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江湖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江湖
查看: 2678|回复: 3

其美其人——混迹黑白乱世的“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20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死不畏死,生不偷生。男儿大节,光与日争。 道之苟直,不惮鼎烹。渺然一身,万里长城。”——陈其美

每次读起这段铭文我总能感到一种豪壮与悲切交织的激情,最近读了傅国涌写的博文《杨梅都督陈其美其人其事》,傅先生以一种书生气的人文关怀之气掏出杨梅都督的各种丑事,以一种悲悯的人道和法制要求来规矩一个身处乱世的革命者所作所为。当然,陈其美这个人是讨不到多少作为当代知识分子的灵魂傅国涌先生的喜爱的,作为一百年前的革命者他入过青帮,生性风流,有四捷之好(口吃捷,行动捷,手段捷,行动捷),好用暗杀手段,效忠和追随孙中山的暴力革命,而缺乏傅先生所要求的现代法制观念。本人不才,想依据自己的观点,写出自己心中那个“杨梅都督”,当然也不会回避各种贬低他的革命回忆录。

一:反清志士,革命功勋

陈其美,字英士,浙江吴兴人,生于十九世纪的70后,出生在一个乡绅家庭,排行老二(兄是陈其业,弟是陈其采)。本来在一个小康之家,日子还过得比较幸福,但是14岁那年他父亲的病逝不得不让他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他去一家当铺当学徒,一学就学了12年,足见老板是对他多么地苛刻,那么久都不让他独立门户。1903年,他摆脱了典当行的束缚,单身一人到上海闯荡,结识了张静江,于右任等人,在他们的影响下,陈觉得自己生活的艰辛和苦闷都是满清政府的**无能导致了社会不公,觉得要立志改变中国现存的政治制度。陈其美的弟弟陈其采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当时清朝留学日本的潮流很盛行),陈其美看到弟弟毕业后很快就能在湖南谋得军职,就产生去日本留学的想法。1906年夏,他与好朋友徐锷,谢持一起从上海东渡日本,在出国之前,陈其美发出了“以身许国”的誓言。到达日本后,陈其美考入东京警监学校,不久又转入了有孙中山革命背景日本人开办的东斌陆军学校。陈其美在日本留学期间,吸收了孙中山的反满共和的革命思想,并把刺杀五大臣身死的吴樾作为崇拜的偶像“使吴君而在,执鞭所欣慕。”1906年冬,陈其美加入了设在东京的同盟会。他立志追随孙中山,坚持以暴力之革命手段推翻满清政府。在日留学期间,陈其美还结识了两个浙江老乡:蒋志清和黄郛,由于意气相投,三人结拜为兄弟。陈其美对小弟蒋志清颇为照顾,不但推荐他入了同盟会,还送给他一本邹容的《革命军》,据说此书对蒋介石有很大影响。

陈其美在日本留学生涯不到两年就结束了,1908年他返回到上海。陈其美一回到上海就为反清起义做准备,充分表现其组织能力高的才能,他一是联络浙江商界中的宁波,湖州帮,与其建立良好的关系以筹措革命经费,陈结识了王一亭,杨信之等著名的浙商,吸收大批江浙资本家如虞哈卿、王一亭、沈缦云等加入同盟会;为了宣传革命他还帮助了于右任,宋教仁办《民报》,《中国公报》等报纸。二是积极联络青红帮,他结识了刘福彪,李征伍,黄金荣等人,陈其美知道会党有充分的人力资源可为革命所用,他效仿孙中山,陈少白等同盟会领导人不惜自己身入青帮取得这些大佬的信任和好感。陈其美虽然在青帮得到了大字辈的身份,但他却从不开山收徒,足见他加入青帮只不过是革命需要罢了,陈其美还在黄金荣的帮助下建立了天宝客栈为秘密反清联络点,还在帮会中发展了三千名敢死队员,为将来的辛亥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值得一提的是在陈其美的推动下,一个叫农劲荪的同盟会员与大侠霍元甲在1910年成立了“精武体操会”这个组织名义上是练武,强身健体,实际上乃是为将来的革命提供人才资源。陈其美曾说过:“希望十年内训练出千万名既有强健体魄,又有军事技能的青年以适应大规模革命运动和改良军事的需要。”

