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派 发表于 2018-11-3 10:09

发长文一篇,以实际行动追思金庸老先生,十三系列

引子:金庸老先生之作品神雕侠侣中,藏地有一个武功境界可抗衡中原绝顶高手四绝的金轮法王,其所修炼的神功名为龙象般若神功,此神功共有十三层。法王最后没有完全修炼成功且不说,此处单说为什么此神功共有十三层。因为十三在佛教代表最高境界,功德圆满。为什么呢?按显教通常次第,菩萨修行的圣位共有十地,第十一地即佛地,十一面观音即源于此,或在十地和妙觉地即佛地之间加等觉地共十二地,楞伽经又加自觉圣境界或曰普光明智,乃一切佛菩萨众生所依之佛性本身,故又称第十三地,如按密乘法尤其藏传佛教,则称菩萨修行的次第其圣位共有十三地,前十一地与显教同,而将佛地进一步划分为第十二地妙觉地和第十三地无上觉地。
金庸老先生一生出入三教百家,在十五部作品中,给我们展示了极为广阔的中国文化世界,在下不才,创作了十三系列,古人云:作文以记之。

少林派 发表于 2018-11-3 10:10

先来个佛教十三经

流行的版本对佛经整体把握不完整,缺少印度小乘佛教经典,对佛教具有极端重要意义的密乘法、藏传佛教经典亦缺无,所选经典之代表性亦不准确,居然没有经中之王《华严经》和《大般涅槃经》。今说明十三经如下:

阿含经。

意为无比法,法归。部派佛教经典汇编。共四部。主要内容为小乘的四谛法和十二因缘法。亦兼说大乘六度法门。为佛法之基。修习佛法,必由此始。

维摩诘所说经。

佛法修行通常次第为由小乘而入大乘直至最上乘而圆满,此经乃回小向大之关键经典,高扬大乘佛法深入世间而超越世间之精神,最后的“入不二法门品”将一切法门接入直超顿悟、不立文字之禅宗和密乘法之中,可谓下通小乘而上达大乘与最上乘也。

解深密经,楞伽经。

法相宗所依根本经典为六经十一论,六经以解深密经为核心要典,此经详说真如、八识、三自性、禅观、六度及菩萨修行阶位、佛果境界等大乘深奥义理。楞伽经,详说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四种禅等大乘义理,最后以如来藏统一空有,此经亦是禅宗自达摩祖师到四祖道信印心的经典。

楞严经。

经中之王之一。完整开示菩萨修行之所有境界,为菩萨修行的完备指南,被誉为经中之宝和照妖镜,是佛法正法住世的标志。此部经典三王合一:楞严咒乃咒中之王,首楞严三昧乃三昧之王,楞严经乃经中之王。

法华经。

圆教天台宗所依经典。经中之王之一。主旨为会声闻缘觉菩萨三乘归于唯一佛乘,为向三乘人共说的同教一乘。十界皆成佛,皆同一佛性。所谓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是也。

华严经。

圆教华严宗所依经典。经中之王之一。完备圆满开示一真法界之真体妙用圆相。一切佛经都是华严经,都源于华严经。三大经中之王,楞严经为铜轮圣王,法华经为银轮圣王,华严经为金轮圣王。楞严经完备开示别教菩萨修行的所有境界——由初地菩萨实证真如佛性而显此义,而法华经开示唯一佛乘之境界,华严经完备究竟开示一真法界之圆满境界,故有铜轮、银轮、金轮圣王之别也。

大般涅槃经。

佛祖涅槃时所说,对佛学大小乘义理进行了总结性阐发,乃佛祖亲自编撰的佛学百科全书,以一切众生皆具佛性为宗,究竟开示佛性常乐我净之最真实义理,为尽法源底的佛门最上了义,为金刚轮王。一切佛经皆源于华严经而归于大般涅槃经,彻头彻尾、善始善终矣。华严经可称为一真法界经,大般涅槃经可曰本来法性经。

大日经,金刚顶经。

唐密最根本经典。前为胎藏界法主经,后为金刚界法主经,两经因果不二。再加苏悉地经为密宗三大经典,苏悉地者,妙成就也。

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

净土三经。加往生论为净土三经一论。或加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为净土四经,再加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圆通章为净土五经也。

大般若经,心经,金刚经,六祖坛经。

大般若经乃般若系经典之汇编,为大乘空宗所依根本经典,以悲空不二、般若与方便不二为宗,广说六度、十二禅、三十七品法等,弘扬普度众生、庄严佛土之大乘思想,并以般若一法贯通三乘道乃至密乘道。后三部为禅宗三大经典。心经为般若系经典之核心,金刚经为禅宗五祖后用以印心的经典,坛经乃六祖所说佛心妙谛。

圆觉经。

华严经或大般涅槃经之最浓缩版。圆顿大乘,修多罗了义,秘密王三昧,如来藏自性差别,如来决定境界,十二部经清净眼目,三世诸佛所共宣说,十方菩萨所共皈依之佛学大典。

佛地经,大乘同性经。

宣说佛地的清净法界和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之境界。清净法界即密乘法所说之法界体性智。显教多说三身四智,密教则说三身五智,第五智又可曰第九阿摩罗识,即佛性本体也。大乘同性经开示佛之十地的不可思议境界,乃尽法源底的究竟法门,亦可谓佛地经也。或曰:经中之王华严经尚且不见佛之十地境界,何也?曰:世间流传之华严经乃下品不全本,其中品乃至上品全本必完备开示佛十地圆满境界也。

密集续,喜金刚续。

密乘法最根本经典。前为无上瑜伽部父部主经,以自性净光明为宗,说五欲性本解脱,后为无上瑜伽部母部主经,以空乐不二为宗。密乘法尤其无上瑜伽部经典不称为经而称为续,有接续、秘密、究竟之义,又有因行果三者相即不二之义。密乘法境界殊胜之至,机缘亦殊胜之至。莲花生大士开示曰:过去八亿四千万诸佛皆未开示密乘法,未来无量诸佛亦不开示密乘法。唯有过去庄严劫迦叶生佛,现在贤劫释迦牟尼佛,未来华严劫文殊生佛开示密乘法。除此三劫外,皆无密乘法。

最后,无上究竟完备圆满之佛性本体,乃绝对永恒真实大自在之佛经也,所谓无字真经是也。此经无形无相无作,无量无边,法身不易,报身圆满,化身无穷,三身具足也。

少林派 发表于 2018-11-3 10:13

次道教十三经。

此亦与流行的版本不同,流行版本只说了小道学意义上道学之十三经,远未深入道学之大海也。道门之学,无比广大,与佛门并为修道之两大完备系统,然道门之学多隐秘不显,故得其全貌、得其真谛者甚罕。简而言之,类似于佛学之小乘、中乘、大乘和最上乘,道学也有小道学、中道学、大道学、无上道学。所谓小道学,是诸子百家之一的道家;中道学,即易学,三大分支连山、归藏、乾坤乃后来墨家、道家和儒家之源;大道学,即道藏之学,有洞真、洞玄、洞神三大部,以太玄、太平、太清、正一四大部为辅,共称三洞四辅,涵盖三界五道(无佛门之阿修罗道,而有天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可以对比一下藏传佛教之五凡五圣之说,其把阿修罗列入天道而把佛界分为权佛和实佛),易学之源头三坟即古三皇经或曰前三皇经乃洞神部主经;无上道学,超出三界之学,与佛学汇通为一体。

道门或玄门极为广阔深邃,玄奥博大,非此道中人,难以窥其奥妙也。以下所说,可做参考——

道门五脉或玄门五术,即山、医、命、相、卜五大类学问。

简而言之:

山法乃道家修炼之道法,含丹道、玄典、武术、符咒等。
医,乃利用针灸、推拿、方药、灵治即心理调节来强健身心。
命,即以阴阳五行为本,以八字、星相为用,探知人之命运,以达趋利避凶,最终改善命运之学问。
相,分相天之星相,相地之风水,相人之手相、面相等。
卜,探察过去,预知未来,有太乙、奇门和六壬三大派。

还有一种分类,将整个道门修真分为五大派——

一、积善派。此派修士讲究:布善行仁,积功累德。以无边功德之力,成就天人相感,修福德天仙之道。积善派修士功德圆满之后,以功德成就神位,同时避开神职,得神位香火,却无公务缠身,与仙人一样逍遥自在。积善派是以积功累德,利物济人,亏己以待人,舍己以为人,悯人之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解人之危,为修道之首务。积善派修士,当修行《太上感应篇》、《功过格》、《阴骘文》等善书,所谓:“欲修天仙,须立一千三百善;欲修地仙,须立三百善。”

二、经典派。以信奉某一经典为特征的道派统称为经典派道教。经典派修士研证经典,敬修人神相显。一般来说,经典派修士大都修神道,根据自己教派神系,上感天心,一生修行,只求神君笔下留名,得神道香火。大多数经典派,都属于符箓派。经典派和符箓派是道教宗教色彩最浓的流派。

三、符箓派。符箓派修士擅长画符驱鬼,符水治病,同时最擅长斋醮法事。上可通天达命,差使神兵;下可通达九幽,役使鬼魂;平可性命交感,神人相通,仙道可期。从最早的“五斗米”道也就是现在的天师道到现在著名的茅山派,以及以雷法闻名的神霄派,都属于符箓派。在世人眼中,符箓派几乎就代表了道教。

四、占验派。以传习占验术数为主的道派。占验派修士,内服丹药,外修功德,最擅长借气运,一旦得神人相应,窥天道机缘,便巧立道果,成仙成真。是以占验派修士与世俗人走得最近。占验派修士大多是聪慧之人,最擅长占卜命数,奇门遁甲,布局设阵。占验派修行非常消耗心神,非聪慧者不入门墙,也正是因为如此,占验派真正传人极少,大部分符箓派修士兼修此道,但都不深究,大多数流派都不会去碰占验之道。

五、丹鼎派。丹鼎派堪称是道门之中真正的修行门派。积善派注重修福,此派注重修慧。丹鼎派讲性命双修,以自身为炉,精气为铅,神识为汞,成金丹大道。丹鼎派修士不修占验之道,不学符箓之术,只修性命之功。追求的是长生不死,是正真的仙道。

而正真的仙道,因众生的根机有别而分流为千宗万派,其中最系统者、最高者为道门五秘,是指道门最有代表性的五种上乘修为功派的统称,分别为玄真门、符箓门、剑仙门、丹鼎门、无极门。

玄真门以内视存想、盗化夺机、聚火开关、形神归一为成仙秘诀,既修法术,也加修金丹大道,其宗旨是“修术而合道”,著名的七步尘技和雷法都是此门派威力强大之法术。道门有言:修入玄真门,方为真道人。后又衍为玄真、玄天、玄武、真武、紫霄、太玄、太和等流派。

