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君恕 发表于 2006-11-12 12:47

[原创]从王安石变法想到的

本帖最后由 地富反坏右 于 2015-9-10 22:41 编辑

<Palign=left>最近在看《二程遗书》时,突然看到这样一段程颐回忆熙宁变法的语录:<o:p></o:p></P>
<Palign=left>“新政之改,亦是吾党争之有太过。成就今日之事,涂炭天下,亦须两分其罪可也。……其时介父直以事上前卜去就,若青苗之议不行,则决其去。伯淳于上前,与孙莘老同得上意,要了当此事,大抵上意不欲抑介父,要得人担当了,而介父之意尚亦无必。……介父之意,只恐始为人所沮,其后行不得。伯淳却道‘但做顺人心事,谁不从也?’介父道‘此则感贤诚意’。却为天祺其日于中书大悖,缘是介父大怒,遂以死力争于上前,上为之一以听用,从此党分矣……以今日之患观之,犹是自家不善从容。至如青苗,且放过,且有何妨?”<o:p></o:p></P>
<Palign=left>由其语气看来程颇有悔意,其言将熙宁变法之罪归之于他们党争,很不像以前教科书上的所说的什么旧的封建势力强大啊之流,不觉感触甚深。<o:p></o:p></P>
<Palign=left>北宋初期可谓文化科技繁盛啊,近百年先后出现大政治改革家如范仲淹,王安石,大史学家欧阳修,司马光,文学家苏轼,黄庭坚,创造发明家沈括,毕升,苏颂,李诫,道学更是震烁古今,周敦颐,张载,程颐程颢兄弟,邵雍道学五子璨若群星,文化上,《太平御览》一千卷,《道藏》四千三百五十九卷,《册府元龟》一千卷等众多的类书丛书,科技上火药与精巧的军械制造相结合,指南针与领先世界的造船技术相结合,何其壮观。三王时代固多虚妄,至汉唐远远不如啊。<o:p></o:p></P>
<Palign=left>更为重要的,北宋初期,士大夫的地位得到空前的提高,宋太祖设誓于太庙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虽其时多为巩固自己政权,但其后来影响是世巨大的,其誓曰:<o:p></o:p></P>
<P >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内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太祖将其藏入太庙,即位新君只得带一不识文字的小童,直至靖康之变其誓碑方为天下知。正是因为这些,王安石才敢面对神宗说:“士之道隆德峻者,虽天子北面而向焉,而为之迭为宾主”就是说只有是有大德有大道,就是君主也要像臣下对君王那样而成反主为客,正是因此文彦博才敢对神宗道:“为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程颐上书言:“臣以为,天下垂任,<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惟宰相与经筵:天下治乱系宰相,君德成就责经筵。”士大夫的政治主体自我意识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名重北宋一朝的天台宗高僧契嵩劝其友人自然子进仕竟道:“自然子读书探尧舜之道,岂宜自私。得志推于天下,与人共之;不得志入山林而已。彼长沮,桀溺者,规规剪剪,独善自养,无有忧天下之心,未足于也。自然子固宜思之,与其道在于山林,曷若道在于天下?与其乐与猿猱麋鹿,曷若<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乐与">乐与</st1:PersonName>君臣父子?”无法想象这话竟会出自佛释之徒。即使到了今天,恐怕知识分子也没有这份社会使命感吧。</P>
<P >再看当时的帝王,神宗,千<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古一贤">古一贤</st1:PersonName>君啊,当然,这个标准不是以古代的文治武功,而是以今天民主共和政体下国家无首的标准,而民主共和政体,正是朱子道学穷尽毕生心血所希望的,以前记得朱子有句“论王安石之遇神宗,可谓千载一时,惜乎其学术不是,后来直坏到恁地”总觉得有过,后来看到下面这三条语录方信朱子不欺我。</P>
<P >“君以制命为职”,“谋之大臣,参给舍”“中书参试,门下封驳”“尚书省施行”</P>
