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江湖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江湖
查看: 2645|回复: 2

战国中山军事制度初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6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战国时期,中山作为一中等国家能纵横于各大国之间,这与它拥有较为完善的军事制度密不可分。这一时期,中山国军事领导体制得以确立,国王集军权于己,相兼领军事。兵种配置上,中山国设有车兵、步兵、骑兵等。而军事赏罚的实行也为提高军队战斗力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战国时期;中山国;军事制度
  中图分类号:K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59-8095(2007)02-0087-03
  
  战国时期,战争空前频繁和激烈。各国统治者为了赢得战争的胜利,纷纷加强本国的军事实力,其中重要措施之一是建立完善的军事制度。少数部族白狄鲜虞建立的中山国之所以能纵横于各大国之间,得益于其相对完善的军事制度。《战国策•齐策五》:“夫中山千乘之国也,而敌万乘之国二。"这充分说明中山国军事力量的强大。在对中山国的研究中,段连勤的《北狄族与中山国》[1]对中山国的疆域、内政、经济、对外关系及灭亡作了论述。其他学者的研究多集中在中山国疆域及中山王墓等方面。?①但迄今为止,关于中山国军事制度的研究仍很薄弱。本文从史料记载和考古发掘材料入手,对战国中山国的军事制度做一些粗浅的梳理,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一、军事领导体制
  
  (一)军权集中于国王
  战国时期,君主集权制在各大国普遍建立。各国君主为了巩固政权,将政治、经济、军事大权集于一身。在中山国,国君同样掌握着最高的军权。中山王罺墓中出土了一个青铜钺,造型古朴,上面铭文为:“天子建邦,中山侯羏,作兹军钺,以警厥众。"《礼记•王制》云:“诸侯赐弓矢,然后征;赐用钺,然后杀。" 钺既是一种仪仗,又是军权的象征。中山王钺的出土,是中山王握有最高军事权力的反映。
  中山王罺拥有一支军前护卫队。在中山王罺墓旁陪葬有两个车马坑,内有随葬的战车及战马。其中二号坑中保存有四辆完整的马车,一号车位于最前面,是国王出行作战的前导车;三号车的车型最小,是中山王罺所用的指挥战车,用来指挥车、步、骑兵。可见,中山王罺经常“亲征"。
  中山王掌握着军队的部署权,军队的派出、调动都必须经国君同意。王罺鼎铭提到,当得知燕王哙让位于子之的消息后,中山王欲派出“义师"讨伐燕国,这时相司马罼意欲前往,向中山王罺请示:“罼愿从在(士)大夫,以靖燕疆。"请求中山王批准他出征。铭文记载,王罺亲自参加伐燕之战。战争取胜后,中山王在夺得的土地上进行了声势浩大的狩猎活动,中山胤嗣罽羆铜圆壶铭文对这次狩猎有记载:“茅羇田猎,于彼新土。"这次活动由王亲自主持,它是中山国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和仪礼活动,也是显示王威的重要举措。 由此可知,战国中山国建立了军事上的君主集权制度,国王拥有最高军事权力。
  
  (二)相兼掌军事
  战国时期,中原各大国废除了过去集最高行政、军事权力于执政大臣的制度,实行将相分立、文武分职的制度,即所谓的“官分文武,君之二术"。[2](《原官》)但在中山国,相率兵作战、兼掌军事,这与中原各国文武相分之制明显不同。
  中山国国君虽然是本国军队的最高统帅,掌握着军队,但通常直接率领军队、决战于疆场的是相。中山国的相,除了要主持行政事务外,还要率军出征打仗。中山王罺时期的相司马罼就曾率领军队攻打燕国,并获全胜,夺得数百里的土地。这在中山王罺鼎铭文中有详细记载:“罼率三军之众,以征不义之邦,奋桴振铎,开启封疆,方数百里,列城数十,克敌大邦。" 相有“率三军之众"的权力,表明相司马罼是这次战斗的直接军事领导者。“奋桴振铎",据《周礼•天官•小宰》云:“徇以木铎"。注曰:“古者将有新令,必奋木铎以警众,使明听也。文事奋木铎,武事奋金铎"。说明相司马罼是这次战斗直接发号施令者。
  除相外,中山也设置了武官。白圭曾是中山国的大将,《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载:“白圭战亡六城,为魏取中山。"《史记集解》对此有所解释:“张晏曰:‘白圭为中山将,亡六城,君欲杀之,亡入魏,文侯厚遇之,还拔中山’。"由此可见,白圭曾是中山国的守城大将,由于丢失城池,最后跑到魏国。由于资料匮乏,没有中山武官的更多资料,但白圭一度在中山为将这一事实说明,中山国已有武官的设置。
  