符箓门以印诀移魂、咒符拘魄、掌握天地为济世法术。后又分衍为正一、上清、神霄、清微、净明、天心、华阳等流派,神霄派的雷法极为著名,此派亦因此在唐代风行于世。传统意义上,符箓门以龙虎山之天师道或俗称正一道、茅山之上清派、皂阁山之灵宝派三分天下,而以正一派为最大之派别,且最后都合流入正一派。明成祖时,极为推重武当山,“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被高推为道教第一仙山,且皂阁山衰微,故以武当山张守清真人为首,统领龙虎山与茅山众道士,所有正一各支派皆归此,是为正一教新三山,由此开创三山嫡传正乙派。武当山还相继产生了以张三丰为祖师的多个派别如蓬莱派、自然派、三丰派、日新派等十数个分支,同时张三丰又是丹鼎门中最上一乘的文始派六祖,故以张三丰为祖师的武当山各派的兴盛实际上可以视为道教最大的两派丹鼎门和符箓门的合流,张三丰在道教史上堪称继往开来的一代大师。

剑仙门以斋心守候、炼神铸剑、凌空运使、出入无形为超脱至境。后分衍为神剑、慧剑、玄剑、青霞、华山、中条、九华等流派,古华山派曾与文始派和楼观道号为古道三大流派,共尊关尹子为祖师,新华山派为全真七子之一郝大通创建,属于丹鼎门。近代合流为南剑门和北剑门。有所谓剑仙九阶:天侠(对应天仙上品,得证金仙,超越三十三天)、仙侠(即神仙,天仙下品,有神通变化,长生不老)、灵侠(地仙上品,长生不死,不悟大道,只修成小乘法门,出入洞天福地,仙侠小说中很多都是如此境界)、风侠(地仙下品,以剑炼气,功行尚未圆满,凡有通风处,皆可飞升,类似于列子御风而行)、水侠(化气归髓,借水得道,于水中往来自如)、火侠(修成正果,身化为火,乘之而飞腾往来)、气侠(以精气练剑,剑成如气,乘之往来)、鬼侠(修成水墨之剑,仗之出入,有如气侠,可视为气侠下品)、遇剑侠(福缘深厚,得遇天地神兵宝剑,仗之而往来。著名的修真小说《诛仙》中所有正道和魔教之士全都需要一个外在的法器来修炼,故都属于这个层次。因此,有人说修真小说都很玄,其实真正的修道境界远远比小说写得还要玄妙得多,而且,剑仙门还不是道教修行的最上法门,你就可以想象道教如何玄秘莫测了)。

丹鼎门以铅汞和合、坎离交媾、了命尽性为炼丹要务。后又分衍为金丹、全真、太乙、东华、纯阳、灵宝、三丰等流派。一般说有天元、地元、人元三大丹法。文始派为最上一乘、直超顿悟的法门,又称隐仙派、犹龙派,主张修性而自然兼赅修命,故称天元丹法,为无为法门,即所谓的大丹门;地元丹法即外丹术;人元丹法乃全真南北宗性命双修之法门,由有为而入无为,即小丹门,小丹门北宗又因全真七子而分七派,即丘处机的龙门派,刘处玄的随山派,谭处端的南无派,马钰的遇山派,郝大通的华山派,王处一的嵛山派,孙不二的清净派,七大派各有分衍传承,流派众多,遍布华夏,而以龙门派分支最多,再说一遍那句著名的话:临济龙门半天下。南宗以紫阳真人张伯端为初祖,其道法传自北宗第四祖刘海蟾,依次传承于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此为南宗五祖,再加张伯端弟子刘永年和白玉蟾弟子彭鹤林,为南七真。分石泰一系的清修派和刘永年一系的阴阳双修派。北宗五祖为东华帝君王玄甫、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北宗重性命双修,出家修道;南宗重先命后性,多在家修行。然南北两宗皆重三教合一,王重阳、丘处机、张伯端、白玉蟾等皆精通儒学或禅宗,或由儒入道,或由佛入道,出入三教之际,以道兼赅儒、佛。丹鼎门有文始最高、少阳(王玄甫称少阳帝君故名)最大之说法。就道门内部说,数千年来得道之最精要者,莫过于犹龙派,如最初之庄子,其与老子同为古之博大真人。庄子天下篇有云: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在己无居,形物自著。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芴乎若亡,寂乎若清。同焉者和,得焉者失。未尝先人,而常随人。文始派在道门中之境界,堪称极博大而又极高明,以虚无为本,以养性为宗,以性统命,直接从炼虚合道起手,精气合一,心性合一,形神合一,则自能顿超圣域矣。惟修文始派之虚无大道,下手最难,看似无边际,又无落脚处,非上上根器不可为也,实际可上通道门之最上乘无极门无为法门之传承,类似于佛门之大手印和大圆满或禅宗的关系,文始派从炼虚合道起手,而无极门直指大道本根,犹如大圆满当体即是大道,或如禅宗不立文字,直证本体,即心即佛。古德开示曰:若识无中含有象,许君亲见伏羲来。而全真派修行法门循序渐进,且体系完备,最终修炼大成之时,即可踏入无为大道,故适合大多数人修炼,所以流传最广。世俗和网络小说中最流行的修炼术语如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性命双修,百日筑基、小周天、大周天,奇经八脉,三花聚顶、五气朝元等等,都来源于丹鼎门。此一派和符箓门的正一派是世间最熟悉的修道派别。

无极门以清静无为、抱元守真、神游无极为修真圭旨,为道门的最上一乘大道,传承极为隐秘,相当于佛门之禅宗、圆顿教或大圆满法,不妨称为道元丹法也,不仅可以成仙成真成圣,最终可以成就天尊,即道教最高经典无上内秘真藏经所说的一切众生本性与天尊平等故十方无量天尊皆由无量众生所成就。后分衍为无极、太极、灵极、先天、自然、逍遥、混元等流派。

实际上,还有以诵持东华长乐净土之太乙救苦天尊为特色修法的太乙净土法门。道教有无量天尊,亦有十方无量净土,最为方便众生修持往生的是太乙救苦天尊的东华长乐净土。太乙救苦天尊愿力广大,化生无量,复又化有十方救苦天尊和十方净土,道教十方净土和天尊名号如下:东方净土仁爱世界,玉宝皇上天尊;东南方净土慈和世界,好生度命天尊;南方净土礼教世界,玄真万福天尊;西南方净土威范世界,太灵虚皇天尊;西方净土义让世界,太妙至极天尊;西北方净土成化世界,无量太华天尊;北方净土智德世界,玄上玉辰天尊;东北方净土智积世界,度仙上圣天尊;上方净土无量世界,玉虚明皇天尊;下方净土载德世界,真皇洞神天尊。《太上洞玄灵宝救苦拔罪妙经》中的十方救苦天尊即为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且每一化身都有一净土,若得往生,便可常侍天尊,永不退转,继续修持,最终圆成道果。往生十方净土有以下好处:1、常伴天尊,听闻正法。2、于修道永不退转。3、无有地狱、劫难。4、无有外魔侵扰。5、与诸大真人相伴,共修成就。6、无有三涂五苦,净乐常伴。7、所求皆应。8、广度众生,救拔累劫之先祖。修行此法门,最关键的是先要皈依道经师三宝,然后一心诵持太乙救苦天尊之圣号,同时诵持《太上洞玄灵宝救苦拔罪妙经》、《太一护身妙经》、《太上洞玄灵宝往生救苦经》、《三官经》等相关经典,还要依法修行,行善积德,功行圆满,必得成就。

但最关键的是,无论道教如何分流为千宗万派,但万法归宗,都是归本于道、德,龙虎山祖庭有对联曰:道高龙虎服,德重鬼神钦。

度人经。

道教第一经。三洞诸经之首。原始天尊在始青天大浮黎土向十方天尊大神所讲。全面讲述道教大宇宙结构,三十六重天之说源出于此经。此经包罗三界,弥纶六合,经天纬地,乃道教宇宙观最完整开示。犹如佛门的华严经。

先天道德经。

道教最深奥的经典,分妙、元、神、真、道五篇,每篇一千字,亦共五千言。与流行的道德经或曰后天道德经的关系可以如此说明:先天道德经是法身,后天道德经则是化身。历来为道门最上乘法门如太极门密传之经典。犹如佛门的圆觉经。

无上内秘真藏经。

道教经典之最上了义。穷尽道教大海,犹如佛门的大般涅槃经。与先天道德经一显一隐。

以上三大经典为道教至上经典,犹如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太上老君三清一样,在道经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上清大洞真经。

称为道教三奇之中第一奇。古道藏洞真部首经。为三十九位上圣帝君开示,故亦称三十九章经。将人体小宇宙与大宇宙三十九位上圣大神对应,修行法要为借圣神之力而得飞升,与佛门密乘法将自身小法界和大宇宙曼陀罗对应、借本尊加持而成佛类似。犹如佛门的大日经或金刚顶经。

太上无极大道三十六部尊经。

此三十六部经贯通三洞。洞真、洞玄、洞神三部每部各十二部经。故此经为道藏之缩影,类似于佛门的经集部之经典。顺便说一下,有四部道学经籍可以视为不同意义上道学之百科全书,最高的就是此部太上无极大道三十六部尊经,还有《云笈七笺》、《易经》和《淮南子》。《云笈七笺》号称小道藏,乃《大宋天宫宝藏》之精要版,宋之前的古道书皆归摄于此,道德本始、劫运、三洞经教,天地日月星辰、十洲三岛、洞天福地之分列,修行法门、祖师开示与行迹等等无所不包。《易经》乃古三皇开示天地人三才秘奥和万物变化之道的经典,故包罗万象,亦是诸子百家之根源,上古先皇教化众生、顺天行道,多得天尊垂示《灵宝五篇真文》和《三皇经》之助。《淮南子》乃以道家为本、汇通百家之作,首篇《原道训》溯宇宙之大源,揭示大道之无为本性,有《老子》之风;次篇《俶真训》开篇即取法乎《庄子》,揭示宇宙起源、人间演化;《天文训》得易经和阴阳家之高妙;《地形训》与《尚书-禹贡》、《山海经》并称,揭示世界地理结构,海外三十六国乃《镜花缘》中异域诸国之源本;其余诸篇或说修心之要,或说治理天下之道,乃至兵略、俗谚,无不包摄。顺便说一下,在玄幻小说中,有天书封神榜、地书山海经、人书生死簿的说法。

太上一乘海空智藏经。

开示道教修行的地仙、飞仙、自在、无漏、无为五种果位,以一切果位归于最上一乘无为道果为宗。犹如佛门的法华经。

原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

俗称灵宝五篇真文。洞玄部经典之总纲、精髓、灵魂。因本经真文皆原始天尊亲手所书,故明道藏将其列入洞真部。所有真文实道教之无上密咒,故类似于佛门的楞严经,乃道教的经中之宝。

