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江湖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江湖
查看: 18198|回复: 53

[原创]从周伯通的境界说开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29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伯通不是金大师小说中的主角,也不是塑造的最丰满、最完善的形象,更不是侠客或英雄的代表,而且就武侠小说最基本的要素—武功、武学所达到的境界来说,周伯通也不是绝顶高手,但毫无疑问,周伯通是金大师所塑造的所有人物中最有意思的一位,至少是最有意思的人物之一。读者也许会为喜欢还是不喜欢郭靖、杨过、张无忌、虚竹、乔锋、令狐冲等等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陷入争执,各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但恐怕鲜有厌烦周伯通的。何以如此?
    周伯通虽然(照其师兄、武学大师兼道家真人王重阳的断言)“就算毕生勤修苦练,终究达不到绝顶境界”,但在神雕侠侣最后一次华山论剑时,金大师还是借黄药师之口高推周伯通为当世第一人“东邪、西狂、南僧、北侠、中顽童,五绝之中,以你居首”—当然,当世第一人并不就等于最高境界,不过周伯通是最接近于绝顶境界的高手之一,这一点连一灯大师、洪七公等人都“自觉尚逊周伯通三分”。

     王重阳等人所达到的至高境界,按照儒家圣人孔子所说,就是“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无可无不可”,随心所欲而自然中规中矩,一切都自然生发而又恰到好处,从容中道的境界;按照道家哲学的境界来说,就是“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无所不能为、无所不为而无心为之,无心为之而本来具足大道之一切妙用的境界;按照佛家哲学的看法,就是随缘任运、不假修造、游戏神通,担柴挑水,无非般若,翠竹黄花,皆为妙道的境界;按照西方哲学(包括马克思主义)来说,就是自由王国的境界。自由王国是人类的至高追求,认识自己的本性并把自己的本性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发挥到完美的境界,是每一个人都希望达到的理想。显然周伯通不是这样一种境界,事实上古往今来真正能达到这一境界的人并不多,能达到这一境界的人已经踏入圣人之域,但反过来说,周伯通却是普通人之中就自然状态来说最接近于这一境界的人。周伯通与王重阳的区别,可以宋代哲学家的话说,是赤子之心和圣人之心的区别:赤子之心,已发而去道未远;圣人之心,如明镜,如止水。简单来说,圣人就是上面所说的道的境界,赤子就是最接近于道的那种境界。周伯通就是一个赤子,毫无机心,无名无利,别人打他骂他,他毫不放在心上,别人宠他爱他,他也无所谓。当然这也就是为什么王重言断言他终究达不到至高境界的根据之一,因为胸怀博大、拯救天下苍生,象郭靖或乔锋那样,周伯通是不会也不可能去做的。周伯通就是一个字:玩,或两个字:游戏。千万别小看玩的境界,也不能认为游戏人生就是玩世不恭,游戏的境界是人还没有受到世俗的污染,心灵还保持清净明澈的状态。儿童的心灵就是一尘不染,清清净净的,儿童总是以一种美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即使一切罪恶、一切苦难都不能改变儿童的这种眼光。所以先哲老子才说“复归于婴儿”,所以佛家才把儿童的意识称为“白净识”,所以孟子才说“大人(圣人)者,不失赤子之心者也”。西哲有言:诗人是人类的儿童,所以如果说王重阳是武侠中的圣哲的话,周伯通就是武侠中的诗人,如此来说,其余宗师大概算是科学家吧。古希腊大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宙斯就是一个大顽童,因为宇宙和世界不断的生成和消逝,不断的建成和毁坏,腐朽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腐朽,宇宙亘古如斯,永远以此而自娱,就好象一个小孩在做游戏一样,只不过这个游戏是无穷无尽的。所以在大哲学家眼中看来,哲学就是玩,哲学决非艰深、抽象、僵化的东西,哲学是活的、美妙的、好玩的东西。印度哲学也认为梵天通过幻化生成宇宙而进行永恒的游戏。说到这里,我想按照我的理解,模仿周伯通的话,世上最好玩的就是道学、佛学、易学,其次或者差不多同样好玩的就是武侠小说尤其是金庸的武侠小说,别的东西就不太好玩了—除非它最终也达到或接近于哲学的境界。比如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晚年回忆自己的一生时说过:“在漫长的生涯中,我领悟了一件事,我们的全部科学,都是简单朴素而充满童趣的,这才是我们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科学一般看来似乎是枯燥的东西,其实并不是科学枯燥,而是我们远远没有理解科学的真谛。据说当年东方伟大的诗人泰戈尔在与爱因斯坦的谈话中,当谈到最投机、无所不谈的时候,对爱因斯坦说了这么一句话:“其实,你是一个诗人”。我们可以加上一句话作为对它的注解:因为爱因斯坦是以儿童的眼光来看待世界的。世上如果没有这些好玩的东西,人生也许仍然是有意义的,但肯定就没意思了,“如果整天吃饭、喝水、睡觉,我老顽童烦也烦死了”。

