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不是日记

 
 

金 庸 江 湖 文 丛

刘 国 重 论 金 文 集


不是日记

  

刘国重


  题记:本来很简单的一个想法,在我手里写起来不免往裹脚布的方向发展,太冗长。或心中偶有一念,总嫌太琐碎,不自收拾,任其随风飘逝,有时也觉可惜。

  乃特开此帖,记录一点零碎的感想。希望能接续不断的写下去。

  一

  于右任先生有七绝一首:“风虎云龙亦偶然,欺人青史话连篇。中原代有英雄出,各苦生民数十年。”,寥寥20余字,写尽中国近现代史。

  末两句追摹的是清诗人赵翼《论诗绝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个,太明显了。

  第一句“风虎云龙亦偶然”,在我浅学所及,应是出自杜光庭《虬髯客传》:“虎啸风生,龙吟云萃,故非偶然也。”于右任反其意而用之。杜曰:“非偶然”,于云:“亦偶然”。

  二

  武侠小说固然无力促进法制,但若说对法制有多大危害,那也太抬举它了。

  40年前,小将们‘砸烂公检法’,是因为他们读了武侠小说?那时大陆根本就没有小说,更没有武侠小说!

  三

  承网友垂询:“今日听闻教科书用雪山飞狐取代阿Q正传引发争议,不知国重兄对此有何高见?”

  敬答如下:

  一、如果一册课本只选一篇文章,这才存在“雪山飞狐取代阿Q正传”的问题。然而不是,那么两件事就是并列而非因果关系。

  二、鲁迅、金庸不是仇敌,胡斐、阿贵可以并存。关键教材中有多少狗屁文章应该删除。幸好有《红岩》《红旗谱》这样的人类最杰出的作品这次选进教材去了,学生们有福了

  三、教材中鲁迅作品以前太多了,适当减少是应该的。但阿Q、刘和珍遭删除,可惜了。

  四、有资格进入教材的中外美文,最起码有十万篇,任何人选编,都难免挂一漏万。狐狸飞入课本,合理,但不是绝对必需的。

  五、应该加大文言文比重,否则,对汉语言文字的把握,一定是残缺的。台湾近些年‘去中国化’,台湾国文课本中文言文比例仅剩50%。

  六、一册课本的一篇文章,举国上下如此关注,这件事本身就太荒唐。这方面才应该‘与世界接轨’,向文明社会学习,政府不要干涉教育过多,允许各出版社自己编教材,这么大国家,比如高二语文,有几十种教材是正常的,然后各学校师生协调,选择自以为合适的,市场淘汰……

  当然,那需要改变考试制度甚至彻底变更教育体制

  又:

  金庸当然不是大侠,鲁迅的侠气又在哪里呢?

  从私德看,鲁迅比金庸不见的更高尚。

  金庸住在英国殖民地香港,鲁迅躲在上海外国租界

  67年香港暴动,金庸被列为第二号暗杀对象,逃到新加坡去了

  没人要杀他,稍有点风吹草动,鲁迅早跑到内山完造那里去了

  金庸晚年趋炎附势,鲁迅早年不管北洋还是国民政府的薪金、补贴,一概通吃

  金庸对不住自己前妻,鲁迅对朱安又如何?

  四

  《书剑恩仇录》第二十回正文之后,金庸自注云: “陈家洛之母姓徐名灿,字湘苹,世家之女,能诗词,才华敏瞻,并非如本书所云为贫家出身。笔记中云:‘京城元夜,妇女连袿而出,踏月天街,必至正阳门下摸钉乃回。旧俗传为走百病。海宁陈相国夫人有词纪其事,词云……’”

  马大勇先生考证:徐灿确为‘陈相国夫人’,但她的夫君不是乾隆朝的大学士(相国〉陈世倌,而是顺治9年拜相的陈之遴,此陈相非彼陈相,金庸给搞混了。

  今日闲翻清人严蘅著《女世说》,发现其中也记有徐灿事,倒令我有三分惊喜。抄录于下:”“徐灿,字湘苹,杭人,善画宫装美人。笔姿古秀,衣纹如莼叶。尤善水墨大士,先后写大士像五千四十有八,以祈母寿。”

  五

  鲁迅与高长虹,交谊不终,彼此破脸。那缘由,据鲁迅说来是这样的:“高长虹自称是太阳,说景宋(即许广平-刘注)是月亮,而我呢?他却谥之为黑暗,是黑夜。他追求景宋,他说太阳追月亮,但月亮却投入黑夜的怀抱中……”

  高长虹追不到许广平,然则,太阳追到月亮未?

  1969年,美国人登陆月球,称“阿波罗登月计划”,而阿波罗在希腊神话中正是太阳神的尊讳。其时,鲁迅已殁,而长虹犹在,若获知太阳追上月亮这一新闻,高长虹心中怨气或许会稍纾?

  他未必知道。当年我国政府为了避免‘长美帝国主义的威风’,举国进行新闻封锁。普通百姓根本不知道美国人此一壮举。

  六

  ‘江南四友’的遭遇,反映着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暴政下真实的生存状态。

  七

  某年,某人。福尔马林?祸尔马林?