高上玉皇本行集经。

由原始天尊讲述玉皇大帝历劫修行的伟大功德。功德浩荡,为道教诸经之王之一。高上玉皇心印妙经仅二百字,然为道教命功修行要典。高上玉皇胎息经不足百字,但意旨玄微。

太上老君开天经。

讲述宇宙起源和演化历史,太上老君如何应化世界、教化众生。如果谁要了解三皇五帝之前极为悠远浩渺的人类和宇宙历史,绝对不可错过此经。犹如佛门的本缘部诸经。

清净经。

明正统道藏洞神部主经。直指道教清净无为之本旨,文简义彻,为道教性功修行核心要典。犹如佛门的心经。

三皇经。

古道藏洞神部主经。完本、原本之易经。

龙门心法。

道教最盛的龙门派之心法宗要。犹如佛门的六祖坛经。

道德经。

道门智慧圣典,以清净无为为宗。犹如佛门的金刚经。

少林派 发表于 2018-11-3 10:14

再次佛学十三大论。

大毗婆沙论。

小乘佛法最重要的论典,对小乘佛法的总结性系统阐发。北传佛法第四次结集之成果,由五百罗汉共证共作。以说一切有部佛法为本,对部派佛教其余各派进行分判,对外道诸见进行批驳。

往生论。

净土宗根本论典。世亲菩萨造。以净土宗在佛学尤其中国佛学中的极端重要地位,此论之重要性不言而喻。

大智度论。

龙树菩萨造。对大般若经的阐释,广本达千余卷,从空宗角度论述大乘佛法基本义理,内容丰富广博。此论与三论宗立基的中论、十二门论和百论合称四论。

现观庄严论。

慈氏五论之首,格鲁派五大论之首。对大般若经的解释,详细叙述菩萨循序修行直至成佛的修学内容、所观义理、所行境界。

瑜伽师地论。

法相宗所依根本经典为六经十一论,经以解深密经为核心,十一论以瑜伽师地论为本,共称一本十支,此论乃弥勒菩萨授予无著之五大论中最根本者,从瑜伽师修行次第论述大乘基本义理,于禅观及修行果位论述尤为详细。

摩诃止观,法华文句,法华玄义。

天台三大部。第一部论天台宗圆顿止观法门,第二部阐发法华经义理,第三部提出五时八教之判教说。乃释迦牟尼佛之化身智者大师完整阐发天台宗义理、修行法要之大论。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注华严法界观门,华严经探玄记,华严经疏。

华严宗根本论典。第一部提出五教十宗之判教说,第二部论证华严法界观之修法、义理,第三部建立华严宗基本理论,第四部旁征博引,详细阐述五教十宗及四法界等根本教义。

五灯会元。

以中华禅宗历史为重心的禅宗发展史,叙述过去七佛、诸大菩萨、西天二十八祖、中华禅宗六祖、五家七宗各大德高僧之开示、开悟因缘、行迹等,堪称高明之极,神妙莫测,化用孔子见老子之叹,各位佛菩萨祖师之境界,其犹龙乎?

宗镜录。

延寿大师集法相、华严、天台大德分头博览、互相质疑,最后由他以禅理统一各家,以华严经义理统一各教,禅教合一,为唐以来佛学集大成之作。

菩提道灯论,菩提道次第论,密宗道次第广论。

格鲁派最重要的三大论典,地位与作用可与天台三大部相提并论。第一部为噶当七论之首,主张依三士道循序渐进,福慧双修,由显入密修行次第,第二部论证依三士道由显入密修行次第,重点论证出离心、菩提心、清净见三大要,第三部论证四部瑜伽修行法要。

恒河大手印直讲。

大手印法门心要。详细阐述大手印顿法之修行法要。

大圆满无上智广大心要。

红教宁玛派大圆满法之前行、正行修行心要。

即身成佛义。

日本密宗最根本论典。也是对唐密法门的系统阐发之作。

少林派 发表于 2018-11-3 10:15

儒家十三经已经公认,不再啰嗦矣,来个儒家十三金句吧。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论语第一句。老夫子已经一语道破儒家之天机,无论儒、道还是佛,虽说法有别,或说知行合一,或说理事不二,或说性相一如,本性皆无二致也。

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出自论语。孔子一生修为圆熟而达到的自由王国的境界,老夫子还有一句类似的话,无可无不可,儒家的中道义也。道家的道法自然、禅宗的本来如是、大手印和大圆满法门皆如是。儒家经典中庸以“中和”详细阐发此义理: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者,因位之和谐也,和者,果位之和谐也,中和,乃因果不二也。更简洁、更精当之表达即“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吾道一以贯之。

出自论语。透彻之极也。不仅儒家一切皆一以贯之,道家一切亦一以贯之,佛家一切亦一以贯之,儒道佛三家亦一以贯之,宇宙中之一切皆一以贯之,一切即一也。中庸之“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二,则其生物不测”,本体永恒而妙用无穷,体用不二的境界,即道破老夫子此语之秘密。宋儒程明道有一言:天人本一,不必言合。亦可谓深得老夫子之心也。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出自大学。儒家从自我成就到教化天下的最简洁、最精当之概括,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所谓八目者乃其更为详细之阐发。与孟子的“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异曲同工,后世大儒张载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亦本于此,犹如佛门之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

儒家最高经典易经之语。极言大人境界之高妙。所谓大学者,即大人之学也。大人之境界,后天、先天合一。梁漱溟曰:无我为大,有本不穷。与天地合德云者,乃大人之无我大我也,先天云者,以道为本,岂有穷乎?道家文子所作之《精诚》篇有言“故大人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合明,与鬼神合灵,与四时合信,怀天心,抱地气,执冲含和,不下堂而行四海,变易习俗,民化迁善,若出诸己,能以神化者也”,真乃易、道不二矣。

人皆可以为尧舜。或。人人皆可成圣人。

前出自孟子,后为王阳明所说。人人皆成圣人,是儒家至高无上之理想,犹如道教之一切众生本性与天尊平等,或佛教之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一切众生皆可成佛。在儒家,圣人究竟是何境界?孟子中引子贡之言曰:仁且智,夫子既圣矣。仁智兼备,犹如佛门之悲智双运。又荀子曰:万物莫足以倾之之谓固,神固之谓圣人。此处乃儒家之首楞严大定也。故圣人乃大定、大智、大仁三位一体也。凡人能修成如此境界否?何以修成如此境界?无须有疑虑,孟子曰: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者也。圣人、凡人本性一如,只须如王阳明所言“致良知”可也。老夫子曰:仁远乎哉?吾欲仁,斯仁至矣。中庸有言: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诚,犹佛门之定也,明,犹慧也。由定自然发慧,乃性,犹佛门之宗门;由慧而入定,乃教,犹佛门之教门。诚则明矣,明则诚矣,是为定慧等持,宗、教合一。皆极高妙之修行法门也。从本性做起,让本性自然生发、逐次显发,福慧双修,所谓“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犹如佛门八万细行,所有法门皆须遍修,直至万行圆极,修行圆满,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则最终必能如荀子云:圣人者,备道全美者也。积善而全尽谓之圣人。则人人可成圣人无疑也。

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

儒家心法最正宗传人王阳明之句。儒家中之禅宗。与中庸一开篇之“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境界一如,堪称儒家最高妙之法门,道不远人,当下即是。可对照淮南子齐俗训一开篇“率性而行谓之道,得其天性谓之德”。类似于道家的返璞归真、上德不德之无为法,马祖的平常心即道。

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出自论语。儒家治世的最高理想,内圣者必外王。荀子:非圣人莫之能王,即此。所谓黄帝垂拱而天下治,亦此也。庄子有言:圣王治世,天地自然而已矣。易经乾卦所谓“云行雨施、品物流行”云者。皆此也。老夫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法尔如是、自然而然而已矣。

道心唯微,人心唯危。唯精唯一,允执厥中。

圣王大舜授予大禹之秘传心法,被孔子高推为儒家至上心法。儒家之道,乃祖述尧舜,故尧舜之道,即儒家本源。与禅宗之“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十六字真言地位类似。立于道心至高境界,以中道应化众生,可谓极高明而道中庸也。宋儒程颐有一句话,说圣人之心,可谓境界高妙:圣人之心,如明镜,如止水;赤子之心,已发而去道未远。荀子有“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之语,因儒家最终皆以道心、以道为最高准绳也。

万物皆备于我。或。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

前一句出自孟子,后一句乃陆九渊读淮南子至“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道在其间而莫知其所”时大悟之语,极为高明的儒家心法也,王阳明“心外无理”与此同,犹如禅宗之即心即佛也,儒家之圆顿教。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故孟子紧接着说: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曾点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出自论语。此乃真正的孔颜乐处。毫无疑问,此乃儒家经典中的捻花微笑也。妙哉妙哉。

存天理,灭人欲。

被误解最深之儒家至理之一。其实是人性之真理,天理即人之本性,人欲乃远离人之本性之境界,犹如道心和人心的关系。与佛门神秀大师之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义理其实是一样的。虽不及王阳明“致良知”之本来真实之法门高妙,然亦合除妄存真之精义矣。

易学言有,有得完备。般若论空,空得彻底。

熊十力语。熊十力乃现代新儒家开山祖师,会通儒家最高经典易经和大乘般若学,实乃近现代儒家第一高手。此语见地极高,就世间事相而说,易经所说堪称完备,与大乘般若空义对举,空有不二,乃新儒家之中道义矣。

少林派 发表于 2018-11-3 10:17

佛学十三句,一窥佛法海。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过去七佛各有四句偈总括佛法大义。此为最流行的迦叶佛偈,俗称迦叶佛通戒。开示佛学最核心的福慧双修之宗旨以及最根本修行法门。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三界皆苦,吾当安之。

佛祖诞生偈。“我”即佛性,佛法终极本源。佛说无我,为破我执,而显真我。故涅槃时显说佛性常乐我净之最真实义。后两句显示佛法普度一切众生之义。大智、大慈、大定三德具足。

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唯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佛祖成就无上觉后第一句话。一切佛法尽在此句。前句示一切众生皆具佛性,后句示一切众生皆具佛性而为什么未成佛之根源。妄想即无明,执着即贪爱,即两种最基本障碍知见障和烦恼障,或理障与事障,为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之本。一切修行法门,直入中道、戒定慧三无漏学、三十七道品、六度四摄乃至八万四千法门直至无量方便,目的皆为断除妄想执着,使一切众生皆成就佛果,此即法华经之“诸佛如来唯因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为令一切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也,是为唯一佛乘,是为不二法门,故大乘佛法法印为“一实相印”,即佛性本体。断尽烦恼与无明,一切众生本来具足之佛性即圆满显现。此本性具足三德:法身德,本性不生不灭永恒不易;般若德,智慧圆满无上无所不知;解脱德,超越一切系缚得大自在;或第四恩德,以大慈大悲心普度一切众生。此三德也即密乘法所说的自性清净、光明圆满、大悲周遍义——此义理具足四德也。也即佛之三身,法身永恒,报身圆满,化身自在。也即佛性之体相用互具不二也。三德本来具足,是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三德圆显,是为众生成佛。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小乘佛法准绳三法印。以佛地性德常乐我净说,小乘之小涅槃为有乐有净而无常无我。断烦恼障灭分段生死出离三界,未断所知障,未见佛性,未灭变易生死。以天台圆教三惑说观之,小乘断见思惑,未断尘沙惑,更未断无明惑,远未穷尽佛法果海,故称小涅槃。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龙树大士偈。三论宗根本见地。天台宗三谛圆融说亦建基于此,而圆融彻底发挥之:一空一切空,假、中亦空;一假一切假,空、中亦假;一中一切中,空、假亦中。三谛圆融,即究竟一实相也。密乘法最核心宗义“阿字本不生”与之完全一如:本,中道实性义也;不,般若空相义也;生,妙用无穷义也。同理,三义互具不二,究竟即“阿字体大”亦即佛性本来体相用具足、相即不二也。