1911年4月,广州起义爆发,陈其美应黄兴之邀去参加起义,哪知起义很快就被清政府镇压下去,幸亏陈其美是以上海新闻记者的名义活动的,否则在劫难逃。经过几年一连串的起义失败后,同盟会内部对孙中山老把起义地点放在华南一带提出了异议,他们觉得起义地点应该定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因为这里的会党势力较强,且同情革命的立宪派还有工商界也都普遍集中在这个地区。客观上有利于革命的成功。在这一背景下,1911年7月31日,以宋教仁为首组织的中部同盟会在上海成立,陈其美被任命为庶务部长(就是处理各种政务,因其人脉在上海较强故安此职。),陈担任组织下一次起义的准备工作。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清廷请袁世凯出山镇压,汉口一度失守。中部同盟会原本打算选择在杭州,南京这样的省会城市起义,但浙江的会员反对,他们首先认为上海的交通便捷,若舍近求远便无险可守。其次清廷在上海的兵力相对薄弱;最后上海作为国际窗口,影响力较大,上海起义后有利于苏浙两省同时响应。中部同盟会遂决定先在上海发动起义。此时,陈其美已联络到浙江商界的武装商团,还有青红帮,一部分学生组织,还有参加起义的部分新军。而光复会李燮和率领的一路人马在黄兴的派遣下也来参加起义。11月3日,上海起义爆发,上午起义军就顺利地攻下闸北的警察总署,下午武装商团占领城厢各个据点,然而傍晚起义军攻打清军的兵工厂——江南制造局就可没那么顺利了。总办张士珩负隅顽抗,凭借地利优势给起义军造成很大伤亡。陈其美亲赴前线,为了使敌人瓦解,他冒着生命危险闯入江南制造局(也有一说是被俘)要与张士珩谈判,希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张士珩放下武器,哪知张毫不为所动,反把陈扣为人质,并严刑拷打。李燮和闻讯后下令指挥起义军继续攻击,连夜激战,第二天凌晨四点,江南制造局被攻破。陈其美被救出,上海光复。11月5日,杭州新军81,82标发动起义,陈其美预先派遣一支敢死队去援助,革命党人王金发,蒋介石,还有尹志锐,尹维俊姐妹也在其中,几乎没有受到多大地抵抗,杭州就光复了。而且这一天还传来了江苏巡抚陈德全反正的消息。革命形势一片大好,除了南京依然被张勋占据之外,上海,杭州,苏州,镇江都掌握在革命党的手里了。11月6日,起义军指挥部推举陈其美为沪军都督,陈其美以沪军都督的身份与苏浙各起义军商谈组织联军事宜,共同攻打南京。12月2日,南京被联军攻破,25日孙中山从海外到达了上海,29日孙中山被各省起义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在南京宣告成立。

1911年,陈其美在短短几个月里就干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提起辛亥革命人们往往想到的是武昌起义。然而就我个人而言,虽然各地也存在着较成功的起义,但陈其美所领导的上海起义却能像导火索一样推动着苏浙两省早日光复,其功劳不可小觑,况且上海之光复还为民国政府定都南京奠定了基础,沪,苏,浙三地联军的军费都是浙江商团和广大人民募捐的,孙中山的南京政府每日办公之费用要靠陈其美的沪军督府承担很大一部分,孙中山的警卫工作也是由沪军来负责,可见陈其美的确有很大的革命贡献。

二,杀人手段护党心

陈其美是革命功勋,其在上海起义打的是真刀真枪,然而未及一个月,他就卷入到了权谋斗争的血案当中,他在权力场斗争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诱杀陶骏保。陶的各文史资料里的口碑并不好,主要原因是他原先是反清,后来又变节了投靠了两江总督端方,任江宁宪兵司令。后来镇江起义军的领导人林述庆起义成功后,由于曾在陶手下当过下属,特聘他为自己的参谋长。林述庆自任为江宁都督,在陶骏保的唆使下与原上司第九镇指挥徐绍桢争功。在徐被任命为各路联军总司令,领导各起义军攻打南京后,林与徐还继续冲突,他甚至不惜截断对联军的弹药供应,导致军事行动失败。林自封都督已经引起了很多革命者的不满,而他与徐的冲突,更是阻挠了起义军的行动。陶骏保还从中作梗,挑唆林去争苏军都督一职,而这一职位已被徐夺得,而林,徐冲突甚至闹到要武装分家的地步。陈其美当然不同意林的做法,陶骏保就继续散步谣言说什么江苏都督太多,陈之沪军都督应该取消。陈其美忍无可忍,在与黄兴和宋教仁协商,后决定捕杀林述庆和陶骏保,在取得黄兴,程德全的同意后,于1911年12月31日,把身为联军参谋长的陶骏保引入上海都督府后格杀。(林述庆得以逃脱) 这场风波显示了当时反清势力的内部和分歧的冲突,同盟会,立宪党,光复会各种势力都卷入在了革命的洪流之中,总有为私利和权力斗争产生的不和谐的音符。傅国涌谴责陈其美杀陶骏保是缺乏法制和人权的观念,殊不知政治斗争,你死我活,稍有不及受害的就是自己,徐林之争已经造成了军队内讧,甚至有人打电报给汤寿潜要其火速派兵来宁。陈欲杀林,陶二人,不光是出于自己的利益,况且还和黄兴等人商量过,即使有错,也不能光要陈负全责,比起唐敬尧在贵州滥杀哥老会的事情来,陈的打击面还没有那么广。