<P >“卿所以为朕用者,非为爵禄,但以怀道术以泽民,不当自埋没,使人不被其泽而已。朕所以用卿,亦岂有他?天生聪明,所以泽民,相与尽其道以泽民而已,非以为功名也。自<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古">古</st1:PersonName>君臣如卿与朕相知极少,岂与近世君臣相类?……朕顽鄙初未有知,自卿在翰林,始得闻道德之说,心稍开悟,卿,朕师臣也,断不许卿出外”</P>
<P >“卿知性命之理,非有心于功名利爵禄,然君臣之义,卿必不废,朕于卿未有失,卿又实无病,何缘便有去就?”</P>
<P >“朕与卿相知,近世以来所未有,所以为君臣者,形而已,形固不足累卿,然君臣之义,固重于朋友,若朋友与卿要约,勤勤如此,卿亦宜为之少屈,朕既与卿为君臣,安得不为朕少屈?”</P>
<P >如果这个还可以说是后人修饰,还下如下参证;</P>
<P >熙宁之初,锐意求治,与王安石议政意合,即倚以为辅,一切屈己听之……安石性则,论事上前,有所事辨时,辞色皆厉。上辄改容,为之欣纳,盖自三代以后,君相相知,义兼师友,言听计从,了无形迹,未有若兹之盛也。《陶山集》</P>
<P >曾积极参加熙宁变法的程颢也曾言王与神宗如师友,如一体之类的话,我们可以看,一个充满着理想的少年,多么诚肯地希望与天下士大夫共治天下。</P>
<P >再看士大夫心目中的政治秩序是怎么样的。张载在《西铭》中公然道:“大君,吾父母宗子,大臣,吾宗之家相也”,公然冒天下之大不违将君臣之纲由父子之纲改为兄弟之纲,而士大夫更成为家族的家相,以致遭到传统的儒家的强烈攻击,直至南宋朱子为此辨护而与林栗争论不休。二<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程的虚">程的虚</st1:PersonName>君思想,更是为大家所明白,以至于清高宗弘历批判道:“夫用宰相者,非人君其为谁之……且使为宰相者居然以天下治乱为己任,而目无其君,此尤大可也”《御制文》二集卷一九《书程颐论经筵答子后》而当时神宗对这一类的思想却并不以为意,历史的倒退可见一斑。南<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宋">宋</st1:PersonName>先生更明确言:“君以制命为职”,“谋之大臣,参给舍”“中书参试,门下封驳”“尚书省施行”,无情地鞭挞君权,认为君“独断”即使是“有当于理”也“与治体不合”,这不是民主共合是什么?黄仁卿问:“自秦始皇变法以后,<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后世人">后世人</st1:PersonName>君皆不能易之,何也?”先生曰“秦之法,尽是尊君卑臣之事,所以后世不肯变”真是一针见血。</P>
<P >在“道统大叙事”中,论者假定理学家的主要旨趣在上接孔孟不传之学,在这一假设下,论者往往持孔孟的“本义”来断定理学各派的分岐;现代哲学史家则假定理学家所讨论的相当于西方形上学或宇宙论的问题。根据这个假设,哲学史家运用种种西方哲学的系统来阐释理学的流派。而后者尤以自诩为现代一代宗师的牟宗三为甚,自陷于所谓“物自身”与“现象”而不能自拔,以先生之学为空谈性命气理的形而上之学,真是误尽苍生赤子。拿宋一朝发端于柳开,大成于欧阳修的古文运动,熙宁变法,南宋理学三事来说,今世学者将其分为文学领域,政治领域,哲学领域,分开加以研究,如何能看得透其中一以贯之的士大夫要求重建人间三王时期政治秩序?言先生道学为哲学性命气理者,不足余论天下之事。纵然是开清一代学风的顾亭林,能看出明亡于守仁而不知郡国利病本不在君,而在制与士大夫的政治主体意识,而空以操守气节,如古博文著称而不能脱成乾嘉考据之风之嫌。世复何有人知先生之学?</P>
<P >总之,我认为,当时宋神宗时已经具备民主共和政体的各个条件,而且是建立在达济天的道学之上的,比西方优越百倍千倍的人间新秩序,进可以统摄八荒,退可以守六合,天下惟华夏独尊。然而最终,这一切终究成了泡影,其大罪莫过于王安石。</P>
<P >王安石的相权与以往和后来的相权有本质的区别,他的相权是代表着士大夫之权,而非弄臣一人之权,是神宗愿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所给的权,这与如张居正之万历等根本不同。然而既然王安石的相权代表着士大夫的权,那岂不是王安石使士大夫真正在政治上地位达到顶峰,的确如此,但将士大夫最终拒于庙堂的,也恰恰正是他,借用一句古话就是“成也安石,败也安石”。我们再来看一条记录:</P>