名为遍计执,相是依他起;名相二俱遣,此是第一义。

法相宗三性根本偈。虽分别在空、有境界而说,而本性同龙树大士偈。遍计所执性即假名,依他起性即空相,圆成实性即中道。圆教华严宗三性一际,天台宗三谛圆融,云门三剑,皆融通三性,显空有不二、真空即妙有义,透彻之极也。体相用具足、相即不二,同上偈。

歇即菩提。如实知自心谓之菩提。

前句出自楞严经,后句出自大日经。前句为顿悟,同圆觉经之“离幻即觉,亦无渐次”。大手印、大圆满、禅宗、圆教顿修之上上乘法门也。后句乃指示无上菩提须穷尽自心自性之海,是为证满成佛也,乃菩提之圆满实义。前除妄,后显真,一权一实。而圆成佛果之后,一切妄想执着永歇、永不生起,是为权实不二也。

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出自楞严经。精当开示修行中理事二障灭除之法则。初地菩萨可顿断一切见惑,而思惑须在修行中一一断除,所谓“见断如破石,思断如藕丝”。故禅宗讲,顿悟后须遍修万行,福慧双修至于圆满无学位,方为成佛,即大乘四大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佛法无边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全部究竟实现,诚所谓愿满成佛也。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金刚经语。此句有前句有后句。前句者,“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也。故破除一切虚妄,方可见真实本性,即如来也。后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是为如来”也,“如来者,即诸法如义”也。无来无去是如来者,即永恒不易之佛性本体也,心经“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亦此也。诸法如义是如来者,一切诸法皆是佛性,法法皆圆,乃圆教之最上中道义。

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

大日经核心义理,亦是佛法核心义理,佛之基本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尽归摄于此句,故一切佛法亦尽归摄于此。佛法以志求无上菩提为本来因,以普度无量众生为根本行,以成就大般涅槃为究竟果,因、行、果三者完全相即不二,因、行、果同一圆满也。

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

禅宗之宗纲,佛心妙谛。六祖说法,开宗明义所言“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与此同。禅宗要在不立文字,实修实证,故以四句言之:我法妙难思,唯有捻花笑。禅心常自在,本性即如来。

烦恼即菩提。

大乘经教了义之概括。显教讲生死涅槃不二、众生即佛。禅宗讲,翠竹黄花,无非妙道;担柴挑水,皆是菩提。密乘法讲当相即道、一切烦恼妄念皆是法身妙用;所谓:一切众生,皆是毗卢遮那;一切诸相,无非觉王境界。义理完全一如。

个个圆常道。

圆教宗要。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华严开示: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天台开示:一色一香,无非法界全体。无情有性。禅宗五祖开示:一真一切真。密乘法大圆满见开示:一切众生与佛皆平等具足六大四曼,随缘任运,无不圆满。皆此圆满义矣。

最后总结曰:阿达尔玛无生法尔,毗卢遮那遍照一切。卢舍那佛智慧圆满,阿弥陀佛光明无边。无量化身大悲周遍,本来清净随缘度脱。永恒真实平等自在,六大四曼生佛具足。究竟方便体用不二,众生个个无上成就。

少林派 发表于 2018-11-3 10:18

易经十三金句。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而况于鬼神乎?

具体阐发,已见“儒学十三金句”。此处只一言而弊之曰:大人境界即易经境界。何为大人?大成境界之人,按儒家即是圣人,按道家应该是九仙、九真、九圣之上的大道三品之成就者,按佛家就是大心众生,即佛菩萨也。

乾。元亨利贞。

易经开天辟地第一卦为乾卦,象天道也。狭义言之,乾卦为六十四卦之一、之首;广义言之、实义言之,六十四卦皆乾卦也,皆天道也。至大为元,至通为亨,至和为利,至固为贞。无所不包,无所不达,无所不宜,永恒不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相当于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而老子重在递进、易经重在三才相参。君子之极致即圣人、大人,天地人合一,先天后天一体,道法自然。

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

易经心法。一切哲学都是洗脑。圣人厉害之处在于,他们是自己给自己洗脑。明明德,自强不息,自证自知自修、自成佛道,都是表明洗脑的主动性。问题是:用什么洗?答曰:用真理大道来洗。不断荡涤内心,使内心愈来愈明净,所谓明心见性是也。见性之后,自然合于不可思议之大道,而随缘教化众生,与众生同生死共患难,乃至替众生承受一切苦难,圣人也,菩萨也。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此句说体用关系。虽上下分说,然上下一体,方为此句真谛。西方哲学从亚里士多德起,称为“形而上学”,即通于此义。康德的“形而上学是人的天性”,海德格尔的“只有在形而上学之中,哲学才能尽性”,皆取此义。通常站在辩证法境界所批判之“形而上学”,乃黑格尔之转义也。问问大师柏拉图就知道,其实“辩证法”为权,“形而上学”方为实,“辩证法”是为进入“形而上学”的最高境界而服务的,是进入绝对真实境界的过渡和桥梁或曰方便。

一阴一阳之谓道。

庄子曰“易以道阴阳”。易传曰“阴阳不测之谓神”。看了这三句话,好像真懂易经的真谛了,是吧?三句话似乎都揭示了同一个意思:易经是讲一阴一阳变化之道的。非也非也。这样看未免太二了。易经是不二法门。六祖那句话一定要牢记: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正确的理解是:易经是站在阴阳的境界来揭示大道的。大道可不止阴阳,大道有无极有太极有阴阳有三才有四象有五行有六合有七星有八卦有九宫有十方,有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祗无量无边一切妙用。故“阴阳不测之谓神”的意思不是:阴阳变化莫测故神妙之极,而是:道的神妙之极的境界是阴阳所不能测的。故老子曰大道玄之又玄。故易传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百姓日用而不知。

生生之谓易。

对“易”理最简洁之概括。生生不息、化生无穷。熊十力言“生命”之真谛:恒创恒新谓之生,自本自根谓之命。高明之极也。但“生”之本义来自易经,“命”之本义来自庄子。可以再加一句更为完整揭示其真义:常住之谓经。经,永恒不易也。儒家的“天不变,道亦不变”,道家的“道可道非常道”、“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佛祖涅槃时开示的“常乐我净”,皆显说常住不易之本性也。合而言之,易者,绝对变化也;经者,绝对不变也;易经,本体永恒而妙用无穷也。彻底究竟言之,一真法界缘起无尽、随缘生起无量万法乃大易也,法界体性永恒不易、常住不迁乃大经也。真如生起万法而本性永恒不变,本性永恒不变而生起万法,宇宙之大体大用完全一如也。物理学上的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就是科学中的易经也。现在应该明白“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关系了吧?“形而上学”为性为体为源为本,“辩证法”为相为用为流为末,究竟则性相体用源流本末完全一如。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彻底之语。犹如佛门之尽法源底,道门之穷道实相。常人言及易,多以为算命之学,实则易乃知命、修命、立命、主命之学。算命,术也;知命主命,道也。何为命?看命字的基本结构——AOP!A,本源也;O,圆满也;P,perpect,完美也。

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六十四卦大象多言君子应如何,唯此卦言大人如何。圣人明明相继,则大道传承不绝。此为圣人作易之本心,亦是道家传法之本意,亦是佛祖出世之本怀。

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圣人乎?

此乃易经之中道义。佛门说不变随缘、随缘不变。道门说无为而无不为。儒家说中庸、从容中道。皆同一体性。说中道义之妙、之透彻、之圆满,无如佛法者。三论宗说中道义,有对偏中、尽偏中、绝待中、成假中。密乘法有中观见、大中观见、了义大中观见。啥意思?自己开发,不解释。

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乾卦精义,尽在九五爻。坤卦精义,则尽在六二爻。九五,阳之中正广大之道也。六二,阴之中正广大之道也。本性本来如斯,直也。本性正真贞固,方也。本性通达广成,大也。功行圆熟,自由自在,无为而成,故不习无不利也。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还用解释乎?体用不二之境界。问一个问题:通常说大道至简,可又说大道至繁,那大道究竟是至简还是至繁?答案已说,而且现在又说了一遍。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老夫子对易经义理之最淋漓尽致的阐发。与“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一句境界无二。天地生死鬼神权实之道,道观双流、自觉觉他之道,皆通达之至,终必至于无形无相或曰无相无不相的最高境界无疑焉。

少林派 发表于 2018-11-3 10:19

再奉上道学十三金句。

道可道非常道。

《道德经》第一章第一句。无须多言,此乃道门之禅法也。

无为而无不为。

源于《道德经》。此六字乃大道体用不二、体用圆备境界之最简洁表达,可谓六字真言也。

道法自然。

出自《道德经》。此四字真言与“无为而无不为”乃《道德经》最高妙之语,堪称《道德经》之双壁。犹如佛门之“法尔如是”、自性圆满。庄子内篇第一篇《逍遥游》主旨“无待”亦此。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也许是老子被误解最多、最深的一句话。朱熹居然说:老子心最毒。没长眼吗?“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诸语,你怎么没看见?“吾有三宝”,第一宝就是“慈”,你装不知道吗?《清静经》一开篇: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这就是“天地不仁”之真谛。老子此句言大道究竟平等之义,庄子内篇第二篇《齐物论》主旨即此。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出自《庄子》。《庄子》一书,道学之别传,当年苏轼读之,乃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苏轼于文章之道,堪称唐宋文学家之第一,恰如其自己所言,行乎其不得不行,止乎其不得不止,而庄子于此之外,更有大道大含细入之博大、上天入海之自在、穷极万物之深邃,乃苏轼欲道而不能道者,故其一见倾心也。此一句乃道学之大我也。

现在众生,等天尊性,非空非有;未来众生,等天尊性,非空非有;过去众生,等天尊性,非空非有。

出自道教最了义之《无上内秘真藏经》。一切众生皆与天尊本性平等,此乃道门之最上了义,与佛门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完全一如,且直指超越空有二边之中道义,的为最了。
正道真性不生不灭,非有非无,名正中道。

出自《原始洞真决疑经》。元始天尊开示道家法门十二法印,前十印为对治法,以超越世间的后五印之常乐我净不空对治世间的前五印之无常无乐无我无净性空,故第十一印开示前十印皆假施设,唯第十二印为真实中道。佛门最上法印为“一实相印”,此处即道门之“一实相印”。

夫三宝者,贪、嗔、痴是。何以故?贪性寂灭,尘累无染,戒行不亏,名为法宝;嗔性不起,不愤外尘,定无生转,是名师宝;痴性无取,无恼无患,慧通无碍,是名道宝。

出自《无上内秘真藏经》。此句开示道教三宝之真义,最为究竟彻底。道教三宝有多义。老子之慈、俭、不敢为天下先。通常说为道、经、师。又以三清为道、经、师之表征。龙门派以自身、自意、自心为真三宝。此处贪、嗔、痴为三宝云者,乃圆觉经“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之了义,与中华禅宗初祖达摩祖师《悟性论》之开示亦完全等同:
贪嗔痴性即是佛性,亦与大手印、大圆满之一切烦恼妄念皆是法身妙用同义。

