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江湖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江湖
查看: 10917|回复: 24

[原创]心所茶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22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心所茶軒

心所有法、讀書感想,歸諸茶軒。而今開張大吉,歡迎諸君來權水、品茗!


平面思維 近來重遊《笑傲江湖》,得聞岳不群對劉正風講的一番話: 「   劉賢弟,你只須點一點頭,岳不群負責為你料理曲洋如何?你說    大丈夫不能對不起朋友,難道天下便只曲洋一人才是你朋友,我    們五嶽劍派和這裏許多英雄好漢,便都不是你朋友了?這裡千餘    位武林同道,一聽到你要金盆洗手,都千里迢迢的趕來,滿腔誠    意的向你祝賀,總算夠交情了罷?難道你全家老幼的性命,五嶽    劍派師友的恩義,這裡千百位同道的交情,一併加將起來,還及    不上曲洋一人?                                」﹙<洗手>﹚ 堯:

其實重點並非及不及得上曲洋,而係岳不群講不上。因其偽理性化了情義。 偽理性化的「情義」: 深度被量化了﹙即可如岳不群般,湊夠人數來較量﹚,同時質素亦被平等看待﹙如以諸葛亮與臭皮匠為同等智商﹚。 即可分拆平展,故我謂之平面思維﹙當代大喊「民主、人權」諸口號的,不乏此道中人﹚。 尤有甚者,付諸實行:漠視人性,出賣情義。可謂小人也。 講起小人就氣憤,又正值炎夏,便即來盞「壽眉」,好得消暑、降火。

 楼主| 发表于 2005-6-22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笑傲江湖 先引曲、劉二人評莫大一段: 「   曲洋嘆道:『劉賢弟,你曾說你師兄弟不和,沒想到他在你臨危   之際,出手相救。』劉正風道:『我師哥行為古怪,教人好生難   料。我和他不睦,決不是為了甚麼貧富之見,只是說甚麼也性子   不投。』曲洋搖了搖頭,說道:『他劍法如此之精。但所奏胡琴   一味淒苦,引人下淚,未免太也俗氣,脫不了市井的味兒。』劉   正風道:『是啊,師哥奏琴往而不復,曲調又是盡量往哀傷的路   上走。好詩好詞講究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好曲子何嘗不是如此   ?我一聽到他的胡琴,就想避而遠之。』                                」﹙<授譜>﹚ 堯:

笑傲江湖者,人在江湖而由得自己也。 即如莊子謂之「逍遙」:一邊清淨無為,一邊「不遣是非以與世俗處」﹙《莊子》<天下>﹚。 曲洋底子不詳;莫、劉二人則各走一端:劉正風為前者,莫大為後者。易言之,即一求消極自由、一求苦苦掙扎。 世人不得出離生死苦海,故莫大之曲盡為哀傷意; 劉正風則不及精義,縱有才情,亦只能盡氣,即歸諸生物性之本能而已。而不能盡理,以升進其悟境。 在被嵩山派迫害之時,倘能趁早自殺,親眾當可保命﹙至少不會即場被殺﹚。況且自己必死,何不捨生取義? 其實他並非不願,亦非想不出此著,而係其悟境不及高遠,即無一體恤之心,故不知義之所在: 心祇繫念避世離俗之夢,而對維護親人的性命並無深切的要求,是以更無承擔天下之氣魄。如此以假作真,繼而走向消極。 復以為親人與自己同根,就須為其一時之私慾﹙避世離俗﹚付出,可謂痴迷已甚,終致咸家鏟收場。 真係可悲又可笑! 笑傲江湖?這個有份創製《笑傲江湖》一曲的劉正風,顯然無此能耐。 而令狐沖則不愧為《笑傲江湖》一書的主角,自然「為而不爭」﹙《老子》八十一章﹚、自在逍遙,係天生的道家。 「白牡丹」淡薄優雅的香氣,可以表彰這位令狐道兄。即來一盞。

 楼主| 发表于 2005-6-26 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俠客行 先引李白一首《俠客行》: 「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瘋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錘,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樑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 堯:

金庸以《俠客行》為《俠客行》之引子,而今我亦以《俠客行》為《俠客行》之引子。無他。 我所講的俠客行,係指俠客應該的行為。這可從人生成長講起。 孔子所謂「仁」,即人內涵一成長自己之心。 「依於仁」﹙《論語》<述而>﹚,則人必不斷超升自己,乃「止於至善」﹙《大學》﹚。此即「大學」之終極理想。 「大學」即大人之學。所謂「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離婁>﹚。 「赤子」即初生的嬰兒。此時人對現象界及經驗界仍無認知,是以會不斷接收其資訊。故孟子以喻孔子「學而不厭」﹙《論語》<述而>﹚之心。 惟赤子無自由之意識,祇能應以生物性之本能,即非自己之堅持,故祇係好奇之心。然此一好奇心,致使人得其超越生物本能一層之根據。 因有此心,故人在成長過程中,自然惦念及體會機遇之對象。而此一活動,我謂之「慕」。 自慕以後,有諸般變化,然此只說其中之「情」。 情即自己與所慕的對象的關係,故《易經》謂之「感通」。 人若有情,則在此一關係中破斥了生物本能,即可以不爭而為之付出。 如是者,倘能「依於仁」,即將對待情人的精神推廣開去,以完善群體的生活,則無疑於「至善」的呈顯了。 「至善」即內聖﹙知性﹚和外王﹙德行﹚俱能圓滿之境:所謂「明明德」而「親民」﹙《大學》﹚。易言之,即仗義而行俠。 總言之,義是俠之始,俠是義之成;兩者合一,俠客行也。 俠客係人中之王,當配享茶中之王「大紅袍」。

发表于 2005-6-27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长见识啊,对茶道原来也有如此研究
 楼主| 发表于 2005-6-28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lmyany在2005-6-27 19:34:53的发言: 真长见识啊,对茶道原来也有如此研究

朋友回覆,我真的很高興!

至於茶,我說的只是一些資料而己。

发表于 2005-6-30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即如莊子謂之「逍遙」:一邊清淨無為,一邊「不遣是非以與世俗處」﹙《莊子》<天下>﹚。   曲洋底子不詳;莫、劉二人則各走一端:劉正風為前者,莫大為後者。易言之,即一求消極自由、一求苦苦掙扎。

世人不得出離生死苦海,故莫大之曲盡為哀傷意;

----------------------------------------------------- 觉得这一段分析得很好,一味哀伤的曲子我也不喜欢听。人生一世,草木一春,修短各有天命。又云:人生不如意事八九,一味哀伤又有何用?

第一段老岳说的那番话尽显其阴险本色。这么说逼得刘正风进退不得:说“是”,那等于说“你们所有的人加在一起也不如曲洋”;说“不是”,那就得违背原则,出卖良心,和五岳剑派的人一起杀掉曲洋,你说岳不群狠不狠?

发表于 2005-6-30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楼主来此布道!

大道至简,不过依我看,能将“道”修至“简”的地步之人恐怕不多。“境界”是个很奇妙的东西,如同无止境的高山,爬到任何一个位置你都会看到更多的景色,都会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但如果你不继续向上攀登,就永远无法理解上面还有何等美妙景象。

心所茶轩看来是个好去处,改日必去讨杯香茶!

 楼主| 发表于 2005-7-12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謝樓上留言的朋友!


