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剑狂刀 发表于 2007-11-3 00:32

中国南方的民族融合略说

本帖最后由 地富反坏右 于 2015-9-10 21:21 编辑

   本文主要是探讨南方汉族人民的诸种成分。北方的民族融合情况复杂,但是以前说的很多,但是南方的民族融合常常受到忽视。这里有几个主要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北方的民族融合和南方的民族融合非常不一样,北方的民族融合常常伴随着长时间的战争,大规模的杀戮,或者是规模非常大的“混合”式的融合,各个少数民族在血统上在文化上对北方人民的影响很大。而南方的民族融合,尤其是中国东南方的民族融合,则“同化”现象占绝对优势,民族同化常常是悄无声息地进行的。因而,北方的民族融合常常显得轰轰烈烈,非常引人瞩目;另外一个原因是,北方战争很多,其中很多民族同中原王朝恩怨颇深,甚至有些民族在中原建立了王朝,导致人们在感情上更关注北方的民族融合,至于是什么感情,那就不用我说了。
   不过南方的民族融合也是不应该忽略的。实际上,南方的汉族人民融合少数民族的比例相当大,从各种材料都可以证明。在这里,我们先确定一下南、北的概念。
   从方言上看,中国几乎整个长江以北,都是北方方言地区。四川方言基本被认为是北方方言。从人文和自然条件上看,则一般都认为秦岭――淮河一线以北是北方,以南是南方。金和南宋的军事分界线就是这么画的。??牵?粢?芯棵褡迩ㄡ愫腿诤希?胰衔?故且猿そ??弑冉虾茫?蛭?そ?媳泵褡迦诤锨榭黾?瞬灰谎???飞虾芏啻蠊婺Gㄡ愠32还?そ??恿艚?保?贾陆?辖?痹谘?吵煞稚舷嗖钌跏狻5比唬?庵皇潜疚牡谋曜迹?腋鋈嗽谝话闱榭鱿禄故侨峡汕鼗捶纸缢担?芏嗫缃?》萁?辈糠值娜嗣穸加Ω盟隳戏饺耍??ㄋ毡倍醣蓖钪校?畋蔽腋芯醺?咏?狈饺耍?队?蠹艺攵哉飧鋈鲜短岢鲆饧?N易婕?镏荩?彩悄戏饺恕?BR>(一)先说南方汉民族人民的大致演变历程。
   在先秦时代,中国这片土地上人口很多(相对汉晋唐宋来说),在战国中期曾经达到三千多万(1),这个数字绝对大于西晋时代的数字(2)。而据一些史书记载,夏商两个朝代,中国人口都超过了一千万。但是,在这段时间,中国人口分布北重南轻,黄河流域人口比重占很大优势。其中,山东、河南、陕西、山西、河北五省面积不到全国十分之一,人口却占了全国三分之二。而在汉代最盛的时期,江苏安徽之外的长江流域以南,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八人,与之相比河南山东人口密度已经达到了七十人以上,而贵州福建等地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居然不到一人(3)。根据竺可桢分析,这与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水平和习惯有关系。
   (1)《?泄?丝谑贰罚?嗣癯霭嫔绯霭妗?BR>(2)同上。据《晋书》记载,西晋时期中国人口只有一千六百多万,加上少数民族人口也不会超过三千万。
   (3)同上。
   在长江以南,汉代的汉民族人民是当地人的主体,他们也是今天南方汉族人民的祖先,历史上后来的北人南迁,常常止步于江北,过江的规模也很大,但相对于当时南方人口来说并不是很多。(1)历史上记载的规模很大的北方人南迁主要有这么几次:一是秦始皇攻打越人,征发了几十万军队,后来又强行迁徙了一些,大约有几十万北方农民来到了南方。不过他们居住在“越人故地”的比较多,很多人甚至同化于当地人,比如秦末的南越王赵佗,他本是中原人,但建立了政权之后自称“蛮夷大长”(2)。汉代时候中央对南越的控制以羁弥为主,所以,秦代过去的中原人(当时汉族还没形成)对南越人没有形成绝对同化。第二次比较大规模的就是西晋末年北方人南迁。据分析,这时候北方人南迁人数多达百万(3)。其中,有大约七十多万达到了长江流域。还有二十多万没有达到长江流域,而是留在了山东和苏北。这七十多万汉民多数都生活在长江南北,深入浙江福建两广的并不多。此外,这部分人口对于南北方都比重不是非常大,大约占北方八分之 一,南方刘宋人口六分之一。这“南方六分之一”的“南方”的分母还要包括长江以北很多人口,因为刘宋控制区域曾经北达淮河(4)。
   (1)《中国人口史》。
   (2)《史记?南越列传》。
   (3)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4)同上。