一切众生,六情所趣,四大运为,皆名三宝。一一尘中,名为三宝;禽兽之中,名为三宝;鱼龞之中,名为三宝;虫蚁之中,名为三宝;草木之中,名为三宝。三宝无量无边,不可思议。

出自《无上内秘真藏经》。此句开示道教三宝之真义,最为圆满。一切众生乃至草木、尘土皆具足此本性三宝,与佛门之最上了义的一切众生皆具佛性、天台圆教和密乘法或《楞严经》所开示的“无情有性”毫无二致,《圆觉经》曰:众生国土,同一体性。

一切诸法,无不自在。具一切法,非一切法,是名真法;具一切色,非一切色,是名真色;具一切声,非一切声,是名真声;具一切香,非一切香,是名真香;具一切味,非一切味,是名真味;具一切触,非一切触,是名真触;具一切智,非一切智,是名真智。

出自《无上内秘真藏经》。此处所言,可与佛学“法身有相”说互相印证。大乘显教一般说法身无相,唯天台宗讲法身有相,根据《法华经》“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大般涅槃经》“色是无常,因灭是色,获得解脱常住色”等,法身无色无不色,具足一切色而又超越一切色相差别,即《无上内秘经》所言“具一切色,非一切色,是名真色”,密乘法亦言佛法身有微妙之色,周遍法界,即禅宗所谓“十方世界是全身”之义也。

“一切大小精粗之物,一切远近眷属之人,一切内外邪正是非之事,一切圣贤儒释道三教之法,一切经书文献典籍之理,一切天地阴阳造化之妙,一切神奇玄幻之术,一切清微灵宝全真道路,以至名山洞府、天宫圣境,以至七宝八珍、河图龟瑞,及自己身心五脏六腑,齿舌精气,山河大地,草木禽兽昆虫”,永远都不可对它们心存丝毫的执著。

《龙门心法》开示的修道最上妙法。佛门曰:破尽执着即是佛。庄子云:至人之用心若镜。道门之大圆镜智也。

心忘念虑,即超欲界;心忘缘境,即超色界;心不着空,即超无色界。

出自《重阳立教十五论》。王重阳祖师在道门之境界和影响,犹如佛门之六祖慧能大师。此三句话,简洁、顿了,犹如禅宗号称“云门天子”的云门宗之“云门三剑”,真乃道门之神剑三式也。

一者辞无明父母,二别生死眷属,三入重玄门,四历事十方天尊,五与其伴类相识,六同坐解脱床,七究竟常乐,八摄受门徒,九授布三乘教法,十三德圆备。

出自《道门经法相承次序》。玄门修行到最高的天尊地,十法具足,此处即详细开示天尊地之十大圆满功德。可对照佛教《华严经》之“佛不思议法品”中对佛地圆满境界之开示。

少林派 发表于 2018-11-3 10:21

免费送上西方哲学十三金句。

本源如水。

西方哲学之父泰勒斯语。一般翻译成“本源是水”。南怀瑾有一句话评价此翻译最合适:屙屎见解!此命题境界极高,乃体用不二之境界。如水般活泼自在,妙用无穷。犹如佛门之“阿赖耶识如流瀑,阿摩罗识恒不动”。道学之“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此命题乃西方哲学之源头活水,从此之后,西方哲学生生不息,化生一切。

一切在一切之中。

阿那克萨戈拉语。个个圆常道之圆教境界,尤其合互具之义,相当于华严圆教四法界之事事无碍法界,按现代语言说即全息论,最新的非线性科学、复杂性科学如分形几何和混沌学,物质结构最基本的模型之一靴袢模型都是。儒、道、佛的高妙境界肯定更是,就不说了。

认识你自己。

德尔菲神庙之箴言。苏格拉底终生弘扬之。赫拉克利特有语曰,“我寻找自己”。但问题是,找到了吗?如何寻找?欧阳锋为什么疯了?石破天为什么傻啊?都是因为哲学没学好,不知道我是谁!你别笑,你知道吗?卡西尔之《人论》第一句就说,“认识自我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犀利哥啊你!

除非哲学家当国王,或者所有的国王都具有哲学头脑,否则人类的罪恶和苦难永远不会终止。

柏拉图的哲学王理想。乌托邦?你什么脑子啊?柏拉图大哲学家,得了妄想症?那你也可以说佛祖是大骗子,老子是大忽悠。此同儒家内圣外王。一切哲学到了最高境界都是如此,唯内圣者可外王,所谓王道者,即以德化人,以大道而教化天下。世间唯有两种事业可真服人,一曰以理服人,一曰以德服人,两者合一,即是内圣外王、内外兼修、内外一如。有人不懂中国文化之本性,说中国古代的治理方式是人治,更说人治不及法治云云。非也非也,中国古代治理天下的方式是德治、道治,只是这个德统、道统由有德、有道之圣王而体现之而已,《三国演义》中有一句话可谓囊括古今之圣语:天下唯有德者居之。中国上古皆圣、王合一,政统、道统是一体的,是真正的政教合一。天子既是世俗之王者,又是天道之化身和传承者,三代以上之圣王皆如此,皆在完成世间教化和救度众生之使命后,白日飞升。佛门之三宝佛、法、僧性相不二也是如此,三宝本一,即是一实相,故佛法最终极准绳、最高法印乃一实相印。

至善即自足。

西方哲学之王亚里士多德语。道法自然,自性本自具足,万物皆备于我。什么是真、善、美?答曰:本然即真,完备即善,和谐即美,真、善、美三位一体、相即不二就是自由,可以对比佛性三德:永恒真实自在,体相用一如,其体永恒不易,其相智慧圆满,其用随心自在。

事情就这么成了。

出自圣经第一章创世纪。是圣经最妙的一句,也是上帝境界的最好表达。什么叫心想事成?这就是心想事成。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非常自然而然,上帝只要心想,就成了。事情就这么成了!就这么简单。佛法说:一切成办。毫无疑问,上帝是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

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语。又是“我”的问题。他特意提醒不要按三段论逻辑理解此语,真有先见之明!后世全弄拧了,正是按照三段论逻辑来理解这句话的,而且还整出来一个结论,由此可以推出笛卡尔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笛卡尔真是死不瞑目、冤枉至极也。后代的人们能尊重前人的遗嘱否?能倾听先人之意愿否?其实际意义是,思为我之用,我为思之体,体用不二故我必存在,此为自我对自我的确证。可惜此“我”还是有限之“我”,故最后还是得请出上帝作为其哲学基础,故笛卡尔此命题之真义就成了,“上帝在故我在”。看来离了上帝,什么事也办不成啊。

上帝的生活就是自己爱自己的游戏。

黑格尔语。没办法,上帝太完美了,独立自足,只能自己和自己玩了。故就此而论,一切有关上帝存在的证明方式如所谓运动学论证、目的论论证云者,都绕远了,都弱爆了,唯有安瑟尔谟的本体论论证最得本性。而“三位一体”之理念则是对上帝内在本性的最好揭示,犹如佛法中的法身-报身-化身三身一如。

真理是全体,是自我完成的完整过程。

黑格尔语。所以黑格尔整了个哲学全书。黑格尔对西方哲学最伟大的贡献并不是辩证法,因为辩证法来源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而是建构了一个包罗万象、完备严整的哲学宇宙——大全整体,相当于佛法中的一真法界。西方哲学四大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阿奎那、黑格尔和海德格尔之哲学体系都是极为浩瀚的哲学宇宙,而以黑格尔的哲学体系最为完善圆满,不妨称为西方哲学之圆教或太极剑法,而此剑法之心法即是古希腊哲学最高的理念——逻各斯,它就是道,就是佛性,就是上帝,就是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我”,“我是阿尔法,我是欧米伽,我是一切的一切”,呵呵。

上帝死了。是我们杀死了他!

尼采语。其实黑格尔早就说过“上帝死了”,但意义不同,自己领悟,不解释。不过你不要以为我们真的本事很大,能杀死上帝,尼采这句话只对背离上帝的人适用,是人心死了,最悲哀的事莫过于此,所以近代西方人从哲学家到神学家到普通人都找不着北。上帝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如果他能被人杀死,还是上帝吗?

人死了。

福科语。别误解!此处“人”是指绝对主体,类似于又一个上帝。后现代主义消解一切绝对主体,无论上帝、绝对精神、超人还是作为类本质的“人”,统统死拉死拉的。只有这个“人”死了,每个个体之人才会解放出来,获得自由。但可惜,这个解放了的个人将被彻底放逐,生不如死。可怜的西方人!除了在无限的上帝和有限的自我之间选择,就没别的办法了吗?非要你死我活啊?那只能是同归于尽!

只还有一个上帝能救度我们。

海德格尔语。无论海德格尔有多少精妙言论,皆不及此语具有代表性。不明自性的西方哲学还会有别的命运吗,大哥?有四句话概括西方哲学四大阶段:古希腊是惊异,中世纪是信仰,近代是怀疑,现代则是虚无。海德格尔这句话可谓五味杂陈、一言难尽!人是有命运的,哲学也有其命运,所谓性格决定命运,西方哲学具有如斯性格,就有如斯命运,斯人也而有斯命也。佛学、道学、易学、儒学,一切哲学皆然。还是听张学友来唱歌吧:不要问,不要说,一切尽在不言中。

人类理性有两大最高、最难解决的问题,无限和自由。

莱布尼茨语。但在人类意义上,此两问题永远无解!等你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时,这两个问题才会真正解决,因为本来啥问题也没有!“无无明,亦无无明尽”啊。

少林派 发表于 2018-11-3 10:22

西方十三大哲学家或思想家

西方哲学虽然异彩纷呈,但本性上是一体的、一脉相通的,就事相而言,可以分流为四大阶段或四大样态,即古希腊哲学、中世纪神学、近代古典哲学和现当代哲学。

四大阶段,有四大开山祖师,四大集大成者,善始善终,因果一如,是对同一哲学本性的不断完成和回归。

四大开山祖师是:古希腊哲学之开山祖师,西方哲学之父泰勒斯;中世纪神学之开山祖师、世界四大圣哲之一耶稣;德国古典哲学之开山祖师、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康德;现当代西方哲学之开山祖师、现代西方社会最深刻的思想家之一尼采。

四大集大成者是:古希腊哲学之集大成者、西方哲学之王亚里士多德;中世纪神学之集大成者、经院哲学之王阿奎那;德国古典哲学之集大成者、哲学体系最完备严整的哲学大师黑格尔;现当代西方哲学之集大成者、使西方哲学重新回归古希腊源头的海德格尔。

四大开山祖师,四大集大成者,在西方哲学的世界占据最崇高的地位,是西方哲学的终极坐标,相当于北斗七星,指示着西方哲学璀璨的星空。

再加上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柏拉图和师祖苏格拉底,则为西方哲学十大思想家,乃西方哲学之十大顶尖高手。苏格拉底、柏拉图和苏格拉底犹如大唐之李渊、李世民和李隆基,辗转增上,将古希腊哲学推向盛世和巅峰。