浪漫與羅曼蒂克 先引令狐沖夫婦合奏《笑傲江湖》一段: 「   兩人所奏的正是那《笑傲江湖》之曲。這三年中,令狐沖得盈盈   指點,精研琴理,已將這首曲子奏得頗具神韻。令狐沖想起當日   在衡山城外荒山之中,初聆衡山派劉正風和日月教長老曲洋合奏   此曲。二人相交莫逆,只因教派不同,難以為友,終于雙雙斃命   。今日自己得與盈盈成親,教派之異不復得能阻擋,比之撰曲之   人,自是幸運得多了。又想劉曲二人合撰此曲,原有彌教派之別   、消積年之仇的深意,此刻夫婦合奏,終于完嘗了劉曲兩位前輩   的心愿。想到此處,琴簫奏得更是和諧。群豪大都不懂音韻,卻   無不聽得心曠神怡。                                」﹙<曲諧>﹚ 堯: 慕者,羅曼蒂克﹙romantic﹚也。 慕係名詞,羅曼蒂克係形容詞。 慕的對象,不必係人。祇須打開心胸去體會,即感受、想像其性情及心意,以為豐富己心。 倘若有得,則有美滿幸福之感,即羅曼蒂克。 而在慕的過程中,心平氣和好重要。 因為偏激的情緒,即表示該個體仍惦念著好多事情,以致不能投入、沉浸其中,而終無所得。 至於何謂有得? 原來個體的行為及思維,只依於一個主體──以自我為中心之意識,即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只有自己之本能要求,故活動對象就只有自己,空間可謂極之狹小。 但當個體自﹙機遇下﹚開放了涵藏住生命本源﹙即性情的先天根據﹚的城府,以容別的對象在此活動﹙尤有甚者,以為自己之主體,即「愛」。在此不贅﹚,即擴大了自己的活動空間。 以較理性的角度睇,此一過程即以自己的經驗、觀念,以及想像諸「心所」﹙心所有法的簡稱,即從屬於心者﹚所構成的影像,故未必為存在之真實。易言之,即未必能使生命成長。 雖然如此,但個體亦會因活動對象的更易而有新的得著──之前未曾有過的想法、感受。 倘能將之回歸生命,即為修養,而得成長:這不僅增強了自己的思維能力,更因自己對對象的瞭解深了,而長養了對其之情。 另一方面,宇宙萬物皆可慕之。故音樂亦然。 令狐沖夫婦皆為浪漫之人﹙按:此浪漫取中文原義,即放蕩不羈﹚,心至平和,是以易於投入音樂之中。 以此天才,兼之成日一齊演奏,即無異於成日相慕,故除了音樂技能進步以外,於彼此之情亦係日益深厚。 至引文中夫婦二人合奏時,可見彼此瞭解深切已極,而以主體合二為一,即臻「愛」境。否則琴簫不可能奏得和諧。 所以盈盈在令狐沖心中,未必便及不上小師妹。 而令狐沖夫婦合奏之《笑傲江湖》,以傲世絕藝配合天賦平和之心演奏,曲走中線,不偏不倚,故外廷極多,能感動群豪; 其時二人皆醉,心無罣礙,不淫不傷,而游於此一剎那間消遙之極致,可謂金庸小說中最羅曼蒂克之經典一幕。 「雲南野生普洱」可以其至潔淨、至純樸之性,如《笑傲江湖》一曲般,帶領開悟者至一剎那之極樂世界。

发表于 2005-7-19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文章很凝练有点深奥了。

章太炎认为儒家最高精神的和侠的精神是一致的。谭嗣同认为“侠”主要产生于墨家,墨有两派,一就是“任侠”,也就是他所说的“仁”。

楼主侠客行部分的阐述,和章、谭2人有共鸣,另外楼主古经典信手捏来,恰倒好处的诠释连通,令人佩服。

发表于 2005-7-20 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占一楼,自私品名:P

回写。

今品茉莉,感笑傲之所意,独有芳香流口,夏日清爽,不落降暑之良效…… 广告毕,应楼主,吐心情。

想奥运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实为大气。忆《笑傲江湖》,亦有宽广胸怀之意。

书开端,林家血案极惨,余沧海之人性表露无疑,可测其徒阴险狠毒师传有因。盛夏读此开端,上火不会避免,饮茉莉凉茶,消火可续读下文。仪琳之转述,配茶饮之清凉,颇感令狐少侠之风采神韵,犹有浪子之感,随遇而安之表意。

读至金盆洗手之变故,遗曲相赠之悲情,凄凉万分。茶入口,凉冰似泉。觉人间险恶,世态炎凉,同仁相残话七步;感知己难觅,诺大世界,缘机无从知晓,奢望留世延时。

义者为侠,侠者胸怀锦绣,是以义薄云天,足可立事于当地。然儿女情长,不促则反阻,浪子妄自菲薄,失魂魄,自伤残。冰茶不宜此时品。

谈素琴,饮杯中茶,达忘我境界,喜怒无关与心,料想此令狐冲之福兆。殊不知倾吐以致倾心,结缘乃在倾听。论杯中美酒,可欣赏一二,茶酒不可混谈,稍煞风景,不益身体。

处乱不惊,面难处,也自泰然自若,结此样好友,如茉莉饮至浓香之处,甚敢快意舒畅!掺入冰糖,似拜弟兄,香浓带许甘甜,不妄饮品。

茶到此处,杯中所剩只一叶瓣尔。待冲一暖茶,再品江湖笑傲风情……

发表于 2005-7-20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受心所茶轩所感,我又读了一遍“曲谐”那一章,的确感触颇多。

小师妹是令狐冲的一个“情结”,盈盈才是令狐冲的知己。令狐冲个性中有飘逸、不羁、飞扬、开阔,自然也就有轻浮、放荡。唯有盈盈这样有大智慧、高修养却不死板而能贯通令狐冲心性的女子才能使令狐冲收敛缺点,发挥优点,不断提升。

如果与小师妹厮守一生,令狐冲的成就可能不及岳不群,令狐冲的优点可能日渐消磨,缺点日渐增长,也许他仍然快乐,但这种麻木的快乐与“笑傲江湖”的那种极至的浪漫、全身心的快乐,差距是明显的。

不要再跟我说盈盈是不幸的女人,不要再跟我说令狐冲对盈盈的爱掺有杂质,不要再跟我说令狐冲心底最爱的还是小师妹。这样说的人,就完全未能理解“曲谐”,盈盈是聪明的女人,她明白令狐冲需要的是什么。与盈盈在一起,令狐冲才能获得更高层次的自由和快乐,才更符合他的心性。笑傲江湖一曲,心意相通,中正和平,无隙无碍,挥洒自如,这确是浪漫之极至了!