    有些人象鲁迅、老舍等人的作品,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非常深刻,有些人比如通俗小说家的作品写得很有意思,但只有金庸的小说写得既有意思又非常深刻。有些人认为,金庸的作品是俗文学,所以不登大雅之堂。谬哉!

    一、金庸的作品是大雅大俗,雅俗共赏。金庸的作品包罗万象,哲学、艺术、历史、宗教、民俗,琴棋书画,三教九流,正宗奇门,人生百态,皆有反映,无论是以雅或俗都不能完全兼赅其风格,都难免陷入以偏概全的困境。为什么有人说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为什么从大学教授到打工仔都喜欢看金庸的小说,就是因为里面(俗一点说吧)什么都有,每一个读者都可以各取所需,当然因此不同的人从中所看到的不只是金庸的小说,也是他自己的影子。自己是雅人,当然看金庸小说就是雅的;自己是俗人,金庸小说就是俗的喽。

    二、 四大名著当年都是俗文学,都是所谓的小道,都不被正统思想所承认,而今都是真正的大雅,是现代小说家的典范。退一步讲,就算金庸的作品是俗的,也不能因此就断言它的境界就比所谓的雅文学低。因为雅俗本身就是一种偏见,大道无偏无党,高下平等。硬分出高低来岂非象武侠小说里面所谓名门正派之所为吗?如此只能见出其偏狭。大宗师张三丰教导我们:为人心胸不可太狭隘,名门正派的弟子如果心存不良就是魔教,而魔教的弟子如果一心向善就是正派人物。杨逍也说:武功只要分了门派就落入下乘。有些人的境界尚且远不如大魔头杨逍,何以谈武论道欤?当今雅文学的作家其文字功底有几个甚至有哪一个能达到金庸的境界?

    三、更为关键的是小说中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和它所达到的精神境界。有人把金庸和鲁迅并列为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作家。相当多的人认为这是拔高了金庸,其实金庸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理解比鲁迅还要高。鲁迅也包括五四时期的同时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太过于偏激,当然这可以理解,他们自有他们的历史任务,他们那样做自有其时代的合理性,也可以说有其时代的局限性,救亡图存的时代紧迫感使他们还不能有充分的时间和心平气和的心境来完整理解和阐述并进一步发扬传统文化的精微之处,而金庸对中国诸子百家的精髓有非常深刻和确当的把握。别的不说,光是金庸小说包罗万有、兼收并蓄儒道佛的博大胸怀在整个近现代的文学界即使不是独一无二的,也是罕有其匹的。如果没有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完整理解,是不可能自由出入于各家各派的思想之中,游刃有余的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的。中国传统文化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复活了,中国传统的但更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在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中活生生的体现出来,让人真正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揭示了超越时代、超越历史的永恒的人性和大道的价值所在,这一点,说句不客气的话,即使大学哲学系的教授也无法给人带来如此巨大的影响。我们大学哲学系的教授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哲学的敌人甚至是罪人,世界上最好玩的、最活泼泼的东西被他们弄成了最没有生命力的东西,释迦牟尼、马克思或老子恐怕没想到哲学已经沦落到如此地步了吧。
<>


[此贴子已经被婧兰格格于2005-10-27 15:38:06编辑过]


[ 本帖最后由 shaolinpai 于 2011-4-15 16:22 编辑 ]
发表于 2005-8-4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看法是:鲁迅的的影响在一个"深"字;金庸的影响在于一个"广"字.

