称为名相之法;分别指人们的主观能对事物分别认识;正智指圣人清净无漏实智;如如指如实智所对真如理境。五法不出染净和主客观,是以总括诸法。三自性:一是二取执着,无而谓有,起惑造业,名遍计所执;二是三界心法,依他缘生,名依他起;三是依他起上除遣二取所显二空真如为圆成实。事物的性质不出此三种,所以叫三自性。八识:是了别认识的意思,又叫心或意,每个有情都有这种心意识的认识作用,共有八种,就是前面列举的八种识。二无我:每个有情或众生都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即一般所说的自我或灵魂叫人无我;客观事物也没有恒常不变的实体即自性或绝对的真实叫法无我。二无我也叫作我、法二空。此宗教义深入分析诸法性相,阐明心识因缘体用,修习唯识观行,以期转识成智,成就解脱、菩提二果。此宗由玄奘法师译传而成立,是印度无著、世亲学说的直接继承者。】】

现如今,瑜迦对人们的影响十分广泛,逐步进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中来,瑜迦不再神秘难测,最为典型的就是成立了很多的瑜迦俱乐部、瑜迦健身馆,并且,有的国人还去印度留学,印度目前最大的瑜迦学院应该在孟买。大家秉承瑜迦的学说,修心养性,强身健体,渐有风靡世界之趋势。

※ ※ ※ ※ ※

禅是禅那dhyana的简称,汉译为静虑,是静中思虑的意思,一般叫做禅定。此法是将心专注在一法境上一心参究,以期证悟本自心性,这叫参禅,所以名为禅宗。禅的种类很多,有声闻禅、有菩萨禅、有次第禅、有顿超禅。禅学方面,在中国有一支异军特起,那就是所谓教外别传的禅宗。这个宗所传习的,不是古来传习的次第禅,而是直指心性的顿修顿悟的祖师禅。
相传此宗的禅法是在六世纪初由印度的菩提达摩传来的。过去说:禅宗单传心印,不立文字,称为教外别传。但初祖达摩以四卷《楞伽经》传于二祖慧可作为印心的准绳,弘忍、慧能又教人诵持《金刚经》,这样,《楞伽》、《金刚经》便是此宗的经典依据。以后更有《六祖坛经》和许多语录的出现。根据《六祖坛经》云,禅宗第一是摩诃伽叶尊者,第二是啊难尊者。。。。达摩(就是中国武学的鼻祖,曾在少林面壁十年,终大悟,全称是菩提达摩尊者)是第28祖,慧能是第33祖,其中达摩大师有著名的一偈:

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

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因此,自慧能后,袈裟便不再传,但是禅宗一派已经深入到中国的文化。历经千年而不衰,且成为对国人影响最大的一宗,尤其是中国的文人,更是偏爱。

禅宗在中国是很兴盛的。此派曾分为南北两宗(六祖坛经上有详细记载),北宗神秀 一派唱渐修,盛极一时,但不久便衰歇;南宗慧能主张顿悟,后世尊为六祖,弘传甚盛。从唐到宋,南宗的禅师辈出,在此三、四百年中又分为五家七派,可想见其兴旺。此宗一直是中国流传最广的宗派之一。

南宗六祖慧能弟子中,有南岳怀让(667-744 和青原行思(?-740 两大支系,由这两大支系又分成五宗七派。从南岳先分出一派外沩仰宗,次又分临济宗。青原行思一系分出三派: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由两系分为五宗,以后又从临济宗分出黄龙、杨岐两派,合前五宗名为七派,都曾兴盛一时,经过一段时期有的就衰绝不传了。后来的禅宗只有临济、曹洞两派流传不绝,临济宗更是兴旺。近代所有的禅宗子孙,基本都是临济、曹洞两家后代。

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禅宗又兴盛起来,很多人将禅宗发扬光大:工作禅、生活禅、、、、甚至是足禅,更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有许多专门的论著,诸位可到书店自己去寻。但是,总是一个目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规劝世人也是在度化世人,让我们的生活不再迷茫,心情得到释放和解脱。投入到建设和谐社会的大家庭之中。

目前,禅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里,使它构成一种随缘任运的处世态度。

禅宗浑简锋利、超然特立,在中国有禅画、禅诗。禅曾为中国画坛开启一种笔节形具、气韵有致的禅画之风。东汉至六朝之五百年间,有张僧繇、顾恺之、陆探微、宗少文等,为‘墨戏’、‘画禅’之先河。禅画正式始于唐代,有南北二宗之别。北宗以李思训父子为首,笔法工整,色彩浓烈,庄严而典丽。南宗则尊诗佛王维为始祖,王维首创泼墨山水,以渲染画法一变历来之钩研画法,蔚为时风,其传人有张璪、王墨等。世评此二宗之别为:‘李派朴细,无士气;王派虚和萧散。’

 至宋代,禅画更臻于心物合一之空灵境界,画风超然象外,大胆运用空白,呈现空灵清净之悟境。此期以荆浩、关同、董源、巨然、米芾父子等为代表,皆承南宗之风。另有范宽、江参、郭忠恕等亦为南宗健将。其中以米芾父子独创之‘无根树’、‘蒙鸿云’等画法最为特出。另有马远,自树‘一角’画法,对日本艺术影响匪浅。北宗于此时则逐渐式微。