 楼主| 发表于 2005-7-21 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寒雪牵魂箫在2005-7-19 23:56:16的发言:

楼主的文章很凝练有点深奥了。

章太炎认为儒家最高精神的和侠的精神是一致的。谭嗣同认为“侠”主要产生于墨家,墨有两派,一就是“任侠”,也就是他所说的“仁”。

楼主侠客行部分的阐述,和章、谭2人有共鸣,另外楼主古经典信手捏来,恰倒好处的诠释连通,令人佩服。

感謝仁兄的留言! 關於第一點,小弟的確以為如此:「俠」係一具體行為,內涵為「義」。而孔孟之實踐論,即禮樂文化,內涵亦為「義」。兩者所依皆為「義」,故分野只在其本身﹙外延﹚,即佛教所謂之方便法門。佛陀、耶穌、孔子諸位對生命有所體會者之說皆如此,以應不同的對象,即因材施教而已。 另外,小弟對孔孟之教有一感想,內有對仁、義、善諸概念的小小見解﹙相比之下,之前的《俠客行》就很累贅了,是以正在修改﹚,如下: 我睇孟子之性善說。 人皆有情,而人能長養情之根據,即孟子提出的人行善的先天根據﹙注:此說並不以為人性全善﹚,亦即孔子所講的「仁」。 情所以為善,在能使個體為其情人付出,而不會完全依於生物本能而絕對地要求有所得著。 孔孟講「義」,即將個體對情人的付出的精神推廣開去,以為一待人處世之信念。而他們提倡禮樂文化,目的有二: 一、具體地實踐上述之信念,以完善一個群體生活; 二、長養個體對世人、事物之情,而為一自然之好人,即聖賢。 總言之,由於孔孟提出的成長過程係依於人之先天根據,故其實係生命之學。 至於墨家,小弟並不熟悉,所以不便亂抒己見。 再一次感謝您的留言。

 楼主| 发表于 2005-7-21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睇到毛老大和邊城浪子的留言,令小弟更肯定人能同情的信念。感謝您們的留言!

发表于 2005-7-21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都是理性的,都是追求“私利”的。但自然规律是:只有一个组织内部成员之间达到“协同”,彼此都放弃一些“私利”而使组织利益最大化,每个成员的“私利”也才能最大化。其实无论中国古代哲学还是近来的一些西方科学如博弈论等说的无不是这个道理。

所以,所有的教化最终目标都是这一个,即:使组织中(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能明白这一道理。如果这个目的能达到,则该组织(社会)达到了一个自组织的自然和谐发展状态,成员之利益与组织之利益高度一致化,这其实是一种理想状态(如共产主义)。

儒家的仁义之说也即如此,我非常崇敬孔子(呵呵,至于孟子就不那么钦佩了),孔子的性质其实是与耶稣差不多的,他们的理想就是使尽可能多的人理解这个道理,理解“仁爱”虽然有时候看似有损于个人利益,却最终能通过组织利益最大化使个人受益。

然而,现实社会中不可能达到这种完美自然的均衡,总有人发现,通过种种恶行往往更能迅速获得很大个人利益,于是有了种种恶行,有了战争。

事实总能够用历史证明,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但人性是本恶的,人类总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过于自大,所以,或者人们认识不到这个道理,或者人们不愿相信这个道理,或者人们明白了却做不到。

所以,数千年过去了,人们仍然迫切需要孔子、耶稣们的教化,仍然迫切需要仁爱、情义,然而真正完美的,仍然只能从小说中去寻找。

发表于 2005-7-21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钦佩轩主语言的精炼、思想的清澈、态度的谦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江湖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Sitemap| 金庸江湖网

金庸迷QQ群:48569383  |  站方邮箱: jinyong@jyjh.cn

Copyright © 2004-2014 www.jyjh.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GMT+8, 2024-3-28 18:41 , Processed in 0.036485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