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江湖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江湖
查看: 2938|回复: 6

图话“七•七事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7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篇词:转眼甲子瞬息过,又到缅怀先烈时。 当战场硝烟散尽,当苦难成为追忆,当英灵在热血播洒的泥土中安睡,当最后一批见证者渐渐变老,面对远逝的历史,我们除了震撼于时光的沧桑,似乎只剩下追忆和惦记。 所幸,与那场战争伴行的还有摄影,还有那一张张浴火而生的生动图影,我们还可以透过一方方定格的瞬间,捕捉到那个血火年代的热血、汗水、呼喊与雷鸣。 “一图胜千言”。在那段国破山河碎的日子,奋战在烽火前线的摄影师们,以镜头做投枪,为我们摄录下一幅幅战争肖像:炮火中血流不尽的伤口,以及铁蹄下奋起的臂膀……他们用眼睛记录下战争,而我们又透过他们看到了历史。 8年抗战,14年抗争,30个经典瞬间。 从今天开始,我们辑录了关于那场战争的经典瞬间,讲述照片背后的传奇故事。

    历史随着时间的消逝总是被浓缩,大量的信息被过滤,只留下简明而形象的东西存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卢沟桥很幸运,一座沧桑的石孔桥,成了中国神圣抗战的永久象征。 卢沟桥位于北平西南十多公里处,在河北宛平县境内,和平汉铁路遥遥相对。这座建于金代的石桥,呈南北向,横贯于永定河上。桥栏两旁雕刻着众多的石狮子,大小不一,姿态各异。每逢秋冬季节,衰草枯黄,朔风劲吹,商旅驮队不紧不慢地从桥上走过,渐行渐远,消失在高耸神秘的群山之中,不禁有金戈铁马肃杀之气。 桥的两旁有瓦亭,亭旁竖着大清乾隆皇帝亲题的“卢沟晓月”和亭史的石碑。登临这座古老的石桥,会感受到中世纪东方艺术的伟大魅力,同时也会生出时事推移江山依旧的感慨。

    68年前的7月7日,是历经千年的卢沟桥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天,蓄谋已久的日军在卢沟桥畔寻衅挑起事端,守卫卢沟桥头宛平城内的中国将士奋起自卫,中华民族的八年抗战由此揭幕。 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场从一座桥头燃起的战争已渐行渐远,并已更多地简化为一个纪念祭日的符号。然而,那些挺立在桥头栏柱上的石狮,却丝毫不差地记录下了侵略者野蛮挑衅的细节和热血将士奋起抗争的瞬间。 事变前夕,古城北平的形势是:东南面,西起丰台,东到北平至山海关的铁路沿线,已被日本的华北驻屯军重兵占据;东面,已沦为日本卵翼下的“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统治区;北面和西北面,有日本豢养的察北伪蒙军;只有西南面,尚为中国驻军宋哲元所部国民革命军第29军防守,处在西南交通要道的卢沟桥就成为中卫的地方。

    守桥士兵的番号是29军第37师219团第3营。士兵们穿着灰色棉衣、打着裹腿、提着步枪,身后背着的系有红色绸带的大刀是这支部队特有的标识。 这一年的春夏之交,“华北将重演柳条湖事件”的小道消息,已开始在北平城内流传。6月下旬,驻丰台的日军第1联队以攻占宛平城为目标,昼夜演习。7月6日,驻丰台日军列队强行要通过卢沟桥,被守桥部队拒阻,持枪对峙达10小时才撤回。7月7日晚间,日军一个中队又到卢沟桥中国守军哨所面前几百米处,搞“实弹演习”。晚11时许忽然从宛平城东边传来枪声。一会儿,几名日军出现在宛平城下,声称有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宛平城内搜查。 中国守军拒绝这一无理要求,日军联队长牟田口廉也大佐下令“还击”。8日凌晨5时,得到增援的日军突然向宛平县城发起攻击,驻守该城的中国士兵断然开枪抵抗。29军军部得到事变消息后,给前线士兵下达如下命令:“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为了捍卫脚下的神圣土地,守桥的士兵从这里射出了第一颗愤怒的子弹。这是最普通的中国人给日本帝国主义最直白的答复。 历史记录下了这一个个在危急关头创造了历史的名字:旅长何基沣,团长吉星文,营长金振中以及那些操起家伙奋起反击的士兵。战士们以卢沟桥护拦、望柱为掩体,坚守阵地,冒雨用简陋的武器和血肉之躯阻击敌人。威名远扬的大刀再一次发挥作用。日军占领的阵地,晚上大刀队夜袭,重新夺了回来。以血肉之躯迎击武装到牙齿的侵略者,尽管满透着悲壮与无奈,但卢沟桥头不愿屈服的怒吼声却明白无误地宣告了中国人誓死抗战的决心!

    卢沟桥事变第二天,中共中央便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7月17日,蒋介石代表国民政府发表著名的庐山谈话:“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好战的日本低估了中国抗战的决心和力量,以为只要拔刀威胁一下便可以使中国屈服,没想到热血沸腾的中华大地从此却成为绞杀侵略者的磨盘。 “七·七事变”的真正意义,就是中国人从这天起不再妥协退让,全民族团结御侮终将走向自强。正如华侨代表陈嘉赓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的“十一字提案”所说──“敌未出国土前议和即汉奸”,此后,无论形势多么艰难,中国人坚持不妥协一口气打了八年,直至日本无条件投降而取得最后的胜利。 这,便是卢沟桥的怒吼留给我们的永恒启示。









左上图为29军副军长佟麟阁、右上图为132师师长赵登禹。他们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仍率部战斗,最后壮烈牺牲。下图为1937年时的卢沟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江湖

x

评分

参与人数 1银两 +100 收起 理由
乱剑狂刀 + 100 推荐帖子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7-7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张图让我想起了游戏。
发表于 2010-7-8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勿忘国耻。强我中华!!!
发表于 2010-7-31 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装备差别比较大                      ,
发表于 2010-9-15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似乎刚开始宋哲元比较犹豫(怕把家底打光?)
发表于 2010-11-13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艾连 于 2010-7-8 20:16 发表
勿忘国耻。强我中华!!!

发表于 2010-12-27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江湖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Sitemap| 金庸江湖网

金庸迷QQ群:48569383  |  站方邮箱: jinyong@jyjh.cn

Copyright © 2004-2014 www.jyjh.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GMT+8, 2024-3-28 16:14 , Processed in 0.04896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