禅诗自王维之后也是十分兴盛的,妙句层出,从唐诗宋词可找出许多。

可以说,禅已经与中国的文化、思想融于一体,禅虽起源于印度,却在中国找到了滋生的土壤,并在中国被发扬光大,形成了人类文化进程中的一朵灿烂的奇葩。达摩一苇渡江,度化了一个民族的灵魂。这也是中国人对世界哲学和宗教的一大贡献。

 日本受禅宗之影响较中国更为广泛,举如绘画、俳句、园艺、茶道、建筑、能剧、剑道、箭艺等无不披靡。禅宗文化于镰仓中期(中国宋元之际)随着中国艺术品传入日本,并与日本之武家思想融合,广为大众所接受。

日本于茶道中,也将禅之精神融入,成为一种无斧凿痕迹的自然生活之道。于传统能剧艺术中,简洁之对白,单纯之舞台和布景,亦无不暗含禅之哲理。于著名的俳句文学中,更有深远之影响,此可以十七世纪伟大诗人芭蕉之作品为代表。于庭园艺术,由于将禅理融入传统山水庭园之组合规则中,而将庭园艺术带入顶峰,室町时代所造之龙安寺之石园可说最具代表性。其他如剑道、建筑、箭艺等亦然,凡是受禅启示之艺术,莫不皆以其本身之艺术特性,对世界当下直观,作生动而又活泼之表现。

※ ※ ※ ※ ※

八世纪时印度的密教,由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等传入中国,从此修习传授形成密宗。此宗依《大日经》、《金刚顶经》建立三密瑜伽,事理观行,修本尊法。此宗以密法奥秘,不经灌顶,不经传授不得任意传习及显示别人,因此称为密宗。
十四世纪间,宗喀巴依迦当派的教法,弘化甚盛。他的弟子贾曹杰、克主杰继续弘传,称甘丹派,又名格鲁派,或称黄教。下传达赖、班禅两系,为现今藏地盛行的一大教派

该宗认为世界万物、佛和众和皆由地、水、火、风、空、识“六大”所造。前“五大”为“色法”,属胎藏界;“识”为“心法”,属金刚界(有“智”、“果”、“始觉”、“自证”四个方面的意义)。主张色心不二,金胎为一。两者赅宇宙万有,而又皆具众生心中。佛与众一体性相同。众生依法修习“三密加持”就能使身、口、意“三业”清净,与佛的身、口、意三密相应,即身成佛。此宗仪轨复杂,所有设坛、供养、诵咒、灌顶等,均有严格规定,需经阿阇梨(导师)秘密传授。

佛家与道家、儒家并称为三大家,可见对中国思想、文化、武学、艺术的影响之深。研究中国的历史、文化、、、、是避不开佛家的,离开了儒、道、释而空谈历史也是轻率的。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兼容并蓄,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方是人间正道。

注:佛家经典如深渊大海,教派林立,注说纷纭,本观只是看了几本书籍,实属沧海之一粟,也自知所学所知有限,但是,既然与 “武林”联系如此之深,也觉得有必要再认识一下,书中的很多东西都是借用别人的:如:赵朴初的《佛教基本知识》、《六祖坛经》、《金刚经》、《大藏经》等等。所以,本观有自知之明,别算原创了,算是在别人的基础上整理的吧。

抛砖引玉,还请诸位大侠批评指正。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5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后记:

本观并不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也不信仰宗教。

但是,有些东西,有些儒、道、释思想即便是今天看来,很多东西仍有借鉴意义,

比如说,百家讲坛中,于丹讲《论语》引起了很大的共鸣,且不管对错(也包括、易中天、刘心武等等),但也算的上是一家之言,仍有独到之处。自然,这其中也包括金庸先生、古龙大侠等等的武侠体系。

所作的一切,还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因为,在中国的改革已经到了20年的时候,对我们的一些思想、一些做法甚至是一些制度(经济的、教育的、政治的。。。),也应该反思一下了。

因为,要想崛起,首先思想要崛起,教育要崛起,而经济GDP什么的,可能是次要的。


发表于 2006-12-25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偶感觉佛教的东东一字可以概全--“空”。

发表于 2014-2-22 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10-8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受禅宗之影响较中国更为广泛,举如绘画、俳句、园艺、茶道、建筑、能剧、剑道、箭艺等无不披靡。
发表于 2014-10-28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禅宗是  明心见性  顿悟成佛
瑜伽是  万法唯识  转识成智
密宗是  三密相应  即身成佛
发表于 2022-6-14 10: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2-6-22 18: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拈花生 发表于 2014-2-22 00:18
于丹讲的不是论语

高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江湖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Sitemap| 金庸江湖网

金庸迷QQ群:48569383  |  站方邮箱: jinyong@jyjh.cn

Copyright © 2004-2014 www.jyjh.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GMT+8, 2024-3-29 08:19 , Processed in 0.03532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