  八

  顷读《新世说》,其中一则记‘西冷十子’之一的柴绍炳故事,与《悲惨世界》中主教与窃贼冉阿让的故事十分吻合,抄录于下:

  “柴虎臣家居,夜有偷儿入其室,觉其为邻人也,默不言。捃摭及衣被,公曰:‘独不能留此为吾御寒耶?’偷儿惊而止。遂劝其改行,检枕畔百钱及案上铜器一二具与之,其人呜咽去。”

  乃知:东海西海,心理攸同,而此世间,确有一种伟大的人格。

  九 《八股文与欧洲文艺复兴 》

  四川有座二郎庙,内有一碑,刻有《二郎庙记》:“好人莫如行善,行善莫如修二郎庙。二郎者,大郎之弟,三郎之兄,老郎之子也。庙前有二株树,人皆以为树在庙前,我独以为庙在树后。庙内有钟鼓二楼,钟声咚咚,鼓声嗡嗡。因而为之记。”

  这还算不上标准的‘八股文’,然而,若非作者经过长期深入之八股训练,断断写不出如此妙文。

  “天地乃宇宙之乾坤,吾心实衷怀之在抱,久矣夫千百年来已非一日矣,溯往事以追维,曷勿考记载而诵诗书之典要,”(摘录自周作人《论八股文》),此文佳处,真可谓一万句不顶一句,而句句皆为真理。

  ‘八股文’被胡适先生尊为吾国真正‘国粹’,周作人先生则断定:“八股文永久是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的结晶”,我最近却不免怀疑这一‘国粹’‘结晶’,经海路传到欧洲,对‘文艺复兴’影响巨大。

  具体路线则为:中国——西班牙——意大利——法国——英国,最终造就了莎士比亚。

  莎翁《爱的徒劳》中,记述了一位西班牙游客亚马多,来到意大利与法国交界处的那瓦国,与该国国王相处甚欢,他在宫廷的地位,略似汉武时的东方朔。

  一日,亚马多先生给那瓦王写了一封检举信,词章精微,文采飞扬,绝对是欧洲八股文的典范作品,摘录于下:

  “事情是这样的,我因为被黑色的忧郁所包围,想要借着你的令人健康的空气的最灵效的医药,祛除这一种阴沉的重压的情绪,所以凭着我的绅士的身分,使我自己出外散步。是什么时间呢?大约在六点钟左右,正是畜类纷纷吃草,鸟儿成群啄食,人们坐下来享受那所谓晚餐的一种营养的时候:以上说明了时间。现在要说到什么场所:我的意思是说我散步的场所;那是称为你的御苑的所在,于是要说到什么地点:我的意思是说我在什么地点碰到这一桩最淫秽而荒谬的事件,使我从我的雪白的笔端注出了乌黑的墨水,成为现在你所看见、察阅、诵读或者浏览的这一封信。可是说到什么地点,那是在你的曲曲折折的花园里的西边角上东北偏北而略近东首的方向;就在那边我看见那卑鄙的村夫,那可发一笑的,下贱的小人物,那没有教养的孤陋寡闻的灵魂,那浅薄的东西,照我所记得,考斯塔德是他的名字。公然违反你的颁布晓谕的诏令和禁抑邪行的法典…………抱着必恭必敬、燃烧全心的忠诚,你的仆人唐·阿德里安诺·德·亚马多敬上。”

  八股文的特点,金克木先生在《奇书的平凡》一文中,谈到:“另一奇是无论怎样文理不通,读起来总是铿锵悦耳,看起来极为整齐悦目。” ,

  知堂老人更明白指出:“中国国民酷好音乐,八股文里含有重量的音乐分子……有人见了要诧异地问,哼一篇烂如泥的烂时文,何至于如此快乐呢?我知道,他是麻醉于音乐里哩……耳朵里只听得自己琅琅的音调,便有如置身戏馆,完全忘记了这些狗屁不通的文句,只是在抑扬顿挫的歇声中间三魂渺渺七魂茫茫地陶醉着了。”

  这一点,那位西方的东方朔,亚马多,也深得三昧、未遑多让:“他的身上包罗着全世界各地的奇腔异调,他的脑筋里收藏着取之不尽的古怪的辞句;从他自负不凡的舌头上吐出来的狂言,在他自己听起来就像迷人的音乐一样使人沉醉。”

  十

  任我行以令狐冲为接班人,看中他有能力,无野心。

  十一

  ‘我个人最喜欢的武侠作家,第一就是古龙,第二是上官鼎(刘兆玄),然后是司马翎,卧龙生、慕容美’,金庸此言,对梁羽生不公道。

  十二

  作者:liji_49 回复日期:2007-9-3 22:27:33 

  真他妈恶心,金老都没说排个名,你算那根葱排出个名来?

  作者:刘国重3 回复日期:2007-9-3 22:39:36 

  对不住啊楼上

  没经过您老和金老的联合批准,擅自排名,死罪死罪

  作者:刘国重3 回复日期:2007-9-3 22:46:04 

  您就是那位传说中的金庸的(预备役的)转世灵童,兼金庸唯一指定、官方权威发言人吧?