鲁迅的确深刻,如布衣上卿所言,他老人家甩开同时代的其他作家不是一马头,而是很多里路.但是鲁迅的作品只有层次较高的人才会去读,才能理解.金庸的作品确实是"在中国旧文化里集大成,然后取其皮毛放到作品里;他的东西其实老祖宗早创造出来了,只不过经过他整合后用现代语言诠释出来罢了".但是能做到这一点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在西风东渐,泊来文化大行其道,年轻人只知肯得基麦当劳,以买洋货、过洋节为荣的今天,金庸小说成为了宏扬传统文化的中流砥柱。他将传统文化的精华融入跌宕的情节之中,使读者不知不觉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楼主| 发表于 2005-7-29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回事?为什么有这么多乱码?

发表于 2005-7-29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兄台,我把你的帖子编辑了一下,另外,把那个重复的删除了。

很高兴楼主在江湖发表原创,最近工作太忙,闲下来再拜读楼主大作!

发表于 2005-7-30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晕!你编辑的这是什么呀?看着还是累哦!

 楼主| 发表于 2005-7-30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浪子兄,多谢。办公室的老电脑出了点问题,但愿没给你们造成麻烦。
发表于 2005-7-31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瞪着眼睛看完了 没得说 强 强 强 强 好强的帖子
发表于 2005-8-1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又一篇好帖!

我认真思考“境界”这两个字,也是最近半年的事情。世界是因规律(亦即“道”)而存在的,道法自然,无论什么事物,只要其行动与自然契合,其境界也就是宗师级的了。所谓殊途同归、大道至简,就是这个道理吧!

周伯通“玩”的心态是自然状态的一种——“快乐、游戏”本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庖丁把解牛工作作为一种游戏,动作都符合韵律,用心去解牛而不是手,纯然发乎自然,所以才“无不从心所欲”。

但对于人来说,“玩”这个自然状态也有一种境界上的螺旋式上升。第一阶段是“赤子之心”,即纯乎天性,老顽童即如此,不过能纠其一生一直保持这种纯粹天性的,也唯有老顽童一人而已。第二阶段是“破”,即打破了原始状态,意识控制了行为,已经不再是自然状态了。如果仅仅维持这种境界,是比不上老顽童这样自然状态的;第三阶段就是“破而后立”、“圣人之心”了,这个境界咱们只能凭想象,也不好多说了。这三个境界,是螺旋上升的。本来第一个境界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可能维系太久的,但金庸偏偏创造出个老顽童,也是对“自然”与“人为”之间境界差距的直观描述吧~~

我也经常慨叹,自圣人之后,各种人为因素已经把“哲学”变得极端扭曲了。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其实就是研究如何顺乎自然的,研究如何顺应自然规律的,自然是活泼泼的。硬把一顶学术帽子扣给他,硬让他板起面孔作严肃状,无疑是对哲学的最大禁锢。

楼主对金庸小说“雅俗共赏、海纳百川”之境界分析真是非常好。“雅俗共赏、海纳百川”这八个字我觉得是对金庸小说的最恰当评价。思想深刻的人,从金著中看到是深刻的思想;喜欢热闹的人,从金著中看到的是热闹的场面。最好的文学是什么?深奥的让人读不懂的那是经书,肤浅的没有思想性的那是堆砌。最好的文学就应该既让大多数人看得懂,又让读的深入的人从思想上获益;既能娱乐大众,又能教化心灵。这就是“文化内涵和精神境界”了。

回想一下当初我坚持开华山版的用意。大家往往都把金著当作娱乐文字来看,即使分析也都流于表面,能比较深刻的理解金著内涵的人不多见,这是当前社会风气使然,但金著中深刻的思想性和文化内涵、精神境界没有被发掘,无论对金著还是对我们读者来说,都是很大的遗憾。华山版的意义在我心目中其实就是深刻发掘金著。不过我自己也一直没有整理清楚这个想法,一直比较模糊。楼主的两篇文章对我的启发太大了。

