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虹剑 发表于 2008-10-22 21:49

有所为有所不为也要看为什么。做另一个慕容复那也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酒魔剑仙 发表于 2008-10-23 08:52

回复 31# 的帖子

武侯怎麼就慕容復了呢?

乱剑狂刀 发表于 2008-10-24 07:53

原帖由 酒魔剑仙 于 2008-10-22 08:34 发表 http://www.jyjh.net.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一篇臨別諫言就能給姜維埋下禍患?。。。你還說我神話武侯?:)

《出师表》是整个矛盾的高潮罢了

诸葛亮把刘禅压制太厉害了,我想后来刘禅宠信黄皓而疏远姜维不会与此无关

酒魔剑仙 发表于 2008-10-25 12:32

回复 33# 的帖子

武侯壓制劉禪?武侯從哪方面用什麽手段對劉禪怎麼壓制了?從什麽時候的哪件事能看出來?

黃皓也就敢在姜維面前蹦跶兩下而已,在蜀漢四相面前那就是渣。

乱剑狂刀 发表于 2008-10-25 17:07

原帖由 酒魔剑仙 于 2008-10-25 12:32 发表 http://www.jyjh.net.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武侯壓制劉禪?武侯從哪方面用什麽手段對劉禪怎麼壓制了?從什麽時候的哪件事能看出來?

黃皓也就敢在姜維面前蹦跶兩下而已,在蜀漢四相面前那就是渣。

诸葛亮大权独揽,一直到他死之前刘禅有没有任何表现

哦,对了,有机会你去启蒙历史网,那里有个叫三昧居士,他对诸葛亮研究比我透彻,不过评价也比我更低

酒魔剑仙 发表于 2008-10-25 23:39

回复 35# 的帖子

獨攬大權就一定是壓制劉禪?就不能是劉禪想當甩手掌柜?有什麽證據表明劉禪想奪回權力,而武侯不讓?

沒有有興趣到處找亮黑砸磚,而且評價能比你還低的,對武侯研究也透徹不到哪兒去。

乱剑狂刀 发表于 2008-10-26 13:10

原帖由 酒魔剑仙 于 2008-10-25 23:39 发表 http://www.jyjh.net.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獨攬大權就一定是壓制劉禪?就不能是劉禪想當甩手掌柜?有什麽證據表明劉禪想奪回權力,而武侯不讓?

沒有有興趣到處找亮黑砸磚,而且評價能比你還低的,對武侯研究也透徹不到哪兒去。

刘禅当甩手掌柜?你把他也看成天启皇帝了?你以为刘禅宠幸黄皓和朱由校宠幸魏忠贤一样?

那个人只是从另外一个观点看诸葛亮,未必就不透彻,最多是你不喜欢他的理论罢了
现在照样有人认为文革利大于弊,难道他就一定比其他攻击文革的人了解更透彻?

酒魔剑仙 发表于 2008-10-27 08:16

回复 37# 的帖子

劉禪是不是甩手掌柜我不知道,我也沒看到劉禪想要奪回權力的動作。我只看到蜀漢四相先後亡故,劉禪掌握實權之後,沒有任何作為。

如果有人認為希特勒是正義的化身,那麼無論他宣稱他對希特勒了解的有多透徹,也是有限的。

青虹剑 发表于 2008-10-27 14:01

刘禅没有作为,不代表他对诸葛就很好感,他对诸葛的痛恨大家都知道。
。。。。。。当然,他痛恨诸葛并不代表他就是正义的一方,但是,显然诸葛为相的工作是有缺点的。

酒魔剑仙 发表于 2008-10-27 14:22

回复 39# 的帖子

大家都知道?麻煩你教導教導我吧,哪裡能看出來劉禪對武侯的痛恨?

青虹剑 发表于 2008-10-27 19:10

小九还是个中学生吧?