陶骏保德事情发生还未到一个月,陶成章的事件又出现了,陶成章之死深究其原因乃是源于光复会和同盟会之间的争斗。话说1907年,日本在清政府的抗议下驱逐了孙中山,而日本方面又送了一万五千元的经费以表示对孙中山革命事业的支持(日本政府出了五千,还有一日人好友出了一万)。作为孙中山的战友章太炎在日本办了一本刊物叫《民报》,由于经费缺乏,急需用钱;孙得了这笔钱之后给了两千资助民报,而原本以为有日本好友资助孙中山一万块,孙才给两千,章太炎嫌孙给的太少,感到不快,而后得知孙中山还有日本政府给的五千块钱,不由得大怒,章事先知道孙得了一万块的事,但孙却没有告诉他日本政府还送来五千块,章认为日本政府送的是没安好心,孙不该收这笔钱。而孙没把日本政府给钱的事告诉他,就是怕章太炎问他要钱。章先入为主地认为是孙故意不让章办好民报。遂定给孙一个私吞公款的罪名。在同盟会率先发起倒孙浪潮。这样风波越闹越大,章太炎,陶成章等人干脆独立门户,跳出同盟会,建立个光复会。同样是反清,但却与孙中山的同盟会没有关系。(事实上孙中山拿着这笔钱没有私吞,全投入到了反清起义之中) 但是同盟会与光复会同时在海外,要活动自然要募捐,而两个组织的募捐地都在南洋,利害冲突也与日俱增,1911年,同盟会与光复会的关系有所缓和,打算联手对付清廷,7月陶成章从南洋回到上海与尹氏姐妹创办了锐进学社,发挟界》杂志,有一次,在嵩山路沈缦云家里召开会议,陈其美也来了,本来是商谈反清事宜的,但陈,陶二人言语不和,陈竟然掏出欲击之。吓得陶成章又回到了南洋。上海起义时,光复会的李燮和抛开两派利益争斗,以大局为重,率兵攻破了江南制造局,救出了陈其美,但起义决策机构却被同盟会所把持。在选沪军都督时,光复会只有一个代表章豹文参加。李燮和不仅没当上沪军都督,连同盟会先前许诺的沪军总司令的职位都没捞到。对于同盟会排挤光复会的行为,李表示强烈不满,一气之下,率领光复军脱离沪军,占据吴淞,自称吴淞军政司令,表示只听从江苏都督程德全之命令,不听从陈其美的命令。陈大为恼怒,派刺客在吴淞车站刺杀李燮和没有成功,李的一名侍卫成了替死鬼。这更加加剧了同盟会与光复会之间的冲突。

陶成章回到上海后,被浙江都督汤寿潜任命为浙军总参谋长。陶成章做了四件事不能让陈其美容忍。第一,对孙中山不敬。陶成章看到孙中山成为临时政府的大总统后,很不满意,又对当初孙中山“私吞公款”的事旧事重提,大加渲染。并写信指责孙中山的总统之位是诓骗来的。二,陈其美为了南京临时政府的运作,筹办了中华银行来筹款。特向浙江都督汤寿潜协饷25万元。作为浙军参谋长的陶成章极力阻挠此事,并说:“我的钱给浙江同志用,不是给你用的。”四,汤寿潜其早年参与杀害秋瑾事件,名声不好,被孙中山改任为交通部长,浙江都督一职空缺,陈其美和陶成章都想争这个位置。竞争对手关系发展到你死我活的地步。于是陈其美派自己的义弟蒋志清和光复会叛徒王竹卿,这二人于1912年1月12日将陶成章暗杀在广慈医院。平心而论,陈其美这种做法的确是错误的,是革命党派别之争的悲剧。刺杀陶德目的,陈的私心成分很大,因为陈其美原本就是沪军都督,反倒降低了浙督的竞争优势。据说拥陶的电文“函电交驰,一日至数百起”。足见陶成章的威望很大,陈其美在竞争劣势的情况下将其暗杀,实乃罪恶,然孙中山对于陶成章之死想必是心中暗喜,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孙参与了此事,但刺客蒋介石在1943年的一段日记所说:“总理重信我者,亦未始非由此事而起。”陶成章死后,光复会一蹶不振,就此衰弱。可以说在政治上陈其美消除了孙中山的一个“劲敌”。

而刺杀陶成章还不是陈其美最大的污点,陈最大的错误是暗杀了商务印书馆的创办人夏瑞芳。1913年二次革命时,陈其美在上海发动了反袁起义,当时上海的工商界已不像辛亥年那时候对革命感兴趣了,他们急盼社会稳定。作为上海商界的代表,夏瑞芳反对讨袁的沪军驻扎在闸北地区,因为离商务印刷馆太近,惟恐战火殃及,要求上海租界工部局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要对讨袁沪军进行干涉,于是租界巡捕房派遣三十多名警察及万国商团(英美侨民的武装组织),包围了沪军在闸北的司令部——福州会馆;包括蒋介石在内的207名反袁武装人员被缴械,被迫退入吴淞。夏的行为引起了陈其美的强烈愤恨。1914年1月10日,夏瑞芳被陈其美指派的会党人员暗杀。夏是无辜的,然而对于政治家而言,他又是“死有余辜”。讨袁军在闸北活动的范围是不属于外国租界的范围,夏瑞芳的请求正好给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内战找到了借口。夏瑞芳关心自己和其他小资产阶级的利益虽然没错,但陈其美作为革命者,岂会那么幼稚,他关注革命,不是靠“请客吃饭”般地温柔,而是靠铁和血的手段来铸造理想,眼里不能容一点沙子。这让我想起了日本漫画《火影忍者》中的志村团藏说的话:“你是沐浴在阳光中的木叶,我是在黑暗地下的根,有时候维护光明也需要黑暗手段。”在那个大时代,混迹于乱世之中的革命者,待人眼光就是非黑即白,法制和人权只能在稳定的国家和进步的社会才能发挥其作用,那个年代人们如果都顾忌这个的话,怎能还有革命之事?