既然金著的特色是“雅俗共赏、海纳百川”,我们就应该“顺乎自然”,所以华山和乱弹缺一不可。华山版决不象有些朋友想象的那样严肃,华山版是“雅”,但如同楼主所说的那样,实际上是很有乐趣的,决不是形而上学。而乱弹版的要旨就是轻松通俗,娱乐性强。

只要越来越多的人能够理解“雅俗共赏、海纳百川”这金著八字特色,我就非常欣慰,这也是我的理想之一吧,我想这也是所有真正的金迷的共同理想。

 楼主| 发表于 2005-8-1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善哉斯言!深刻发掘金著内涵,固我所愿也。可见版主用心良苦。

无论如何,见到有这么多朋友和兄弟都和我一样喜欢武侠小说,大家都各抒己见,自由谈论,真是太高兴了。我一直认为,一个人只要喜欢武侠小说,那一定是个性情中人,即使生活是艰难困苦的,至少心中还充满对生命的热爱,对人世真情的向往。大家既然能会聚到此中来,应该是有缘,很值得珍惜。

至于《新》这篇文章,实际上我前前后后、断断续续共写了三年多的时间——三年多之前我还没有自己的电脑,也没有上网,当然也就不知道网上有关武侠小说的网站。当时写这篇文章根本就没想到要发表。当时的情形大约和周伯通练武一样,完全是觉得武侠小说非常好玩,心里想什么就写什么,如此一来反而写得很真实,没大有先入之见,也没有固定的模子。写完了之后,对它爱不释手,百读不厌,颇有些自赏。后来想到还是与众人同享更好一些,独乐乐,不如与众人乐乐。于是就有了以前所说的复杂的发表过程。其实我对这篇文章还是有些不太满意——与有些人意见相反,我不认为武侠小说就是小道,道通一切,高下平等,焉能硬分高下?就算武侠小说是小道,通了就是大道。谁能说金大师的武侠小说对东方文化与哲学的阐发不深刻、不精到呢?还是老话题,金大师的作品并不是俗,而是臻于化境,返朴归真。就好象绝顶高手,处处深藏不露,与常人无异,实则早超越了江湖中的一流高手了。学术界——学术界的观念其实也是一种偏见,而且也许是最冠冕堂皇的偏见了——直到现在大部分还看不上武侠小说。我也看过不少研究武侠小说的学术文章,虽然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蒙太奇、意识流等等名词满天飞,挺吓人的,其实他们对武侠小说的理解决比不上“金庸的江湖”上的帖子来得真切,因为大家是真性情,真心话,决不是为了进职称而生造、硬凑,乃至说的都是别人的话,千篇一律。因此,对于写评论武侠小说的文章,我非常精诚,精诚不是给人看的,而是要首先对得起自己。套用一句俗话(又是俗的,俗话可都是至理名言啊)“酒品如人品”,可以说:武品如人品。关键不在于你写文章是评价严肃的话题还是轻松的话题,也不在于你理解的是雅文学还是俗文学,关键在于你对它的态度,犹如谢晓风对剑的忠诚。谢晓风之忠诚于剑与对手的强弱无关,也与胜负无关,他就是忠诚于剑本身,所以他才能成为旷代剑客。

《周》这篇文章与《新》相反,是我利用一个白天的时间一气呵成的。这一方面是以前几年积累的结果,同时也是为了报答版主之盛情,况且如果写得好,还能给众位朋友和兄弟带来快乐,如此美事,何乐而不为呢?只是总感觉这篇文章尚远比不上《新》一文。无他,我只能精益求精,竭尽自己所能,倾全力支持版主之事业,今后写出更精纯、更好玩的帖子,让各位江湖朋友和兄弟分享快乐,我愿足矣。

发表于 2005-8-2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精诚不是给人看的,而是要首先对得起自己”

“关键不在于你写文章是评价严肃的话题还是轻松的话题,也不在于你理解的是雅文学还是俗文学,关键在于你对它的态度”

谨受教。

这几天和楼主兄的交流让我的思路、眼界和心胸都宽阔了不少,自我感觉对很多事情的认识——不仅仅是对金庸小说——比以前更豁达了,我一直觉得自己还算豁达,不算狭隘,现在看看,还是有不少狭隘之处。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就是进步呵!