  久仰久仰

  十三

  陈巨来《记大风堂事》:“张大千自云,生平只钦佩两个半画家,吴、溥二人,全才也,半个即(谢)稚柳。”

  或可与任我行‘佩服三个半’之语,相对照。

  大千兄弟收藏张大风画作甚夥,故以‘大风堂’为斋名。后来古龙把此堂搬入《白玉老虎》

  十四

  高阳先生是第一流的「历史小说家」,他当然知道历史与小说的分别,他决不会问我这问题的。高阳先生在生时,和我是相当好的朋友,我明白他的个性和修养。有的「历史学家」,反而不了解历史与小说的分别,由此而斤斤置辩。

  王熙凤云:“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金庸、高阳世家子弟,于旧国繁华,虽未亲历,毕竟目睹其余光。

  至于二月河、唐浩明、熊召政等辈,生于土改之后,真真连猪跑也不曾见,读书虽多,对明清之气氛、社会心理,已经隔膜的狠了。

  记得读《康熙大帝》至雍亲王与宫女一段,哭笑不得。那幕场景,原型可能是二月河‘上山下乡’时看到的村支部书记之情事。

  十五

  ‘把成千的生物放在一起,拣除了坏的,那笼子就不热闹了’---霍布斯

  ‘中国的理想流浪汉是最有尊严的人,也是最能抗拒独裁领袖的极端个人主义者’----林语堂《八十自述》

  十六

  问:段正淳到处让别人戴绿帽子,到了最后,他自己也戴了一顶很大的绿帽子。请问金庸先生,您是用什么心态去安排这样的情节?

  答:这并不是因果报应的问题,而是戏剧结构的问题。在《天龙八部》里,段誉跟了很多女孩子谈恋爱,结果他发现那些女孩都是他爸爸的私生女,这个问题很难解决,如果安排段誉后来发现自己不是段正淳所生,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了,所以主要是戏剧性结构的问题。

  金庸的老朋友黃霑以词曲名世,其《不文集》尤其脍炙人口,其间有一则《妈妈的故事》:

  有位小姑娘想嫁给邻家小伙子阿华,她先去问她爸爸,爸爸劝她不要嫁:“因为小伙子阿华,和你同一个爸爸!” 小姑娘泪如雨下,就去请教她妈妈,妈妈听罢女儿话,就说:“女啊你嫁吧!邻家小伙子阿华,阿华虽是你爸爸生下,但你爸不是真爸!”

  什么乱七八糟的!

  不过,故事中的复杂关系,与《天龙八部》中的段誉跟王玉嫣、木婉清这几位‘妹妹’的情缘倒有八九分相似。

  十七

  年纪老大,不能一点长进没有,楼主到我这年龄,不会比我更差。问好!

  -----------------------

  几位朋友谈到‘资料’,我不想多说,还是抄一段‘资料’,出自当代史学大家唐振常先生的《川上集》:“(50年代,官府组织对胡适先生的‘大批判’,一次‘批判会’上)沈尹默讲话最妙,他说一次去看胡适,胡先生正在写文章,但见案头满是打开的书,边看边写。沈‘批判’道:‘这哪里是做学问的样子?’我当时心想,做学问不是这样子,又该是什么样子?!事后想来,奉命批胡,沈老正话反说,不得不然。”

  我对自己的记忆力多少有点自负,但绝对不敢跟唐先生,尤其不敢跟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胡适先生攀比

  胡先生凭记忆,也能写得八九不离十,但仍然要抄‘资料’,是对自己,尤其对读者负责

  十八

  教主令旨尽遵从,教主如同日月光——《鹿》

  《鹿鼎》连载时,《楔子》章题目为:“如此江山如此路,痛哭流涕有若是”。此二语恐怕正是当年金庸写书时的心情写照。

  十九

  “重视伦常天性的人,必须遍受各种颠沛困苦的凌虐”(莎士比亚《雅典的泰门》)。

  世道人心的变异由来已久。1951年4月26日,吴宓教授就在日记里记述了参加新时代“宣传工作”的感受:“宓之所感,宣传之词,居民皆不懂。倘以真事实况,以日常语言出之,则妇孺皆可懂,然又非所谓宣传矣。再者,大多数中国人民,皆勤劳而明白道理,此乃‘民之秉彝’,亦千百年教化之结果。今之务宣传者,则欲锄而去之,另以一套道理、一串事实、一样语调,强其受纳遵从。愚者不解,黠者貌袭以为己利,多数人直不愿闻问,但仍以处世之机智,敷衍响应而已。异日中国之民心全变,并此简单质朴、勤劳和平之人民亦不可得矣。”

  从那时开始,他就预见了这种不幸的后果。当然,在他看来,在他进退无路之际,替他苦撑危局,与他同舟共济的唐昌敏大姐正是“明白道理”、深具“民之秉彝”、“简单质朴、勤劳和平之人民”。

 
金庸江湖·金庸文化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