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羽洛颜 发表于 2011-3-17 14:11

关于金庸小说的电影改编

金庸的武侠小说地位之高影响之广不仅仅体现在文学领域,还大大的推动了武侠电影的发展(关于金庸的武侠电影请看《金庸侠影录》),而且后来的武侠电影亦能看出金庸小说的影子来。
金庸小说的改编电影比比皆是,一方面是其人物内容的吸引力;一方面也是因为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部电影达到读者的要求,可以和金庸小说相抗衡;再就是每一个时代的导演或是编剧对金庸小说的理解不同,故又重新拿出来拍。
不过拍来拍去总是不尽人意,并不是说其中没有优秀的电影,但是对于熟悉金庸小说的观众来讲,却无法达到小说带给大家的震撼。
那把金庸的小说改编成电影到底有多难呢?
我下面就扒几条,大家也来讲讲到底有什么原因

紫羽洛颜 发表于 2011-3-17 14:47

金庸小说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博、大、精、深。之后再来看看电影如何体现
(一)博:金庸小说里体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
①15部小说中除了《笑傲江湖》的历史背景教弱之外,其他的都有非常明显的历史特,西施范蠡的传说,闯王部下的纠葛,宋朝与各国的纷争,大唐光芒之下的哈萨克有着民族的坚持,带着轻松的心情走了一遍不一样的康熙盛世,乾隆的身世总是让人捉摸不透,元末明初的纷争让我们学习到了男人之间情义,还有那明末清初的纷乱世界……(PS:历史的长河匆匆流过)
②小说中的各种文化,不仅是琴棋书画,还有酒文化。这些在《笑傲江湖》这一部里就都有诠释,这里的酒文化可真是酣畅淋漓。还有花文化,这一下就想到了段誉,呵呵。(PS:由于很长时间没读小说了,就不敢多说了),总之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文化体现。

电影——一部电影只有90分钟,长的可以是130分钟,再长就可以做个系列了。电影最基本的就是要把故事讲明白,不过能把故事讲明白已经很不容易了,如果还要尽力去表现这些文化的话,那真是费力不讨好的事了

[ 本帖最后由 紫羽洛颜 于 2011-3-17 15:12 编辑 ]

紫羽洛颜 发表于 2011-3-17 15:39

(二)大:篇幅之大,时空跨度之大,场面之大,格局之大
①篇幅:除了《越女剑》《鸳鸯刀》《碧血剑》是短篇之外,大多都是中长篇,像《天龙八部》已有150万字之多(特地查了一下,嘿嘿)

电影——同样,90分钟的时间如何能将这150万字讲明白呢,若是选取一段,那前因后果不明了,唯有重新塑造人物及剧情,这就又是有名无实的改编电影了

②时空跨度:时间上大部分都有数十年,韦小宝和张无忌等从童年到青年,杨过小龙女的十六年;空间上,我觉得完全可以出一系列的旅游杂志了,北国风光,江南水乡,大漠犁疆,东西南北纵横千里

电影——时间上稍作调节还是可以的,但是空间上的话,也许,拍出来会变成风光片

③场面:小说中的大场面总是让人看得酣畅淋漓,聚贤庄之战,五霸岗聚会,武林大会(郭襄的武林小会也不弱呢),还有大战襄阳城,那看得是一个爽

电影——其实这些大场面拍成电影的话,那绝对比现在的某些所谓的大场面好看的多(当然也取决于谁是导演),只是碍于电影的时间,不能将整个故事线理出来,只能选取一战,但有不免显得单调了。

④格局:小说中的人物之多子不必说了。笑傲,射雕三部曲,鹿鼎记等等里面的人物之多,线索头绪之多,我得看好几遍才能勉强记得有这么些个人(前几天才记住了向大年和米为义),再加上江湖,朝廷,还有那些个各种模式的剧情混合,格局之大,无与伦比

电影——不用说了,真的无法体现,若拍了,那就一个字:乱

紫羽洛颜 发表于 2011-3-17 20:55

(三)精:细节之精,人物之精
①细节: 无关紧要的小事;文艺作品中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自然景物、社会环境等最小的组成单位。细节描写要求真实、生动,并服从主题思想的表达——这是百度的解释。想来不用多说什么了,金庸小说向来严谨细致,情节是一环扣着一环,情节发展是千回百转,自然景物也是可爱生动,社会环境那是身临其境……(就不夸了)