“赤子之心,已发而去道未远”。我以前谈论金庸人物的时候,认为金庸书中的主角们最可贵之处就是有一颗“赤子之心”。这虽然不比老顽童天性使然贯彻始终,但他们坚持了一些“赤子”最可贵的品质。今天进一步想了一下,赤子是最接近自然状态的,他们的一些品质是最合乎“道”的,非常宝贵。但成长之后,人被后天的人为环境所左右,过于修饰雕琢,反而丧失了天然之纯朴。

我们不妨想一下,我们比起赤子来,丧失了哪些宝贵的品质呢?

我列举一些很重要很显著的:很小的孩子做事都很认真、很投入,没什么杂念,很热情、很赤诚。他们对待一件事,总是拿出百分百的认真态度。而人大了往往就最欠缺这个因素。

结合一下楼主的那句话:精诚的态度。是啊,我们现在精力是分散了,但如果我们对待自己很在意的东西时都能拿出百分百的精诚认真的态度,又怎么会做不好呢?

也许人和人的天赋有差距,但唯有发自心底的“真、诚”才是带领人走向更高境界的钥匙。大家不妨观察一下所有的成功者,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投入的真诚态度,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够比拟的——却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

发表于 2005-8-2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奇怪,真的很奇怪
发表于 2005-8-2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shaolinpai在2005-7-29 16:03:36的发言:

" 三、更为关键的是小说中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和它所达到的精神境界。有人把金庸和鲁迅并列为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作家。相当多的人认为这是拔高了金庸,其实金庸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理解比鲁迅还要高。鲁迅也包括五四时期的同时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太过于偏激,当然这可以理解,他们自有他们的历史任务,他们那样做自有其时代的合理性,也可以说有其时代的局限性,救亡图存的时代紧迫感使他们还不能有充分的时间和心平气和的心境来完整理解和阐述并进一步发扬传统文化的精微之处,而金庸对中国诸子百家的精髓有非常深刻和确当的把握。别的不说,光是金庸小说包罗万有、兼收并蓄儒道佛的博大胸怀在整个近现代的文学界即使不是独一无二的,也是罕有其匹的。如果没有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完整理解,是不可能自由出入于各家各派的思想之中,游刃有余的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的。中国传统文化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复活了,中国传统的但更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在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中活生生的体现出来,让人真正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揭示了超越时代、超越历史的永恒的人性和大道的价值所在,这一点,说句不客气的话,即使大学哲学系的教授也无法给人带来如此巨大的影响。我们大学哲学系的教授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哲学的敌人甚至是罪人,世界上最好玩的、最活泼泼的东西被他们弄成了最没有生命力的东西,释迦牟尼、马克思或老子恐怕没想到哲学已经沦落到如此地步了吧。"

关于楼主这个金鲁高下说小弟不敢苟同 其实20世纪里能和鲁迅并列的文人是不存在的.金庸的定位在张恨水的右边,是通俗小说的巨匠正宗.而综观20世纪中国,五四新文艺才是文化的正宗.所以从作品上相较起来金庸之于鲁迅就好象古龙相较于金庸,终归略逊一筹. 从思想性来看,坦率的说鲁迅甩开了其他文人不是一马头,而是很多里路,这是老舍,沈从文,郭沫若,以及包括金庸在内的一群优秀作家拍马也赶不上的.因为别人是在继承思想,发掘思想,而鲁迅是在创造思想,在完成工业时代旧中国的思想启蒙.举个很简单的例子,金庸的思想是述而不作型的,他最多可以在中国旧文化里集大成,然后取其皮毛放到作品里;他的东西其实老祖宗早创造出来了,只不过经过他整合后用现代语言诠释出来罢了.而鲁迅是不但继承,批判,吸收而且要创造的,比如拿来主义,比如要痛打落水狗,比如翻译界的顺译硬译之辩,所以当别人在修修补补的时候鲁迅在开天辟地,他又怎么能不成为时代象征呢?改造旧文化,创造新文化这个历史使命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化人的重担,鲁迅挑起了这个担子并成为了领军人物,所以从思想性来看他是二十世纪的丰碑,不是其他人可比的.