<P >陆佃……受经于王安石,熙宁三年,应举入京,适安石当国,首问新政,佃曰“法非不善,但推行不能如初意,还为扰民,如青苗是也”安石惊曰“何为乃尔?吾与惠卿议之,又访外议。”佃曰:“公乐闻善,世所无有,然外间颇以为拒谏”安石笑曰:“吾岂拒谏,但邪说营营,顾无足听”佃曰:“是乃所以致人言也。”明日安石召谓之曰“惠卿云‘私家取债,亦须一鸡半豚’已使李承之使淮南质究矣。”已而承之还,诡言于民无不便,佃说不行。《宋史》卷三四三《陆佃传》</P>
<P >陆佃是王安受经于王安石,终生对王尊敬,但他并不像其他那些只会阿谀奉承之人,他的《陶山集》可为证,后来因为为神宗辨护而入元佑奸党之列,其铮铮道骨,正是真正道学士大夫的写照。这段记录表面看起来平常的很,但却是道出变法失败以其终造成亡国亡天下之罪源,如二程之流的真道学家,真匡国扶天下之臣皆闲居洛阳,而吕惠卿,李承之之徒充满庙堂,至若有陆佃这样的贤臣,也终不过“佃说不行”的后果。</P>
<P >王安石无愧于一代明臣,他至公无私,人格品行都令世人敬仰,无论是他的政敌还是朋友,只要是君子者无不称赞不已,司马光,先生莫不如此。</P>
<P >但他扩充相权的手段方法,私授官职,自设谏台,却为他的后学蔡京兄弟,秦桧之徒学到了家。终于造成神宗一死,权相一立,士大夫无立锥之地矣。</P>
<P >贤君,良臣,经济,文化俱有而国终亡,我不明白为什么,但我知道一定有深层次的原因。周程张诸子以“为往圣继学,为万世开太平”之志睥睨天下,却终于只得在洛阳巷中,但他们终不失落,在其位,则至外王之功,不在其位则务内圣之学,以待时机而出,而到了先生时,<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明">明</st1:PersonName>君贤相不复在矣,党争与国是之祸将先生始终置于惊涛骇浪的最中心,先生既要与心中信念的阴影争辨,又要在现实政治中挣扎,而终不改其志,其一生批皇<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权抑">权抑</st1:PersonName>君权不遗余力,一生活难民数以万计,旷古儒者谁能与之相比。我并不是为先生辨护,我只是愿今天的有志于人类幸福的朋友们,以重建人间秩序来看先生的道学,不要为性命理气所惑,所谓的形上学宇宙论最不多不过处<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于">于</st1:PersonName>先生的第二位,在现实中对人类的关怀才是第一位的。忍不住再引一段有<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关记述">关记述</st1:PersonName>先生言行的文字:</P>
<P >侍先生到唐石,待野叟樵夫,如接宾客,略无分毫畦町,某因侍立久之,先生曰:“此一等人,若势分相绝,如何使他得以尽其情。”唐石有社仓,往往支发不时,故彼人来告,先生云:“救弊之道,在今日极是要严,不严,如何得实惠及此等细民。”《语类》卷一零七《杂记言行》</P>
<P >我认为宋亡而使蒙古践祚位几百载,罪大莫过于安石,明灭而为女真窃神哭近三百年,罪大莫过于阳明,而其根本,正是他们的“内圣之学”不纯,为禅所浸,格物不行而空谈良知,如释氏说性。再引一段程颢一段回答王安石的话,觉得颇为有趣:</P>
<P >“公之谈道,正如说十三级塔之相轮,对望而谈曰,相轮者如此如此,极是分明。如某憨直,不能如此,直入塔中,上寻相轮,辛勤登攀,逐级而上,直至十三级时,虽犹未见相轮,能如公之言。然某却实在塔中,去相轮渐近,要之须可以至也。至相轮中坐时,依旧见公谈相轮如此如此。”</P>
<P >大体是安石说他已经见相轮而程颢还只知道相轮在塔中而不知在何处。而程颐后来也说过样的话:正叔视伯淳坟,尝侍行,问佛儒之辨,正叔指坟围曰“吾儒从里面做,岂有不见?佛氏只从墙外见了,却不肯入来做,不可谓佛氏无见处。”</P>
<P >小程说这段时肯定心中是有相轮之辨的。</P>
<P >最后一言一蔽之:败中华千年者,禅也,非禅师之禅,儒者内圣之中的禅气。</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不知道大家如何看待,望与大家能讨论。</FONT></o:p></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 </P>