  二、兵种配置
  
  在兵种配置上,中山国有车兵、步兵和骑兵等兵种。
  
  (一)车兵和步兵
  自商代晚期始,即出现了车战。西周时期,车战是战争的主要形式。春秋时期,车战达到极盛。[3]战国时期,多数国家仍有一定数量的车兵。战国各国每以万乘、千乘等来比拟实力不同的国家。史载“中山,千乘之国也",[4](《中山策》)这表明中山国亦有车兵,其军事力量相当于当时的一个中等的国家。
  考古材料也有中山拥有车兵的证据。在中山王罺墓旁边陪葬的东西两座车马坑中,一号车马坑由于盗扰严重,车迹损毁殆尽。二号车马坑中有四辆马车,其中二号马车和四号马车,均为战车。[5]用两座车马坑作为国王的陪葬坑,足见车马、车兵在王生前是十分重要的。
  中山国的战车有自己的特点,如中山国王罺墓二号车马坑的1-4号车,除具有当时战车的一般特点外,又有其独特之处,如舆的广度和长度之比若按《考工记•舆人》:“参分车广去一以为隧"之说,宽长之比应为3:2。而二号车马坑所出的几辆车,有的宽略大于长,有的长宽相等,有的长大于宽;轮为朱轮,符合当时王的形制,但直径则较小。[6](P516)这种现象可能同中山国丘陵较多的地势有关,故其车制独特之处较为明显。
  就目前已有的史料来看,中山国是否拥有独立建制的步兵,尚不能肯定。按照先秦军制之通例,战车之下必有附属的步兵。因此,中山国拥有附属于车兵并与车兵协同作战的步兵,应属无疑。战国时期,与激烈的兼并战争相适应,军事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步兵取代车兵,成为列国最为重要的兵种。而中山国除了附属于车兵的步兵之外,是否也有一支独立的步兵力量,需要更多地下材料的出土,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二)骑兵
  战国时期,随着战争的发展,骑兵得以兴起。骑兵不但兼有车兵迅疾的特点,且比较灵活,少受地形的限制,加之装备简单,耗费少而战斗力强,故能适应多种战术需要。中山国为白狄鲜虞建立的国家。鲜虞是一个游牧民族,春秋以前一直过着居无定所的游牧生活,这造就了中山国善于骑射的风习。 在中山王罺墓的陪葬墓中出土了一件残玉閣,白玉制,无纹饰。形似近长圆,偏上部有一孔可穿食指,下部外凸内凹。内面下部向孔处有斜面便于指握与指面相吻合。上部有尖端,偏里侧有一供勾弦的棘齿。长5?3厘米,宽2?9厘米,厚1厘米,孔径2?4厘米。[6](P458)《说文》:“閣,射决也,所以拘铉,以象骨韦系著右巨指。"吴大羋解释:"用棘,用象骨,士大夫通用之閣,惟天子佩白玉,因此,白玉为[FJF〗閣,非诸侯以下所得僭用,故传世绝少。"[7]这件玉閣应属中山王所有,可见,中山王罺生前亦爱好骑射。中山之民是游牧民族的后裔,骑射之风由来已久。战国时中山国拥有骑兵,殆属无疑。