②人物:人物形象的组成包括外貌和行为,而金庸小说中对其人物又附加了名字和武功,很是搭配。程灵素擅医术,她的名字便取自医书《灵枢》《素问》;武功的搭配经典的就是郭靖和黄蓉学武的一段了(额,具体的真不记得了);张无忌的性格就比较适合那种有容乃大的武功;独孤九剑这类飘逸玄妙的剑术就比较适合令狐冲的性格了;陈家洛有个武功叫做“百花错拳”,他本人也是有些矛盾纠结的,绝配。

电影——其实倒很喜欢小格局的电影(特指一些优秀电影),因为每看一遍都有不同的发现不同的感觉,就是因为细节。而金庸的小说呢我觉得细节太多了,人物太精了,影片无法完全展现,若是脱离群众单独表现主角的话,那就太单调了。想想看个《笑傲江湖》,令狐冲的形象设定的非常好,演员很很适合,只是电影所有篇幅都去表现主角了,那这就不是笑傲江湖了,要改成令狐冲自传了,那也要配角、环境、等等的配合。

杨八横 发表于 2011-3-17 21:06

直播。。。直播。。。直播。。。

七心海棠灵素 发表于 2011-3-17 21:07

直播。。。直播。。。直播。。。

杨八横 发表于 2011-3-17 21:15

电影跟文字毕竟是两种表达形式
尊重原著可以但是不能让演员去说书面语
编导自己加工提炼却又不能超出原著的藩篱

张纪中的电视剧看得观众们十分纠结— —!

紫羽洛颜 发表于 2011-3-17 21:54

(四)深:思想内涵之深,艺术境界之深
这个我觉得就没什么可说的了,太多的高人去论证了

电影——相比之下,到觉得这个相对比较好表现了,能够表现深刻思想内涵的电影还是不少的,《霸王别姬》思想内涵和艺术境界便是不可比拟的,不过还是少数的
而金庸小说思想之深是建立在众多人物众多场景众多博大精的基础上的,所以没有了后方,仗是没法打的

[ 本帖最后由 紫羽洛颜 于 2011-3-18 09:14 编辑 ]

紫羽洛颜 发表于 2011-3-17 21:56

原帖由 杨八横 于 2011-3-17 21:15 发表 http://www.jyjh.net.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电影跟文字毕竟是两种表达形式
尊重原著可以但是不能让演员去说书面语
编导自己加工提炼却又不能超出原著的藩篱

张纪中的电视剧看得观众们十分纠结— —!
张纪中确实很无语,不过电视剧和电影完全是两回事,整部电影可以不说一句话,只用画面、人物行为表情、配乐来表现,电视剧嘛,嘿嘿 肯定要崩溃了

紫羽洛颜 发表于 2011-3-17 21:56

额……写不下去了,有感觉了再继续吧

杨八横 发表于 2011-3-17 22:13

经典作品都有它的精髓
但这个精髓是随着读者意识的改变而改变的
不同时代读同一部作品,感受必然不一样

导演用自己的理解将经典作品在影视中表达出来
很容易形成一种无法改变的定式

文字是活的,影视是死的
文字跟随着读者观念的改变而生存
影视却需要一个固定的主题,死在观众心里

影视跟文字比起来应了一句话:难得糊涂!

紫羽洛颜 发表于 2011-3-17 22:39

原帖由 杨八横 于 2011-3-17 22:13 发表 http://www.jyjh.net.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经典作品都有它的精髓
但这个精髓是随着读者意识的改变而改变的
不同时代读同一部作品,感受必然不一样

导演用自己的理解将经典作品在影视中表达出来
很容易形成一种无法改变的定式

文字是活的,影视是死的 ...
同意前半部,反对后半部
若按你说的,文字也是死的,
就像现在一些所谓的文学作品我们一样接受不了
这也是一个时代的问题
而留在我们心里的便是经典了

影像也一样,经典不会因为时代的变化而远离人心
影视需要固定主题,却是活在观众心里的
时代变化,观众的价值观也会发生变化
真正好的影片你会在不同的时代看到他不同的一面
对他的理解反而会更深

推荐一部默片小津安二郎的《我出生了,但……》
看看这部离我们非常久远的片子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杨八横 发表于 2011-3-17 23:01

原帖由 紫羽洛颜 于 2011-3-17 22:39 发表 http://www.jyjh.net.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同意前半部,反对后半部
若按你说的,文字也是死的,
就像现在一些所谓的文学作品我们一样接受不了
这也是一个时代的问题
而留在我们心里的便是经典了

