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重 发表于 2012-4-24 15:52

金庸与三联

三联是我素所尊敬的出版机构,三联版《金庸作品集》是我衷心喜爱的版本。两方未能继续合作,我是引为遗憾的。
    仅仅遗憾,更无它感。
    傅国涌《金庸传》写到此事,还只是流露出“微讽”之意,余杰《金庸的伪善和妥协》已经在大张挞伐了:

    金庸的"第一身份",与其说是才华横溢、国学渊博的文人,不如说更是成功的商人。……金庸一切行为都是从商人的准则出发,谋求自己的最大利益。……最近,金庸与三联出版社的合作终至"缘尽"。据三联出版社的编辑透露,当原有协议需要续签时,金庸突然提出要大幅提高版税、每年必须达到一定印数等诸多要求。这些要求超过了三联出版社的承受力。双方几经磋商依然没有达成共识,只好终止协议,数年的合作终于走到了尽头。尽管三联出版社对于在大陆推广金庸小说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金庸却翻脸无情,让编辑们感到寒心。……

    看了此文,不禁叹气,不为金庸,却为余杰。十几年过去,此人见识竟未随眼界扩大而稍有长进,他最好的著作,还是最早那部《火与冰》。
   “一切行为都是从商人的准则出发,谋求自己的最大利益”,我的天,“一切”?!这样的人,世上有吗?谁人见过?
    文化界没有,商业界也不可能有。想把自己打造成如此“超人”的人倒不是没有,毕竟人的能力有限,想做,做不到的。
    几乎所有的出版机构对待几乎所有的自家出版的著作,都会尽力推广的,这好像并不是一项慈善事业。出版社与作者合作,各有所图,也就各有所得。
    金庸与三联,十年合约期间,金庸没有亏负三联(三联前总经理董秀玉:“金庸作品对于三联的现金流确实带来了很大的好处。”),三联也不亏欠金庸(三联的各个环节都做得很干净,和金庸结算版税时连零头也交代得清清楚楚,金庸也比较满意)。
    合约期满,两方自然谁都可以提出于己有利的条件,谈得拢,继续合作。谈不拢,好合好散。
   多么平常的事,也值得上纲上线,大肆批判?
   作者必须对出版社不离不弃,从一而终?要是出版社倒了呢?是不是作者必须为他守节,从此弃笔不写?
   金庸未能与三联继续合作,此事关乎性格,而完全不关乎道德。
   商业谈判,讨价还价,没什么好丢脸的。
   据说,仅仅是据说,朗声出版社对金庸提出再次修改的要求,金庸也同意了。于是,老头子又添一宗罪过:为钱而改。
   如果金庸是出于赚钱的唯一(!)目的而乱改,确实让人鄙视。如其不是唯一目的(在与朗声合作之前很多年,金庸就说想要再改),仍然不是丢脸的事。

    我们没有资格要求别人做圣人,因为我们自己先就不是圣人。

                                             2012、4

补记:

    两位散文作者,余杰和余杰反感的余秋雨,他们两位的书,都是越写越差。
    写太多,太求速成了。
    这些年,陆陆续续,基本上也把二余的书买齐了。买一次,后悔一次。一本秋雨大作(《霜冷长河》?),买的是盗版,拿回来翻翻,暗自庆幸:要买正版,更亏大了!
    这里,只谈“文章”,不涉其它。

[ 本帖最后由 刘国重 于 2012-4-24 15:55 编辑 ]

