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天涯0 发表于 2008-7-20 19:16

近代现代中国外交

本帖最后由 地富反坏右 于 2015-9-10 16:50 编辑

近代现代中国外交
近代现代中国外交
第一:历届政府的外交:1840-1912
一、清政府的屈辱外交。
清政府实行妥协投降的卖国政策,无论是军事上失败,还是取得了胜利,都以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结束。1861年初,清政府为适应外国侵略者的需要,设立了总理衙门,便利了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但客观上也使清政府放弃了闭关政策,开始面向世界,并基本完成了从传统理藩向近代外交的转变,适应了近代国际关系发展需要。清政府任命美国人蒲安臣为中国使臣,出访欧美去办理外交,这是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怪胎。为了镇压中国人民革命,清朝统治者还两次向侵略者“借师助剿”。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官员和人民的反帝活动,总理衙门改称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
1、清朝对外政策的演变及特征
所谓对外政策,主要是指一国对国际形势、国际关系和国际事务的考察认识、判断评价及相应的决策措施。
19世纪及20世纪初,清朝对外政策的演变及特征在现行中学历史教材中比较零散,未形成明显的特征框架。笔者按其历史发展的进程将清朝对外政策的演变大致分为四个历史时期:
(1)第一个时期,1840年战争以前,贵华贱夷,闭关锁国,清朝与周边国家维持着长期的和平。
当时清朝认为中国是优越和强大的,是世界的中心,四周的藩属邻国以至海外列国是落后野蛮的,应该向中国朝拜进贡。自中外通商以后,清统治者视来华的西人为非我族类的野蛮人,认为应严格加以防范。在这种意识支配下,19世纪初的清朝基本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但仍留广州一口对外贸易,并不拒绝与各国交往,只是强调对方必须承认中国为天朝上国,追求名义上的藩属朝贡关系,重视名分礼仪等细节。
(2)第二个时期,19世纪40至50年代,清朝缺乏主权观念,但增加了开眼看世界的意识。
战争后,西方殖民者蜂拥而来,中国最初的反应主要是从族类和文化两个层面对待西方的入侵,不是以是否损害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实际利益为对外交涉的目的,而是以是否见容于自身的传统和陈腐的体制为圭臬,因此常常出现以主权换定制的可悲局面。《望厦条约》签订过程中,美国特使顾盛正是以进京为要挟(这违反所谓朝贡体制),换取了清廷对包括领事裁判权和最惠国待遇在内的大量利权的让步。另一个典型事例是《北京条约》签订后,咸丰帝躲在避暑山庄,一不痛心割让九龙,二不吝惜巨额赔款,却斤斤计较认为派员驻京“最为中国之害”,因为公使驻京是对清朝体制的挑战。
与此同时,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清朝产生了危机意识。在受到战争刺激后,一批爱国开明之士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开始睁开眼睛看世界,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史地。可惜的是,《海国图志》、《瀛寰志略》等书在中国并未得到足够重视。
(3)第三个时期,19世纪60至80年代,筹办洋务以自强,以夷制夷维持和局。
此时期清朝在西方武力威胁下先后实行被动开放和主动引进。对外意识的主流也从华夷意识转变为以西方为学习与交涉对象的洋务意识。第二次战争英法联军打进北京火烧圆明园,彻底打破了清朝统治者的天朝迷梦,承认遇到了“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因此必须重新认识世界。第二次战争中,在西方列强的强烈抗议下,清政府规定今后“夷人”均称为“洋人”,“夷务”均叫“洋务”。这不仅是名称上的变化,也意味着对外政策的变化。《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驻京,标志着西方列强开始干涉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清政府设立了总理衙门管理一切对外事务。中国洋务派开始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大办洋务。
19世纪中期以来,清政府主要依靠传统的驭夷之术处理中外关系,主要外交策略是以夷制夷和均势外交,即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使其互相牵制。但是以夷制夷和均势外交必须以利益为诱饵,是以丧失国家利益为代价的,只不过是两害相权取其轻者而已,结果只能是一次次的丧权辱国。
(4)第四个时期,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初,一次图强变法的失败和逐渐丧失抗拒外强的信心。
中国人民反抗外强的方式发生变化。甲午中日战争,大清帝国竟败在“东夷小国”日本手下,被迫签订割地赔款的《马关条约》。这既使中国人感到奇耻大辱,又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同时它还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进化论的传入使中国人的危机意识愈加强烈。康有为发起保国会,以恢复主权为目标。他研究了各国变法的历史经验教训,最后选择了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彼得大帝改革的道路,指出“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他还断言:“我朝变法,但采鉴于日本,一切已足。”殊不知中日国情不同,戊戌变法由于守旧势力远远超过维新势力以及其他种种原因而告失败,中国失去了19世纪最后一次主动变革、选择独立自主发展方向的机会。
1900年义和团运动失败后签订了《辛丑条约》,清廷彻底放弃了对抗外强的决心,只是试图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猜忌勉强维持。而伴随国际法的传入和中华民族的觉醒,中国反抗外强的手段和方式有所改变,即由以暴力驱逐外人、全面排拒西方变为以国际法为依据的文明的理性的方式。如1905年收回路权和抵制美货活动,开启了中国收复主权、利权,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进程,表现了对外主权意识的觉醒和文明、理性的对外精神。
结合史实说明近代前期清政府与列强关系演变情况及演变的原因
对比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之间两次由对抗到勾结的原因
对比19世纪末的“门户开放”与当今的对外开放
二、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孙中山的外交思想:1912年
1、临时政府对外政策的特点: 原因:
2、说明:
3、帝国主义列强的态度:
三民主义缺乏明确的反帝主张。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为了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发布“告友邦书”,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1923年,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中,提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的主张。1924年初,在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帝内容。1924年发表北上宣言,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可见,孙中山对帝国主义的本质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
三、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外交:1912年3月-1928年
1、对外投降卖国:
前期重点是袁世凯政府,他出卖盐税,承认外蒙“自治”,接受日本的“二十一条”,参加西姆拉会议等;后期是段祺瑞政府,他向日本出卖中国主权比前政府有过之而无不及。
2、肯定的地方: 麦克马洪线 巴黎和会
四、蒋介石政府以对外卖国为主要特征的外交政策:1927年-1949年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为了缓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制造对外“自主”形象和扩大税源解决内战经费,发起了要求帝国主义支持的“修改新约运动”。面对对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的侵华战争,蒋介石的对日政策经过了“绝对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自卫抵抗——消极抗日等四个阶段。抗战胜利后,为了求得美帝国主义帮助打内战,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全面出卖国家主权。
1、大革命时期:
   此时国民党对外政策的特点:?
   孙中山对列强的认识有何变化?
   武汉国民政府对列强态度:?
2、国共十年峙时期: 特点:?
   A 与英美关系:?
   B 对日态度:?
3、抗日战争时期:
   蒋介石亲英美派:
   汪精卫亲日派:
4、解放战争时期:
五、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近代史上的屈辱外交。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上同各国广泛建立外交关系。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外交进入一个崭新时期,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实行对外开放。以“一国两制”方针,顺利地解决了港澳问题。我国的国际地位正不断提高。
新中国成立后,以独立自主的姿态步入国际舞台,特别是70年代以来,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已成为世界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有苏联等17个国家同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我国在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1955年中国代表团参加了万隆亚非会议。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和席位。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订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协定。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苏联解体后,中国又同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对新中国外交的认识:
中国近现代历史表明:不实现民族独立,中国要实现真正的富强、中华民族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不可能的。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是: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维护我国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外交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我国对外关系的成就:维护了国家的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和尊严;外交配合军事取得了抗美援朝、援越抗美的胜利;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同英国、葡萄牙解决了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发展了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创造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良好国际环境。
第二:中美关系
1、近代美国侵略中国的阶段特点及表现:
(1) 1840年战争前后-----1899年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 政策前。
      追随英法等国参加列强对华侵略的战争,充当配角。
同中国反动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多项权益;
(2)1899年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 政策-----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
       逐渐从配角上升为主角,取得在华的优势地位
(3)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1979年初,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前。
      干涉中国内政,破坏中国革命;支持中外反动势力,扶植在华代理人。最初扶蒋**,失败后实行“封锁禁运孤立”的敌对政策
(4)1979年建交至今。
      友好发展是主流。双方也有摩擦、矛盾
美国在近现代史上与中国签定的不平等条约:
《望厦条约》、《天津条约》、《辛丑条约》、《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美、日等国家之间签定的有损于中国主权的条约和会议
(1)、日俄战争:双方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帝国主义战争;双方签定《朴兹茅斯和约》。