影像也一样,经典不会因为时代的变化而远离人心
影视 ...
经典的影视需要时代背景的烘托才能称其为经典
导演在原著固定的故事情节里表达自己对原著的理解
当我们在老一辈人面前提起《小兵张嘎》、《地道战》时,必然会框架在那个时代对抗日战争的态度上
至于我,这只能说是小学时站队走进电影院时观看的两步爱国主义电影,然后就是电影观后感的作业。
所以说,这样的经典已经固定在时代背景的棺材里
影视作品为了面向大众,更多的是透过一件事情去阐述一个道理,没有故事了,也就没了道理。

文字作品则是作者对道理最直接的叙述
不论选用的是那种叙述方式,举例子、打比方,等等等等的写作手法
文字中的道理不需要故事背景的依托,真实的活在人类社会中
因此,文字表达出来的精髓是活的。

紫羽洛颜 发表于 2011-3-18 09:13

原帖由 杨八横 于 2011-3-17 23:01 发表 http://www.jyjh.net.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经典的影视需要时代背景的烘托才能称其为经典
导演在原著固定的故事情节里表达自己对原著的理解
当我们在老一辈人面前提起《小兵张嘎》、《地道战》时,必然会框架在那个时代对抗日战争的态度上
至于我,这只能 ...
这样说未免太片面了
不可能有任何一样东西是脱离社会背景的
文字作品更甚,举个简单的例子
“今天的菜真好吃”,很简单讲的就是菜好吃
但是没人相信,你得讲出吃的是什么,为什么好吃,用了什么作料,谁做的等等,甚至还要讲以前吃的什么,为什么没有觉得以前的菜好吃
这故事背景自然而然就出来了
就算是文学评论,新闻联播,他也不可能无来由的
所以说文字和影像一样无法脱离故事背景
经典是因为我们先是被故事或人物所吸引,接着就去探讨他的一切背景,然后带着背景去读故事,最后彻底爱上他
所以说文字的精髓是活的,这同意

影像也一样
像你说的《小兵张嘎》《地道战》,难道你时候看的时候没有一丝欣喜和快乐吗
电影有着固定的背景,固定的故事,这都没错
但是好的电影尽管被一系列的框架束缚着,他所讲的道理却是适合每一个时代的
像我前面讲的那个《我出生了,但……》,默片,很久远了吧
但是我在看到时候一样产生了共鸣
再看其他一些电影,为什么不愿意看
不是说他的故事背景和我们有多么大的差距
而是因为故事带给我们的共鸣太少了
影像比文字的优势便是他能带给我们视觉上的冲击
内心更加震撼
但是前提是一部好的电影

杨八横 发表于 2011-3-18 17:32

原帖由 紫羽洛颜 于 2011-3-18 09:13 发表 http://www.jyjh.net.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这样说未免太片面了
不可能有任何一样东西是脱离社会背景的
文字作品更甚,举个简单的例子
“今天的菜真好吃”,很简单讲的就是菜好吃
但是没人相信,你得讲出吃的是什么,为什么好吃,用了什么作料,谁做的等 ...

诚然,任何文化形式的表达都离不开社会作为大背景
但是影视作品中对真理的阐述更需要依托于时代背景

从画片到无声电影,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码,从平面到3D
随着影视技术的发展,影视作品中的信息承载量和信息形式也跟随着时代在变化
我们在称某部影视作品为经典时,必然会考虑到影视的制作技术
例如,TVB武侠系列在同时代武侠爱好者心目中的地位,远远超越了2000年之后的大陆武侠剧
两者在画面效果上来看,很显然大陆武侠剧远远的超越了TVB系列。
但是在观众心目中,光怪陆离的动画制作反而不如TVB里简单的制作效果更有味道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很多观众第一次接触武侠电视剧,被TVB系列的风格首先定义了武侠剧的概念

反观文字这一承载形式,从人类有文字的历史开始就存在于部分人的生活中
随着现代教育体制的成果,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文字的使用。
小学时学习语文,初中开始研读文言文
在学生时代就已经开始接触古人的经典,从先秦到晚清各朝各代都有所涉猎
那些经典不会因为从竹简搬到了纸媒上或者屏幕中,而改变读者对它们的看法

因此文字的经典被从一种方式到另一种方式一代一代的传承
而影视的经典则只能局限在某一时代的特定背景之下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金庸小说的电影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