[ 本帖最后由 小剑仙 于 2010-4-21 12:51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江湖

x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反袁起义的失败

1912年2月,清帝退位,辛亥革命大体上成功了,陈其美感慨道:“此后共和巩固,已无冒险者可为之事。”从而想把重心转移到“实边”建设上来。袁世凯夺得大总统之位后,对革命党人实施架空政策,内阁总理唐绍仪委任陈其美为工商总长。陈知道袁之用意,以沪事尚未结束为借口推迟就任日期(陈在辛亥革命期间,借了浙江商团300万两银子,商界的人就以债务未还清做阻挠,陈也顺便以这借口来推迟北上,保住其沪军都督之位。) 7月,唐绍仪内阁倒台,陈德工商总长之职也自然取消了。袁世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要把在辛亥年起义的大量民军裁减,把全国近百万人的军队裁减到一半。陈其美的上海都督府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攻击为拥兵自重,丝毫没有存在之必要,也在袁世凯的裁减范围之内。

7月31日,陈其美的上海都督府被江苏都督程德全接管,陈其美下野后,住进了表叔著名的浙商杨谱生家里。革命成功了,到头来反被袁世凯独揽大权,恐怕陈其美的内心是相当苦闷的。1913年3月,宋教仁被暗杀,引起了国民党人的愤怒。策划暗杀的中间人是原中华共进会会长应桂馨,此人早年与陈其美相识,两人私交不错,上海起义时,应桂馨还率领一部分上海渔民加入了起义军,起义成功后被陈任命为沪军的谍报科长,还担任过孙中山的侍卫长,后因作奸犯科被撤职。会党势力作为推翻清政府的重要部分,在革命成功之后,其动摇性以及落后性就显现出来了。先是会党势力在江西干了许多奸淫掳掠之事,这对于迈向法制化的民国政府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于是江西都督李烈钧在江西对不法之徒进行严厉镇压;在广东,革命成功后又三万民军被遣散,夹杂在其中的许多会党人士由于失业,便干起了打家劫舍的勾当,遭到胡汉民和朱执信的镇压。就在这个背景下,许多青红帮党徒都认为国民党在过河拆桥,投靠到了袁世凯的一边。应桂馨就是一例。应桂馨后来在浙江因犯法,遭到了浙江都督朱瑞的通缉,后北京政府取消了其通缉令,江苏都督程德全任命他为江苏巡查长。在袁世凯的内务部秘书洪述祖的策划下,应桂馨作为中间人,指使手底下的一名食客失业军人武士英暗杀了宋教仁。

宋案之后,国民党大部分人还倾向于法律解决,然而袁世凯进一步咄咄逼人。在1913年6月,相继免除了李烈钧的江西都督,胡汉民的广东都督,柏文蔚的安徽都督之职。7月3日,袁世凯调李纯第6师逼近九江,与李烈钧的林虎旅交战。袁世凯还命令两艘军舰驶入上海黄浦港,郑汝成率一千三百名海军警卫队士兵驻扎在江南制造局,直接威胁到上海的国民党总部。袁世凯磨刀霍霍的同时,黄兴,陈其美等人才完全清醒倒向孙中山一边,主张以暴制暴,发动二次革命。随后,李烈钧率先在江西湖口起义,江苏,安徽,广东,湖南相继有人宣布独立,脱离北京政府管辖。7月16日,陈其美被推举为上海讨袁军总司令。在上海的讨袁军预计有四种反袁力量。一是陈其美的结拜兄弟黄郛先前所部掌握的两个团。二是钮永键在松江招募的松军,大约一个团的兵力。三是顾乃斌驻扎在宁波的一个旅。四是红帮头目刘福彪率领的一帮敢死队。看起来起义军人数众多,要夺取江南制造局不成什么问题,可情况的发展可不是陈其美的算盘所能拨动的。先开始驻沪的那两个团就受到了袁世凯的收买,退出了战斗。后来袁军用军舰通过海上封锁使得驻宁波的顾乃宾旅无法参加起义。这样起义军的主力就转到了松军和刘福彪敢死队身上。减少了人数优势的起义军的兵员素质比起北洋军来也太差。况且驻黄浦江的军舰都是袁世凯的海军,敌人又有了强大的炮火掩护。这下种种不利的因素计算下来,起义十有八九肯定是失败的。7月23日,讨袁军分道向江南制造局开始进攻,但郑汝成兵少善战,依靠海军炮火给讨袁军重大杀伤。陈其美连功五天不克,不得不停止攻击退入吴淞和宝山一带。据说身为讨袁军大元帅的岑春煊看到上海战局之惨烈,心中顿感悲痛,立马辞去大元帅之职,声言要消弭战事,请求南北议和,自己跑到广东去了。9月各省讨袁军起义纷纷失败。潜藏在租界的陈其美看到大势已去,又在租界将他驱逐的不妙情况下,与孙中山一样流亡到了日本。