   这之后的大规模民族流徙或是规模大不如前,或是人口比重严重低于当地人口,比如靖康之后的几十年,北方迁徙到长江以南的汉族人民如果达到百万的话,北宋末年全国人口多达八千万(1),长江以南人口苏南浙江江西人口更是非常之多,其中仅仅两浙路和江南西路的户数就有三百多万,按照宋代平均口户比2.2(2),这一小块地方就有多达六百多万人口,其数量堪比六朝时期南方所有人口。而整个南宋辖区在“金宋和议”的时候人口多达四千万,可见北方迁徙而来的人民在南方的比重并不大。值得注意的是,元灭南宋时期南方人口急剧减少,但是民族成分变化不大。元初迁徙到江南的北方人并不多。
   (1)《中国人口史》。
   (2)数据同上。口户比的意思是:人口数目和户的数目的比。实际上宋代南方生产水平略高,口户比应该大于平均数。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中国的“南方人”主要来源是汉代长江以南的汉族人民。“汉族”形 成于汉代,但是“汉族”不等同于华夏,因为汉代之前北方和南方都存在非常大规模的民族融合兼并和同化现象,甚至很多重要的成分本身就不是华夏人。北方的情况以后我再撰文来说,下面先说说南方的情况。
                (二)南方人口的血缘成分。
   南方的汉族人民的主要祖先,一个应该是楚国人,一个应该是东南的吴国人越国人。其中,吴国人主要居住在江北。而且,吴越两国最后都被楚国兼并。那么,楚国人和吴、越国人是华夏人么?
                 先说吴越。
   吴国的先祖吴太伯哥俩都是周文王姬昌的伯父,周族则是华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是,吴太伯他们并不是吴国人的祖先。他们到了荆蛮之地,哥俩主动“文身断发”,而当地人“义之”,归之千余家(1)。可见,吴地人从习俗血缘上都未必就是华夏人,商末还被认为是“荆蛮”。
   越王的祖先更为显赫,是禹的后代,夏后少康的庶子。他为了奉祀禹的宗庙,也被封到了会稽。但是他在当地也“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2)。可见,越王也未必就是当地人民的祖先,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还有极大的影响力。诸侯分封到各地,渐渐统一当地部族,然后建立国家,当地人先认可自己是哪国人,然后认祖宗,往往把王室作为共祖,但实际情况却未必 如此。鲁国的诸侯当年分到山东的时候带的周人很少,以至于不能很好地守卫首都,很长时间不敢打开都城的东门。到后来当地土著才同化于周。而吴越的情况应该是一样的,当地人民应该是“受王风之沐化”而渐渐同化成为华夏人的,但是他们在血缘上未必就是华夏人。
    (1)《史记?吴太伯世家》。
     (2)《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据上古传说,吴人居住的江苏以及山东等地本是夷人的居地。他们自身就有高度的文明和发达的生产水平,在初期并没有与华夏融合。周代建立之前东夷还是中央王朝的劲敌。而西周时期作为夷人的徐国还曾经起来反抗周的统治。而越人则距离华夏更远些,他们无论从语言上还是生活习俗还是长相,同华夏人的核心人群差别非常明显。
   而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人越国人,史学界一般认为都是越人的一部分。他们和长江以南中国东南方向的越人一样,都属于“百越”系统(1)。那么,早期的越人是什么样子呢?根据众多学者的研究考证,一般认为:
   1) 越人都有近似的语言,其发音特征是轻利急速(2),词序倒置,有连音。现在南方很多方言也有这些特征。
2) 越人生产方式近似,最大特征是稻业生产(3)。不过吴、越两国因为“沐于王化?焙茉纾?虼松???较喽苑⒋铮?渲形夤?谡焦?逼谝丫?椭性?皇裁创笄?鹆恕T焦?膊畈欢唷?BR>3) 越人在发型服饰上,主要是“断发文身”,“错臂左衽”,下身穿(桶)裙子,多光脚(4)。各代《地理志》和《水经注》等很多典籍都有记载。
4) 此外,越人还有很多互相接近的习俗,比如打牙、婚嫁、船葬等等。越人非常强悍硬朗,脾气性格丝毫不比北方人柔弱。
(1)陈连开《中国民族史纲要》,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
(2)(3)(4)同上。
可见,古代越人同中原民族成分非常不同。但是,他们又是非常早就同中原发生联系的。他们与中原不同,未必就说明他们落后。这一点下文会做更详细些的说明。不过可以肯定,吴国人、越国人,应该是中国东南方向汉民族的主体,东南方汉民族人民的祖先绝大多数来自这些华夏化了的越人。
