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olinpai 发表于 2015-9-2 19:51

较长帖。大道西游记

红楼、三国、水浒、西游,所谓四大名著是也。
四大名著,水浒是在野,三国是在朝,但都走的是世间法的路子,红楼梦则是位于世间和出世间之间,通篇皆揭示世间无常,故需要出世,但出世之后的境界如何,那就是西游记所显示的了,世间无常,只是顽空,并非真实,与假有无异,故菩提祖师给石猴起名悟空,真乃高妙之极也。
此贴单说西游记,兼论红楼梦。

shaolinpai 发表于 2015-9-2 19:56

解读西游记的著作、文章,即使不能说汗牛充栋,也算极为丰富。有两人深得真谛,一是悟一子大师,一是悟元子大师。前者主要是以道家炼丹境界解读之,见地极高。后者实际更胜一筹,主旨是三教合一。此处只引用悟元子大师对西游记的总体评价和揭示——

《西游记》者,元初长春邱真君之所著也。其书阐三教一家之理,传性命双修之道。俗语常言中,暗藏天机;戏谑笑谈处,显露心法。古人所不敢道者,真君道之;古人所不敢泄者,真君泄之。一章一篇,皆从身体力行处写来;一辞一意,俱在真履实践中发出。其造化枢纽,修真窍妙,无不详明且备。可谓拔天根而钻鬼窟,开生门而闭死户,实还元返本之源流,归根复命之阶梯。悟之者在儒即可成圣,在释即可成佛,在道即可成仙。不待走十万八千之路,而三藏真经可取;不必遭八十一难之苦,而一觔斗云可过;不必用降魔除怪之法,而一金箍棒可毕。盖西天取经,演《法华》、《金刚》之三昧;四众白马,发《河》、《洛》、《周易》之天机;九九归真,明《参同》、《悟真》之奥妙;千魔百怪,劈外道旁门之妄作;穷历异邦,指脚踏实地之工程。三藏收三徒而到西天,能尽性者必须至命,三徒归三藏而成正果,能了命者更当修性。贞观十三年上西,十四年回东,贞下有还原之秘要;如来造三藏真经,五圣取一藏传世,三五有合一之神功。全部要旨,正在于此。

shaolinpai 发表于 2015-9-2 19:59

本帖最后由 shaolinpai 于 2015-9-2 20:06 编辑

几年之前,在下亦写过一小篇有关西游记的文章,因篇幅不长,姑且先全文录于下——

孙悟空的自由之路

四大名著,西游记和红楼梦是一真一俗,红楼梦与三国演义或水浒传是一阴一阳,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一精一粗。

《西游记》在四大名著中义理最深,体现如何追求自由、把握自己命运之路,前人曰此著作乃修行之书,即为此也。

孙悟空自出世至成为美猴王止,无忧无虑,此为孙悟空之自性混沌未开之时,自然境界也。一日,忽生烦恼,得众猴诘问:我等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王拘束,自由自在,为何而忧也?孙悟空曰:将来身亡灭去,一切皆空,有何可乐?一老猿乃曰:大王若如此远虑,真所谓道心开发也。此处乃孙悟空觉悟之始。于此而引出超出轮回、到达永恒自由境界之路。孙悟空乃远渡重洋,寻找掌握命运之法门。及至须菩提祖师讲道,孙悟空于各门各道一概弃之不学,惟求长生之道,此之为修道之人惟求无上法也。须知如佛祖所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终究不能彻了生死,得真自由。然此仅为悟道,尚未成道。悟后起修,方始为真行。孙悟空因于众师兄弟面前卖弄神通而被师父逐回,正表明他还远远没有把握住自己的本性,其后大闹天宫,扰乱天地秩序,皆因其无法自主之故也。及至无法收拾之时,乃引出佛祖出来管教、惩罚,镇于五行山下不得自由——此亦看出孙悟空并未把握自性,亦未达到自由境界,如果他达到自由境界,则从此“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佛祖的五行山就压不住他了。至此孙悟空之道路可归结为“本欲求解脱而反入魔道”也。佛祖如何助他解脱?