二次革命的失败表面上看是袁军财大气粗,兵力上占优势。实际上师国民党反袁举动未得到广大老百姓甚至资产阶级商界的支持。民国已经建立,人民急需一个安定平稳的社会,并不能因为有一个宋教仁之死,或是两三个支持国民党的都督被撤职,就能铁了心支持国民党讨袁。甚至在上海还出现了夏瑞芳要求租界工部局驱逐驻扎在闸北的讨袁军事件。陈其美在日本流亡期间也做了反思,不过他没有想到这次起义失败的深层次原因,他反倒觉得讨袁失败乃是袁世凯把重点兵力全放在南方了,而造成了北方的空虚。倘若当时有一支起义队伍能在北方起义,定能直捣北京,则大事可成矣。于是他立即派人去大连联络他的好朋友沈缦云,筹划在东北起义。为了倒袁,陈其美不惜改变原则与满清宗社党人肃亲王合作(大名鼎鼎的叛国贼川岛芳子的阿玛)。但陈其美没有想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于被日本的情报部门监视下。东北乃小日本铁定要的势力范围,哪能容你“借地革命”,你要是一革命,袁世凯就把势力伸过来了,日本在这的势力就要削弱,中国政府主权在这必定就加强了。于是日本人千方百计地阻挠,再加上陈其美这时缺乏经费,而且东北能用的人力资源太少(才动员了百余人),没有成功的希望,陈其美这才作罢。也许有人觉得陈其美这个作法异想天开,但笔者却要说陈其美这样想还是有一定的道理。二次革命后,袁世凯对于江南各省控制地特别严,这些本来就是国民党活跃的大本营,所以极为重视。后来,护法战争蔡锷将军誓师反袁,从薄弱的西南出兵北上反倒取得了不错的战果。

四,刺郑——生前干的最后一件成功的事

1914年7月,国民党改组,孙中山痛感二次革命太多**对革命没有坚定性,遭到收买和叛变,党的组织太过松散,孙于是决定引用黑帮似的入党宣言,加强党首独裁的权力来改造国民党,特意取名为“中华革命党”,陈其美出任该党的总务部长。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德在山东开战。陈其美又错估形势,以为袁世凯的注意力跑到山东去了,他于是策划江苏,上海,浙江等地一系列起义,结果是一败涂地。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起义。陈其美派了一个不懂军事的范鸿仙来组织上海起义。范鸿仙,号孤鸿,安徽合肥人,同盟会会员,曾在**助于右任作《民报》,《中国公报》的编辑工作,被孙中山赞誉为“一支神笔能胜十万师。”这位不懂军事的范先生也挺老实,说自己不太懂军事,望陈其美派一个精通军事的副手来帮助其进行起义活动。陈于是就派了他的义弟“略懂”军事的蒋介石来。蒋介石刚从日本登船,探知消息的日本外相加藤高明立马拍发电报给日本驻沪领事馆,日本领事馆又通知了袁世凯在上海的镇守使郑汝成。这样起义的事袁军就已经事先知道了。郑汝成实乃心狠手辣之人,1914年9月20日深夜,郑汝城命令四名刺客闯入上海戈登路范鸿仙的住所,对他连刺三刀,又复加一枪将其杀死。又查得范鸿仙已策动江南制造局200余人士兵计划起义,郑又将这200余人全部处决。幸亏蒋介石逃过了这一劫,否则中国现代史将会改写了。

东北起义不可行,江浙起义又失败,这次孙中山又把目光放到了西南,这次战略转移选对了。云南都督唐继尧原先就是同盟会会员,旧情尚在;虽然蔡锷是梁启超的弟子,属于立宪派,但随着袁世凯复辟的野心越来越大,袁与立宪派已产生了裂痕,这就是个大好时机。本来陈其美要转到香港到广东组织西南起义的工作的。但上海的同志们舍不得让他去,吴忠信就向他说:“上海陆军已运动成熟,如在上海起义必能成功。”毕竟那么多年了,工作环境熟悉,双方都存在着感情。于是陈其美取消赴粤之行。于是陈其美就请示孙中山,孙中山就同意了,并任命他为淞沪司令长官,领导起义事务。陈把上海鱼阳里5号设立为指挥起义的机关总部。这次陈其美以司令长官的身份带领着吴忠信,蒋介石,丁景良,邵元冲一班青年干将开展筹划工作。但陈其美认为要想起义成功,首先要除掉一个人,他就是上海镇守使郑汝成。此人聪明干练,但助纣为虐,心狠手辣,几次起义都被他破坏,素以暗杀手段著称的陈其美岂能这样放过他。1915年11月10日这一天,郑汝成前往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参加日本大正天皇的加冕庆祝招待会。陈其美探听到消息后,急忙布置暗杀任务,研究路线,设立了五道狙击地点。可郑汝成是一个多聪明的人啊,他心智狡猾,出行谨慎。他特地舍近求远从龙华乘船走水路,登上外滩汉口路,使得陈其美设立的四个地点白费。可他没想到去日本领事馆的必经之路白渡桥,是陈安排的最后一道关卡。中华革命党人王晓峰和王明山就埋伏在这。郑汝成就在这里遭到了伏击,二王先投掷炸弹让郑的坐车损毁停下,随后掏枪将其击毙,可遗憾的是白渡桥巡逻的巡捕比较多,这使得二王连逃跑机会都没有,只好放声大笑,从容被捕。这是陈其美一生中办的最后一件最成功之事,为起义行动扫除了一大障碍。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肇和舰起义