三、军事赏罚
  
  战国时期,在残酷频繁的战争环境中,各国为了鼓舞士气,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建立了严格的赏罚规定,核心是军功授爵制。历史表明,中山国亦实行了军功授爵制,根据官兵战功的大小,授予高低不同的爵位。
  河北平山县南七汲村西南曾发现了一块刻有中山事迹的大河光石,上刻有十九个字,李学勤先生将其释为:“监罟尤(囿)臣公乘得,守丘亓(其)臼(旧)将曼,敢谒后羐贤者。"意思是“为国王监管捕鱼的池囿者公乘得、看守陵墓的旧将曼,敬告后来的贤者。"[5]公乘得是人的姓名。另外,史载中山之地苦陉(今河北省无极县东)有公乘氏。《汉书•陈余传》载:“陈余,亦大梁人,好儒术。游赵苦陉,富人公乘氏以其女妻之。"苦陉,战国时属中山。在魏、秦等国,公乘为一级爵称,由可乘坐公车而得名。《汉书•百官公卿表》颜师古云:“公乘,言其得乘公家之车也。"《七国考》曰“《傅子》云:‘临战得乘公车,故曰公乘。’左昭三传,公乘无人。墨子号令,守城吏比五官者,皆赐爵公乘。"中山国之公乘氏应是因军功被授予公乘爵位者,后来为了表示荣耀,遂以爵为氏。
  中山王罺鼎和方壶等彝器是王罺平燕大胜回师途中举行祭告天地、献俘宗庙、表彰有功将帅所铸。中山国对立功之人进行奖赏,对立大功者,中山王赐其免死权。中山王罺鼎铭上记载相邦司马罼率军打败燕国,“开启封疆,方数百里,列城数十,克敌大邦"。中山王为了表彰他的功劳,“赐之厥命:虽有死罪,及三世无不赦。以明其德,庸其功。"中山王不仅赐他免死的特权,并且延及三世。又中山鼎铭文:“诒死罪之有赦,知为人臣之义也。"同样说明中山国有因军功而赦免死罪的规定。
  中山国惩办战争失利者的法规严格而残酷,在战争中丢城失地的将领都要被处死。《汉书•邹阳列传》载:“白圭战亡六城,君欲杀之,亡入魏。"可见,由于白圭丢失六座城池,中山王要处白圭以死刑,中山军法的严酷由此窥见一般。另外,中山国对军事间谍的处罚也很严重,据《战国策•中山策》记载,中山王捕获他国间谍,“食其肉,不以分人。"中山军事刑罚之残酷,于是可见。
  综上所述,从军事领导体制看,中山王拥有最高的军事权力,军队的派遣、调动皆出于王的命令,相虽主要负责战事的具体指挥,而发兵权却在王的手中。从兵种构成看,中山国拥有车兵、步兵、骑兵等。另外,中山国也建立了军事赏罚规定,以激励将士、严明军纪,保证军队的战斗力。中山国的相率兵作战、兼领军事,与中原各国文武相分之制不同,这是中山国军事制度的一大特色。
  
  参考文献:
  [1]段连勤.北狄族与中山国[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2.
  [2]尉缭子[Z].上海:鸿文书局,清光绪19年.
  [3]杨泓.战车与车战二论[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0,(3).
  [4]战国策[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5]河北省文物管理处.河北平山县战国时期中山国墓葬发掘简报[J].文物,1979,(1).
  [6]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罺墓——战国中山国国王之墓(上)[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
  [7]吴大羋.古玉图考[M].上海:同文书局,1889.
 
  
发表于 2008-3-26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无义战,战国又何曾有?

看看这个小小的军国主义国家就可了解一二
发表于 2011-8-2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說白圭是魏文侯時人,恐有誤,近來翻閱魏文侯相關史料頗多,皆無及白圭此人。
魏惠王時倒有白圭此人,名丹,曾遊中山,預言中山將亡,後中山果亡於趙武靈王二十五六年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江湖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Sitemap| 金庸江湖网

金庸迷QQ群:48569383  |  站方邮箱: jinyong@jyjh.cn

Copyright © 2004-2014 www.jyjh.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GMT+8, 2024-4-27 07:15 , Processed in 0.026778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