书中乃另起一处,引出佛弟子金禅子不听佛祖讲道而坠落红尘一事。金禅子本处圣位,不听佛祖讲道而坠落红尘普喻一切修行之人功行退失。然此亦为佛法东传之缘,佛祖应此机而助成佛法东来,诚可谓“方便为究竟”也。“三藏”即佛性,唐三藏即喻未彻底成就而中途迷失了的佛性,悟空、八戒等人保护唐三藏也就是保护住佛性不失。唐三藏到西天取经,也就是要重新回到自己的清净本源。孙悟空蒙师父救下,保护师父到西天取经,乃改邪归正,练自己的魔性而成佛性也。九九八十一难,是修行所必须经历的劫数。整个取经路,孙悟空不仅是在除外魔,更是不断除掉自己内心的魔障。魔头多为天上神仙下界为妖,此皆应劫而生,目的就是磨练唐僧师徒。刚开始孙悟空不伏唐僧管教,让观音菩萨套上了紧箍咒,这是因为孙悟空自己管不住自己,只能用外在的强制力量收服自己的本性。等到最后成佛之时,孙悟空说:我已成佛,赶快把箍除掉吧。唐僧说:今已成佛,自然去矣。由外在他律而至自主自律,孙悟空终究自由把握住了自己的命运,获得了自由和解放。

总体言之,自孙悟空出世至压到五行山下,为闹剧;取经一路为正剧;最后成佛乃喜剧也。

shaolinpai 发表于 2015-9-2 20:01

下面是本帖的主体内容。

shaolinpai 发表于 2015-9-2 20:03

本帖最后由 shaolinpai 于 2015-9-2 20:06 编辑

先说一说孙悟空这只猴子有多么了不起,至少是卓越,也可以说是杰出,先看原文——

美猴王享乐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载。一日,与群猴喜宴之间,忽然忧恼,堕下泪来。众猴慌忙罗拜道:“大王何为烦恼?”猴王道:“我虽在欢喜之时,却有一点儿远虑,故此烦恼。”众猴又笑道:“大王好不知足!我等日日欢会,在仙山福地,古洞神洲,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王拘束,自由自在,乃无量之福,为何远虑而忧也?”猴王道:“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注天人之内?”众猴闻此言,一个个掩面悲啼,俱以无常为虑。只见那班部中,忽跳出一个通背猿猴,厉声高叫道:“大王若是这般远虑,真所谓道心开发也!如今五虫之内,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阎王老子所管。”猴王道:“你知哪三等人?”猿猴道:“乃是佛与仙与神圣三者,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猴王道:“此三者居于何所?”猿猴道:“他只在阎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内。”猴王闻之,满心欢喜道:“我明日就辞汝等下山,云游海角,远涉天涯,务必访此三者,学一个不老长生,常躲过阎君之难。”

这一段说了孙悟空走上菩提之路、修道的因缘,虽没有什么高深的道理,但由此可以看出孙悟空这只猴子是多么不简单——

第一,人生无常这一点,是孙悟空“自己”领悟到的,并没有外人指点。这种境界,类似于佛家中的独觉、辟支佛,由观万物因缘而自我觉悟而断烦恼而解脱。这说明孙悟空智慧极高,这就为以后菩提祖师点化孙悟空乃至孙悟空一生即成佛奠定了基础。

第二,谁都怕死,这从紧接着的一句可以看出来:“众猴闻此言,一个个掩面悲啼,俱以无常为虑”,而且谁都想解脱,而且那只老猴子早就知道了(虽然只是听说还不是具体的知道)跳出轮回的办法,但是谁采取了行动呢?一个也没有!只有孙悟空马上就做了决定:“我明日就辞汝等下山,云游海角,远涉天涯,务必访此三者,学一个不老长生,常躲过阎君之难。”连美猴王也不要了,只要解脱!佛门成道的几大要素,一是菩提心,一是出离心,众生虽然常处烦恼之中痛苦不堪,但为什么已经出世了无量诸佛、天尊大圣教化而我们还是众生一枚呢?关键就是甘愿沉沦苦海,不想出离三界,所谓娑婆世界,就是众生甘于十恶,争名、争利、夺爱、夺情,众生正乐此不疲、忙得不亦乐乎呢,哪有闲工夫修什么道、出离什么三界?这也就是孙悟空度过一重大海,到达南赡部洲地界之后看到、领悟到的——见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更无一个为身命者,正是那——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我们且睁眼看看我们今天所在的世界,包括我们自己,到现在不还是这样吗?

