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重 发表于 2012-11-25 16:38

结结实实揍皇帝!

韦小宝平步青云官场得意,端赖他当初肯下死力与康熙打斗,把皇帝揍得不轻:

“每天和韦小宝比武的小玄子,正是当今大清康熙皇帝。……他秉承满洲人习性,喜爱角牴之戏,只是练习摔跤这门功夫,必须扭打跌扑,扳颈拗腰。侍卫们虽教了他摔跤之法,却又有谁敢对皇帝如此粗鲁无礼?有谁敢去用力扳他的龙头,扼他的御颈?被逼不过之时,只好装模作样,皇帝御腿扫来,扑地便倒,御手扭来,跪下投降,……康熙对摔跤之技兴味极浓,眼见众侍卫互相比拚时精采百出,一到做自己的对手,便战战兢兢,死样活气,心下极不痛快,后来换了太监做对手,人人也均如挨打不还手的死人一般。做皇帝要什么有什么,但要找一个真正的比武对手,却万难办到,……这天和韦小宝相遇,比拼一场,韦小宝出尽全力而仍然落败。康熙不胜之喜,生平以这一架打得最是开心。……这个胡涂小太监万金难买,实是难得而可贵之至。……对韦小宝的好感也是大增。”(花城版《鹿鼎记》149页)

金庸对池田大作说起“在所有中外作家中,我最喜欢的的确是大仲马,从十二三岁时开始喜欢,直到如今,从不变心”。在所有大仲马作品中,“《侠隐记》(刘按:即《三个火枪手》,或译《三剑客》)一书对我一生影响极大,我之写武侠小说,可说是受了此书的启发”,“《三剑客》教了我怎样活用历史故事”。
《侠隐记》写到的法国国王路易十三与宠臣特拉维之间的关系,绝似康熙皇帝与韦小宝,都是“打出来的交情”。
达特安的父亲对儿子讲说:

“我有一个邻舍,同我是老朋友,名叫特拉维,少年时同现在的国王路易十三做玩耍的朋友,他们从前常时因为玩耍,打架起来,都是我的朋友打赢的趟数多。但是国王却也可怪,打架输得越多,越喜欢同特拉维做朋友。”

这里采用的是伍光健先生的译文,金庸小时候读到的,就是它了。金庸晚年也还认为“《三剑客》,中国有伍光健非常精彩的译本,直到今天,我仍觉得译得极好”(《探求一个灿烂的世纪》,203页)。
特拉维“出身寒微”,韦小宝也是;特拉维“对待国王极恭顺,极大胆,又善看风色”,韦小宝对康熙亦然。
特拉维先生因为揍过国王路易十三,这才做了“御前火枪营的统领”,与揍康熙帝的韦小宝做过的“御前侍卫副总管”,职务相当,职责近似。
《鹿鼎记》写到“御前侍卫和前锋营的官兵向来不和,碰上了常常打架”,多少也带点《三个火枪手》中法王路易十三与红衣主教黎塞留各自的火枪队各不相让、互相争竞的影子。
韦小宝与康熙的故事,是编的,是假的。情理,却是通的,是真的。
    相似的真实的故事,就在金庸写作《鹿鼎记》的十几年前,发生了。
    现任倭国天皇明仁,还是皇太子的时候,酷爱网球运动。平常陪伴他练球的皇亲与贵族子弟,无不让他三分,明仁自然是每战必胜。
1957年,明仁参加大学的网球比赛,抽签时与圣心女子大学的正田美智子编排在一组。这是一场淘汰赛,在场的观众都不约而同地为皇太子助威,明仁也期在必胜。不料事与愿违,美智子毫不示弱,沉着应战,比赛打得很是艰苦。
终于,明仁输了。
明仁输球,却很高兴,这个“真打”的少女给他留下极为微妙的印象。其后,明仁每日打电话到美智子家,却是一再遭拒。被拒绝后的明仁近于绝望,对美智子说:“不嫁给我,我死不瞑目。”
倭国明仁皇太子与太子妃美智子的故事,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明世界,可说是举世瞩目众口哄传。金庸的《明报》、《明报周刊》,该不会没有报道过罢?

                                                   2009、2

【归去来兮】 发表于 2013-6-5 15:38

长姿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结结实实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