组织上海起义依然以攻陷江南制造局的目标为主,这次陈其美选择以海军为争取对象发动起义。按照蒋介石制定的军事行动方案:“先争取一至两艘军舰起义,然后水陆并济,相互配合占领江南制造局和警察总署,方告上海起义成功。”计划看上去很好,但行动起来却是漏洞百出,整个起义过程几乎成了一个闹剧。下面笔者简单描述肇和舰起义的经过。陈其美先前争取了上海三艘军舰的加盟(肇和,应瑞,通济)。然而这三艘舰只不过是有部分水兵同情革命而已,并非全体官兵上下一心。于是为了确保起义成功陈其美要在行动中,抢先派自己的人登上这三艘舰“胁迫”舰长和船员起义,才能彻底控制局面。然而1915年12月3日,袁世凯以海上巡阅为名将倾向革命的肇和号于6日之前调往广东,起义被迫仓促进行。12月5日,以杨虎,陈可钧(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为首奉陈其美之命率三十多人乘坐上海资本家虞洽卿购买的汽艇强行登上了停泊在高昌庙的肇和舰。杨虎等人带来了和炸弹,舰上的官兵当然一致同意起义了。

(笔者发现吊诡的是原先肇和舰舰长黄鸣球倾向于起义被陈其美任命为海军总司令,但起义的前一天12月4日上午黄舰长受到了弟弟的家信就离去了,原因是弟弟黄鸣凤请吃饭当晚就住下,于是就错过了肇和舰起义,起义失败后,12月7日黄鸣球去海军总司令部自首,后来军事法庭没能查出其与革命党人的联系证据,于是他被无限期羁押,直到次年元月下旬方才因病保释出狱,黄鸣球在肇和舰起义的角色实在令人不解,一种说他是起义人员,另一种说法不是,还有种说法他弟弟黄鸣凤是革命党,故意把他骗至家里,致使杨虎等人能轻易夺船,但如果他不是起义人员,为何陈其美把他列入起义成功后的海军总司令?这个问题至今是个迷。)

话题回到肇和舰,在杨虎宣布完起义后,杨虎开始一大段演讲,演讲之后干什么呢?开始行动了吧?非也,乃是庆祝起义成功的酒会,预祝大捷。喝完酒后,才开始在军舰上取炮弹,要打仗了,可这才发现管理炮弹的司库不在,不知道去哪了。炮弹仓库进不去,于是大家开始找仓库钥匙,这一找又耽搁了一段时间。已经快到傍晚6点了,距离宣布起义已经过去了近两个小时,杨虎下令用大铁锤砸开库房取出炮弹,这才亲自击发了打在江南制造局的第一发炮弹。那么另外两舰的情况呢?本来另一拨人马由孙祥夫率领一批敢死队要夺取停靠在黄浦江的应瑞,通济两舰,谁曾想到运送其敢死队过江的的汽艇居然被告知拒绝靠岸,其原因是汽艇是新买的,起义人员忘记向海关登记牌照了,英租界巡捕拒绝其用码头。这样这拨人马无法完成夺取另外两舰的任务。而攻击警察总署的起义军倒挺顺利,但是攻陷后,才发觉存放在警察局的军火库里的几乎是没有弹药的,这就意味这起义军只能靠自己的来对付源源不断涌来的北洋军。当肇和舰炮击江南制造局的时候,淞沪护军使杨善德连忙召集手下商量对策,决定派住在上海的前海军元老萨镇冰去收买应瑞,元济二位舰长,要他们迅速对肇和舰采取措施。这样在钞票的攻势下,应瑞,元济二舰完全倒向了袁世凯的一边。当二舰逼来时,在肇和舰上的杨虎对此情况毫不知情,还以为这两舰一同参加起义了呢。12月6日凌晨四点,二舰突然炮击肇和号,杨虎被这突如其来的炮击打懵了。回过神来才仓促应战,糟糕的不止这一点,舰上的人竟然无人会起锚,原先的水手也不知道跑哪里去了。三舰相互炮击了一个小时,一发炮弹击中了肇和舰的锅炉,舰上人员死伤众多,不得已起义人员开始溜之大吉。杨虎化装成农民泅水逃跑了,而陈万钧等数十人则被登上肇和舰的北洋军擒获,遭到了捕杀。这闹剧般的起义才宣告结束。可事情还没完,陈其美设在法租界鱼阳里5号的起义总部,由于人来人往,出入频繁。也不知道是哪位维护租界“稳定繁荣”的良好市民看出了端倪,就跑去巡捕房告发,当大批巡捕感到时,陈其美,吴忠信,蒋介石等人慌忙跳窗逃跑,这样起义尚未结束,首脑们自己都跑了,这种起义还能成功吗?