因石猴是天地自然生成的,所以他修行之时站的起点非常高,比如,唐僧是佛祖座下弟子,十世修行,根基极为纯正,见了女色,还需要紧紧守护自心,才能把持得住,但孙悟空天生即不染女色,这一点比他师父还厉害,还有,唐僧持戒谨严,故不吃肉食,而孙悟空则是天生就吃素,也就是说,很多唐僧需要持戒才能做到的,孙悟空自然就能做到了。所以孙悟空修炼起来比任何人都要快速,事实上,他一生即成佛了,绝对是禅宗或密乘法直指本根、即身成佛、顿悟成佛的境界。

shaolinpai 发表于 2015-9-2 20:05

说说孙悟空与周伯通:

孙悟空与周伯通?不会吧?两者应该是风马牛不相及啊。不仅相及,而且有本质的关联,因为两人都非常符合道家哲学之中“婴儿”的境界,俗称童心也。

不妨先看老顽童周伯通。《神雕侠侣》之中,周伯通年近百岁,却白发转黑,返老还童,“只因他生性朴实,一生无忧无虑”,性格决定命运,好的性格当然有好的命运:周伯通好武,却从无争天下第一的念头,更无一统江湖的野心,不争名不争利,逍遥自在,禅宗言:有求皆苦,无求即乐,老子曰:夫唯不争,故无尤,深得道家不争之玄德。周伯通被黄药师囚于山洞十五年之久,他不悲不忧,反而自得其乐,吃得下,睡得香,想得开,而且还玩出了双手互搏的绝技。周伯通心中没有敌人,心中没有怨恨之心,当然整天快快乐乐的,没有任何不良情绪。周伯通交友也是超越功利的,从郭靖黄蓉到杨过小龙女,一点也不在乎长辈晚辈之别,完全无拘无束。周伯通内心自在,“别人骂他气他,他也不恼;别人爱他,他也不放在心上”,六祖曰: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真可谓基本上没有情执,情之一字,最是累人、伤人,周伯通不受情执困扰,自然身心常愉悦,故其整天嘻嘻哈哈,快乐之极,赤子之心者也——以如此心态生活,怎么会不快乐?怎么会不返老还童呢?

孙悟空则是一个神佛仙界的小顽童。首先,孙悟空就是天地造化出来的一个孩子,天性活泼好动,天然真实,听祖师讲道至于妙处,情不自禁的手舞足蹈;孙悟空和周伯通类似,也喜欢捉弄人,也就是喜欢玩,师弟、妖精等,无不是孙悟空开玩笑的对象;当然既然是小孩,就得哄高兴了才行,且看:孙悟空初上天庭,玉帝封其为弼马温,孙悟空啥也不懂,所以高高兴兴赴任,很殷勤的养马,而等到知道官职不大马上就不高兴了,非要做齐天大圣不可,玉帝起初惊讶孙悟空之狂妄,太白金星说言:那妖猴只知出言,不知大小,欲加兵与他争斗,想一时不能收伏,反又劳师,不如万岁大舍恩慈,就叫他做个齐天大圣。只是加个空衔,名是齐天大圣,只不与他事管,不与他俸禄,且养在天壤之间,收他的邪心。玉帝当然明白,于是“那孙悟空过来,今宣你做个齐天大圣,官品极矣,但切不可胡为”,再看孙悟空“他才遂心满意,喜地欢天。齐天大圣更不知官衔品从,也不计较俸禄高低”,看天界对付孙悟空的作为,不是大人糊弄小孩吗?而孙悟空的表现也的确是个调皮的顽童。当然,调皮过火,就容易惹事生非,这时就要大人管束了,玉帝讨伐他,观音菩萨给他套上紧箍咒,佛祖用五行山压住他,都是在管教一个不懂事的小孩。而孙悟空交友的原则与周伯通也类似,就是纯粹的交友、玩乐,有点没大没小的感觉“见三清,称个老字,逢四帝,道个陛下,与那九曜星,五方将,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汉群神,俱只以兄弟相待,彼此称呼。今日东游,明日西荡,云来云去,行踪不定”,真是“无事牵萦,自由自在”也。孙悟空天生就无男女情欲,也像小孩,无欲则刚,当然也就无情执之苦,所以菩提祖师问他姓什么时,孙悟空说“我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虽不能说没有烦恼,但很快就忘却,从不放在心上,故被呼为“喜神”。