楼主说"其实金庸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理解比鲁迅还要高。" 那是错误的,鲁迅是国学大匠,层次在王阳明,王国维左右,楼主不会不知道<<中国小说史略>>吧,单单这一个成就就足以让鲁迅在传统文化研究界光耀千古了,更不遑论其他杂文里面的对传统文化的解剖辨析.拿现在的大学教授和金鲁相提并论,学术水准上他们给鲁迅提鞋还不配.

楼主说"中国传统的但更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在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中活生生的体现出来,让人真正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揭示了超越时代、超越历史的永恒的人性和大道的价值所在" 过去我也这么以为,不过这几年悲哀的发现,我们上当了.因为金庸写的传统文化是经过修饰的传统文化,是像儒家那种"君子远庖厨也"的带自欺欺人性质的传统文化.他揭示了传统文化美的一面却很少触及丑,所有作品里只有<神雕>体现了传统的缺陷,而神雕的思想还是割裂失败的,不能代表金老的最高水平.正因为此,所以他其实没有真正处理好传统文化.娱乐有余而深刻不足,有宣传意义而欠缺了学术意义,这是金庸作品思想上的硬伤.所以金庸也是人,要辨证看,这是每个高层次金迷都必须领悟到的.

概而括之,楼主之病有二 1没有辨证的看清金庸 2没有真正读透鲁迅

发表于 2005-8-3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睇樓主文章,快感自生。小弟亦係以體會的方法進入我國文化,所以我將佛道儒三大家都稱為「生命之教」。

正如樓主所講,不少研究「生命之教」的學者,只係從理論的方法進入,但以理論安能進入生命此一必須體會的世界?他們一生就只有在理論中轉,所以經不起考驗。

講「仁」而不知性情,空談也!

講「義」而不知推己及人,空談也!

講「道」而不知自然世界,空談也!

講「德」而不知為情付出的精神,空談也!

講「空」而不知體會,空談也!

就係歷代儒家都出了太多連最基本的「體會」也不懂的理論派,講了一輩子都搞不清楚自己在講些甚麼,所以五四那班人都在打倒孔家店、把線裝書扔進茅廁!

難怪黃藥師視禮法為糞土,因為太多愚夫愚婦不知禮法存在的意義,而淪為廢料獨裁政府愚民的手段,實在無好過有!

樓主說要活生生,真不錯!活生生即投入,投入即體會,有體會才明「生命之教」,明「生命之教」才不會被別人、自己愚弄。

发表于 2005-8-4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真水无香751027在2005-8-4 9:12:12的发言:

我的看法是:鲁迅的的影响在一个"深"字;金庸的影响在于一个"广"字.

鲁迅的确深刻,如布衣上卿所言,他老人家甩开同时代的其他作家不是一马头,而是很多里路.但是鲁迅的作品只有层次较高的人才会去读,才能理解.金庸的作品确实是"在中国旧文化里集大成,然后取其皮毛放到作品里;他的东西其实老祖宗早创造出来了,只不过经过他整合后用现代语言诠释出来罢了".但是能做到这一点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在西风东渐,泊来文化大行其道,年轻人只知肯得基麦当劳,以买洋货、过洋节为荣的今天,金庸小说成为了宏扬传统文化的中流砥柱。他将传统文化的精华融入跌宕的情节之中,使读者不知不觉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好象倚天里一样啊,鲁迅,金庸,王国维.一个得其高,一个得其博,一个得其纯.(呵呵,拿襄儿比金老了,我不会被FANS骂吧?)

发表于 2005-8-29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听了各位朋友的高谈我才发现我对金庸的小说是如此的默生,我也才知道原来武侠中的含义也是这么的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江湖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Sitemap| 金庸江湖网

金庸迷QQ群:48569383  |  站方邮箱: jinyong@jyjh.cn

Copyright © 2004-2014 www.jyjh.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GMT+8, 2024-4-20 21:12 , Processed in 0.029854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