            日本得到了中国辽东半岛和库页岛南部。
(2)、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交给日本。
(3)、华盛顿会议: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九国公约》
------压制了日本,使中国回复到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4)、雅尔塔会议:大国沙文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经历了四个阶段:
50年代,美国确立和推行对华全面遏制政策,外交上不承认新中国,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
60年代中美关系再次降到最低点。美国惊恐于中国实力的增长和国际威望的提高,掀起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并开始插足越南战争。因美国不断扩大战争,中美再次兵戎相见。越南战争美国战败。
70年代两国关系逐步正常化。美国因在越南战争中失利,国内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在苏美争霸中又处于守势,美国主动和中国改善关系。1972年尼克松访华,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8年美国同意在对台湾问题上“断交、撤军、废约”的三原则,签订《中美建交公报》;1979年初,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80、90年代,中美摩擦不断,美国不断干涉中国内政,制造麻烦。特别恶劣的是1999年5月8日悍然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共和国大使馆,引起我国人民的强烈愤慨。中美不断摩擦的原因是美国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所致。
3、美帝国主义侵华政策与其全球战略的关系
19世纪上半期,美国对外战略扩张着眼于在美洲扩张,以“门罗主义”为其基本政策,独立后不久的美国也无力于欧洲列强争雄,所以在侵华问题上只能是追随于西方列强。19世纪晚期,美国对外战略是确立西半球霸权。同时积极参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活动,为此提出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对华政策力图在中国与列强分享权益。“一战”后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支配世界事务,,在全球推行“金元外交”,在侵华政策上,重弹门户开放的老调,“门户开放”政策实质是其金元外交政策在中国的具体运用。“二战” 后美国推行全球霸权政策,力图主宰世界,为此在中国推行“扶蒋**”政策。力图控制中国。
3、认识
学习中美关系时应坚持历史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既要认识到两国关系的曲折性,又要看到两国关系不断发展以及两国关系在当今世界的地位和影响。
通过分析美国自然要素之间、自然要素与经济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主要工农业区的成因,认识人、地之间及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中美之间目前仍存在着巨大的利害冲突,这主要是由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所决定的,中美这种利害关系主要表现为:统一与反统一,强大与反强大,西化与反西化,称霸与反称霸。但同时中美之间又存在着巨大的共同利益: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都负有重大责任。因此,两国在政治上保持合作、对话和磋商,不仅有利于世界各地,也符合两国利益。
两国关系将在斗争中合作,在合作中斗争,体现了对立统一的原理。
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是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理应由中国人民自己解决。美国只有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切实履行双方已达成的有关协议,按照有关公认的处理国家关系的国际准则来处理中美关系,中美关系才能健康发展,才能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三:中日关系
1、近代中日关系以日本侵华为主要特征。日本侵华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发动参加对华战争:
1874年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侵略台湾;1894-1895年发动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4-1905年日、俄在中国东北的战争,实质上也属于侵华战争;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并逐步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侵华过程中对中国和平居民进行野蛮的大屠杀,如旅顺大屠杀、济南大屠杀、南京大屠杀。
(2)同中国反动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多项权益:
先后同晚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善后借款合同》、《二十一条》、《九国公约》、《淞沪停战协定》、《何梅协定》等。
(3)支持反动势力,扶植在华代理人:
支持袁世凯,支持晋系军阀阎锡山,奉系军阀张作霖,皖系军阀段祺瑞,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支持汪精卫建立伪国民政府。推行“以华治华”的政策。
(4)干涉中国内政,破坏中国革命:
参与绞杀义和团,破坏辛亥革命,与清政府签署出售武器的合同,鼓动段祺瑞政府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28年阻止国民政府北伐,制造“济南惨案”。
日本在中国制造的惨案、事变
(1)旅顺大屠杀
(2)杀害顾正红
(3)1928年,济南惨案。
(4)九一八事变,占领东三省
(5)一二八事变
(6)华北事变
(7)七·七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
(8)八一三事变
(9)南京大屠杀。
(10)日本对沦陷区的掠夺罪恶。
2、中日关系的阶段特征
(1)明治维新--------中日甲午战争(19世纪6、70年代-------19世纪末)
   成为侵华主凶、大大加深半殖民地程度
(2)中日甲午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
   与美国争夺,逐渐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