孟子曰:大人者,亦不失赤子之心。赤子虽还不是“大人”、圣人,但“大人”、圣人心地与赤子同。老子曰:复归于婴儿。婴儿虽还不算是成就大道,但成就大道必自婴儿境界起始。佛家也有“婴儿行”,修行“婴儿行”虽还不能算是成佛,欲成佛,“婴儿行”是一个必经阶段。难怪周伯通能成为二次华山论剑的顶尖高手,难怪孙悟空会一生成佛,因为佛祖菩萨,圣人大神,本质上都有一颗赤子之心,不同的只是这些伟大的圣者将赤子之心修炼到了圆满无上、金刚不坏的境界。

shaolinpai 发表于 2015-9-2 20:08

我们在此说一个核心的问题:佛道两门修法皆以性命双修为宗,而具体法门各有侧重,像禅宗、龙门走的是直入道性佛心之路,性功通达,命功自在其中,其余法门则多先修命功,命功圆熟,功到自然成,性功亦成矣,根器不同故法门有别,然终极目的无二也。

唐僧师徒五人,最后唯唐僧和孙悟空两人成就最高佛果,有何道理?实际两人正是由命通性和由性通命最终性命一如的典型,唐僧十世修行,吃一块唐僧肉即可长生不老,可见其命功之纯熟,只是唐僧还没有明心见性,故需西行面见佛祖,此喻唐僧还需见性方可成佛,而孙悟空由菩提祖师教化,三年即彻悟菩提妙理,然命功尚缺,禅宗所谓开悟之后尚需遍修万行也,故需经取经磨练,但最终两人皆至于性命双修、一如之境,故皆成佛。

shaolinpai 发表于 2015-9-2 20:08

孙悟空的法宝是如意金箍棒,本事是七十二变,皆具妙义。金箍棒者,纯乾、纯阳之器也,或曰真一、太一、妙一也,即书中所言“混元体正合先天”,其可变为千千万万、无穷无尽条,真可谓“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也,即书中所云“变化无穷还变化”,而关键是此皆可随心所欲而变,所谓如意是也,显示本心、妙心的无穷妙用,所以如意金箍棒其实是最能体现佛心和妙道的兵器。七十二变虽名为七十二,实即无量无边、包罗一切也,因其对应七十二候,也即对应周天三百六十度,周圆完满、完备具足之意也。

shaolinpai 发表于 2015-9-2 20:10

再说说孙悟空的伟大师父菩提祖师。

菩提祖师应该是《西游记》中最神秘的人物。菩提祖师佛法高深,道法亦同样深邃,是一位佛道兼修的绝顶高手,也是三教九流兼通、正宗旁门无所不容、无所不通的大圣,且看菩提祖师讲道时的情形:“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说一会儿道,讲一会儿禅,三家配合本如然。开明一字皈诚理,指引无生了性玄”。菩提祖师法力无边,这位大圣只用了三年功夫就使孙悟空彻悟菩提妙理,学会了长生不老术,七十二变和筋斗云的本领,把龙宫、地狱乃至整个天界掀了个底朝天,但又隐居深山,无人知晓,佛经上说,佛祖入最深禅定,各位圣人、罗汉、菩萨以天眼、慧眼、法眼天上地下遍照,皆不能见佛祖踪迹,因唯有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唯有佛眼方可见佛祖体用,遍观整个《西游记》,我们找不到菩提祖师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的任何蛛丝马迹,真可谓神龙无迹、深藏若虚,正如禅宗中华初祖达摩祖师曾经开示的那样:不与凡圣同迹,超然名之曰祖——顺便说一下,孙悟空这只灵明石猴,其出身也非常符合这个特点,真假美猴王到雷音寺之后,如来对观音菩萨揭示:“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蠃鳞毛羽昆。这厮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鳞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种”。按道家的境界说,菩提祖师虽然道高德隆,但与天地各界都无往来,真可谓大道无形、独往独来的至贵之人。唯有佛祖或道祖方有此超凡越圣、鬼神不测的境界。

那么,菩提祖师到底是佛祖还是道祖呢?好像都有道理和证据。

shaolinpai 发表于 2015-9-2 20:12

先说菩提祖师可能是佛祖的道理和证据,最典型的有两个:

1、菩提祖师隐居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中。灵台、方寸,心也;斜月三星洞,也是心;菩提,觉悟也,此即禅宗或密乘法“即心即佛”的至上妙义。

2、祖师门下弟子之辈分为“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也是很明白的佛门家风。

佛祖普度无量无边、一切众生,何况是孙悟空这个具有如此高度自觉性的猴子?佛祖自始至终一直关注着孙悟空的修行,先暗中托菩提祖师点化孙悟空觉悟本性,又传给他修炼的法门和本事,之后隐退,目的是先让孙悟空自己历练历练,一旦孙悟空闹得不可收拾就出来教训他、替他收场,最后通过取经,系统磨练、全方位提升孙悟空的境界,直到他彻底成就,圆满成佛为止。你想,哪有菩提祖师那样不负责任的师父?自己的徒弟还没真正成就就撒手不管了,任他乱来。孙悟空临行前祖师说的“任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若说出半个字,我就知之,将你的灵魂贬到九幽之下,永世不得翻身”,看起来是句狠话,其实用心良苦,因为只要孙悟空不说出自己的师父是谁,那就谁也奈何不了他,所以二郎神捉住孙悟空之后,玉帝手下诸神刀劈斧剁、雷劈火烧,用尽办法,孙悟空毫发无伤,而道祖是与佛祖心意相通的,故太上老君趁势提出将孙悟空带去,于八卦炉中将其炼化,其实,太上老君是暗中帮助孙悟空,把他偷吃的金丹炼成浑然一体,于是孙悟空的境界和法力在从八卦炉中出来之后又一次大幅提升:火眼金睛和类似于金刚不坏之身。实际上,佛祖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孙悟空这个最心爱的徒弟的教化,整个西游记的主题就是孙悟空成佛记,而如果没有佛祖和道祖的大方便,孙悟空怎么可能一生就成佛?所以说佛法和道法不可思议也。

shaolinpai 发表于 2015-9-2 20:13

但是如果说菩提祖师是道祖也有道理和证据:

1、菩提祖师给悟空起名字时——“你身躯虽是鄙陋,却像个食松果的猢狲。我与你就身上取个姓氏,意思教你姓‘猢’。猢字去了个兽旁,乃是个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阴也。老阴不能化育,教你姓‘狲’倒好。狲字去了兽旁,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教你姓‘孙’罢”。这段话看似游戏,其实是对老子《道德经》“复归于婴儿”极得本性的阐释。

2、当孙悟空半夜三更面见祖师时,祖师所传修道的妙诀是:“显密圆通真妙诀,惜修性命无他说。都来总是精气神,谨固牢藏休漏泄。休漏泄,体中藏,汝受吾传道自昌。口诀记来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凉。得清凉,光皎洁,好向丹台赏明月。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里种金莲。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明眼人一看就知,这正是道家正宗的修行要诀。

3、至于老君在悟空被抓后主动要求锻烧悟空,站在这种角度就更好解释了:猴子被抓后,即被绳索捆绑,使勾刀穿了琵琶骨,再不能变化,如此,猴子无法施法自救,而老君炼猴子时,是先把勾刀去掉,等于是把孙悟空给放了。老君难道不知道仙人罪犯的琵琶骨如果勾了就任人宰割,如果去了可能会生出事端,让他逃去?那此时老君为何要去掉勾刀呢?唯一的解释是不想让他死,让他自救以活命,可以看出老君不仅不想杀他炼丹,实际是在秘授他铜头铁背、火眼金睛之术。

shaolinpai 发表于 2015-9-2 20:13

本帖最后由 shaolinpai 于 2015-9-2 20:14 编辑

那,我就不明白了:菩提祖师到底是佛祖还是道祖?菩提祖师、佛祖和道祖都笑而不言。:lol

shaolinpai 发表于 2015-9-2 20:15

我说几句废话吧:孙悟空第一次见到菩提祖师时,书中对菩提祖师的描绘是这样的:“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师”。这段描述佛道兼通,“大觉金仙”更具道家色彩,但“西方妙相”显然更契合佛家了;“全气全神”道家意味更浓一些,但“不生不灭”、“万万慈”云者,佛家和道家都讲;“空寂”可以说佛家色彩更多,但“自然”更偏于道家,“真如本性”不用说是典型的佛家语;最后一句的“庄严”一般被视为佛家用语,“历劫明心”应该说是最典型的禅宗家风。