再说楚国。
楚的祖先出自颛顼高阳。而高阳又是黄帝的孙子。后来他们家族做火正有功,被任命为“祝融”。楚国的王族确然是华夏无疑,而且同吴越的国王一样,都是华夏的“黄金家族”之后。这个家族后来出了个熊绎,他被封在“楚蛮”,为子爵,首都是丹阳。他和鲁国的国君伯禽(周公姬旦之子)处在同一时代(1)??BR>
(1)《史记?楚世家》。
   不过,与吴越同理,楚国广大的土地上好几百万人民可绝对不会全都是熊家的亲戚,像屈原那样可以自豪地说“朕乃高阳之苗裔”的人微乎其微,他们仅仅居于金字塔颠,金字塔下面数以百万计的砖石都还是由本地人构成。
   那么,楚国本地人究竟是不是华夏人呢?楚国人自己都未必认可。春秋时期,楚国坐大,与周天子的外交对话中就已经自称“我乃蛮夷”。“蛮夷”是中原各国对南方少数民族人民的蔑称,但南方少数民族人民未必把这个词当作贬义词,他们对于这个词是非常自信自豪的。事实也是如此。名字仅仅是个代号,这个代号有什么意义,完全是人后来附加的。“日耳曼”这个字眼在古罗马时期几乎就是“Barbarian”的代名词,但是,工业革命时期日耳曼人为主体的各个国家表现出了多么强大的生命力,而现在,自称“German”的德国人更是世界上最发达最富庶文明程度最高的民族之一。
   根据很多学者考证,楚国本地人应该主要是苗瑶民族系统人(1)。不但他们,中国西南方向和正南方向众多民族都属于这个系统。
(1)《中国民族史纲要》。
   按照传说,苗蛮人曾居住在黄河流域。后来,北方民族通过战争把他们驱逐到了南方。《庄?印ぴ阱丁罚骸巴度?缬谌?!薄K?侨耸?诙啵??性?て诙粤?!独窦恰肪驮?窃兀骸懊缑穹擞妹?薄3??撕芏嗍巧讨苁逼谇ǖ侥抢锏娜?缛恕:芸焖?蔷陀辛诵旅?郑壕3?⒕B?4诱飧銮ㄡ愎旒?矗?谆苹?牡鹊缺狈讲柯渫???擞Ω帽静皇且桓雒褡濉=?毫饔蛴Ω檬且月?宋?鳎?)。楚国的历史是为众多人熟悉的。楚国很早就同周对立,双方时有战争。《诗经》曾唱道:“蠢尔蛮荆,大邦为雠”。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更是吞并了周围无数小国,发展成为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大国,春秋时期的楚国和晋国就像美国和苏联一样,经常在“海外”发生军事冲突,其它小国常常被强行分化到两个“阵营”当中,这其中地位最尴尬的就是处在河南中央的郑国。
              (1)《中国民族史纲要》。
   不过,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同中原接触很多很深,其文化和生产早就不是“蛮夷”的水平了。战国时期楚国更是中华文化上一朵奇葩,中国的汉文化的早期核心之中,楚国文化占有相当的比重,从某个角度来说,楚文化应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
文化归文化,血缘归血缘。楚的先民虽然很早就与中原华夏杂处,但不应算作早期华夏人。
   刚才说的是南方汉民族的主体。实际上,在六朝以前,南方?鹤迦嗣窕谷诤舷嗟倍嗟谋镜厣偈?褡迦嗣瘛O旅嫖颐鞘宰帕芯僖幌隆?BR>先说东南。
六国既灭,秦国开始派兵“南伐”,当时在楚国越国以南,还生活着大量“百越”人,他们同浙江越国人血缘相近,但是接受“王化”较少,还保留着自己的上层建筑。他们人很多,包括东瓯、东越、颠越、闽越、南越、西瓯等等。后两者还被概称“骆越”(1)。始皇帝的大军曾经严重改变了越人的分布格局和生活习惯,但是做的不彻底,很多南下的中原人被同化了。
(1)《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民族出版社出版。
在汉代,各地越人还并未完全并入汉人之中。一是浙江南部和福建北部的东瓯人,他们在“吴楚七国之乱”的时候还相对独立。后来闽越攻击他们,汉军是从海上发兵解救他们的。东瓯人痛定思痛,决定主动同化于汉。这部分人有四万,都去了安徽的庐江。本地还有些东瓯人,并入了闽越(1)。二是福建台湾的闽越人,他们在汉代是中央的敌人,经常骚扰周围其它越人。汉武帝时期,闽越摄于强汉兵威而投附,但常持首鼠。汉灭南越之后,闽越王余善反叛,结果被爱好和平的人民杀掉。汉武帝考虑闽越人“地狭多阻,闽又强悍”,于是大规模迁走当地人。这次迁徙的数据不可考,但是“ 东粤地遂虚”(2),可见迁走的闽越人数量还是相当大的。他们也很快融入汉人。三是山越。他们不是一个民族群体,根据胡三省说,他们是躲进山里的各支越人。这些山越人在山里生活了很久,其中有些部族很有些“桃花源”味道。不过,江南的汉族大小政权始终没有停止对他们的骚扰。《三国志》记载,吴大帝孙权为了利用山越人替他们打仗,曾经野蛮地毁掉他们的庄稼切断他们的水源,结果在丹阳山中得到了几万甲士。在这里我有个疑问:三国时期丹阳兵是天下精锐,他们是不是也同山越有联系呢?且在此处存疑。总之,汉魏六朝时期不断有山越出来融合到汉族人民之中。每次大规模融合人数常常有好几万。小规模融合无算。