第十一绝顶高手为奥古斯丁。中世纪神学有两个一体之阶段,前期为奥古斯丁集大成的教父哲学,将基督教教义与柏拉图哲学融合为一体,后期为阿奎那集大成的经院哲学,将基督教教义与亚里士多德哲学融合为一体。与大哲学家柏拉图一样,奥古斯丁活着时就被高推为圣人或圣师,相当于东方或藏传佛教的活佛、活菩萨之称呼。奥古斯丁和阿奎那的著作,都是神学的百科全书,两人的地位非常类似于德国音乐史的巴赫和贝多芬,不妨说,奥古斯丁的著作是神学的旧约全书,阿奎那的著作是神学的新约全书。对比于佛教,可以说,上帝之本性为宗,圣经之教义为教,那么,奥古斯丁和阿奎那的神学体系就是阐发教义之论部,或曰,基督教教义为经,摩西十诫为律,教父哲学和经院哲学为论。

第十二绝顶高手为维特根斯坦。他一个人有两个化身,而且每一个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犹如周伯通的双手互搏。前期的维特根斯坦是二十世纪西方影响最深远的语言分析哲学之主将,西方二十世纪哲学,流派众多,而所谓科学主义、人本主义和宗教哲学思潮三分天下,语言分析哲学为科学主义之主脉,可见维特根斯坦在二十世纪西方哲学地位之重要。前期哲学代表作《逻辑哲学论》围绕七个基本命题而展开,犹如七剑下天山,以精绝剑法闯荡哲学武林。然而后期维特根斯坦闭关修炼,几乎将前期哲学全盘推倒,创造了同样精绝甚至更为精绝的哲学心法,犹如一次凤凰涅槃,从对科学语言的建构转而走向或曰回归到对日常语言的研究,其所开创的语言游戏理论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念、海德格尔的语言是存在的家、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以及后现代主义诸流派虽异曲但同工,共同建立了西方哲学新的王国。

第十三绝顶高手是雅斯贝尔斯。他对于人类思想的整体领悟和把握极为超绝,其提出的人类思想之终极源头的“轴心时代”理念,可谓对人类思想和哲学理念在最高层次上极为精当的揭示,而在《大哲学家》中提出的世界四大圣哲苏格拉底、耶稣、释迦牟尼和孔子是人类思想、智慧之终极准绳的理念更是独具只眼,高明之极。

少林派 发表于 2018-11-3 10:23

中国十三大思想家

版本众多,各有其道理,我们也提出一个版本——伏羲,黄帝,老子,孔子,墨子,周敦颐,张道陵,王重阳,张三丰,王常月,慧能大师,智者大师,莲花生大士。

伏羲:易经乃中国群经之王,百家共祖,伏羲地位之极端重要,不言而喻。

黄帝:中国人皆炎黄子孙,黄帝亦是中国人文之祖,易学之大宗(归藏易之祖),医学之大师(黄帝内经),儒家之圣王,道家之仙真,故二十四史第一史史记第一篇五帝本纪从黄帝而始。

老子、孔子、墨子:中国文化主体为源出易学的连山、归藏和乾坤三易,此三大宗后成为百家之三大主脉道、儒、墨,老子、孔子、墨子为其开山祖师。

周敦颐:新儒家开山祖师,二程、陆九渊、朱熹、王阳明之学皆源出于此,理学、心学之本根,前接孔子,后启熊十力及现代新儒家各派。

张道陵、王重阳、张三丰、王常月:此四位祖师可谓道教四大士也。简而言之,道教有两大派,一曰正一,一曰全真。张道陵乃正一派之鼻祖,得太上老君真传,为第一代天师,天师者,天人之师也。正一派乃张姓家族传承之大派,历来天师皆姓张,现已传承六十余代,与孔圣人之家族传承并称“南张北孔”。王重阳为全真派之鼻祖,且为三教合一之圣人,修道界有言:临济龙门半天下,龙门即源出于王重阳祖师。张三丰,丹鼎门最上一乘文始派六祖(三大六祖:禅宗六祖慧能大师,黄教六祖仓央嘉措,文始六祖张三丰),符箓门新三山共推的祖师,可与张道陵地位并称的符箓门中兴之祖,且明之后,道教多达十数个修行派别皆源自张三丰。与王重阳祖师一样,他也是三教合一的大师。而在武学门派中,其开创的武当内家拳与达摩祖师开创的少林寺的武学体系并称。王常月祖师乃明代全真龙门派复兴之大师,也是整个道教中兴之大师,也是道教历史上著述最多的大师,就此意义论,其在道教的地位仿佛龙树菩萨在佛教的地位,其修行法门,融合三教为一体,世间法出世间法皆不偏废,修法以明心见性为宗,以戒定慧三学为径,不求法力神通、长生不死,唯炼性淳心、无相无念,乃高明之至的法门。很多玄幻或修真小说中都说,当修成仙道之时,会遭遇天劫,过不了此关者不仅不能成仙,反而会形神俱灭,《西游记》中菩提祖师对孙悟空开示的三灾说得最内行。其实,三灾水灾、火灾、风灾的根源是贪嗔痴三大根本烦恼,三灾的本质不是修仙夺天地之造化故天地鬼神不容,而是未断烦恼、心魔未除故引起外魔入侵,只要未出三界,任你有多高的法术神通,都难逃三灾的魔掌,以戒定慧为门、断除三毒、永出三界,是灭掉三灾的唯一正确道路,可见王常月大师之法门,的确是道门正法、修行正道。至于《楞严经》所说五十种阴魔,则是更深层次的所知障或无明惑等引起,唯有明心见性、彻底显发佛性方可完全破除。

慧能大师:汉地佛学,以禅宗影响至为深远广大,而禅宗门徒遍及天下,实从六祖而肇始。

智者大师:汉地佛学,教理最圆满者,首推天台宗,而智者大师乃天台宗圆满教理之实际奠立者和完成者,中唐之后,汉地佛学非归于禅即归于净,独天台一直传承不绝,皆因天台宗教理与修行法门圆满完备而普应众机之故也。汉地佛法大乘八宗,法相宗玄奘大师三传而绝,华严宗自五祖宗密大师后归摄于禅宗,律宗、密宗皆衰微,三论宗并入天台宗,故汉地佛法有禅、净、天台传承不绝,与藏地之密乘法并传于世。禅最高,净最方便,天台和密最完备、最圆。

莲花生大士:中国传统文化心髓与主体乃儒道佛三教,佛教主流为大乘佛法,藏地佛学与汉地佛学并为大乘佛法两大中心,尤为密教之圣地,而密教以莲花生大士开创之红教最为无上圆满,故被誉为第二佛,以后,密乘佛法将在汉地广为流传,莲花生大士影响力还会更为深远。

少林派 发表于 2018-11-3 10:24

再赠送一个科学十三大定律。

康托尔无限集合论。

现代数学最深刻的基础。最高深的数学定理,其最高境界康托尔已经找不到更合适的词,因此只能以“上帝”来称呼之。一切科学到了最高境界都是哲学,都是神学。具有悲剧和宿命意味的是,无限历来是哲学和神学研究的课题,一个数学家胆敢触碰这个禁区,所以康托尔以人生的悲惨结局作为代价,这难道就是科学之原罪乎?

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

超越了数学的数学定理。西方人认为,对此定理的理解程度是衡量一个人智慧的标志。这个定理还有一个升级版——勒文海姆-斯克伦定理,威力更为强大。

诺特定理。

将最核心的三大物理学原理对称性原理、守恒性原理和最小作用量原理融为一体的伟大定理。

统一场论。

其最终梦想是要用一个方程写尽宇宙的秘密。相当于佛法中的阿弥陀佛圣号或六字大明咒真言。

CPT定理。

纯物理学最深刻的原理。将物质、时间和空间统一为一体。相当于物理学中的三位一体。

中心法则。

囊括DNA、RNA和蛋白质之间遗传信息关系的生物学最核心定律。老子曰:三生万物。如其然乎?如其然也。

互补原理。

量子理论的至上法则、不二法门。哥本哈根学派的五字箴言或曰五字真言:“互斥即互补”,深合东方哲学之妙谛。

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俗称热力学第一定律,但适用范围绝不仅限于热力学,就能量的最广义言之,此定律适用于整个宇宙。体用不二的境界。列子曰“生物者不生,化物者不化”,即此也。物质、能量、信息,体、用、相一如。物质为源,含藏一切,可谓体大;能量为用,生成一切,可谓用大;信息为相,具足一切,可谓相大。

对称性原理。

这个原理的内涵用六祖的话说再合适不过了: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狭义相对论两大基本原理之一相对论原理和广义相对论两大基本原理之一广义协变原理都只是此原理的特例。

守恒性原理。

法性常住之科学版。数学、物理学、科学上的一切等式都是守恒性原理的体现,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也。

最小作用量原理。

大自然从不浪费。所以“奥卡姆剃刀”的原则是深合宇宙法则的。何谓无为?佛法曰:佛是无事人。

自洽性原理。

逻辑学、科学的最根本法则,也是最高法则,也可称为完备性法则,犹如神学中对上帝存在性证明的本体论论证。考你一下:科学能达到自洽吗?也就是能自己证明自己吗?相传奥古斯汀曾如此回答那个著名的“请问上帝在创造世界之前干什么呢?”的问题:在为问这个问题的人准备地狱!对于科学而言,询问科学能不能证明自己就是一个下地狱的问题。问题只在于:是以神通力下地狱去拯救众生还是因业力下地狱去赎罪?还有:科学有原罪吗?那就只能去问科学的上帝——哲学了。

全息原理。

宇宙最完美的体现,当然也是科学的最完美境界、圆教,当然这已经不是科学的境界了,除非是德国哲学意义上的科学。借用孔子之语评价其境界:吾无间然矣。尽善尽美矣。叹为观止矣。

少林派 发表于 2018-11-3 10:26

再来个轻松点的——中国诗词文赋十三绝。

赤壁赋。

苏轼之作品。分前后两篇。简而言之,前篇是佛心,后篇乃妙道也。苏轼评价自己做文之特点是“大抵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得不止”,此两文尤其前赤壁赋最得其妙。由此两赋可知:唐宋八大家虽并称于世,然亦有高下之别。若论文笔之美,无出苏东坡之右者。什么是美文?这就是美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中秋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青玉案-元夕。

前两首皆苏轼之作品,后两首为辛弃疾之作品。苏轼此两首词堪称一刚一柔、一阴一阳,珠联璧合。前为豪放词之代表作。有一言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知言也。后篇则号称:咏中秋之词,自此词一出,余词尽废。辛弃疾此两首词亦可堪称一刚一柔、一阴一阳,珠联璧合。前一首以李白作诗的口吻和气势将心中所想脱口冲出而成妙章,可见辛弃疾作词之境界是如何炉火纯青。后一首亦是看似随心而发、随手而写、毫无滞碍,且此首词为豪放词人的小清新之作,可谓别具风味。两首词皆让人钦佩、惊叹辛弃疾作词功夫之高、之纯。

春江花月夜。饮酒。

前为张若虚之作品,后为陶渊明之作品,两者堪称一禅一道。春江花月夜,顶峰上的顶峰,诗中之诗,孤篇盖全唐,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还用再说吗?饮酒,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还用再啰嗦乎?