实际上,我们完全没必要执定菩提祖师非得是佛祖或非得是道祖不可,其实,最高妙的境界是超越一切相而又具足一切相的,金刚经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祖相、道祖相也是虚妄,连超越佛祖相和道祖相的无相之相的境界也超越了,才是真正的无相境界、实相境界、本性境界,此时,道祖也罢,佛祖也罢,无相也好,实相也好,亦或是本性等等,都是名词耳。

shaolinpai 发表于 2015-9-2 20:16

《西游记》的根本宗旨揭秘:

前人曰《西游记》乃修行之书,确定无疑焉。前人多从道学解读之,以道学解读《西游记》,前人之述备矣,此处则从佛学而解读之,两种解读本性无二也。

此书整体上可分为三大结构,分别对应佛门修行的三大阶段:前七回从孙悟空诞生到被如来压到五行山下为止为第一阶段,从被唐僧救出、保其西天取经的整个取经路为第二阶段,最后九九八十一难难满成佛为第三个阶段,这三大阶段其实就是成佛的三大关键,也就是“佛”的三重最基本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或修慧、修福、福慧双足。

孙悟空由菩提祖师点化觉悟大道只是修行路上的最初始阶段,此时的孙悟空只是自了汉,相当于佛祖所说的小乘境界,如果自以为这就是已经成就了大道、就是修行的最高境界而止步不前,此即典型的增上慢比丘,法华会上一开始拂袖而去者皆此辈也,此辈人“未证(无上菩提)谓证,未得(无上菩提)谓得”。二乘中除了罗汉,还有辟支佛,其根器堪称小乘中最利者,其所证悟的境界比罗汉更深,但之所以不能成就圆满大觉,最关键的障碍称为“独觉舍悲障”,即其没有普度一切众生的大悲心,故功德不圆满,不能成就最高佛果,不仅不能成就最高佛果,甚至还有可能退堕,孙悟空不是如此吗?孙悟空的师父菩提祖师看得很透:“你这一去,定生不良”。无论是向玉帝求封齐天大圣还是最后大闹天宫直至对佛祖说出“皇帝轮流做,如今到我家”,孙悟空都是为自己求名、求利、求地位,哪里有一毫无私利他之大心、普度众生之宏愿?所以第十五回观音菩萨责备孙悟空“未成人道”,为什么这么责备呢?因为在佛教看,六道众生之中,属天和人最伟大,因为只有这两类众生才会发起普度一切众生的伟大誓愿,这是成就圆满大觉的最关键一步,观音菩萨点化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其实就是让他由小乘而走向大乘,直至最后成就最上乘的佛果,所以取经路才是《西游记》的重头戏,整个取经路在全书中所占的篇幅最多,地位也最重要,因为取经路是以浓缩的方式展示了菩萨的六度万行。我们可以看到,取经路所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不仅是孙悟空或者说师徒五人降妖伏魔的过程,也不仅是他们提升自己境界的过程,同时也是积累功德的过程,可以说几乎每一难过去,就有很多众生被师徒五人救度,最典型的如在比丘国救度做药引子的千余名装在鹅笼中的小儿,借得芭蕉扇之后彻底扇灭火焰山使得山周围风调雨顺保得黎民百姓平安等等,唐僧为什么一开始就给孙悟空起名为“行者”?这个“行者”不仅是表面的到西天取经之“行者”,而是“大乘菩萨行者”之意。等到菩萨修行圆满,自觉觉他,福慧双足,则功到自然成,成就佛果,请看第九十八回回目“猿熟马驯方脱壳,功成行满见真如”,“猿熟马驯”,心是猿来意是马,现在都已修习圆熟,“功成行满”,普度众生的功德亦具足圆满,内修心性、外度众生的功夫全部达到圆满境界,于是乃入佛地也,《西游记》亦至此而终。

shaolinpai 发表于 2015-9-2 20:17

但是,完了吗?——《西游记》之后的境界。

此处有两个相关的问题,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一个问题:

1、孙悟空经菩提祖师点化,悟彻菩提妙理,是不是禅宗的明心见性或见性成佛?也可以说是不是真正的开悟?

2、孙悟空成的是什么佛?

把这两个问题彻底搞清楚,才算是真正读懂了《西游记》。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较长帖。大道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