这次起义又失败了,笔者不想对此起义多加评点什么,单从双方力量对比上看,就能看出这次肇和舰起义必败无疑。北洋军在上海,就在郑汝成的时候就自称“拥兵十万之众”,十万也许夸大了,但一两万人马笔者估计还是有的。而陈其美的起义军呢?起义人员也只有三百人。武器多数是和土制炸弹,人员素质上看都是中华革命党和青红帮出身,而职业军人相当少,怎能和北洋军相提并论呢?起义结束后牺牲的人员也不足百人,可以看出这场起义是小打小闹,这点人别说占领上海了,就连给江南制造局的守军塞牙缝都不够,纯粹是鸡蛋碰石头。这近似闹剧般地起义即使没有过程中那些种种令人大跌眼镜,匪夷所思的失误,也不可能起义成功。孙中山,陈其美等人从来不缺乏勇敢,但这种精神类似堂吉诃德的冒险是不适合长远利益的。他们一没有强大的军队支持,二没有强大的民众基础,只靠少数**的军事冒险,何以能成大事?这种频繁的起义连清廷都没打倒,还能打倒袁世凯么(笔者认为清廷灭亡,立宪派影响很深的新军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肇和舰起义失败的五天之后,袁世凯在“参议院“众议员的磕头欢呼之下,答应接受帝制,12月25日,唐继尧,蔡锷在云南起义。护国运动的爆发,把中国又推向了新的革命高潮。


六,壮士殉命之谜

云南起义使得全国的反袁的中心从东南转到了西南。陈其美在肇和舰起义失败的阴影中很快振作起来。他又准备筹划在上海举行起义。经过几个月的发展和联络,1916年4月12日,陈其美计划发动海陆军起义,但由于种种客观因素不利,起义军缺乏严密的配合而不成。陈其美又派杨虎,蒋介石到江阴去搞起义活动,计划夺取江阴要塞,4月16日,杨虎,蒋介石等人在一部分要塞官兵的配合下占领了江阴要塞,江阴宣告独立,不过这次成果只维持了五天而已,很快又被冯国璋派兵镇压下去了。这次起义失败使得革命党人又损失了数十人。陈其美频繁地起义活动,虽然都是失败,但也给袁世凯带来不小的震撼。为了消除这个麻烦,袁先是开始对陈其美开展收买政策,先汇款了70万,但被陈拒绝了。袁看软的不行就来硬的,遂出价500万要买陈的头。陈后来被冯国璋的属下张宗昌所派的人暗杀。这里有必要说一下陈其美被杀的客观原因。纵观陈其美一生的军事行动除了辛亥革命在上海起义成功之外,其他的反袁起义都是以失败而告终。为何辛亥革命的上海起义成功了呢?这里面有三个因素:一是倾向于革命的资产阶级的财源支撑,甚至还提供了武装商团。二是李燮和的光复会的配合。三是立宪派在江浙二省的策应起义成功。如果是光靠上海一隅,就算起义成功了,成果也很难维持。陈其美反袁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光复会和立宪派的支持,政治上和军事上都是孤掌难鸣。最重要的是国民党的反袁行动无法得到大多数资产阶级的支持,上海商界大多都对反袁毫无兴趣,相反陈其美一直都没有把辛亥革命时期的借款还清。这样国民党所反袁的经费只是靠一些浙商倾向革命的少数的铁杆人物还有多数劳工和手工业者,华侨的募捐,经费自然大不如前。陈其美主政上海时,曾取消清廷的苛捐杂税,他改用发放国债和开办银行的形式来筹款,赢得了许多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的支持。然而孙中山回国后定都南京,南京的财政压力都由沪军督府来承担大部分,结果不到两个月废除的清朝的苛捐杂税又恢复了过来。陈其美为了弥补临时政府经费的不足,竟然把前大清银行的总经理宋汉章抓捕起来,逼其同意吧银行中的民商股份全由他的政府来接收。此举引发了上海商界的不满。陈其美屡次反袁造成上海的社会动荡,工商界无法安然地做买卖,才出现了夏瑞芳要求租界工部局驱逐在闸北的讨袁军事件。袁世凯称帝后,中国诸省相继宣布独立,然身为江淮宣抚使的冯国璋坐镇南京,掌握江苏,上海两地,他也反对袁世凯的称帝行为。他还和上海工商界打招呼,驻扎在上海的北洋军杨善德,卢永祥所部宣告:“保持中立,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这项举措得到了上海工商界的支持和拥护,而陈其美的起义反倒被认为是不顾民生的悖逆之举。中华革命党失去了大部分资产阶级财团的资金支持,起义规模就变得越来越小。