(3) 九一八事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31---1945)
   从局部侵华到全面的侵略。阴谋破产。
(4) 二战后------中日建交(1945---1972)
      追随美国,呈敌对状态,但民间往来不断
(5) 中日建交至今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订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协定,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友好交往是主流,但对待历史问题和边界问题摩擦不断。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际国内分别存在着的三种力量。
国际上:
   日本侵略者------
   苏联------------一定程度上支持
   英美-----------“中立”“不干涉”政策
国内:
   人民群众-----坚决抗日(工人、农民是主力、其它: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中一部分等)
   汉奸----------民族败类
   国民党反动派--------不放弃抗日、又要**。
4、日帝国主义侵华政策与其全球战略的关系
日本明治维新后即制定了“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为此,日本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一战期间形成了独霸中国的局面,一战后日本帝国主义在亚太的势力受到华盛顿体系的制约而受到削弱,为了在亚太地区扩张势力,打破华盛顿体系,日本帝国主义先后抛出了“田中奏折”、“国策基准”、“大东亚共荣圈”等称霸亚洲的扩张计划,由此而对中国发动了全面的侵略战争。
5、当今世界中的中美中日关系表现:
相互谅解,友好合作是主流。但相互之间在一些问题上也摩擦不断 。
中美之间: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
      布什在“和平解放西藏日”明目张胆会见**(2001年5月23日)
      中美撞机事件、
       美国对台湾出售军火和台湾问题。
(台湾一直是美国手中的一张牌,一个杀手锏,只要中美关系一有风吹草动,就立即拿对台军售来说事儿,这已经成了中美关系和台海关系的晴雨表。美国是台湾当局武器装备采购的大户,台湾当局采购武器装备的95%来自于美国)、
中日关系:“对于日本,我们中国人来讲,日本是我们最近的邻邦。一衣带水这个词几乎成了我们形容日本时必不可少的词汇。然而,在地球上现有的国家中,日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记得有一位朋友曾经在洒醉后愤慨地说:谁把日本灭了。谁就马上成为中华民族的英雄。我和日本人没有太多的接触。然而,就是在有限的几次交往中,日本人给我留下的印象确实很坏,而且是难以原谅。”      摘自《前沿故事》作者:水均益
日本篡改史实,编写历史教科书,歪曲历史。否定南京大屠杀事件
旅日同胞王娟受辱事件为代表的仇华事件
占领中国领土
支持**势力(所谓台日经济一体化)
向日本输出的中国女研修生实为任宰“奴工”(2002年06月16日金羊网—羊城晚报)
    从每年日内阁成员参拜靖国神社到上的日本国旗,一次又一次,日本人顽固地,一如既往地刺痛着善良的中国人的心。 (选自网易报道)
      否定慰安妇问题(中国是慰安妇制度的最大受害国)
总之,日本与德国同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元凶,也同是战败国。战争结束后,德国与日本在认清战争罪行方面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德国政府正视历史,勇于承认侵略战争罪责。尤为难得的是,1970年德国总理访问波兰时,在华沙犹太人殉难纪念碑前跪下谢罪。然而在日本,日本政府一再模糊历史真相,淡化日本对殖民统治和侵略战争的责任,甚至为战争罪犯招魂,日本右翼势力极为嚣张。拒绝承认战争责任,给亚洲人民友好关系和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6、认识:
近年来,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活动猖獗,使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受到妨碍,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责任完全在日方。
日本右翼势力在中国问题上,多次制造麻烦,公然向中国人民挑衅,侵犯中国主权。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历史,编写美化侵略战争、宣扬军国主义、宣扬天皇史观、鼓吹国家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历史教科书。2001年8月13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为军国主义招魂。日本种种倒行逆施的行为,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和世界人民的坚决反对。
在处理中日关系问题上,我们坚决反对对中国主权的侵犯,强烈谴责日本军国主义逆流。我们主张中日两国发展正常的关系,日本应遵循“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方针,深刻反省侵略战争,取信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的理解。日本应遵守防卫政策,遵守和平宪法,走和平发展之路。
近代时期出现的革命政权的对外政策
太平天国与外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但反对干涉内政
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告各友邦书》承认不平等条约
广东革命政府联俄反帝
武汉国民政府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近代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带有侵略色彩,也包含进步的因素)

www.138367.com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彩| 六合投。注| 网络赚钱:顶级信用。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靖※儿 发表于 2008-8-1 14:20

本帖最后由 地富反坏右 于 2015-9-10 16:50 编辑

文章太八股,不是想打击楼主,只是基本上无可看价值

www.138073.com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〦彩| 六合投〦注| 网络赚钱:顶级信用〦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近代现代中国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