面对诸葛这样一个“臣下”,不仅仅是刘禅,任何一位为君者都不会喜欢的,就算你坐在刘禅的位置上,也是不会喜欢诸葛的。

如果你有一两年的社会生活经验,马上就会认同“禅亮矛盾”的。

自己翻书去“踩”诸葛,我已经没有兴趣了,找一点别人的说法吧。

  根据史书记载,刘禅对诸葛亮的不满情绪是在后者死后才逐渐地显露出来的。史称:诸葛亮“初亡,所在各求为立庙,朝议以礼秩不听。”有人又提出“立庙于成都”,“后主不从”。但提出者坚持,刘禅只好让步。试想:倘若刘禅与诸葛亮之间的君臣关系亦是“如鱼得水”,恐怕刘禅就不会再一再二地反对给诸葛亮立庙了吧。   
  不仅如此,刘禅还在两个重大问题上提出了跟诸葛亮完全不同的举措:   
  其一,废除了丞相制。鉴于诸葛亮生前权力太重,刘禅先是以蒋琬为尚书令和大将军,后又以费祎为尚书令和大将军,以蒋琬为大司马;两人的权力相互交叉,相互牵制,但又各有侧重。蒋琬以管政务为主,兼管军事;费祎以管军事为主,兼管政务。这种新的政治格局安排,意味着刘禅决不允许再次出现事无巨细,皆决于丞相一人,而自己则大权旁落的尴尬局面。蒋琬死后,刘禅更进一步,“乃自摄国事”,总统一切,直接掌管蜀汉政权达19年之久。这一举措,能是一位智商低能到“朱紫难别”地步的人想得出和做得到的吗?   
  其二,停止了空耗国力、劳民伤财的北伐。曹魏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司马懿率大军征伐辽东公孙渊。以往碰到这种有利时机,假若诸葛亮在世,他肯定不会放过,肯定会迫不及待地要兴兵大举北伐。刘禅唯恐蒋琬又走诸葛亮老路,专门下诏告诫蒋琬不要轻举妄行,“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衅。”刘禅强调要与孙吴政权互相配合,同时兴兵,合力伐魏,否则,以弱蜀单独伐强魏,其结局只能是像诸葛亮生前那样劳而无功,得不偿失。由此看来,刘禅基本上是不赞成诸葛亮的北伐方针的,只不过碍于种种原因,他没有也不可能在诸葛亮生前表示反对。

酒魔剑仙 发表于 2008-10-28 09:55

不好意思,不上中學好多年了。

“面对诸葛这样一个“臣下”,不仅仅是刘禅,任何一位为君者都不会喜欢的,就算你坐在刘禅的位置上,也是不会喜欢诸葛的。

如果你有一两年的社会生活经验,马上就会认同“禅亮矛盾”的。”

光這兩句話,就犯了兩個錯誤。以己度人,以今度古。


“  根据史书记载,刘禅对诸葛亮的不满情绪是在后者死后才逐渐地显露出来的。史称:诸葛亮“初亡,所在各求为立庙,朝议以礼秩不听。”有人又提出“立庙于成都”,“后主不从”。但提出者坚持,刘禅只好让步。试想:倘若刘禅与诸葛亮之间的君臣关系亦是“如鱼得水”,恐怕刘禅就不会再一再二地反对给诸葛亮立庙了吧。   
  不仅如此,刘禅还在两个重大问题上提出了跟诸葛亮完全不同的举措:   
  其一,废除了丞相制。鉴于诸葛亮生前权力太重,刘禅先是以蒋琬为尚书令和大将军,后又以费祎为尚书令和大将军,以蒋琬为大司马;两人的权力相互交叉,相互牵制,但又各有侧重。蒋琬以管政务为主,兼管军事;费祎以管军事为主,兼管政务。这种新的政治格局安排,意味着刘禅决不允许再次出现事无巨细,皆决于丞相一人,而自己则大权旁落的尴尬局面。蒋琬死后,刘禅更进一步,“乃自摄国事”,总统一切,直接掌管蜀汉政权达19年之久。这一举措,能是一位智商低能到“朱紫难别”地步的人想得出和做得到的吗?   
  其二,停止了空耗国力、劳民伤财的北伐。曹魏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司马懿率大军征伐辽东公孙渊。以往碰到这种有利时机,假若诸葛亮在世,他肯定不会放过,肯定会迫不及待地要兴兵大举北伐。刘禅唯恐蒋琬又走诸葛亮老路,专门下诏告诫蒋琬不要轻举妄行,“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衅。”刘禅强调要与孙吴政权互相配合,同时兴兵,合力伐魏,否则,以弱蜀单独伐强魏,其结局只能是像诸葛亮生前那样劳而无功,得不偿失。由此看来,刘禅基本上是不赞成诸葛亮的北伐方针的,只不过碍于种种原因,他没有也不可能在诸葛亮生前表示反对。 ”