刘国重 发表于 2012-4-24 15:55

南窗2010:当然广州朗声也有新的错误,比如《碧血剑》第二十回回末的“万里霜烟回绿鬓,十年兵甲误苍生”,朗声新修版居然错印成“【缘】鬓”,实在不应该。 (今天 10:32) 举报| 删除| 回复
刘国重:回复@南窗2010:“传闻”如何,能否说说。确实不知。我这里很少人到的,可以随便讲,呵呵。 (今天 09:20) 删除| 查看对话| 回复
南窗2010:又如《倚天屠龙记》第一回引《诗经·考槃》,明河版误作“独寐【独】宿”,引《诗经•蒹葭》,明河版误作“所谓伊人,在【天】一方”。这两处错误三联版都沿袭未动,倒是朗声新修版订正为“独寐寤宿”和“在水一方”。 (今天 09:15) 举报| 删除| 回复
南窗2010:可以举几个例子。比如三联版《书剑恩仇录》第十九回“于万亭所写供词”第一句“福建莆田少林寺【下】院门下第二十一代天字辈俗家弟子于万亭带罪敬白”,“下”字为三联版所漏,明河、朗声不误。 (今天 09:14) 举报| 删除| 回复
南窗2010:三联版《金庸作品集》颇受大陆读者推崇,绝版后黑市价更是一高再高。但其实更多只是标志性意义,仅就文本质量而言,三联并不如香港明河,甚至很多地方不如广州朗声,拿几种版本对读即知。 (今天 08:54) 举报| 删除| 回复
南窗2010:“三联也不亏欠金庸”云云仅是三联一方的说辞,坊间亦有别的传闻;而金庸选择广州朗声,新修版前言称“主因是地区邻近,业务上便于沟通合作”云云,也似多为场面话,未尽是实情。总之,传闻异词,外人难以探究清楚;而余杰惯拿道德大棒责人,确是不值一哂。 (今天 08:40)

梦心缘 发表于 2012-4-24 16:47

朗声绝无能力向金庸提出新修的要求,就如目前全世界没有一家出版社能让金老出版旧版书一样.
金庸推出新修也绝不是为了朗声,或是来自朗声的呼声.
多年以来的努力,已让老金迈入最终决策人的行列了,而绝非一般底层的写作者,他对自己的作品拥有绝对至上的支配权,而不是任人摆布的局面.
说老金把版权给朗声,并推出新修版,完全不考虑到收益,恐怕也不是实话.
但以他今日的江湖地位,更多的是为了使自己的作品尽善尽美.
为名的心理大于为利.
毕竟,台港大陆这三地的三家出版社老板,还没有一人能在现在金老板的面前昂首说话,更不用提能拍摆什么了.
不然,旧版金书早就问世,感觉好象这套书全世界谁都想出,只是除了金庸本人.
可只要他一人不同意,谁都没辙.

杜家兴美 发表于 2012-4-24 17:29

对于各个版本实体书的错字,呵呵,我可能是最有资格发言的人,就不指出了,免得大家对实体书寒心,特别是什么一版一印之类, 一般都是后来再版会陆续的纠正书中的错字。

http://www.jyjh.net.cn/bbs/viewthread.php?tid=53304&highlight=

本人在上面的贴子上三楼及四楼列了些三联版实体的书错字。不信者可以自行翻书。

[ 本帖最后由 杜家兴美 于 2012-4-24 17:33 编辑 ]

江湖 发表于 2012-4-24 20:28

作为影响的大出版社,读书人的出版社,出这么多错,自己也不好意思说“三联也不亏欠金庸”吧。
刻薄点,三联的包装不亏欠金庸。

子衿 发表于 2012-4-24 20:57

原帖由 江湖 于 2012-4-24 20:28 发表 http://www.jyjh.net.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作为影响的大出版社,读书人的出版社,出这么多错,自己也不好意思说“三联也不亏欠金庸”吧。
刻薄点,三联的包装不亏欠金庸。

三联文字上有诸多失误,其错很多也不在三联,从源头上说起,怕是要着落在远流身上。
但书中基本的校对错误甚多,这点的确是要怪罪在出版社的头上了。
至于那些脱漏等情况,三联如此大的一个出版社,出版如此庞大的一套作品集,竟然不拿这部作品的母稿明河版来做对校,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了。
不过,三联作为内地第一套正式授权的金庸作品集,在其版本史上,的确是有其不可磨灭的印记,也有其独有的收藏价值。