登幽州台歌。敕勒歌。

前为陈子昂之作品,后为北朝民歌。论意境之苍茫阔大辽远深沉,古往今来还有第二首诗乎?非如此不能启盛唐之音,犹存大汉古风,可谓古风一曲倾天下。而如论境界之辽阔,《敕勒歌》绝对是不二之选。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之作品。可与春江花月夜、前赤壁赋并为中国诗词文三绝。晚清大儒王闿运曰:“读此词,觉东坡《水调》犹存尘心”,真乃慧眼如炬也。此词能于东坡中秋词后更上一层楼,真可谓奇迹,当真是天外有天。此三篇妙文皆写月夜,乃诗词中的小夜曲。春江花月夜乃诗中之诗,前赤壁赋乃文中之诗,张孝祥此作乃词中之诗,故此三篇乃中国文学史上最富有诗意的三大无上妙品也。

望岳。登高。

诗圣杜甫之作品。前篇乃年轻时初出江湖之作,一出手即惊世,故压杜甫全集之卷,亦有高推其为唐五律压卷之作者,真可谓初发心时即成正觉也。后篇乃老年时所作,功力更见精纯,杜甫曾曰“庾信文章老更成”,其实此语更适用于他自己。杜甫体兼一代,于各种诗歌体裁皆精通,而尤以七律功力最深,此篇又是其中最精纯者,故被高推为“古今第一律诗”。句句皆对而未见痕迹,可见老杜此七律已入化境。望岳诗之末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预示杜甫将来登上唐诗顶峰,而登高一诗,则见出固然“无限风光在险峰”,亦可谓高处不胜寒矣。“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老杜不必自哀,别忘了还有“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呢。

将进酒。蜀道难。

诗仙李白之作品。最具李白诗风之代表作。前篇乃中国诗词史上最独具一格之作品,盖因李白不仅是诗仙,亦是酒仙也,故杜甫曰:李白斗酒诗百篇。看了李白的《将进酒》,感觉只有一句话放在这里最合适: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难怪杜甫说“白也诗无敌”,杜甫都服气,谁还有话说?后篇在中国诗词史上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有大仙李白镇守于此,试问天下有几人能过关?而李白诗歌境界之高,亦不由让人生出“难于上青天”之慨叹也。仙之境界,岂是凡人可及?

锦瑟。

李商隐之作品。本来就有“诗无达诂”之说,李商隐又写了众多号称最难解的无题诗,其中最著名、境界最高者当为“无题”即“相见时难别亦难”那一首和“无题二首其一”即“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那一首。而此篇虽有题,却比任何无题诗更难解。简直就是诗歌中的密宗。数学上有一个超级难题曰“哥德巴赫猜想”,此篇的主题可以说是诗词中的“哥德巴赫猜想”也。其实李商隐还有一篇绝品之诗《杜工部蜀中离席》,以杜甫之口吻写的一首七律。后人称此诗为:学老杜而得其神者,唯李义山此作也。虽老杜亦无过于此。杜甫律诗境界之深厚精纯众人皆知,可见李商隐之所以和杜牧并称为继李白、杜甫大李杜之后的小李杜,绝非浪得虚名。

黄鹤楼诗,滕王阁序,岳阳楼记。

中国三大名楼,各有一篇绝世之作:王勃之《滕王阁序》,范仲淹之《岳阳楼记》,崔颢之《黄鹤楼》诗。名楼与名文,相得益彰也。王勃之滕王阁序乃现场即兴之作,真可谓才高八斗也。范仲淹之岳阳楼记则文辞、意境、见识、心怀兼备,真乃千古好文。至于崔颢之黄鹤楼诗,能让诗仙李白都难以措手、无法下笔之作,境界之高还用说吗?有人推此诗为唐七律压卷之作,亦有推杜甫“秋兴八首”或“登高”者。无论如何,能与“古今第一律诗”相争锋者,唯有此诗耳。其实杜甫的《蜀相》也极显杜甫七律功力精纯纯正、内涵深沉厚重之风格,至于李白那首《登金陵凤凰台》,其形、神与崔颢之《黄鹤楼》皆有相似之处,但也是形神俱佳之作,故李白因性格使然平生所作律诗极少,然观此七律可知:李白不作律诗则已,略一着意,亦成妙品,故李白于律诗一道,非不能也,而不为也。

说到压卷之作,唐诗五绝一般推王之涣《登鹳雀楼》为尊,此基本无异议,此诗元气充沛、一气贯通,四句皆对仗而了无痕迹,且意境高远,虽为二十字之小诗,却尺幅万里,的确独步千古。然孟浩然之《春晓》,李白之《静夜思》,柳宗元之《江雪》和王维之《相思》亦是五绝之妙品,此五首诗可称五绝之五绝。

五律则以杜甫《登岳阳楼》或《望岳》为第一,此亦基本无异议,对仗工整尚且是小事,关键是两诗皆境界阔大、深沉厚重。其实杜甫的《旅夜书怀》也是上佳之品,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与此可称姊妹篇。杜甫的《春夜喜雨》、李白的《送友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张九龄的《望月怀远》、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以及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都是五律之佳品也,可见我大唐诗歌之盛。晚唐马戴有一首五律《楚江怀古其一》必须着重提及,“唐人五律,多高华雄厚之作,此诗以轻微婉约出之,如仙人乘莲叶轻舟,凌波而下也”。整体言之,晚唐之诗,不及初唐,亦不及中唐,更不及盛唐,而马戴能于晚唐之时做出如此精彩之五律,须单独捻出,方不至有“沧海遗珠”之憾。当然,五言诗中,王维的《山居秋暝》和孟郊的《游子吟》也绝对是极为高超的作品。

七绝则有推王昌龄《出塞二》者,亦有推李白《早发白帝城》者,有推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者,还有推王之涣《凉州词一》者——王之涣当真厉害,本身并非大诗人,传世仅六首诗,居然有两首荣登压卷之作榜单,或有推张继《枫桥夜泊》者,也有推王翰《凉州词》者,还有推杜牧《泊秦淮》者,七绝压卷之作如此之多,吾不见众说纷纭,唯见唐诗之盛。实际上,王昌龄之《芙蓉楼送辛渐》、李白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杜甫之《江南逢李龟年》、白居易之《大林寺桃花》、李商隐之《夜雨寄北》和杜牧之《山行》、《清明》、《江南春》都是七绝中的上佳之作。

以一首名诗纵横天下的诗人,除了张若虚,应该就是崔颢了,相当于小李飞刀,虽只一招,但精纯到极致,无人能当也。如果说李白是不与凡圣同迹的禅师,杜甫是功力深厚全面的大侠,则张若虚和崔颢就是身怀绝技的江湖异人也。

雨霖铃。声声慢。虞美人。天净沙。

前为柳永之作品,中为李清照之作品,后为李煜之作品,最后为马致远之作品。前三者皆婉约词之最经典代表作。柳永作为被歌咏最多的大众词人,“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简直可以媲美“凡有华人处,即有金庸武侠小说”了。李清照虽为女性,却是诗词大家,精品甚多,风格亦多样,不独婉约,观其“生当作人杰”之语,颇有大丈夫气,见识亦不凡,而《声声慢》,凄凄惨惨戚戚,作为词意境很美,作为人则必定步步心碎也。唉,欲说还休,还是“却道天凉好个秋”吧。李煜作为亡国之君,国恨家仇体验甚深,可谓千古第一愁人,此愁当然绝非“为赋新诗强说愁”之愁,而是“而今识尽愁滋味”之真愁,发而为词,遂成绝品。将现实和内心之愁苦化为诗词之美,可见艺术有“化腐朽为神奇”之功,故叔本华将艺术作为意志解除痛苦的三大基本方式之一。至于天净沙,王国维评价曰,于小令而能写出唐诗之妙境者,有元一代,唯此篇耳,真乃古今小令之冠冕也。

祭十二郎文。祭妹文。

前为韩愈之作品,后为袁枚之作品。韩愈之文,笔力雄健,气势磅礴,否则怎么能做到“文起八代之衰”?唯此文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谁能想到此人居然能写出此文,真乃奇绝也。此两文能打动人心,关键在于其情之真,只有真心才能打动真心,无关乎文辞也。

临江仙。贺新郎-读史。

前为明杨慎之作品,后为毛泽东之作品。都是看透世间兴衰成败、通透洒脱之极的词。前词被冠于三国演义之首页是有道理的。有道是:松间明月长如此,身外浮云何足论?且问: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说什么丰功伟绩、文治武功,不过酒后笑谈耳。毛泽东乃五百年一出的王者,其诗词大气磅礴,亦有王者气魄,犹如诗词中的狮子吼神功,震古烁今,《沁园春-雪》气吞古今,无人可敌,曹操《观沧海》、《龟虽寿》和《短歌行》之诗可为其相,岳飞《满江红》之词可为其将也。其余如《沁园春-长沙》、《采桑子-重阳》、《念奴娇-昆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浪淘沙-北戴河》、《水调歌头-游泳》、《七律-登庐山》、《卜算子-咏梅》、《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等,无一不是高妙之作。看看毛泽东年轻时的《咏蛙》,就知道什么叫帝王气象了。毛泽东和李煜在帝王之中堪称一刚一柔,是帝王中诗人的最高境界。那为何选取《贺新郎-读史》呢?因此篇举重若轻,百余字即囊括人类几百万年之历史,堪称微言大义。滴水见世界,非达于至高境界不能为之,犹如高明的禅师,寥寥几句即开示佛法心髓、精要,看似轻描淡写,实已臻于化境。

诗经-关雎。诗经-蒹葭。元好问-摸鱼儿。汉乐府-上邪。纳兰性德-木兰词。秦观-鹊桥仙。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仓央嘉措-那一世。元稹-离思。苏轼-江城子(悼亡妻)。

如果评选中国第一情诗,恐怕此十首是夺标的最大热门。不忍割爱,还是让此十首并列吧。

第一首乃诗经首篇,也是闻名中国的月老灵签之首签(月老灵签签文,可谓道尽人间悲欢离合,不说悲剧意味的,只说最美好的签文吧:第一百签:花好、月圆、人寿。第五十七签: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锵锵。永鸣和合,白头偕老。第五十六签:永老无别离,万古当团聚。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第三十二签: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第三十三签。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解曰:君汝能逢遇鲍叔牙耶。可全心诚意托付之。伊人也,是贵人也。伊之黼增华之时,君汝亦必有大成之时。爰之,一人之希望,可托于伊之身上。注:若问贵人,月下老人;若问姻缘,天作之合。你可望遇贵人、逢知音、交至友,得生死相许之配偶。可以全心诚意交付的对象。求得此签目前福缘圆满,有了月下老人的帮忙,你们的姻缘一定会有美好的结局。更宜多求神造福延续福报。问缘份,月老牵成。问婚姻,可依附一生的天作之合。第二十二签: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第十六签:意中人,人中意,则那些无情花鸟也情凝,一般的解结枝头学并栖——深情所至,花鸟亦被感动也。还有第一签。当然,最上上大吉的还是签王:佳偶耶?神仙美眷也。夫复何求? 对对佳偶,神仙美眷,百年偕老,无须再觅良缘。如此甜蜜的爱情,如神仙般美好的婚姻,须好好修福才能得到)。太上忘情,凡间男女难以做到,但真情自然流露,却尽显爱情之美好。古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有一个对于爱的妙论:爱就是神圣的疯狂。此疯狂并非是指病态之疯狂,而是类似于诗人的境界,灵感迸发而进入忘我的境界,或者我们也可以如此理解柏拉图这句话的意思:爱是神圣的,爱也是诗意的。