www.138582.com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Χ彩| 六合投Χ注| 网络赚钱:顶级信用Χ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玉君恕 发表于 2006-11-14 22:37

本帖最后由 地富反坏右 于 2015-9-10 22:41 编辑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江中之湖</I>在2006-11-12 15:13:24的发言:</B><BR>
<P>第一感觉,标题用的太绝...</P><BR><BR><BR>
<P>宋在当时竟向胡人纳贡称臣,这在后人来说,简直视为奇耻大辱.这和宋时重文轻武不无关联.但别忘了一点,高祖当年杯酒释兵权,只是他的一个策略罢了,因此在历史上的开国皇帝中唯一一个没有残杀功臣的帝王.而他的后继之君竟然在外敌未除的情况继承了高祖的临时策略,并愿偏安于一隅.一退再退.终被元亡.而王安石等变法重点考虑的不过是如何改善内政,在对外用兵上也实行既定策略,并大力争取权利也只是为了便于压制保守派.</P></DIV>
<P>宋在当时?什么时候?
<P>一直以来总认为中国到了今天这种地步,宋以文制武应该负大部分责任,后来直到做了点学问后才觉得,根本不是那么简单,为什么要以文制武呢?难道仅仅是怕陈桥再现?难道直到要亡国做奴了还为了武臣弄权,宁亡于夷不亡于臣?几百年来难道以文制武的局面就真的无法改变?
<P>王变法根本不是什么内政,而是跨越汉唐,回复三王,重建人间秩序,当时国患并没有到达如何了不起的地步,也没有什么对外既定策略,直至王才有定“国是”一说,对外用兵并非当时之急,王虽失败了,但其在变法至始至终是抱着重建秩序的儒家理想的,根本不存在为了压制什么人一说,既使客观上是那样,也非其本意。</P>

www.138193.com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ぺ彩| 六合投ぺ注| 网络赚钱:顶级信用ぺ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江中之湖 发表于 2006-11-12 15:13

本帖最后由 地富反坏右 于 2015-9-10 22:41 编辑

<P>第一感觉,标题用的太绝...</P>
<P>宋在当时竟向胡人纳贡称臣,这在后人来说,简直视为奇耻大辱.这和宋时重文轻武不无关联.但别忘了一点,高祖当年杯酒释兵权,只是他的一个策略罢了,因此在历史上的开国皇帝中唯一一个没有残杀功臣的帝王.而他的后继之君竟然在外敌未除的情况继承了高祖的临时策略,并愿偏安于一隅.一退再退.终被元亡.而王安石等变法重点考虑的不过是如何改善内政,在对外用兵上也实行既定策略,并大力争取权利也只是为了便于压制保守派.</P>

www.138903.com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冖彩| 六合投冖注| 网络赚钱:顶级信用冖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寒雪牵魂箫 发表于 2006-11-12 15:17

本帖最后由 地富反坏右 于 2015-9-10 22:41 编辑

<P>东野可以去网上下载王船山的《宋论》来看看,这书对宋朝学术、熙宁变法、士大夫政治文化的阐述很透彻。另外余英时写的《朱熹的历史世界》是专门论述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可以看看呢。你文章提到的这些,宋论与朱熹的历史世界两书几乎都有涉及阐述,看了见解会更上一层楼。上次老安寄了本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给我,这书主要探索的是士大夫的源流与早期状况,对三王问题有论述,但写到东汉就截止了。</P>

www.138612.com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彩| 六合投▲注| 网络赚钱:顶级信用▲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江中之湖 发表于 2006-11-19 22:08

本帖最后由 地富反坏右 于 2015-9-10 22:41 编辑

<P>什么叫以文制武啊,难道一朝臣会文墨不成吗?就象今天的各官员,他们的字大多写的都不错,有的几乎可成书法大家,这是一种错吗?</P>
<P>宋时的军事上的偏安政治上的保守,一贯的对外称臣还纳贡是不争的事实.和起先的以文制武肯定没有多大的关联.他王安石变法所谓的的跨越汉唐,回复三王,重建人间秩序,,难道不是内政吗?而说当时外患没什么了不起的.倒!看看地图就想吐.还有他的变法在范仲淹时就已经实施一次了.结果还是失败.这在根本上是宋在官员的职权上互相牵制,如丞相外设参知政事,有外加什么密院.上面还来个三师等等.使的大臣们多把宝压向的帝王.象王安石,在神宗亡后不到一年里,新法全被废除....</P>

www.138367.com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攵彩| 六合投攵注| 网络赚钱:顶级信用攵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江海寄孤舟 发表于 2006-11-22 11:38