我看不起亮黑,就是因為很多亮黑經常僅僅是一知半解就斷章取義,肆意歪曲事實來證明自己扭曲的史觀。上面這一段就是典型,且聽我一一道來。

首先,襄陽記的可信度歷來都受到質疑,這一段史料是真是假尚值得斟酌。其次,“朝议以礼秩不听”說明為武侯立廟是不合禮制的。而當習隆、向充進言,舉召伯、范蠡之成例,說明為武侯立廟不違禮制,所以劉禪就同意了。
其次,誰說不設丞相就一定是要蔣琬、費祎互相牽制?就不能是虛丞相位以紀念武侯?而且蔣琬、費祎皆出自武侯門下,要牽制也不會找他們倆。接下來幾句更是暴露作者的無知,蔣琬從延熙元年開始就常駐漢中了,直到六年退還而涪,其後七年曹魏入侵,費祎率兵退之,居然有人說,費祎主軍事,蔣琬主政事。且一人掌前線軍事,一人掌後方政事是武侯時代就確立下來的系統了,新不到哪兒去。“五年,亮住汉中,琬与长史张裔统留府事。八年,代裔为长史,加抚军将军。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之後蔣琬駐漢中,費祎統政事,蔣琬亡故後,姜維領軍事。武侯過世當年就“以丞相留府长史蒋琬为尚书令,总统国事。”,然後“(延熙元年)又命琬开府,明年就加为大司马。”“延熙十五年,命祎开府。”這也是“不允许再次出现事无巨细,皆决于丞相一人”的態度?
第二段一開始就是謬誤。北伐空耗國力、勞民傷財?於是乎“军资所出,国以富饶,”“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於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於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於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等一眾記載就被無視了。
“延熙元年,诏琬曰:‘寇难未弭,曹叡骄凶,辽东三郡苦其暴虐,遂相纠结,与之离隔。叡大兴众役,还相攻伐。曩秦之亡,胜、广首难,今有此变,斯乃天时。君其治严,总帅诸军屯住汉中,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衅。’”把這段說得似模似樣,碰上不熟三國的人沒準真能蒙住幾個。但是我們看看後主傳。“(延熙元年)冬十一月,大将军蒋琬出屯汉中。”嗚呼,真相大白。這段詔書根本就是督促蔣琬北屯漢中,積極治軍,以準備配合東吳軍事行動的命令。可是在某人嘴裡立刻就變成了劉禪命令蔣琬不得輕舉妄動的證據。這種煽動性,比起希特勒的演講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啊。反對北伐的是費祎,“维自以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欲诱诸羌、胡以为羽翼,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汉晋春秋曰:费祎谓维曰:‘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且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业,以俟能者,无以为希冀徼倖而决成败於一举。若不如志,悔之无及。’”而“十六年春,祎卒。夏,维率数万人出石营,”的時候,怎麼沒看見劉禪跳出來制止啊?

青虹剑 发表于 2008-10-28 10:11

反对北伐的不是费祎,是我,呵呵呵呵。
诸葛北伐之举连袁盎的“削之亦反,不削亦反”都比不上,至少袁的方向还是正确的。
现在有人说:“吸毒也是死,不吸也是死”,你是不是就去吸毒呢?

酒魔剑仙 发表于 2008-10-28 10:52

北伐之舉方向錯誤了?數次北伐蜀漢實力不減,而曹魏實力衰退。奪取陰平、武都二郡。打得曹魏地方軍中央軍抱頭鼠竄,龜縮不出。這也是方向錯誤?難道“今歲不戰,明年不征,使曹魏坐大,遂並益州”才是正確路線?

如虹 发表于 2008-10-28 11:00

我们拿当时曹魏的领土和其他两国领土做个比较:
曹魏占据了辽宁级辽宁东北部、山东、直隶、河北、河南、山西、山西北部大部分地区、甘肃以及青海以北地区、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北部部分地区。这些地区是当时技术、经济、农业较发达的区域,人口密集,单是增兵以及军队给养方面就远远多于蜀汉和吴。说是天下三分,倒不如说魏国掌握着三分之二或者五分之三的中国土地,而且向山东、直隶、河南、河北等地区都是当时人口最密集的地区。

而蜀汉只有以四川为中心,再加上重庆、以及陕西南部小部分区域,虽然名义上管辖着云南、贵州大部分地区,可是云贵方面事实上是自治的,而且少数民族自给自足都是问题,就别提税收或者贡品了,征兵更是不可能。所以蜀汉国力薄弱的程度可想而知。

吴也不比蜀好多少,当时吴国占据着湖南南部大部分地区(也就是荆州南部,江陵以及下属长沙、贵阳、零陵、武陵四郡)、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北部和广西北部地区,看起来面积很大,但是当时福建、广东、广西地区和蜀汉的云贵地区差不多,都是少数民族区,并且由少数民族所占领,吴国实际可以得到军事补给的区域只有荆南、江西、浙江地区而已,而且这些地方饱经战乱,根本没有办法满足当时的战略需要。

除了综合的国力差距,最可怕的就是人口差距了,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当然是人越多优势就越大,假设曹魏“十户出一丁”,就可以组成百万军队,那么吴蜀要和曹魏抗衡,征兵恐怕要“五户一丁”,甚至“每户一丁”,这样做虽然短暂的解决了兵员不足的问题,可是却给农业发展和生产力发展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常此以往,吴蜀两国就必然会灭亡了。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转贴]关于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