纵马江湖 发表于 2012-4-24 22:39

金庸的江湖 发表于 2012-4-24 22:52

三联书店当年运作金庸作品集的出版,时间上是不是很仓促啊。

梦心缘 发表于 2012-4-24 23:48

原帖由 金庸的江湖 于 2012-4-24 22:52 发表 http://www.jyjh.net.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三联书店当年运作金庸作品集的出版,时间上是不是很仓促啊。
这不是理由.
说真的,当年在三联眼中,一套金庸作品集还真不是出版社里什么大手笔,武侠小说也不是三联出版社待见的文集.
可随着金老板在大陆站稳了脚根,三联这个态度,自然会导致两家的分手.
一直感觉金庸是位心比天傲的人,有些张狂的话他是不会说出口,可一直都存在在他的心中.
也许,在他认为,他的武侠书并不比世上任何一种文学逊色丝毫.
一个三联,也许还真不会入他的法眼.
他认为,他的作品就是最上品的东西,出品他作品的出版社必须要有这个认知,并要将他的作品作为出版社中工作的重中之重.
明河做到了,远流做到了,当然,朗声也做到了.
可三联,只换来金庸一声冷笑.

纵马江湖 发表于 2012-4-24 23:58

子衿 发表于 2012-4-25 00:02

原帖由 金庸的江湖 于 2012-4-24 22:52 发表 http://www.jyjh.net.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三联书店当年运作金庸作品集的出版,时间上是不是很仓促啊。

时间上一点不仓促,91年签约,直至94年方才推出作品集,这中间有三年左右的时间来运作这个项目,编校的问题根本都不是个事儿。

[ 本帖最后由 子衿 于 2012-4-25 00:11 编辑 ]

子衿 发表于 2012-4-25 00:10

原帖由 梦心缘 于 2012-4-24 23:48 发表 http://www.jyjh.net.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这不是理由.
说真的,当年在三联眼中,一套金庸作品集还真不是出版社里什么大手笔,武侠小说也不是三联出版社待见的文集.
可随着金老板在大陆站稳了脚根,三联这个态度,自然会导致两家的分手.
一直感觉金庸是位心比 ...

老兄言辞过甚,金庸从未觉得三联出版不好,且三联并未像你所说的那样简单的对待这套作品,相反却是极为重视的,这些从三联推出的几个版本就可看出,且内部发行精装本,这是三联出版的书,很少有类似的情况。
最终导致结束合作,这中间有很多的事情,不是我们说的明白的。
“三联换来金庸冷笑”云云,实在无从说起!

monk 发表于 2012-4-25 00:11

原帖由 梦心缘 于 2012-4-24 23:48 发表 http://www.jyjh.net.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这不是理由.
说真的,当年在三联眼中,一套金庸作品集还真不是出版社里什么大手笔,武侠小说也不是三联出版社待见的文集.
可随着金老板在大陆站稳了脚根,三联这个态度,自然会导致两家的分手.
一直感觉金庸是位心比 ...

以三联书店的地位和影响力,不可能把金庸作品集作为重中之重啊。

三联有诸多大师的作品在出版,不差金庸一个。

能由三联书店出版内地首套金庸作品集,也是金庸的一种个人荣耀,象征意义很大。

梦心缘 发表于 2012-4-25 00:17

子衿你应该比谁都清楚,金庸为何会放弃三联的合作.
最根本的原因在哪?
还不是取决于金庸本人的性格和三联的态度之上.
金庸不是梁羽生,
三联也不是明河社.

[ 本帖最后由 梦心缘 于 2012-4-25 12:13 编辑 ]

边城 发表于 2012-4-25 11:07

不清楚为何三联的母本会选择远流?同样是繁体版,为何不选择原汁原味的明河,却以远流作为母本呢?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金庸与三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