到了1916年5月,陈其美已无充足的钱来开展起义活动了。他只好四处托人借款,而张宗昌派来的杀手们就想出了一个毒计。他们先是收买与陈有关系的李海秋,(李海秋国民党人士,据说曾参与对夏瑞芳的暗杀) 叫其对陈说:有一家上海鸿丰煤矿公司(虚假注册的)有一矿地,要向日商中日实业公司抵押借款,如果陈其美签约将借款的十分之四补助为革命军费。陈一听有这种好事马上就答应下来。并约定1916年5月18日在陈的寓所法租界萨坡赛路1签约。陈其美向来是行事谨慎知人,提着脑袋干革命,自然要防敌人对其的暗杀活动,但为了这次筹集起义的经费,却是急昏了头,轻易信人,未经调查是否真有其事,就把自己的秘密住所透露给他人。18日下午5时许,叛徒李海秋带着刺客许国霖等五位杀手而来,就在陈的寓所,趁其不备将其枪杀。事后,法租界巡捕将一干杀手擒获,除凶手一人:王介凡在追捕被之中击毙外,其余人等包括叛徒李海秋都受到了应有的司法制裁。虽然幕后主脑没有深究,但这也算是告慰了陈其美的在天之灵。陈被暗杀20天后,此案的始作俑者袁世凯也病亡。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七:身后评价

1916年8月13日,孙中山为陈其美举办了追悼大会,由蒋介石来主持治丧。黄兴,吴忠信,蒋介石等人均发表挽联致哀。(个人觉得黄兴的最好)

黄兴:
脱帻揽贤殷,早知狙伺来狂客;
横刀向天笑,如此艰难负使君。

吴忠信:
一身豪气,十年枪林弹雨,自传英雄奇迹;
百般努力,一死重于泰山,永记袁贼祸心!

蒋介石:
天道无知,苦思公十年旧雨;
中原多故,乃坏汝万里长城。

孙中山也写了很长的祭文,长达212字:“呜呼英士,生为人杰,死为鬼雄。唯殇于国,始与天通。亡清季年,呼号奔走,频死者三,奇功卒就。东南半壁,君实锁钥,转输不匮,敌胥已挫。孤怀远识,洞烛奸宄,好爵之縻,避之若浼。贼恶既淫,更张义师。奔虽云殿,自讼责辞。毖后惩前,文厉主张。彼忌文者,谬诋为狂。君独契文,谓国可救。百折不挠。以明所守。疾疢弥年,未尝逸暇。我志郁伊,赖君实笃。君总群豪,与贼奋搏。百怪张牙,图君益竭。七十万金,头颅如许。自有史来,莫之或匹。君死之夕,屋欷巷哭。我时抚尸,犹弗瞑目。曾不逾月,贼忽暴殂。君傥无知,天胡此怒。含笑九原,当自兹始。文老幸生,必成君志。呜呼哀哉,尚飨。”

孙中山本来要以国葬的规格安葬陈其美,但上报大总统黎元洪后,有某些议员强烈反对,就没有成功,反对的理由是陈其美喜欢逛窑子,得了一身的病,有“杨梅都督”之称,按国葬名声不太好。陈其美长相英俊,生性风流不假,当年反清之时出入风花雪月的场所也不假,当时同盟会为了筹划反清,经常选择妓院窑子以避侦探之耳目。后来陈其美当上沪军都督后,有人还拿陈其美“好色”之癖说事,并在1912年1月20日的《民立报》上指责说:“中秋节以后,已连取(娶)小星四人(小星,笔者查了一下指“妾”);进出必坐极华美极昂贵之汽车;……阁下身居都督,与朱少屏等一群人成群结党,花天酒地,置军务于高阁,无怪有因公奉访者,十数日不得一遇面也”。后来陈其美不得不在《民立报》上澄清:“鄙人无分身之术,军兴以来,大小之事,日数十起,侵晨见客,深夜始归……”澄清根本没有时间出入风月场所。而陈其美的义弟黄郛也在《民立报》声明:“请纳妾之事,悬作侦查其事者之犒赏。”来悬赏查出陈娶小妾之证据。可见,有关陈的好色的风流传说很大一部分是当时流传的绯闻,当然,笔者并不觉得陈就是个洁身自好之人,但是就算私德不好,没有触犯公共利益,没有犯法,没有因好色耽误正事,都是可以值得原谅,何况又是那个乱世,多少官员纳妾成风,而陈其美不得国葬反倒栽在这件事情上,实在是个莫大的讽刺。陈在主政上海期间,开展“禁烟,禁赌,剪辫”三项进步生活的政策,并提倡解放妇女,提高妇女地位,他支持开办女校,鼓励妇女结社,甚至还允许妇女团体参加革命军,这些例子足以说明在思想上他是一个文明进步的革命者。在那个时代却像小说家描述法国大革命的那样:“这是个最好的时代,又是个最坏的时代。”站在这风口浪尖的陈其美从一生的轨迹,毁誉参半,他既为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功劳,也由于对孙中山非理性的崇拜和党派利益的争斗做了一些亲者痛,仇者快的错事,然而总体上说还是功大于过的。

[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江湖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Sitemap| 金庸江湖网

金庸迷QQ群:48569383  |  站方邮箱: jinyong@jyjh.cn

Copyright © 2004-2014 www.jyjh.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GMT+8, 2024-4-27 23:32 , Processed in 0.034199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