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江湖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江湖
查看: 3113|回复: 1

谈谈宋朝的“不因言论处死士大夫”和“重文轻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21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重文轻武的朝代很多,不过两宋似乎将其发展到了极致,两宋特别注重以文治国。这却是大宋开国皇帝、出生于传统武将门庭的宋太祖赵匡胤定下的方针。为了让后世子孙彻底领会贯彻他的精神,他还留下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遗训,并将其刻在一块石碑上,秘密藏于深宫密室。每当新皇帝即位时,一个秘密仪式便是去恭读遗训。密室只有君主可以进入,因此包括重臣都不知道“石刻遗训”的存在,因此这个秘密一直保留到宋太祖死后150年,汴梁被金兵攻陷,北宋灭亡,皇宫遭到蹂躏,才被发现。


  宋太祖留给子孙的遗训是什么呢?“不得以言论之故,处死士大夫。”这是他两句遗言中的一句。试想一下,一位君王在安排后事时,该有多少千叮万嘱的事啊,可宋太祖偏偏留下了这么一句,可见他有特殊用意。或许唐末五代以来的历史告诉他,军人掌控兵权的危害有多大,文人,最多不过贪赃舞弊,而武将,随时有可能谋朝篡位。不管怎么说,这个遗训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在文化上,文人扬眉吐气,翻身做主。文臣能言善辩,议论朝政。宋人争做文人,并热衷于享受生活,崇尚文学艺术,宋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飞速发展的,从而造就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大繁荣。 在政治上,这个遗训多少有些现代言论自由的雏形。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之下,产生了一大批能言敢说的谏官,时时刻刻不忘和政府唱对台戏,宰相说东,他们就说西,一心只唱反调,抨击时政之猛烈不逊于现代西方社会的在野党。就连强硬如王安石都拿他们没办法,只好辞职走人。
   

    而与此相对的,是宋朝对武将的极度猜忌和防范,将兵权人为的分割,杯酒释兵权后,定制兵之法,枢密院掌握募兵,训练,补给,屯戍,补充等,殿前都指挥使、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总号为三帅,握领军之权,不可逾越,其军事机构叠床架屋,一二年内驻外军队即换防,其领军将领亦定期更换,使"兵无长帅,帅无长师",即"将不知兵,兵不知将",这些做法固然限制了将领的领兵造反,威胁政权的可能性,整个有宋一代,也未出现藩镇割据现象,但也使得外敌入侵时,缺乏一个良好的作战指挥系统,而且由于宋朝对武官的轻视和限制,对军队的士气也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屡战屡败也就不难理解了。
   
    我突然想谈一谈饱受大家抨击的“文人领军”制度,难道文人领军真的错了吗?我想是没错的,只是能否适应历史背景的问题。遍观现代世界诸国,凡是取得一定成就的,皆坚持“文人领军”原则,譬如美国,建国两百多年来,一直忠实的履行着宪法中规定的“文人领军”,坚持军队中立,国家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国防部设计由文人部长主持,总部组织区分部本部及参谋本部两大系统,部本部由文人副部长掌理,主要负责军种资源之分配与管理,参谋本部由参谋长及相当之参谋群编成,主要负责军种建军发展、部队训练及后勤保障支持等事宜。虽然时空背景不同,我们仍然可以看出宋朝的军事制度和美国的军事制度是有某些共同点的,其中确实蕴含着某些先进的东西。可为什么最后却惨遭失败呢?我想一个好的制度,当不符合其所处历史背景时,就难以发挥它的积极意义。尤其是古代缺乏现代的先进通讯体系,若战场上将领没有足够的权力作出决断,那悲剧也就难免了。



    宋朝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经济文化,也打造了历朝历代最低战斗力的军队,给文人创造了极端宽松的言论生活环境,也给武将以最严格的限制。光辉灿烂的文明瞬间毁灭于蒙元铁骑之下,不禁令人无限感叹,尝与友人谈及西方现代整体的两个特征,言论自由和文人领军,早在宋朝我们都有了雏形,是否宋人的思想太领先于时代了,最终为那个时代所不容?我想也许是吧。[/
size]
font]

[ 本帖最后由 罗廷玉 于 2010-8-23 15:46 编辑 ]
发表于 2010-8-21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要辩证的看这件事:
首先宋朝的“重文轻武”制度造就了宋词的辉煌,并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根基。
而且造就了苏轼,范仲淹,岳飞,韩世忠,淮安的一大批或文或武的历史名人。
不过大宋的军事实力实在让中原的文人遭了罪,受了苦。南宋在逃亡中建立,在割让和妥协中生存,置百姓于水火,百官与酒肉而不顾,实在是有罪。而且还从此在亚洲大陆上树立了汉人文强武弱,尽是酸丁腐儒的印象。
但最重要的是,大宋的历史环境给了以金庸为首的武侠作者以极大的发挥空间(当然反清复明也算一部分),让我们在以宋为背景以武侠为基础的小说中重温了中国人血性和阳刚的一面,大宋也算是为后世留了一点财富吧。
发表于 2012-3-12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字好大,不好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江湖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Sitemap| 金庸江湖网

金庸迷QQ群:48569383  |  站方邮箱: jinyong@jyjh.cn

Copyright © 2004-2014 www.jyjh.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GMT+8, 2024-4-20 12:12 , Processed in 0.035107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