本帖最后由 地富反坏右 于 2015-9-10 22:41 编辑

,当时国患并没有到达如何了不起的地步----------------这并不是反对变法的理由,事实上,司马光和王安石等人对于变革的态度是一致的,这不过问题在于究竟怎么改。变革不是非要等到病入膏肓才可实施,张居正变法之时,明朝整个国家体系并没有完全崩溃,但是张看到了潜伏的危机,毅然改革,这是远见。王张都属于儒家,其变法的依据都是法古,为自己创造舆论条件。王的方田均税有恢复井田制度的意味,儒家是向后看的,而变法确实向前进的,这不是就是个悖论。至于
<P>“总之,我认为,当时宋神宗时已经具备民主共和政体的各个条件,而且是建立在达济天的道学之上的,比西方优越百倍千倍的人间新秩序,进可以统摄八荒,退可以守六合,天下惟华夏独尊。然而最终,这一切终究成了泡影,其大罪莫过于王安石。”</P>
<P>个人以为有些荒诞,民主共和的根本实质是主权在民和人人平等。宋朝至多只能算是开明专制,钱穆先生曾经在国史新论一书中阐述中国古代并非多么专制。但事实上无论古代各个王朝多么优待士人,其本质还是专制,徐复观在这个问题上也有论述。建议楼主可以看看西方启蒙思想,甚至去看看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从中可以窥出民主和专制的差异,终宋一朝,中国并没有过度为民主社会的条件和基础。</P>

www.138950.com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彳彩| 六合投彳注| 网络赚钱:顶级信用彳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江海寄孤舟 发表于 2006-11-22 11:39

本帖最后由 地富反坏右 于 2015-9-10 22:41 编辑

小子无知,初来乍到。言语有不当之处,还请多多包涵

www.138963.com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訁彩| 六合投訁注| 网络赚钱:顶级信用訁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玉君恕 发表于 2006-11-22 13:07

本帖最后由 地富反坏右 于 2015-9-10 22:41 编辑

多谢楼上的批评啊,其实我所说的民主共和并非今天所谓的西方式的民主共合,而是先生在语录中谈到的民主,就如同我说要恢复中国的经济之学,和今天的"经济"这个词相差太远.西方的民主并不见得有什么了不起,看看他们那些所谓的神们就知道怎么样了.

www.138062.com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彩| 六合投?注| 网络赚钱:顶级信用?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岭南狂人 发表于 2006-11-22 13:17

本帖最后由 地富反坏右 于 2015-9-10 22:41 编辑

将宋亡之罪归于王安石?这太过分了吧。熙宁变法仅实施了十数年,到司马光当政后都全部废除了,其影响毕竟有限。一个王朝的灭亡应从其内部政令制度去寻找原因,即使蒙古不灭宋,腐朽的宋家王朝终有一日会被农民起义推翻,大明王朝也是如此。任何朝代更替概莫能外。儒家的人治思想和中国社会的宗法制度不可能使古代中国走向民主共和,包括宋代。

www.138921.com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〢彩| 六合投〢注| 网络赚钱:顶级信用〢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玉君恕 发表于 2006-11-22 13:23

本帖最后由 地富反坏右 于 2015-9-10 22:41 编辑

我觉得中国和西方从古神话开始就是走着两条相反的路,中国的神都是圣人,而西方的神却和平常人没什么不同,甚至都是男盗女娼,我认为中国从一开始就是通过对人的动物性的压抑以求得圣人教化的终极理想,而西方却是注重人性的释放与纯粹自由理想的渴求,虽然我不知道这两种到底哪个是正确的,但我相信中国的圣王之学,呵呵,我是刚入门的儒学爱好者

www.138062.com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彩| 六合投〖注| 网络赚钱:顶级信用〖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玉君恕 发表于 2006-11-22 13:28

本帖最后由 地富反坏右 于 2015-9-10 22:42 编辑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岭南狂人</I>在2006-11-22 13:17:44的发言:</B><BR>将宋亡之罪归于王安石?这太过分了吧。熙宁变法仅实施了十数年,到司马光当政后都全部废除了,其影响毕竟有限。一个王朝的灭亡应从其内部政令制度去寻找原因,即使蒙古不灭宋,腐朽的宋家王朝终有一日会被农民起义推翻,大明王朝也是如此。任何朝代更替概莫能外。儒家的人治思想和中国社会的宗法制度不可能使古代中国走向民主共和,包括宋代。</DIV>
<P>正是由于王安石相权的无规则不合理膨胀,造成以后宋一朝官制的极度败坏,归罪于王确似有些过份,但始作俑者却是他,虽然他并没有弄权,但关键不在这儿,而在给后相们一个捷径.
<P>民主共和不是西方的自由主义,不是向动物性的复归.人治才是人类终极目标,我坚信.</P>

www.138510.com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彩| 六合投﹙注| 网络赚钱:顶级信用﹙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从王安石变法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