(1)江应梁《中国民族史》,民族出版社出版。
(2)《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
在汉代,东南方人口时非常之少的,同东晋时候没法比。这里有几个原因,人口的增长是原因之一,而东晋时期很多越人走出大山,都被人口统计局的干部们登记在册,不像汉代,很多越人都不是纳税人,这也有相当的关系。在西汉时期,东南方各省人口数目大约有这些:浙江73万;江西36万;福建9万。江苏300万,其中一百余万在江南;安徽368万,其中有几十万在江南(1)。??菏逼冢?憬?0万;江西170万;福建12万。江苏和安徽因为西汉武帝之后全国性的人口减少,到东汉时候人口没比西汉增加多少(2)。
(1)《中国人口史》。这些数据当是汉代的和平与繁荣时期的人口数。
(2)资料来源同上。这些数据是东汉公元140年的。这也是东汉人口的一个峰值,此后西北羌人作乱,东汉从此衰落,人口也一直在减少,从东汉的几千万减少到三国时期的一千多万。据说此时是中国最为寒冷的时期之一,这也是人口急剧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见,东南方汉族人民融合进了相当数量的当地土著民族人民。南方汉族人民的生活生产方式很先进,而他们又同当地土著血缘相近,语言有类似之处,这也是南方融合比较顺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说中西南。四川的情况从略。
   中南的情况比较简单。湖北的楚人很早就华夏化了,在汉代则同汉人没什么区别。而湖南云贵等地因为僻处西南,交通不便,当地的蛮苗各部族汉化程度不深,最后各自发展成了庞大的民族,包括苗族、瑶族、畲族等等。而他们与汉民族人民大规模军事冲突不多,像孟获那样起而抗拒的不太多,但是小冲突不断。很多人都是因为同汉人住得近,慢慢同化了。但是,各个民族的主体在后来绝没有像百越那 样消失,而是不断地发展壮大。这个现象以后有机会的话我将再撰文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西南各地很多贵族当初都是华夏人或者楚人和当地人的混血,比如滇人的酋长,比如爨氏,比如段氏。但是他们同化于少数民族的程度很深,其中爨氏本就是西南某些民族的祖先。
   两广本地人是越人,他们属于壮侗语族,同西南方向的苗瑶语族不是一回事,但是相互之间有相当的融合现象。他们还有个称呼:俚僚人,这个称呼是百越的继称。需要注意的是,西汉初期北方人赵佗曾经在这里建立“南越帝国”,赵家在两广推广汉文化,鼓励汉越通婚,武帝时候被汉军击破,汉在两广和越南北部设置了九个郡。
   中西南除了苗瑶语族、壮侗语族,还有一些特殊的民族,如土家族、京族、高山族。土家人一般认为是来自四川的巴人的后代,虽然被称为诸蛮之一,但是同苗蛮百越不同。土家族人同“客家族人”相对,清朝时候大量汉人迁入土家人生活区,为了区别这些“客家”汉人,土家人遂得名(1)。从中也可见到土家人同汉人一定存在融合现象,因为大家生活得很近。京族人集中居住在广西三个岛上,是从越南迁过来的。高山族人来源说法不一,有人说他们是越人,但他们的语言属于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不过,??堑奈幕?蜕?罘绞骄?岳氩豢?喝说挠跋欤???堑暮芏嘞八准负蹙秃驮饺艘谎???裕?锌赡芨呱阶迦耸悄侠吹穆砝慈艘泼窈臀鞣皆饺艘泼竦幕旌咸澹?)。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当地很多“番人”被汉化,于是出现了“生番”、“熟番”之分。台湾与大陆真正紧密相连再也不能分开当是从这时候开始的。那时候北美殖民地才刚刚建立没多久,澳大利亚还没有被“发现”。
(1)《中国民族史纲要》。
(2)同上。

www.138921.com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彩| 六合投□注| 网络赚钱:顶级信用□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南方的民族融合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