第二首亦堪称美妙之极,琼瑶作词、邓丽君演唱的《在水一方》是其现代白话版,时隔几千年后,再次谱写了新的传奇。诗经真不愧是中国第一诗集,还有著名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之语,质朴之极亦深情之至也,才女卓文君之“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与此心意相通。

第三首则是字字血泪之情诗,能让人心甘情愿生死相许的,也许只有爱情了吧?苏武有诗句曰“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亦同此也。

第四首写爱情之坚贞、之生死不渝,可谓惊天地泣鬼神矣,故此篇素有神品之誉。什么才是最理想的爱情?应该是两情相悦、情投意合、心心相印而生死不离吧?顺便说一下,凡民间或具民间风味而流传于世的诗词,都是朗朗上口、脍炙人口,如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即是,白居易《长相思》亦然。当然,说到爱情诗,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也是一首很美丽的诗篇,何况其中又有一个同样美丽的故事呢?此诗背后的爱情故事肯定不是世上最感人的爱情故事,不像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样经历了生离死别最终还是以悲剧收场,也不似牛郎织女一样明明只是相隔盈盈一水间,“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却只能脉脉不得语,但也许是最浪漫、最唯美的爱情故事,虽经历了生死别离之痛,却有一个美满的结局——博陵崔护,资质甚美,而孤洁寡合。举进士下第。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一亩之宫,花木丛萃,寂若无人。扣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护以姓氏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入,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崔以言挑之,不对。彼此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崔亦眷盼而归。尔后绝不复至。 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门院如故,而已扃锁之。崔因题诗于左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后数日,偶至都城南,复往寻之,闻其中有哭声,扣门问之。有老父出曰:“君非崔护耶?”曰:“是也。”又哭曰:“君杀吾女!”崔惊怛,莫知所答。父曰:“吾女笄年知书,未适人。自去年以来,常恍惚若有所失。比日与之出,及归,见在左扉有字,读之,入门而病。遂绝食数日而死。吾老矣,惟此一女,所以不嫁者,将求君子,以托吾身。今不幸而殒,得非君杀之耶!”又持崔大哭。崔亦感动,请入哭之,尚俨然在床。崔举其首,枕其股,哭而祝曰:“某在斯!”须臾开目,半日复活。老父大喜,遂以女归之——上述故事简直就是现实版的唐传奇,有人觉得像聊斋故事,恐怕是后人附会之作,我宁愿相信它是真的。

第五首乃情歌王子纳兰性德最美的一首诗,“人生若只如初见”,爱情如果永远如初恋般美好,那将是多么幸福美满!

第六首写的是尽人皆知的最凄美的爱情故事,写情人之间相见之难、相思之苦,让人不禁慨叹为何说“只羡鸳鸯不羡仙”了。看看诗仙李白写的一句“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还有晏殊的“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就知道相见如何之难、相思如何之苦了。而朱彝尊的“妾似胥山常在眼,郎如石佛本无心”,以及梁启超的“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尤其温庭筠的“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更是道尽单相思之苦情、悲情。相见难,离别亦难;双相思苦,单相思更苦;的确是有情皆苦、情海难渡啊!果真是:“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也。你现在知道孟婆是多么大慈大悲了吧?人们执着在爱恨情仇之中,看不破,放不下,为之生为之死,甚至为之生不如死,痛苦至极,痛苦不堪,所谓孟婆大士以一碗浊汤让你忘却前世的一切,以外力助你解脱出来。可是,前尘虽忘而业力未消,遇到你前世的情人,你照样会继续沉沦于其中不能自拔、欲罢不能,所以不可辜负了孟婆的一片苦口婆心,自己勘破情关,早日解脱去也。

第七首是典型的爱情悲剧,可与四大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牛郎织女》、《孟姜女》并称,这些爱情悲剧,有些是源于家庭矛盾,有些是源于社会上层的政策对人性的侵害,有些则是前世的孽缘情债,不禁让人感叹:有情人要成个眷属咋这么难呢?难道爱情路上也需要像唐僧取经一样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的考验才能最终修成正果?

第八首是佛法的爱情篇,作为一个佛弟子,“不负如来不负卿”应该是最完美的追求,俗人的理想爱情称为神仙眷属,修行人的理想爱情则称为菩提眷属,即夫妻同时修行、共了生死,是对世间爱情的升华和超越。《大智度论》中有一个佛本生故事:佛祖修行过程中,有一世为妙意菩萨,以五百钱向须罗婆女买五茎莲华欲供养燃灯佛,女不肯与,要之言:愿生生世世常为夫妻,乃与。菩萨为供佛故,乃许之。无始劫以来,众生互为六亲,菩萨观一切众生皆为父母、眷属,所谓同体大悲是也,佛法有云转烦恼为菩提,佛法的爱情观就是转爱情为慈悲心,夫妻之间同心同德、互敬互爱,同生死共患难,这就是最正宗的佛法。文殊灵签第八十七签就实现了仓央嘉措所追求的“不负如来不负卿”的境界:你的爱情运很好,夫妻可以成为菩提眷属,两人共同修行,生活美丽灿烂。在佛祖灵签的第一签中,尤其有关婚姻的一象,堪比月老灵签之第零签签王:世间天理定婚姻,天配如何误世人;人若自知天理合,何须着意问天神。解曰:婚姻成之,是天配良缘,不用问神,自能情投意合,白头偕老。第二十六签也是有关婚姻的上上大吉签。好对婚姻不用媒,有心不必急相催;前生注定非今日,五百年前结果来。解曰:婚姻定成且不用媒人,前缘注定,五百年前结成同心同德,互敬互爱。我问佛:仓央嘉措的爱情到底是最凄美还是最奇绝?是他深陷爱情而堕落还是游戏世间、神通示现?佛曰:不可说。

第九首被誉为悼念亡妻之最佳唐诗,而第十首则被推为悼念亡妻之最佳宋词。什么是情深似海,恩重如山?此两篇即是。无论元稹还是苏轼,估计与自己的妻子都缘分未尽,但愿来世他们还可再续前缘,三生三世,千里桃花。

不过说到绝,请看王梵志的诗——“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还有比这个更绝的吗?

少林派 发表于 2018-11-3 10:27

再来个免费午餐——中国诗词十三金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诗中句。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禅宗有言:百尺高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但是话又说回来,百尺竿头要更进一步,难之又难,老子曰:行百里者半九十。怎么办?毛泽东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但别忘了:天外有天。故不能以上一层楼为满足、为终点,须不断提高和升华自己,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易传有言:日新之谓盛德,大乘佛法修行根本法则六度第四度为“精进度”,皆此义也。一直到止于至善,一直到无上境界,由升级流而无限流最后无敌流。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诗中句。境界开阔,志向高远,不愧是唐诗一哥!李白一出手亦不同凡响: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化用金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之语:李白宝刀,号令天下;杜甫不出,谁与争锋?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诗中句。宋诗以理趣为胜,然也。人最熟悉的是自己,但最难认识的也是自己,故黑格尔曰:熟知非真知。何哉?皆因不明自性。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诗中句。道家讲返璞归真,易经言原始反终,禅宗说向上事,即穷究至本来面目处,有公案曰:你向什么处安身立命?让我们在最初相遇,那是最美好的伊甸园。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不负如来不负卿。

第一句为白居易诗中句,第二句乃元好问词中句,第三句为苏轼词中句,第四句乃才女卓文君诗中句,第五句是仓央嘉措诗中句。从不同角度显示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和良好祝愿。月老庙对联曰: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词中句。极富哲理,故王国维将其作为古来有大成就者之第三层境界即最高境界之表达。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诗中句。佛祖彻底断除一切无明,于此体会最深。到了最高境界是啥样子?毛泽东有词曰: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上天入海,无所不能。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

前半句为李贺诗中句,后半句乃石曼卿所对之句,皆千古绝唱。什么叫无独有偶?两人虽未谋面,却心有灵犀一点通,两句千古绝唱,共同成就千古绝对。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前为陶渊明诗中句,后为张孝祥词中句。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庄子曰:得意忘言。佛祖拈花微笑。青春滋味,自己体会!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前为陶渊明诗中句,后为王维诗中句。皆为无心之境界,如行云如流水,虽无意为之,而自然成妙章也。还记得中国艺术之最高准则否?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所谓云水禅心也。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词中句。气魄宏大,自信满满。故曰: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赵翼论诗曰: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禅宗曰荷担如来无上菩提,舍我其谁?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词中句。不着两边,有无俱遣,中道自在,真不二法门也。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诗中句。透彻究竟之语也。圆顿教的境界。一花一叶,一草一木,无不是妙道也。当然,前提是你要先“识得东风面”哦。

少林派 发表于 2018-11-3 10:28

就诗文部分来个总结——诗文十三品。

没品。

啥也不是,胡言乱语,在诗外不知何处矣。

俗品。

附庸风雅之俗人硬凑的所谓诗词,四六不懂,句读不知,仗着脸皮厚,无知者无畏,我是文化流氓我怕谁?

凡品。

常人水平比较高的诗作,格律上能满足,也能有一定意境,基本上还算像诗。

正品。

凡历史上诗人词人传世之作,皆可归于此,如全唐诗、全宋词中者。

精品。

诗人词人传世之作,可精选入不同诗集如《千家诗》、《唐诗三百首》等或词集如《宋词三百首》等中的好作品。

佳品。

历史上上乘的诗词,如李白杜甫等比较知名的诗,苏轼李煜等比较知名的词。

珍品。

某诗人得意之作,但还没有达到所有诗人的最高境界,如杜甫的蜀相、李白的渡荆门送别、王维的山居秋暝等。

妙品。

诗词压卷之作皆可放此,如杜甫望岳、李白静夜思、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崔颢黄鹤楼、李商隐锦瑟等。

神品。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苏轼的前赤壁赋。

逸品。

揭示佛道某宗根本宗旨的大义、纲领者。如三论宗的三是偈、密宗真言、禅宗祖师开示偈、龙门心法等。

极品。

佛、天尊之经典整体,如大正藏、道藏,完整究竟开示宇宙真理。

绝品。

一切万法所成之大宇宙,大全整体。宇宙即诗也。

无上品。

大道本体,大涅槃,普光明智,法界之实性,此为无上之诗无疑焉。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发长文一篇,以实际行动追思金庸老先生,十三系列